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的石头
人有生老病死,石头有吗? 即便是有孩子很认真地问道,家长还是会一笑而过。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既新鲜又好奇;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毕竟还是个儿童,童言无忌。 然而,当一个成年人对你说那样的话,你会认为这个人精神不正常。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依据的是人的阅历和经验,几乎没有人会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有过质疑,个别例外,而这个别群体,被定义为没有常识,有更严重的,则被列入精神病人。 事实上,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本身就有问题,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比如你给孩子讲解花草树木需要光照才不会枯萎时,孩子会问其原因,你会告诉孩子是光合作用,孩子要是要求把光合作用解释的再详细时,估计你就会哑口无言。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光合作用的原理,只是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虽然在课堂上睡着了,但是大家都这么认为,所以自己也就这么认为了。除非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或者有这个爱好,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笼统的知道光合作用而已。这个笼统的概念来自于常识,它会自动识别客观事物,从而跳过思维直接形成认知。换句话说,具有常识的人会把已经认定的事实当成一种习惯,从而不加思索的得出结论,我们把这种思维现象称为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人们通过生活中的阅历和经验,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惯性思维虽然能快速的识别事物,但是它同时把思维束缚在框架内,使之无法扩散。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忽视很多在大家看来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东西,从而造成认知盲点,以一种片面的或带有偏见的看法去下结论。正如同,穷人戴宝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宝石。 儿童是这个世上唯一没有受到惯性思维影响的群体,所以他们对什么都很好奇,并且会刨根问底,也往往能发现我们看不到的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重视儿童的看法,大多数人会以一句“你长大后自然会明白”敷衍过去。要是碰上个成年人对某个儿童级问题纠着你不放,估计你会让他滚蛋。 由于认知缺陷的缘故,儿童的看法几乎不带有任何逻辑,正因为如此,才激发了想象力。关于想象力和逻辑的轻重性,爱因斯坦说过,逻辑可以把你从A带到B,而想象力可以把你带到任何地方。有人会认为想象力要以逻辑为前提,其实不是,想象力不需要附加任何逻辑作为条件。倘若先有逻辑,再去想象,那么已有的逻辑便会落入惯性思维的圈套,而想象力,其实就是逻辑的重新组合排列。一个唐朝的人来到我们这里,看到有人拿着电话自言自语,他会感到匪夷所思,这就是他的逻辑,假如他够聪明,他就会发挥想象,认为这是魔法或超能力,实际上呢,他是带有逻辑的思维去想象,所以想象力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有的逻辑上去。 相比儿童,成年人有了认知上的优势,却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反而限制了自身的成长。如何突破常规,以儿童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才是关键。不管是阅人无数,还是历经风霜,人始终都要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这不是幼稚,而是成长,它让你领悟生活,发现本质。 说到这里,有多少人还记得童年的那些想法? 最后,关于石头是否有生老病死的问题,天知道!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若非要说有,那就是你的思维。 2016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