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里路云和月
18岁的时候第一次一个人登上火车去青岛上大学,在乌鲁木齐车站和家人告别的时候,一滴眼泪也没有掉,脑袋里全是对新世界的好奇和憧憬。晚上十一点发车,卧铺车厢很多和我一样的学生,基本都有家长陪同。下铺的胖小兄弟和妈妈一起,估计也是去上大学的,一路上他妈妈在唠叨着让他如何规制行李,他颇为不耐烦,然后坐在床铺对面的小座位上,把头望向窗外。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窗外是车站橙黄的灯火,明明是午夜,却被映得像是有一个太阳将要升起似的。火车呜呜开动,等速度均衡后他突然转头对我说:“原来火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啊!”
当然没有那么快,因为我们坐的是中国老式的绿皮火车啊,列车号前面连个K都没有……
从乌鲁木齐到青岛,全长三千多公里,中途要在济南转车,加上转车等待的时间共行驶57个小时。等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我的头发睡成了一个标准的鸟窝,油光发亮,这时候才明白对床那个看似旅行经验很丰富的哥们儿为啥早早拿出一顶棒球帽,太机智了。
火车在凌晨到达青岛,我睡不着,眼看着太阳从窗外远处的一个小球,变得光芒万丈,空气都从冰凉凉的钴蓝色变得暖和起来了。下了火车,出租车带着我沿着海边一直开,一个小时才开到我的学校。在一系列的手续之后,我到了我的宿舍,发现一屋子家长,全是陪同室友来报道的。铺床的时候一个室友的妈妈过来问我要不要帮忙,夸我自己来报道很独立。等一切闲下来之后,我才忽然意识到,此刻我已经离家三千多公里,在中国的另一端了,然后坐在上铺,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
放假回家的时候更惨。从新疆去青岛,因为有熟人,还可以托人买到卧铺车票,但是从青岛回新疆,春运的高峰期根本抢不到票,只能买硬座回去。想要回到我生活的那个小城,需要先坐5个小时的火车到济南,在济南住一晚,然后坐4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乌鲁木齐,再坐8个小时的大巴回家。中间这4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最难熬,必须要带充足的零食、小说以及一切能打发时间的东西。除此之外,要能忍受冬天车上的寒冷,尤其是到了第二夜,火车进入新疆,天气越发冷了起来,我们乘坐的那趟车连个空调都没有,座位是绿色的皮子包住的硬板,靠背不能移动,和坐板成90度直角,坐五六个小时就开始腰酸腿疼,脚肿了,却伸也伸不开——因为座位下面都放着供火车取暖的煤。第一年放寒假回家的时候,我在车上就被冻感冒了,快到新疆的时候发起烧来,裹了两层羽绒服,不停地喝热水,等火车终于到站,我头发一缕一缕的,胡子两天没刮,憔悴得像是逃难的灾民。
夏天也是很难熬的。
我有一个朋友叫杨大卫,从学前班就和我一个班,小学、中学、高中都是一个班,大学居然还是阴魂不散,和我考到了同一个城市。有一年,我和他一起回新疆,又叫上了在济南的读牙医专业的薛泼妇,三个人窝在密不透风的车厢里,热得能孵出小鸡。偏偏我们座位上方的小电风扇坏了,必须每隔几个小时就用一根棍子捅一捅,我找不着棍子,从四号车厢走到餐车,问乘务员借个拖把杆。当时正值“七•五”事件刚过去不久,整个火车90%的新疆人,看着我拿着一个长棍子来来回回地满车乱跑,目光都充满了警惕——那感觉爽极了。
但就算是车里的小电风扇都开着,也只是小马拉大车,等到进入甘肃一带,热气从窗外往车里涌,整个车厢集体蒸桑拿,偏偏我们的座位是那种不透气的皮子,所有人的屁股和大腿都是湿漉漉的。这样热了一晚上,第二天天刚刚亮的时候,薛泼妇直坐起来,想也没想就对我诉苦:“怎么办,我下面好湿。”
我惊呆了,杨大卫也惊呆了。
我挑了一下眉毛,问她:“那你想让我怎么做?”
她突然回味过来,一桶泡面砸过来:“你思想真肮脏!”
还有一年夏天回家时,斜对面座位坐着一个衣着邋遢的大叔,走到陕西的时候,突然一块大石头从窗外砸向他旁边的窗户,玻璃都被砸碎了,他的脖子和侧脸被割破,留了好多血。旁边的人送他去乘务员那里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然后用一个硬纸壳挡住没有玻璃的车窗,挡住拼命想灌进来的风。还好是夏天,这要是冬天,估计整个车厢的人都会被冻死。等第二天晚上,车厢里的人几乎都在甘肃下光了,这时候座位终于空了一些,那个邋遢的大叔还在,他的座位是两人一排,我这边的座位是三人一排,我看着他用手捂着被割伤的脖子,趴在那里,估计还是难受得不行,就过去敲了他一下,让他和我调换一下座位,这样他就能在那边横躺着睡一下。正好我被火车的隆隆声吵得睡不着觉,于是决定在天亮到站之前,就着车厢里的灯读一晚上小说。
夜晚的车厢没有一个人说话,横横竖竖地都在睡觉,太适合读书了。行至吐鲁番的时候,空气终于凉爽起来,窗外一轮明月当空,勾勒着戈壁的轮廓。
这样痛苦的行程一直贯穿着我大学的前三年,等到大四的时候,我用实习工资买了从新疆到青岛的机票,单程2400元。飞机从起飞到落地不过四五个小时,途中翻翻书时间就被打发掉了,真是幸福。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再也没有坐过那么长时间的火车。
小时候我吃饭拿筷子的时候,总喜欢握筷子的最末端。爷爷说,拿筷子的最末端,预示着以后会离家很远。我妈知道后总让我往中间握一点,但还是没有改掉我这个毛病。长大了,我果然是这一辈里离家最远的一个,也明白了当时老妈为什么总是希望我筷子不要握那么末端。
后来我们都大学毕业了,杨大卫和薛泼妇都相继回了新疆,没有人和我一起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回新疆——当然,我们都不再是穷学生,那辆难熬的绿皮火车我们都再也不会坐了。现在回家,我从北京飞回去,只需要在乌鲁木齐转机,加上转机等待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2个小时,以前那个朝发夕至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而回家也成为一种更加值得期待的事儿。在北京的清晨醒来,天蒙蒙亮的时候打个车去机场,在三万英尺的高空飞行四个多小时,然后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的咖啡厅里等待转机,拿出速写本画下来来回回的行人和他们的行李。几个小时后再次登机,飞一个小时落地后,早就有家人在机场开心地等我。
我妈不会去机场接我,她在家边烧奶茶边等我,这样我进门的第一口就能喝到在北京喝不到的热乎乎的新疆奶茶——就像少年时代每一个放学回家的日子一样。
==========================
感谢K君将这篇文章做成了有声读物:
http://www.lizhi.fm/1920628/2513037437496500742
当然没有那么快,因为我们坐的是中国老式的绿皮火车啊,列车号前面连个K都没有……
从乌鲁木齐到青岛,全长三千多公里,中途要在济南转车,加上转车等待的时间共行驶57个小时。等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我的头发睡成了一个标准的鸟窝,油光发亮,这时候才明白对床那个看似旅行经验很丰富的哥们儿为啥早早拿出一顶棒球帽,太机智了。
火车在凌晨到达青岛,我睡不着,眼看着太阳从窗外远处的一个小球,变得光芒万丈,空气都从冰凉凉的钴蓝色变得暖和起来了。下了火车,出租车带着我沿着海边一直开,一个小时才开到我的学校。在一系列的手续之后,我到了我的宿舍,发现一屋子家长,全是陪同室友来报道的。铺床的时候一个室友的妈妈过来问我要不要帮忙,夸我自己来报道很独立。等一切闲下来之后,我才忽然意识到,此刻我已经离家三千多公里,在中国的另一端了,然后坐在上铺,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
放假回家的时候更惨。从新疆去青岛,因为有熟人,还可以托人买到卧铺车票,但是从青岛回新疆,春运的高峰期根本抢不到票,只能买硬座回去。想要回到我生活的那个小城,需要先坐5个小时的火车到济南,在济南住一晚,然后坐4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乌鲁木齐,再坐8个小时的大巴回家。中间这4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最难熬,必须要带充足的零食、小说以及一切能打发时间的东西。除此之外,要能忍受冬天车上的寒冷,尤其是到了第二夜,火车进入新疆,天气越发冷了起来,我们乘坐的那趟车连个空调都没有,座位是绿色的皮子包住的硬板,靠背不能移动,和坐板成90度直角,坐五六个小时就开始腰酸腿疼,脚肿了,却伸也伸不开——因为座位下面都放着供火车取暖的煤。第一年放寒假回家的时候,我在车上就被冻感冒了,快到新疆的时候发起烧来,裹了两层羽绒服,不停地喝热水,等火车终于到站,我头发一缕一缕的,胡子两天没刮,憔悴得像是逃难的灾民。
夏天也是很难熬的。
我有一个朋友叫杨大卫,从学前班就和我一个班,小学、中学、高中都是一个班,大学居然还是阴魂不散,和我考到了同一个城市。有一年,我和他一起回新疆,又叫上了在济南的读牙医专业的薛泼妇,三个人窝在密不透风的车厢里,热得能孵出小鸡。偏偏我们座位上方的小电风扇坏了,必须每隔几个小时就用一根棍子捅一捅,我找不着棍子,从四号车厢走到餐车,问乘务员借个拖把杆。当时正值“七•五”事件刚过去不久,整个火车90%的新疆人,看着我拿着一个长棍子来来回回地满车乱跑,目光都充满了警惕——那感觉爽极了。
但就算是车里的小电风扇都开着,也只是小马拉大车,等到进入甘肃一带,热气从窗外往车里涌,整个车厢集体蒸桑拿,偏偏我们的座位是那种不透气的皮子,所有人的屁股和大腿都是湿漉漉的。这样热了一晚上,第二天天刚刚亮的时候,薛泼妇直坐起来,想也没想就对我诉苦:“怎么办,我下面好湿。”
我惊呆了,杨大卫也惊呆了。
我挑了一下眉毛,问她:“那你想让我怎么做?”
她突然回味过来,一桶泡面砸过来:“你思想真肮脏!”
还有一年夏天回家时,斜对面座位坐着一个衣着邋遢的大叔,走到陕西的时候,突然一块大石头从窗外砸向他旁边的窗户,玻璃都被砸碎了,他的脖子和侧脸被割破,留了好多血。旁边的人送他去乘务员那里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然后用一个硬纸壳挡住没有玻璃的车窗,挡住拼命想灌进来的风。还好是夏天,这要是冬天,估计整个车厢的人都会被冻死。等第二天晚上,车厢里的人几乎都在甘肃下光了,这时候座位终于空了一些,那个邋遢的大叔还在,他的座位是两人一排,我这边的座位是三人一排,我看着他用手捂着被割伤的脖子,趴在那里,估计还是难受得不行,就过去敲了他一下,让他和我调换一下座位,这样他就能在那边横躺着睡一下。正好我被火车的隆隆声吵得睡不着觉,于是决定在天亮到站之前,就着车厢里的灯读一晚上小说。
夜晚的车厢没有一个人说话,横横竖竖地都在睡觉,太适合读书了。行至吐鲁番的时候,空气终于凉爽起来,窗外一轮明月当空,勾勒着戈壁的轮廓。
这样痛苦的行程一直贯穿着我大学的前三年,等到大四的时候,我用实习工资买了从新疆到青岛的机票,单程2400元。飞机从起飞到落地不过四五个小时,途中翻翻书时间就被打发掉了,真是幸福。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再也没有坐过那么长时间的火车。
小时候我吃饭拿筷子的时候,总喜欢握筷子的最末端。爷爷说,拿筷子的最末端,预示着以后会离家很远。我妈知道后总让我往中间握一点,但还是没有改掉我这个毛病。长大了,我果然是这一辈里离家最远的一个,也明白了当时老妈为什么总是希望我筷子不要握那么末端。
后来我们都大学毕业了,杨大卫和薛泼妇都相继回了新疆,没有人和我一起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回新疆——当然,我们都不再是穷学生,那辆难熬的绿皮火车我们都再也不会坐了。现在回家,我从北京飞回去,只需要在乌鲁木齐转机,加上转机等待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2个小时,以前那个朝发夕至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而回家也成为一种更加值得期待的事儿。在北京的清晨醒来,天蒙蒙亮的时候打个车去机场,在三万英尺的高空飞行四个多小时,然后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的咖啡厅里等待转机,拿出速写本画下来来回回的行人和他们的行李。几个小时后再次登机,飞一个小时落地后,早就有家人在机场开心地等我。
我妈不会去机场接我,她在家边烧奶茶边等我,这样我进门的第一口就能喝到在北京喝不到的热乎乎的新疆奶茶——就像少年时代每一个放学回家的日子一样。
==========================
感谢K君将这篇文章做成了有声读物:
http://www.lizhi.fm/1920628/2513037437496500742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192篇内容 · 24.0万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64篇内容 · 225.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48.8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54篇内容 · 27.0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38篇内容 · 137.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358篇内容 · 1240.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317.0万次浏览
很小的时候,只有3岁多吧,还是在70年代,坐新疆回上海的火车,唯一的记忆是睡在硬座的下面,还蛮开心的
家嘛 千方百计还是得回去的
好棒..握筷子这件事全国通用吗?
一顶帽子
我跟你一样,我家在和田。零几年,需要先坐一天一夜的长途客车到乌鲁木齐,再坐火车到上海,再转火车到浙江,念高中。48个小时的硬座……还好那时年纪小熬得住,现在绝对不行了。
我拿筷子也是特别远,以前不知道,后来公司聚餐,领导说我拿筷子那么远,是远嫁的命,现在虽然还没远嫁,可心已经跑到外面去了
写错了一个字,鼻子一酸那里
鼻子一算,眼泪就掉了下来。是酸吧。
感觉麦茬应该是坐的1085/1086次车吧,因为我也有三年在坐那趟车,后来加了K,还是不舒服,一直硬座,23个小时,枣庄到兰州,兰州到枣庄。。。。。。
以前从山西去深圳,从深圳回山西,48个小时的绿皮车,春运的时候,车厢里挤满了人,大家动都不动,也不觉得累,现在再这么坐,估计都要废了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千辛万苦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想念但不想回去。
后面部分回家部分很温暖,快过年了又有期盼了
青大或者海大?
我也在青岛上大学 回家坐动车两个半小时都嫌慢 但是和你当时比起来简直是好太多了 我该知足啦
我回家只用坐6个小时的火车,可我依然觉得很痛苦
我上学那会坐火车回家,学生票,三块五。后两年改成了空调车学生票七块,一个半小时就到家了。
大学在乌鲁木齐上的就是家门口好想离开家里出去上学。可是在外面上学的朋友却说在家好。
相似的经历,然而我不管来去都是硬座,每次车厢里挤的大都是学生,大家一起聊天一起玩扑克牌。明天回家,早上10点的机票加上转机等待的时间晚上10点到
北京回鸟市的火车上,有弹吉他唱歌的深情小伙
感觉有坐票还是好的,我有次上车补票啊!四天后到学校牛仔裤都脱不掉,腿太肿!这还是有很多好心人让我蹭座的情况下。还有次到乌鲁木齐以后转大巴回家,在候车厅坐着就睡着了,手机钱包本来抓手里被我扔地下了,幸好都是好心人啊
是筷子最顶端会离家很远?
同为青岛求学
我正在读在兴头上结果结尾话锋一转哈哈
我也是,在长沙上学,第一次去坐了47小时硬座…当时小,第一次坐这么远的火车满是兴奋,后来想家才发现已经离家三千多里地了。大学这几年真是坐火车坐的一辈子忘不了啊!
感同身受
「内容不可见」
小时候我吃饭拿筷子的时候,总喜欢握筷子的最末端。爷爷说,拿筷子的最末端,预示着以后会离家很远。我妈知道后总让我往中间握一点,但还是没有改掉我这个毛病。长大了,我果然是这一辈里离家最远的一个,也明白了当时老妈为什么总是希望我筷子不要握那么末端。 看到这段想哭
好想去新疆!!!中国最吸引我的地方应该就是新疆了!有好吃的还有壮阔的美景!!楼主写去大学一个人去报到的一段我好有共鸣~
只有新疆的孩子明白离家远的滋味,回头看万般留恋,往前看行程万里。我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过年回家来回机票是一个月的工资,昂贵的价格还是抑制不了我回家的渴望。
忽然觉得火车还挺有意思的。内蒙到云南,大学毕业,考虑尝试下火车,虽然不是绿皮车,还是会期待
我认识一个海大的姐姐,老家在内蒙古,以前回家也是历经千辛万苦,也是自己一个人到学生报道。
不知道怎么了,其实挺小的一件事,但是在这一代的我们产生共鸣了
握筷子和坐火车这两件事深有同感,遗憾的是我现在还困在火车诅咒中不能自拔
小时候以为远方就是梦想,长大了才知道什么是乡愁……
当年我老公是从北京到新疆读大学,舍不得买卧铺就买硬座,晚上想趴着睡一会,小桌子都不够长……
我跟你一样的,2万6千里四年求学,筷子也握的很远,想想那时候还是硬座,站票,真是年轻不怕吃苦啊。
「内容不可见」
从来没有坐过超过八小时的火车,确是万幸
几乎完全一样的经历,六年前、青岛、火车、大学……不过我在酒泉上下车,现在还在青岛
我也是学生,之前坐过火车,可是今天,我5.42就起来了,和同学去了火车站,独自一个人坐火车回家!!!
看了文章 突然想坐一次绿皮火车 去新疆 去延边 去很远的地方
每次坐车的灵感和思路都是最清晰的时候,对窗外充满了好奇,就像在未知的世界里新奇的探索一般
很认真的看完了。真感动。特别是文尾满满温情。祝安好。
我和你一样大年纪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坐火车去读大学。广州到乌鲁木齐。迷迷糊糊睡了一路。醒了就看窗外。觉得特别陌生又神奇。
没有家的记忆的我,怎么突然觉得有点可怜
高中的一位好友是新疆的,还是中国最西边喀什,来山东上学为了考个好学校,每次寒暑假都要先去济南,然后再做和你一样的绿皮车,去乌鲁木齐再回喀什,记得有一次她从家回来脚腕肿了一个星期,真是心疼
去学校的事情一模一样
现在在重庆读研,每次回家都是一种煎熬,昨天刚到家,4个半小时的飞机又坐了16个小时的大巴车才到家,一直在路上奔波。新疆,即使远,也是家啊
看完后心里不知道怎么了。。。。
「内容不可见」
想想去年去找前男友第一次坐着从北京到新疆的火车三千多公里33小时硬座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也许那时候爱情真的那么伟大吧 到了之后我发誓再也不坐那么久的火车硬座 后来又过去了两次都是飞机 在呼和浩特转机的时候我觉得我才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 直到我们都到了成都 相隔只有12公里的距离了 我们分手了
回家真好
这种经历虽然是充满了艰辛,可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更有味道,那是散发着青春的光彩,那是家的召唤。
出来火车站坐出租沿海边一个小时....听上去好像校友
可是俺并不想家
离开新疆半年了,一直想离开的地方,现在却一直怀念着。
默默的看完了,我也要回家了。
老妈也要我握筷子不要握那么上,她说那样会嫁得好远...
今年大一。马上回家。坐火车。我现在甚至想象得到当时的画面:深夜里,白天和晚上的吵闹声都没了,一切都安静了,自己在车厢翻来覆去睡不着,那时我会突然好想念家里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突然的湿了眼睛吧。我都想象不出来再见到他们第一眼时我会哭还是会笑。是不是因为我用筷子也喜欢捏着末端,渐渐的我好像在离他们越来越远。
库车么
老乡啊,我也是十八岁那年坐绿皮车去青岛上大学
上大学已经是全家跑的最远的了(湖南到甘肃) 现在在南美交换 以后工作肯定也是离家远 你别说 快过年了 还挺想家的
上大学已经是全家跑的最远的了(湖南到甘肃) 现在在南美交换 以后工作肯定也是离家远 你别说 快过年了 还挺想家的
「内容不可见」
好心酸的回家路,在外求学的估计都会感同身受
南来北往的时候,有一年竟然只买到站票,以为会一路从南站到北,还好碰到了好心的人们给我们姐妹兄弟三人挪出空间蹲下睡一觉。当时我们还小,火车摇摇晃晃,半梦半醒,到站时候我爸那双熬了一夜的红眼睛,我现在还记得。从此我们寒假回去回来就没坐过火车了。
从来没做过绿皮火车QAQ没见过
此刻乌鲁木齐又飘起大雪,以前自己筷子拿的挺中间的,但还是离家很远,算是家里这一辈中离家最远的吧。
家在博尔塔拉 疆内在上大三 年底准备考北京的研 喜欢你文章的感觉 祝你生活幸福啦😊
想起来大学宿舍两个闺蜜都是新疆的妹子,每年冬夏两季都要几十个小时的煎熬才能回到家,开始那会连硬座都抢不上,只能买了无座票然后带个小马扎上火车,再后来就找黄牛买卧铺。有一年夏天我也曾感受过这趟绿皮车,便再也不想坐这么长时间的无空调火车。现在的她们一个回了新疆,一个去了南方,工作生活都步入正轨,祝福她们~
上学的时代,虽然比较艰苦,可是却是最幸福的时光,我那时候也最喜欢坐火车看着窗外的风景,如此,自己永远只是一个看客,现在工作了回家便方便许多
没有坐过绿皮火车是不是也算是一种遗憾
我对新疆最多的记忆,是大学时候的男友,那时候他要坐48小时火车从乌鲁木齐到南京,还每次都给我带两箱子水果,后来毕业我坐飞机去过一次,早上七点,下午四点才到了库尔勒,屁股坐的生疼,一下子想起那时候他那么远还每每给我带一堆吃的,眼泪水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再没有对我这么好的人了,可却就是这么好的感情却败在了他是维族这件事上
没错 是的是的 我当时也是自己来青岛上大学 回家没买上卧铺票也是坐过硬座 下车后 腿都胖了一圈 然后还要再倒七个来小时的大巴回家 简直是深有同感 握个爪
然后那时候就一直在说 不是我们新疆太大 而是甘肃太长了( •̀∀•́ )
同是青岛上学,比楼主近,到西安,也得24小时
好感动我也是离家快四千多公里去上大学
因为看到乌鲁木齐才看了你的文章。火车现在方便很多,北疆还有城际。很喜欢这种记录性的文字。
家就是再远也要回去的地方,感动
写的真好!你家是北疆的哈萨克?
相册里那么多关于青岛的记忆 愿你怀念这个城市
我坐过最久的火车是二十四小时硬座,从浙中去帝都玩,那一趟之后使我对火车都有阴影了……楼主五十多小时简直不能想象
说真的😄我还没出过疆,外面的天气好吗👄
哈哈,莫名有种亲切感!我坐36个小时回家,而且在济南!能体会的痛~
有感触
诶当年怎么没在青大遇到这么帅的学哥
女生,11岁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现在17,习惯了一个人坐火车
楼主在青岛读的哪个大学吖
家在内蒙,杭州上学,毕业也在杭州工作,也做过四十几小时的火车,外面的世界很好,但我总有一天会回去,想家。都是在外面奋斗的人,加油!
因为我也是有相同的经历,特能理解这种感受,楼主是从最西边到最东边现在在北京工作,而我是从海南到哈尔滨目前也在北漂,然而今年我还要坐硬座回家,因为机票觉得比较贵,刚毕业觉得伤不起,不过中国从北到南的车比东到西的多,从北京到广州还有高铁,没有想到现在去新疆还只能绿皮火车
很感动,很心酸,似同不同的经历
我之前有一同事,陕西的。有一年过年回家没买到高铁票和座票,三十多个小时从深圳站回西安的。我很佩服他。
去上大学的旅程夹带着好多的期许~~风雨兼程
新疆娃娃?
小时候总把筷子刻意握的远远的,天知道我现在刻意握的近近的。。。只是想离家近一点。。
和楼主经历一样 我是从乌市到汉口然后再做6个小时火车到学校 我记得有一次回校的时候卧铺 硬座票卖完了 我站着去学校的 那个痛苦啊 结果到汉口又没买到去学校的坐票 真真儿是全程站过去的,也是三四千公里的距离 那时候还在想 都练出来了 我自己都可以站着去任何地方了。
我也青岛 上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