素季分享一“你从一杯咖啡看到了什么”
#睡前阅读#
下午心血来潮,把前几天买的咖啡生豆进行手挑。发现一些问题,首先,500克的生豆称完只有455克;其次,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挑出来的结果又很令人吃惊,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瑕疵豆。
我就在想,能否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完全由消费者做类似咖啡市场“监管”的事情,所有买到的产品可以人为的公布在该平台上,那些假货或者以次充好的恶意商家被记录下来并广而告之。但问题又来了,那些恶意污蔑有良知商家的“不正当竞争者”又会恶意“举报”的又该如何解决呢?
市场是否总是有效的呢?
哈哈,天下本无事,我算是庸人自扰之了。
还是多学学前辈们从咖啡中所看到的,而我们看不到的常识吧。
你从一杯咖啡看到了什么
作者:面冷心热
43. 民主的Blend Coffee
把Blend Coffee翻译成混合咖啡,我总觉得未能概括Blend Coffee的内涵。因为Blend Coffee不是仅仅是把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咖啡豆混起来那么简单。
Blend Coffee是一件出自民主的产品。看过一部介绍百年老字号GRIFFITHS BROS.公司如何配制Blend Coffee的短片。短片讲述了公司一群最优秀的咖啡师开发Blend Coffee的全过程。这群咖啡师选择来自不同产地的咖啡豆,用不同方式烘焙之,再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然后用市面流行的咖啡机,按流行的方法制备咖啡汤;最后是一一品尝评定。从这部短片可以看到一种Blend Coffee配方,须经过无数次的调配试验:或改变各种咖啡豆的比例、或改变其中一种或多种咖啡豆的烘焙方式、或连豆子的品种带比例带烘焙一并改变,最后经过咖啡师集体一致品尝认可其酸、涩、苦、甜、醇、厚等等均无懈可击,才能成为公司产品。
每一位咖啡师的口味是很私人的。但是咖啡师集体的口味就不私人了。这种开发产品的方式与代议制式的决策方式并无二致。整个决策过程中,咖啡师就是民意代表,连咖啡师用的器械和方法也来自民意:市场上流行的咖啡机和民间流行的炮制方法。
如果咖啡师不代表民意,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把他驱逐出局。
市场经济是民主社会的最重要基石之一。市场经济本身又是本质“民主”的,也可以说市场本身就是民意。民意可以被导向,被欺骗。但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导向可以被容忍,只要产品优良价格合适,市场甚至愿意接受特定品牌在某种程度上的“商业独裁”;而欺骗却只能逞凶一时,而且代价极大。
有趣的是,在中式新扎小资群眼里,混合咖啡绝对不算什么好咖啡。你要问理由?理由是“你真out”!
宣传最关键的技巧叫洗脑。
值得一提的有2种洗脑技术:一是“超前洗脑”,也就是抢在其它信息到达之前,抓住先机给受众进行排他性洗脑。引用我们祖宗的说法这叫“三岁定八十大法”;二是“弥天大谎洗脑术”。《我的奋斗》的作者对此法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大意是:“谎扯得越大越好。弥天大谎使人深信不疑。因为善良的人们绝不会想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撒下如此弥天大谎。甚至在他的谎言被识破后,人们还会问,至少无风不起浪吧….”
凡是被洗过脑的人,对外来信息的抗拒是无条件的和坚决的,除非外来信息与被嵌入他脑中的信息吻合。
中式新扎小资顽固地认定某种咖啡为天下第一,比方那种绝非来自牙买加的“蓝山”,比如金鸟巢,肯定是被洗过脑,尤其是被上面说的2种技术洗过脑。不信回忆一下自己认识咖啡的过程和方式,如何?
是不是只有当中国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式新扎小资变成了“资深小资”,也就是响当当的中产时,我们才有机会成为一个现代意义的民主社会?那时候,来自“民主”的Blend Coffee是否也能搭顺风车成为我们的杯中新宠?
很有趣的问题。我们会看到答案的。
44. 神州大地的咖啡馆:土洋结合的咖啡
走进五大洲的任何一家咖啡店,扑鼻而来的咖啡香味、形态与色泽的诱惑力不亚于伊甸园之苹果的咖啡豆,还有那些或古典、或现代、或时尚的咖啡磨、咖啡机、咖啡壶、咖啡杯等等,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每逢此时此刻,我觉得时间似乎已经凝固。
可是在愉悦之中,我又觉得有几分伤感。在神州大地之外,你要找一粒中国咖啡豆,无异于缘木求鱼。更有甚者,恐怕除了海南省或云南省少数地方,大凡坐落于自己土地的咖啡店,如果有国产咖啡豆,也一定摆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至于那些咖啡器具,想找一个中国品牌的,比找一个底部没有印着Made in China字样的更难。
以我个人口味,海南省和云南省咖啡的品质,尤其是麦田原君的作品,足以与那些大名鼎鼎的大牌咖啡一比高下。我对我这个判断信心十足。然而悲哀的是,证明我品味确实不简单的居然是,这些国人的杰作,常被人偷偷摸摸地贴个如雷贯耳的“国际品牌”,然后堂而皇之地登上神州大地的咖啡馆:荣登“大雅之堂”。
土洋结合法运用之妙,莫以此为甚。
有些国人挺奇妙。凡是外夷兴什么,他们就会证明该物是我中华首创。单说足球,虽然中国队“冲”到哪里倒在哪里,可是偏有学者考证这圆滚滚的玩意始于中华,叫“蹋鞠”,有2000余年历史了。也许这个说法可以让失望几十年的中国球迷多少有点安慰?
中学的时候学过勾股定理。数学书专门有一段文字介绍“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我中华先祖商高先生的发现,比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公元前497)还要早500多年。看完这段充满爱国激情的文字,你会觉得置疑这个事实是可耻的。不过即便无条件地接受这个说法,渐渐长大的中学生或许还是会问,下文呢?怎么接下来是希腊人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建立了真正的几何学,而不是我们的祖宗?
有趣的是,自我们的学者拾起“勾三股四弦五”一说后,先是按国际流行的办法,称之为“商高定理”,后来却被行政命令改为“勾股定理”。理由是众所周知的:除了皇上,不可“突出”谁。
千万不能小看了“商高定理”被更名为“勾股定理”的一事,因为在这个个案的背后,有个是否尊重知识产权的问题。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中国有四大发明。现在,同胞们津津乐道曾经拥有,又耿耿于怀被鬼头鬼脑的外夷“盗窃”的中华先祖的“发明”,林林总总,从“蹋鞠”到“二进制”,到“端午祭”,甚至还有国学“儒术”,何止区区四件?祖宗发明的东西确实浩瀚如汪洋大海,可是,我们的祖宗偏偏忘了发明一种叫“知识产权”的东西。
关于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很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肯定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自从知道多少底细之后,我不再到那些可疑的咖啡馆喝咖啡了。我不愿意在我喜滋滋地喝着“国际著名咖啡”,比如“蓝山”一类的时候,那贼眉鼠眼的老板正在一面数我的钱,一面鄙夷地看着我,心中窃喜道:“哈!又一个笨蛋”。
45. DIY 一杯Cappuccino
潮流兴DIY。有了蒸汽加压咖啡机,我也学着DIY那Cappuccino。
把咖啡机的蒸汽喷嘴往半杯牛奶里一插,热腾腾的水蒸汽就把牛奶搅得噗噗作响。手拿杯子以喷嘴为圆心,缓缓地做圆周运动,不一会,牛奶泡泡充满了杯子,漫过杯口,形成一个球状的牛奶泡泡堆。然后关闭喷嘴,倒入适量预先制备的Espresso,一杯Cappuccino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闭上眼睛,慢慢地受用;或者用巧克力粉或什么有颜色的无毒粉末,如肉桂粉之类在奶泡泡堆上细心地“写上”I LOVE U之类的短句,然后直接递给情人。
旧时煮咖啡如同熬中药,主妇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咖啡粉的“味”没有被完全“熬”出来;如今蒸汽加压咖啡机压力竟然达到十几bar,经过这现代科技的高温高压几十秒煎熬,恐怕那咖啡豆之精华无处可藏了。这小巧玲珑的机器还带做发泡牛奶的功能,你不得不佩服工程师的智慧。
平心而论,带泡泡的奶比单纯液态的奶可口。道理也很简单:泡泡越多,同样体积的奶表面积越大,于是奶能充分地接触味蕾;泡泡在敏感的口腔内破裂更能刺激人类的某种敏感神经,给人难以名状的快感。无怪乎Cappuccino的口感好。
食不厌精是人类内源性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食”是任何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套用余光中先生“别的都是忙出来,唯有文化是闲出来的”一说,下个判断“美食是闲出来的”,大概也成立。想想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者,哪有机会创造美食?
小小一杯咖啡,人们居然变化出无数花样。就说那咖啡豆,从那埃塞俄比亚牧人学着羊嚼、到土耳其人煮着连渣一起喝、到欧洲人用数百目的滤网甚至用实验室的滤纸过滤后喝,真是花样层出不穷。可以肯定地说,咖啡从野蛮走进文明,喝法越来越精致。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追求精致化的过程。比如在科学领域,那个圆周率π的精度,算了千百年了,还有人在孜孜不倦地计算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小数点后第N个数字,他们乐此不疲,一腔热血地准备追至无穷。
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千年下来也是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华彩缤纷:从饥不择食、茹毛饮血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扯着嗓门唱山歌勾引异性到青楼女子也必须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样样精通才有生意。不幸的是,我们后来有了一个喜欢辣子肥肉,一面翻开衣服抓虱子一面与年轻的美国女记者纵论天下的领袖,前人创造的既精致典雅又美轮美奂的生活方式先是被冠以“腐朽的生活方式”,然后被“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通用汽车的一位领袖研究过行业无数惨痛失败经验后,归纳出来一个规律:想恢复一个品牌的声誉,费时十年以上,而且成本比创造一个品牌更高。品牌尚有恢复的可能,可是一种文化如果被毁,恢复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不可能在没有“文化”的状态下生存。于是被毁文化的对立者会在瞬间牢牢地站稳脚跟,人们只得终身与之为伍,受其控制。
不是吗,想想当你生气的时候,TMD一词会否脱口而出?
混着Espresso的牛奶泡泡充满口腔的感觉真好。DIY一杯 Cappuccino的感觉真妙。可是DIY一杯Cappuccino要比煮一杯“净咖啡”花时间。好在我们的休闲时间今非昔比,我们的法定年工作日也只有250天。我们还有越来越多高效又可靠的机器可资选用。
可是我们祖上创造的典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已成回忆。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我们会在更多的方面皈依外来文化。在我们的中心城市,咖啡馆比茶馆多。中产阶层的后备大军新扎小资热爱咖啡而冷落香茶就是证明。
我们会追忆霓裳羽衣,但是我们在进写字楼时一定穿西服,在进车间时必定穿夹克。
我们会对逝去的往事悲哀。我们也期望会有凤凰涅槃。不过涅槃过的凤凰一定不是原来那只凤凰了。
试试DIY一杯 Cappuccino吧。
待续…
下午心血来潮,把前几天买的咖啡生豆进行手挑。发现一些问题,首先,500克的生豆称完只有455克;其次,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挑出来的结果又很令人吃惊,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瑕疵豆。
我就在想,能否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完全由消费者做类似咖啡市场“监管”的事情,所有买到的产品可以人为的公布在该平台上,那些假货或者以次充好的恶意商家被记录下来并广而告之。但问题又来了,那些恶意污蔑有良知商家的“不正当竞争者”又会恶意“举报”的又该如何解决呢?
市场是否总是有效的呢?
哈哈,天下本无事,我算是庸人自扰之了。
还是多学学前辈们从咖啡中所看到的,而我们看不到的常识吧。
你从一杯咖啡看到了什么
作者:面冷心热
43. 民主的Blend Coffee
把Blend Coffee翻译成混合咖啡,我总觉得未能概括Blend Coffee的内涵。因为Blend Coffee不是仅仅是把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咖啡豆混起来那么简单。
Blend Coffee是一件出自民主的产品。看过一部介绍百年老字号GRIFFITHS BROS.公司如何配制Blend Coffee的短片。短片讲述了公司一群最优秀的咖啡师开发Blend Coffee的全过程。这群咖啡师选择来自不同产地的咖啡豆,用不同方式烘焙之,再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然后用市面流行的咖啡机,按流行的方法制备咖啡汤;最后是一一品尝评定。从这部短片可以看到一种Blend Coffee配方,须经过无数次的调配试验:或改变各种咖啡豆的比例、或改变其中一种或多种咖啡豆的烘焙方式、或连豆子的品种带比例带烘焙一并改变,最后经过咖啡师集体一致品尝认可其酸、涩、苦、甜、醇、厚等等均无懈可击,才能成为公司产品。
每一位咖啡师的口味是很私人的。但是咖啡师集体的口味就不私人了。这种开发产品的方式与代议制式的决策方式并无二致。整个决策过程中,咖啡师就是民意代表,连咖啡师用的器械和方法也来自民意:市场上流行的咖啡机和民间流行的炮制方法。
如果咖啡师不代表民意,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把他驱逐出局。
市场经济是民主社会的最重要基石之一。市场经济本身又是本质“民主”的,也可以说市场本身就是民意。民意可以被导向,被欺骗。但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导向可以被容忍,只要产品优良价格合适,市场甚至愿意接受特定品牌在某种程度上的“商业独裁”;而欺骗却只能逞凶一时,而且代价极大。
有趣的是,在中式新扎小资群眼里,混合咖啡绝对不算什么好咖啡。你要问理由?理由是“你真out”!
宣传最关键的技巧叫洗脑。
值得一提的有2种洗脑技术:一是“超前洗脑”,也就是抢在其它信息到达之前,抓住先机给受众进行排他性洗脑。引用我们祖宗的说法这叫“三岁定八十大法”;二是“弥天大谎洗脑术”。《我的奋斗》的作者对此法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大意是:“谎扯得越大越好。弥天大谎使人深信不疑。因为善良的人们绝不会想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撒下如此弥天大谎。甚至在他的谎言被识破后,人们还会问,至少无风不起浪吧….”
凡是被洗过脑的人,对外来信息的抗拒是无条件的和坚决的,除非外来信息与被嵌入他脑中的信息吻合。
中式新扎小资顽固地认定某种咖啡为天下第一,比方那种绝非来自牙买加的“蓝山”,比如金鸟巢,肯定是被洗过脑,尤其是被上面说的2种技术洗过脑。不信回忆一下自己认识咖啡的过程和方式,如何?
是不是只有当中国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式新扎小资变成了“资深小资”,也就是响当当的中产时,我们才有机会成为一个现代意义的民主社会?那时候,来自“民主”的Blend Coffee是否也能搭顺风车成为我们的杯中新宠?
很有趣的问题。我们会看到答案的。
44. 神州大地的咖啡馆:土洋结合的咖啡
走进五大洲的任何一家咖啡店,扑鼻而来的咖啡香味、形态与色泽的诱惑力不亚于伊甸园之苹果的咖啡豆,还有那些或古典、或现代、或时尚的咖啡磨、咖啡机、咖啡壶、咖啡杯等等,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每逢此时此刻,我觉得时间似乎已经凝固。
可是在愉悦之中,我又觉得有几分伤感。在神州大地之外,你要找一粒中国咖啡豆,无异于缘木求鱼。更有甚者,恐怕除了海南省或云南省少数地方,大凡坐落于自己土地的咖啡店,如果有国产咖啡豆,也一定摆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至于那些咖啡器具,想找一个中国品牌的,比找一个底部没有印着Made in China字样的更难。
以我个人口味,海南省和云南省咖啡的品质,尤其是麦田原君的作品,足以与那些大名鼎鼎的大牌咖啡一比高下。我对我这个判断信心十足。然而悲哀的是,证明我品味确实不简单的居然是,这些国人的杰作,常被人偷偷摸摸地贴个如雷贯耳的“国际品牌”,然后堂而皇之地登上神州大地的咖啡馆:荣登“大雅之堂”。
土洋结合法运用之妙,莫以此为甚。
有些国人挺奇妙。凡是外夷兴什么,他们就会证明该物是我中华首创。单说足球,虽然中国队“冲”到哪里倒在哪里,可是偏有学者考证这圆滚滚的玩意始于中华,叫“蹋鞠”,有2000余年历史了。也许这个说法可以让失望几十年的中国球迷多少有点安慰?
中学的时候学过勾股定理。数学书专门有一段文字介绍“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是我中华先祖商高先生的发现,比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公元前497)还要早500多年。看完这段充满爱国激情的文字,你会觉得置疑这个事实是可耻的。不过即便无条件地接受这个说法,渐渐长大的中学生或许还是会问,下文呢?怎么接下来是希腊人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建立了真正的几何学,而不是我们的祖宗?
有趣的是,自我们的学者拾起“勾三股四弦五”一说后,先是按国际流行的办法,称之为“商高定理”,后来却被行政命令改为“勾股定理”。理由是众所周知的:除了皇上,不可“突出”谁。
千万不能小看了“商高定理”被更名为“勾股定理”的一事,因为在这个个案的背后,有个是否尊重知识产权的问题。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中国有四大发明。现在,同胞们津津乐道曾经拥有,又耿耿于怀被鬼头鬼脑的外夷“盗窃”的中华先祖的“发明”,林林总总,从“蹋鞠”到“二进制”,到“端午祭”,甚至还有国学“儒术”,何止区区四件?祖宗发明的东西确实浩瀚如汪洋大海,可是,我们的祖宗偏偏忘了发明一种叫“知识产权”的东西。
关于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很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肯定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自从知道多少底细之后,我不再到那些可疑的咖啡馆喝咖啡了。我不愿意在我喜滋滋地喝着“国际著名咖啡”,比如“蓝山”一类的时候,那贼眉鼠眼的老板正在一面数我的钱,一面鄙夷地看着我,心中窃喜道:“哈!又一个笨蛋”。
45. DIY 一杯Cappuccino
潮流兴DIY。有了蒸汽加压咖啡机,我也学着DIY那Cappuccino。
把咖啡机的蒸汽喷嘴往半杯牛奶里一插,热腾腾的水蒸汽就把牛奶搅得噗噗作响。手拿杯子以喷嘴为圆心,缓缓地做圆周运动,不一会,牛奶泡泡充满了杯子,漫过杯口,形成一个球状的牛奶泡泡堆。然后关闭喷嘴,倒入适量预先制备的Espresso,一杯Cappuccino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闭上眼睛,慢慢地受用;或者用巧克力粉或什么有颜色的无毒粉末,如肉桂粉之类在奶泡泡堆上细心地“写上”I LOVE U之类的短句,然后直接递给情人。
旧时煮咖啡如同熬中药,主妇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咖啡粉的“味”没有被完全“熬”出来;如今蒸汽加压咖啡机压力竟然达到十几bar,经过这现代科技的高温高压几十秒煎熬,恐怕那咖啡豆之精华无处可藏了。这小巧玲珑的机器还带做发泡牛奶的功能,你不得不佩服工程师的智慧。
平心而论,带泡泡的奶比单纯液态的奶可口。道理也很简单:泡泡越多,同样体积的奶表面积越大,于是奶能充分地接触味蕾;泡泡在敏感的口腔内破裂更能刺激人类的某种敏感神经,给人难以名状的快感。无怪乎Cappuccino的口感好。
食不厌精是人类内源性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食”是任何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套用余光中先生“别的都是忙出来,唯有文化是闲出来的”一说,下个判断“美食是闲出来的”,大概也成立。想想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者,哪有机会创造美食?
小小一杯咖啡,人们居然变化出无数花样。就说那咖啡豆,从那埃塞俄比亚牧人学着羊嚼、到土耳其人煮着连渣一起喝、到欧洲人用数百目的滤网甚至用实验室的滤纸过滤后喝,真是花样层出不穷。可以肯定地说,咖啡从野蛮走进文明,喝法越来越精致。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追求精致化的过程。比如在科学领域,那个圆周率π的精度,算了千百年了,还有人在孜孜不倦地计算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小数点后第N个数字,他们乐此不疲,一腔热血地准备追至无穷。
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千年下来也是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华彩缤纷:从饥不择食、茹毛饮血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扯着嗓门唱山歌勾引异性到青楼女子也必须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样样精通才有生意。不幸的是,我们后来有了一个喜欢辣子肥肉,一面翻开衣服抓虱子一面与年轻的美国女记者纵论天下的领袖,前人创造的既精致典雅又美轮美奂的生活方式先是被冠以“腐朽的生活方式”,然后被“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
通用汽车的一位领袖研究过行业无数惨痛失败经验后,归纳出来一个规律:想恢复一个品牌的声誉,费时十年以上,而且成本比创造一个品牌更高。品牌尚有恢复的可能,可是一种文化如果被毁,恢复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不可能在没有“文化”的状态下生存。于是被毁文化的对立者会在瞬间牢牢地站稳脚跟,人们只得终身与之为伍,受其控制。
不是吗,想想当你生气的时候,TMD一词会否脱口而出?
混着Espresso的牛奶泡泡充满口腔的感觉真好。DIY一杯 Cappuccino的感觉真妙。可是DIY一杯Cappuccino要比煮一杯“净咖啡”花时间。好在我们的休闲时间今非昔比,我们的法定年工作日也只有250天。我们还有越来越多高效又可靠的机器可资选用。
可是我们祖上创造的典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已成回忆。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我们会在更多的方面皈依外来文化。在我们的中心城市,咖啡馆比茶馆多。中产阶层的后备大军新扎小资热爱咖啡而冷落香茶就是证明。
我们会追忆霓裳羽衣,但是我们在进写字楼时一定穿西服,在进车间时必定穿夹克。
我们会对逝去的往事悲哀。我们也期望会有凤凰涅槃。不过涅槃过的凤凰一定不是原来那只凤凰了。
试试DIY一杯 Cappuccino吧。
待续…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