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跟不上时代了
原文:Dainius Runkevicius
原载于Medium
当你只身一人走在林中,忽然从你面前窜出一头熊,他看上去怒气冲冲——还很饿。于是你的心跳加速,全身肌肉绷紧到发疼。这突然的邂逅在你的脑中触发了警报,于是你的身体开始源源不断地释放化学激素,逼你在“与之一搏做个英雄”还是“溜之大吉做个狗熊”之间做个决断。
新皮质是大脑中负责理智的区域。在你还没充分理解自己所处的情况——即危险信息还没抵达新皮质之前,以上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就已经迫使你做出行动了。要不是这及时的反应,你很有可能就成为那头熊的盘中餐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情景。
你的老板请你进他办公室一趟,你都还没走进去他就已经开始冲着你大喊,无非就是抱怨你在公司的表现欠佳或者业绩未达标,诸如此类。你的心跳又开始加速了,手心也开始出汗了。还没充分评估此种情况下的“威胁”,你就已经爆发了,对他积蓄已久的不满一涌而出。
你完了。这回,你的本能冲动对你产生了不利。
以上两种情况充分解释了我们的大脑在面对完全不同的应激源时是怎样做出高度相似的反应的,以及由此可能会导致的不同结果。在前面这种情况下你得以保命,而在后面这种情况下你却丢了饭碗。
到底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把老板的批评当成需要立即回应的致命威胁呢?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大脑有一部分自打早期人类社会以来就没再成长过;它仍以为我们还活在百万年以前并以此来理解信息。
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
思维的根基
简单来讲,我们的大脑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感知(即杏仁体),另一部分用来思考(即新皮质)。当我们看到,感觉到,或听到什么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直接发送信息给杏仁体,促使我们在大脑还未来得及过滤信息之前做出特定反应。
发送的信息抵达新皮质之后穿过智商滤网只需一小会儿的时间。
丹尼尔•戈尔曼是第一个提出“情商”这个概念的心理学家,他认为杏仁体是大脑最先发育的部分。
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写道:”思维大脑由情绪大脑发展而来,这一事实揭示出思考与感情的关系;情绪大脑的存在远早于思维大脑“。
想知道我们的大脑这样发展的原因还得回到人类的起源。人类刚刚诞生时,我们还生活在野外,每天面临着无数的危险,而情绪大脑对我们的生存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仅仅只是因为这个时期它还是适用于原始人类的。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发现危险之后再等待危险信息传递到你的新皮质,你是来不及做好准备自卫的,因为这之间的间隔时间太久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身体的本能冲动要先于思维驱使我们行动。
因此,不管我们变得多聪明或进化得多好,我们仍然基于情绪大脑发起的原始冲动而盲目行动——情绪大脑是我们思维的根基。
情绪大脑已经十万年没有更新了
人类进化的同时,新皮质也在成长——但杏仁体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思维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更强大了,我们开始具备自我管理意识了,我们能力所及的每件事都将我们与动物之间划清了界限。
尽管我们的新皮质有所发展,我们仍然以我们祖先的方式来回应应激源。信息首先去到杏仁体,促使我们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做出回应,然后信息才传到新皮质。
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文明世界,我们仍然无法抵抗来自大脑情感部分的冲动。情绪大脑把每个应激源都当作一个紧急的威胁,在我们的思维大脑能够介入之前就给出了一个即时行动方案。
问题是,情绪大脑给出的行动方案更适用于原始社会而不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文明世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可能会做出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来。
“这种本能自我们出生起就存在,它只适用于在我们以前五万代(人类的一代一般为35年,译者注)的人类,不是五百代——当然也不是五代”,丹尼尔•戈尔曼如是说。
上千年前至关重要 而如今不再必要 但我们的大脑却仍然想要
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社会文明,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安全,我们还构建了法律体系和社会准则。然而我们的情绪大脑仍然守卫着,准备抵御不复存在的种种威胁,并以事关存亡为借口要挟我们的本能冲动,然而那都是上千年前的事了。
举个例子,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群居的方式生活,每个人都被视作某个部落的一员。生活在一群接纳你的人之中,你免于野兽及其他威胁的机会更大。
这就是我们的情绪大脑仍然想要从我们这儿得到的:社会关系以及群体认同。这两者都是我们最大的需求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崇尚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快速转变,我们的社会关系在变弱。大家每分每秒都在盯着智能手机,这让我们变得没那么热衷于社交了,也让大脑产生了我们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的错觉。
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我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感受到沮丧。这种沮丧是我们大脑的一个信号:“给我找群人加入!否则你就是个死人了。”
不仅如此,神经科学家马修•利伯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把原始哺乳动物的需求看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当它得不到满足时会引起我们的不适感,这种感觉近似于身体上的各种疼痛感。
“我们的大脑已经进化了,它现在不仅能够感受到身体上的痛感,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社会关系遭到威胁,两者的体验是非常相似的。通过激活同一神经元回路而使我们产生物理痛感……如此便将我们的社交生活与物理疼痛联系起来,确保了社交跟温饱一样成为我们永久的需求。”利伯曼在brainpickings.org网站上这样解释。
大脑期待得到的回馈显然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而它又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应激源背后的原因。以社会关系和群体认同为例,它们已经不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了,但我们的大脑仍然以为它们是,因此有时会导致不必要的压力。
我们的大脑无法理解我们已经“长大了”的事实,以及我们用来保护自己而建立的社会文明、基础设施,我们不再需要保护性的触发机制了,讽刺的是,在现代社会它反而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情绪大脑的学习模式在文明社会不太管用
情绪大脑(即杏仁体)同样具备学习的能力。这表示它不仅对信息做出应答,还对信息形成无意识的判断,并且是基于我们以往的经验——通常是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经验。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我们的大脑能够在短短的几毫秒之内快速形成一个无意识的看法,“已有研究表明,我们在发现某件事物后最初的几毫秒内不仅会无意识地去理解它是什么,还会做出喜恶的选择。”
在原始社会,这种“特征”是有益的,因为我们对于环境、食物、野兽,以及其他我们可能遭遇的东西都能够快速无意识地形成判断。我们知道什么该闻、什么不该闻,什么该摸、什么不该摸。我们得以躲过有毒的植物、凶猛的野兽,避免了重复犯错。
而在文明社会,情绪大脑给出的判断则可能会由于过度笼统化地归类信息而对我们造成伤害。
不同于原始社会,文明社会里不存在单独成立的答案。假如你的父亲对你进行身体上的虐待而他刚好是个秃子,那也不代表所有秃顶的男人都会虐待别人。假如你在童年时期从未得到过父母的支持,那也不代表这世界上没有人会支持你。然而这就是情绪大脑对待人生经历的方式。
情绪大脑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我们对人、事物形成了概括性的看法,并且这些看法是基于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以往的经验,大多发生在童年时期。它扭曲了我们的理智,并且不适用于文明世界,因为归纳概括的法则在文明世界里是不管用的。
更新你的大脑的唯一方法是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坏消息是,不管是你所谓的思维大脑还是高智商都不能控制你的情绪大脑。
但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们是关不掉情绪大脑或者抑制其冲动的,除非新皮质介入。杏仁体本能的运作方式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过,了解情绪大脑会做出的回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并且当信息最终抵达思维大脑的时候更能控制冲动。
戈尔曼解释道,“前额叶皮质能够改进或者及时制止杏仁体暴怒的冲动,但不能阻止它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情绪就爆发了,但我们能在情绪发生后进行调整。”
下次你感到生气或者沮丧的时候,想一想你大脑的结构以及影响你情绪的原理。想一想情绪大脑,以及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可能正在解读的信息。
这样,就能帮助你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更好地控制情绪大脑给出的回应。显然,它需要好好更新一下了。
--------------------------------------------------------------------------------------------------------------------------------------------
点击查看原文及评论
原载于Medium
当你只身一人走在林中,忽然从你面前窜出一头熊,他看上去怒气冲冲——还很饿。于是你的心跳加速,全身肌肉绷紧到发疼。这突然的邂逅在你的脑中触发了警报,于是你的身体开始源源不断地释放化学激素,逼你在“与之一搏做个英雄”还是“溜之大吉做个狗熊”之间做个决断。
新皮质是大脑中负责理智的区域。在你还没充分理解自己所处的情况——即危险信息还没抵达新皮质之前,以上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就已经迫使你做出行动了。要不是这及时的反应,你很有可能就成为那头熊的盘中餐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情景。
你的老板请你进他办公室一趟,你都还没走进去他就已经开始冲着你大喊,无非就是抱怨你在公司的表现欠佳或者业绩未达标,诸如此类。你的心跳又开始加速了,手心也开始出汗了。还没充分评估此种情况下的“威胁”,你就已经爆发了,对他积蓄已久的不满一涌而出。
你完了。这回,你的本能冲动对你产生了不利。
以上两种情况充分解释了我们的大脑在面对完全不同的应激源时是怎样做出高度相似的反应的,以及由此可能会导致的不同结果。在前面这种情况下你得以保命,而在后面这种情况下你却丢了饭碗。
到底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把老板的批评当成需要立即回应的致命威胁呢?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大脑有一部分自打早期人类社会以来就没再成长过;它仍以为我们还活在百万年以前并以此来理解信息。
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
思维的根基
简单来讲,我们的大脑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感知(即杏仁体),另一部分用来思考(即新皮质)。当我们看到,感觉到,或听到什么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直接发送信息给杏仁体,促使我们在大脑还未来得及过滤信息之前做出特定反应。
发送的信息抵达新皮质之后穿过智商滤网只需一小会儿的时间。
丹尼尔•戈尔曼是第一个提出“情商”这个概念的心理学家,他认为杏仁体是大脑最先发育的部分。
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写道:”思维大脑由情绪大脑发展而来,这一事实揭示出思考与感情的关系;情绪大脑的存在远早于思维大脑“。
想知道我们的大脑这样发展的原因还得回到人类的起源。人类刚刚诞生时,我们还生活在野外,每天面临着无数的危险,而情绪大脑对我们的生存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仅仅只是因为这个时期它还是适用于原始人类的。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发现危险之后再等待危险信息传递到你的新皮质,你是来不及做好准备自卫的,因为这之间的间隔时间太久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身体的本能冲动要先于思维驱使我们行动。
因此,不管我们变得多聪明或进化得多好,我们仍然基于情绪大脑发起的原始冲动而盲目行动——情绪大脑是我们思维的根基。
情绪大脑已经十万年没有更新了
人类进化的同时,新皮质也在成长——但杏仁体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思维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更强大了,我们开始具备自我管理意识了,我们能力所及的每件事都将我们与动物之间划清了界限。
尽管我们的新皮质有所发展,我们仍然以我们祖先的方式来回应应激源。信息首先去到杏仁体,促使我们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做出回应,然后信息才传到新皮质。
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文明世界,我们仍然无法抵抗来自大脑情感部分的冲动。情绪大脑把每个应激源都当作一个紧急的威胁,在我们的思维大脑能够介入之前就给出了一个即时行动方案。
问题是,情绪大脑给出的行动方案更适用于原始社会而不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文明世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可能会做出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来。
“这种本能自我们出生起就存在,它只适用于在我们以前五万代(人类的一代一般为35年,译者注)的人类,不是五百代——当然也不是五代”,丹尼尔•戈尔曼如是说。
上千年前至关重要 而如今不再必要 但我们的大脑却仍然想要
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社会文明,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安全,我们还构建了法律体系和社会准则。然而我们的情绪大脑仍然守卫着,准备抵御不复存在的种种威胁,并以事关存亡为借口要挟我们的本能冲动,然而那都是上千年前的事了。
举个例子,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群居的方式生活,每个人都被视作某个部落的一员。生活在一群接纳你的人之中,你免于野兽及其他威胁的机会更大。
这就是我们的情绪大脑仍然想要从我们这儿得到的:社会关系以及群体认同。这两者都是我们最大的需求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崇尚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快速转变,我们的社会关系在变弱。大家每分每秒都在盯着智能手机,这让我们变得没那么热衷于社交了,也让大脑产生了我们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的错觉。
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我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感受到沮丧。这种沮丧是我们大脑的一个信号:“给我找群人加入!否则你就是个死人了。”
不仅如此,神经科学家马修•利伯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把原始哺乳动物的需求看得如此重要,以至于当它得不到满足时会引起我们的不适感,这种感觉近似于身体上的各种疼痛感。
“我们的大脑已经进化了,它现在不仅能够感受到身体上的痛感,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社会关系遭到威胁,两者的体验是非常相似的。通过激活同一神经元回路而使我们产生物理痛感……如此便将我们的社交生活与物理疼痛联系起来,确保了社交跟温饱一样成为我们永久的需求。”利伯曼在brainpickings.org网站上这样解释。
大脑期待得到的回馈显然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而它又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应激源背后的原因。以社会关系和群体认同为例,它们已经不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了,但我们的大脑仍然以为它们是,因此有时会导致不必要的压力。
我们的大脑无法理解我们已经“长大了”的事实,以及我们用来保护自己而建立的社会文明、基础设施,我们不再需要保护性的触发机制了,讽刺的是,在现代社会它反而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情绪大脑的学习模式在文明社会不太管用
情绪大脑(即杏仁体)同样具备学习的能力。这表示它不仅对信息做出应答,还对信息形成无意识的判断,并且是基于我们以往的经验——通常是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经验。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我们的大脑能够在短短的几毫秒之内快速形成一个无意识的看法,“已有研究表明,我们在发现某件事物后最初的几毫秒内不仅会无意识地去理解它是什么,还会做出喜恶的选择。”
在原始社会,这种“特征”是有益的,因为我们对于环境、食物、野兽,以及其他我们可能遭遇的东西都能够快速无意识地形成判断。我们知道什么该闻、什么不该闻,什么该摸、什么不该摸。我们得以躲过有毒的植物、凶猛的野兽,避免了重复犯错。
而在文明社会,情绪大脑给出的判断则可能会由于过度笼统化地归类信息而对我们造成伤害。
不同于原始社会,文明社会里不存在单独成立的答案。假如你的父亲对你进行身体上的虐待而他刚好是个秃子,那也不代表所有秃顶的男人都会虐待别人。假如你在童年时期从未得到过父母的支持,那也不代表这世界上没有人会支持你。然而这就是情绪大脑对待人生经历的方式。
情绪大脑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我们对人、事物形成了概括性的看法,并且这些看法是基于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以往的经验,大多发生在童年时期。它扭曲了我们的理智,并且不适用于文明世界,因为归纳概括的法则在文明世界里是不管用的。
更新你的大脑的唯一方法是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坏消息是,不管是你所谓的思维大脑还是高智商都不能控制你的情绪大脑。
但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们是关不掉情绪大脑或者抑制其冲动的,除非新皮质介入。杏仁体本能的运作方式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过,了解情绪大脑会做出的回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并且当信息最终抵达思维大脑的时候更能控制冲动。
戈尔曼解释道,“前额叶皮质能够改进或者及时制止杏仁体暴怒的冲动,但不能阻止它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情绪就爆发了,但我们能在情绪发生后进行调整。”
下次你感到生气或者沮丧的时候,想一想你大脑的结构以及影响你情绪的原理。想一想情绪大脑,以及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可能正在解读的信息。
这样,就能帮助你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更好地控制情绪大脑给出的回应。显然,它需要好好更新一下了。
--------------------------------------------------------------------------------------------------------------------------------------------
点击查看原文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