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说你吃干脆面不是为了里面的小卡片
话说人世间唯独美食与良人不可辜负。
良人对我们广大平凡的众生来说,是太过宽泛的说法,暂且不提。
说到美食呢,我这个人有个奇怪的癖好,一秒钟可以证明我对美食的立场。不需要看到美食,只要一听见名儿,先疯狂咽口水再动手,因此也撂下一个吃货的恶名。想我堂堂一介女流,总是表现得比男儿还能吃,内心总是略微会觉得尴尬波折的。所以这期要大刀阔斧说美食,先待我咽十个回合的口水再来一一细数吧。

食物是一种极致美妙的东西。
在我还没有学会做菜之前,我并不知道简单的一颗白菜一根葱,几碗蘸料几把铲,配上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乱响一阵后,冒着浓烟隔着雾气的厨房里,原本平淡无奇的材料就能变为神奇。
所以厨师的手,应该都是上帝特别赐予的吧。
这一次我们要讲的美食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或许属于每一个人,却只属于我们的童年。
看看吧。

一毛钱一袋的糖酸角。这应该是好吃不贵的代表。听我一朋友说,小时候吃这酸角,因为它的粘性极好,嘴馋心急总是不能等待撕开它那段繁复的过程,所以吃法便是连肉带皮囫囵吞枣般的一口闷,等你享受完它的美味再吐出来之后上面已是皱巴巴字迹模糊了。

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另一半。不知道你们怎么叫它,我们唤作棒棒冰。这个东西甜却不腻人,老板总会在夏天放入冰箱冰硬了以五毛的价格出售。五毛对于年幼的我们是大票子啊,所以总把两人的钱加在一块买着吃,于是衍生出那句话,现在想起来棒冰的味道记不太清楚,可是小时候梦想隔壁班男生可以和我吃同一个棒冰的希望却还是依稀可见。
这个并不是美食,却能在我对童年美食的记忆里占据半壁江山。其实呢,它是一种治疗儿童蛔虫病的药,一年只能吃一次,还是由地方的卫生局给父母发放带回家,才能到我们的嘴里呢。我想或许正因为它的这个属性,导致众多娃娃只能众星捧月般的将它高高挂起,好好的惦记着。
酸梅粉。这粉酸酸甜甜入口即溶,吃完一包往往还想吃第二包。但口袋里的零花钱总是不听话,早早的就已经被消耗干净,每每还想再吃的时候只能傻傻的站在小卖部的门口虎视眈眈的流着口水,看累了在自个儿回家。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酸梅粉里面千奇百怪的小勺子,那种打开之后不明所以又满怀期待的快乐无法言喻。到今天我还总是期盼着这一次的小勺能与上不同啊。
酱油拌饭。这是如今的娃娃不太能懂的美味吧。在那个物质匮乏,食物用粮票才能换取的年代,每一样简单的食材都是无比精贵的,哪怕是酱油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一碗食之无味的白米饭推上美食巅峰。
跳跳糖。这在我的记忆中是很昂贵的呢。在小时侯的意识里,一毛两毛的东西算正常,超过三毛得考虑。可是跳跳糖五毛钱,是我每次都要深思熟虑之后才敢出手买的高级零食。那往往是生日或是考试能拿好成绩时爸爸给的奖励。所以吃起来心情大好,也总是不耐其烦的叫上小伙伴凑到我嘴边,让它可以和我一样听到糖儿们在嘴巴里叽里呱啦大声吵闹的声音。看到他乖乖听我的跳跳糖吵架,高兴的给他分一半来吃。
爆米花。在我们那个年代它还没有这么大雅的名字,叫包谷pao。售卖师傅总是会找一个稍微远离人群的角落独自劳作,因为火加热到一定程度包谷们一同爆炸的声音极具震撼力,要是稍不注意会把你三魂吓走两魄。师傅人好的话你经过他的摊前会好心提醒你要炸了捂好耳朵。最怕的是那种调皮捣蛋的师傅,悄悄的让那些包谷炸了,吓的你鬼叫的时候只见他和着你身边的小鬼一同哈哈大笑,剩下你一个人凌乱在还未散去的烟雾里。
大大卷。你们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泡泡糖。这可是我们那个年代土豪的标配,任何能吃上它的同龄小孩在我看来都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奔入小康社会的人呢。总是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绞绞糖。这是我小时候很喜欢吃的一种美食。它长得晶莹剔透,五颜六色,基本满足了我对食物的所有要求。不仅如此,买来后还可以捏着两条小木棍可劲地绞啊绞,尽兴后再把它吃进嘴里,就好像是自己用小木棍一手做出了它一般,吃起来说不出的满足感。
猫耳朵。因为形状很像猫咪的耳朵而得名。就因为这个名,弄得我小时候一见着我家的小猫便揪起它的耳朵就研究它,想看看它的耳朵里是不是像猫耳朵一样有一圈一圈的花纹。弄得我家的咪咪每每见我拔腿就跑,着魔似的。这个东西现在也还很多,只是都是改良版的了,算是跟上了时代步伐的一款零食。
小浣熊干脆面,我相信它赚走了娃娃时代的我们最多的钱。买到它以后最重要得事情是先把里面的小卡片小心翼翼收好。之后再用力把干碎面从一个面饼捏的碎碎的,加入佐料包。拿起来拼命晃荡一下,将佐料充分要匀。接下来就开始享受美味了,听着牙齿嚼碎碎面饼的嘎嘣嘎嘣声开心的完全记不得还有几页家庭作业没有写完。最最有趣的是,吃到见底时全是剩下的佐料掺着面,又舍不得扔,只得将它倒入手中像筛糠一样把盐筛走,再一大嘴倒入口中。最后的几口虽然盐味特重,但在幼年的回忆里最深。
当然还有这些。
。
。
。
。
。
你们知道吗?
我曾试过在成年后亲手为自己做过一碗酱油拌饭,可是却有了一种食之无味的感觉。当时我很焦虑,反复思考纠结,为什么记忆中的美味不见了?
于是千幸万苦回到老家找到相同器具,掉了漆的大洋碗,粗糙的筷子,泛黄的老米。心心念念做出来之后还是一样的结果。也曾为此难过了好一会儿,记忆中的美好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直到后来慢慢才明白,我们所留恋和舍不得的幼时美食,并不是因为它的美味让我们一再想起。我们回忆和难以忘怀的是那段青葱岁月。而我们童年的喜怒哀乐无不与这些美食有着无法切断的联系。爱屋及乌而已。
因此,那些忘不掉的童年时光和美味,会一直悬在我的心中。
这样也好,想起你来,我就可以回到那时。多好。
你呢,当初吃着这些零食长大的你,早就已经变成了无所畏惧的大人,有了自己的宝宝。
现在的你,是否打算好拿起锅碗瓢盆为你的宝贝准备一份份专属于他们的童年美食了吗?
良人对我们广大平凡的众生来说,是太过宽泛的说法,暂且不提。
说到美食呢,我这个人有个奇怪的癖好,一秒钟可以证明我对美食的立场。不需要看到美食,只要一听见名儿,先疯狂咽口水再动手,因此也撂下一个吃货的恶名。想我堂堂一介女流,总是表现得比男儿还能吃,内心总是略微会觉得尴尬波折的。所以这期要大刀阔斧说美食,先待我咽十个回合的口水再来一一细数吧。

食物是一种极致美妙的东西。
在我还没有学会做菜之前,我并不知道简单的一颗白菜一根葱,几碗蘸料几把铲,配上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乱响一阵后,冒着浓烟隔着雾气的厨房里,原本平淡无奇的材料就能变为神奇。
所以厨师的手,应该都是上帝特别赐予的吧。
这一次我们要讲的美食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或许属于每一个人,却只属于我们的童年。
看看吧。

一毛钱一袋的糖酸角。这应该是好吃不贵的代表。听我一朋友说,小时候吃这酸角,因为它的粘性极好,嘴馋心急总是不能等待撕开它那段繁复的过程,所以吃法便是连肉带皮囫囵吞枣般的一口闷,等你享受完它的美味再吐出来之后上面已是皱巴巴字迹模糊了。

你一半我一半,你是我的另一半。不知道你们怎么叫它,我们唤作棒棒冰。这个东西甜却不腻人,老板总会在夏天放入冰箱冰硬了以五毛的价格出售。五毛对于年幼的我们是大票子啊,所以总把两人的钱加在一块买着吃,于是衍生出那句话,现在想起来棒冰的味道记不太清楚,可是小时候梦想隔壁班男生可以和我吃同一个棒冰的希望却还是依稀可见。
这个并不是美食,却能在我对童年美食的记忆里占据半壁江山。其实呢,它是一种治疗儿童蛔虫病的药,一年只能吃一次,还是由地方的卫生局给父母发放带回家,才能到我们的嘴里呢。我想或许正因为它的这个属性,导致众多娃娃只能众星捧月般的将它高高挂起,好好的惦记着。
酸梅粉。这粉酸酸甜甜入口即溶,吃完一包往往还想吃第二包。但口袋里的零花钱总是不听话,早早的就已经被消耗干净,每每还想再吃的时候只能傻傻的站在小卖部的门口虎视眈眈的流着口水,看累了在自个儿回家。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酸梅粉里面千奇百怪的小勺子,那种打开之后不明所以又满怀期待的快乐无法言喻。到今天我还总是期盼着这一次的小勺能与上不同啊。
酱油拌饭。这是如今的娃娃不太能懂的美味吧。在那个物质匮乏,食物用粮票才能换取的年代,每一样简单的食材都是无比精贵的,哪怕是酱油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将一碗食之无味的白米饭推上美食巅峰。
跳跳糖。这在我的记忆中是很昂贵的呢。在小时侯的意识里,一毛两毛的东西算正常,超过三毛得考虑。可是跳跳糖五毛钱,是我每次都要深思熟虑之后才敢出手买的高级零食。那往往是生日或是考试能拿好成绩时爸爸给的奖励。所以吃起来心情大好,也总是不耐其烦的叫上小伙伴凑到我嘴边,让它可以和我一样听到糖儿们在嘴巴里叽里呱啦大声吵闹的声音。看到他乖乖听我的跳跳糖吵架,高兴的给他分一半来吃。
爆米花。在我们那个年代它还没有这么大雅的名字,叫包谷pao。售卖师傅总是会找一个稍微远离人群的角落独自劳作,因为火加热到一定程度包谷们一同爆炸的声音极具震撼力,要是稍不注意会把你三魂吓走两魄。师傅人好的话你经过他的摊前会好心提醒你要炸了捂好耳朵。最怕的是那种调皮捣蛋的师傅,悄悄的让那些包谷炸了,吓的你鬼叫的时候只见他和着你身边的小鬼一同哈哈大笑,剩下你一个人凌乱在还未散去的烟雾里。
大大卷。你们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泡泡糖。这可是我们那个年代土豪的标配,任何能吃上它的同龄小孩在我看来都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奔入小康社会的人呢。总是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绞绞糖。这是我小时候很喜欢吃的一种美食。它长得晶莹剔透,五颜六色,基本满足了我对食物的所有要求。不仅如此,买来后还可以捏着两条小木棍可劲地绞啊绞,尽兴后再把它吃进嘴里,就好像是自己用小木棍一手做出了它一般,吃起来说不出的满足感。
猫耳朵。因为形状很像猫咪的耳朵而得名。就因为这个名,弄得我小时候一见着我家的小猫便揪起它的耳朵就研究它,想看看它的耳朵里是不是像猫耳朵一样有一圈一圈的花纹。弄得我家的咪咪每每见我拔腿就跑,着魔似的。这个东西现在也还很多,只是都是改良版的了,算是跟上了时代步伐的一款零食。
小浣熊干脆面,我相信它赚走了娃娃时代的我们最多的钱。买到它以后最重要得事情是先把里面的小卡片小心翼翼收好。之后再用力把干碎面从一个面饼捏的碎碎的,加入佐料包。拿起来拼命晃荡一下,将佐料充分要匀。接下来就开始享受美味了,听着牙齿嚼碎碎面饼的嘎嘣嘎嘣声开心的完全记不得还有几页家庭作业没有写完。最最有趣的是,吃到见底时全是剩下的佐料掺着面,又舍不得扔,只得将它倒入手中像筛糠一样把盐筛走,再一大嘴倒入口中。最后的几口虽然盐味特重,但在幼年的回忆里最深。
当然还有这些。
。
。
。
。
。
你们知道吗?
我曾试过在成年后亲手为自己做过一碗酱油拌饭,可是却有了一种食之无味的感觉。当时我很焦虑,反复思考纠结,为什么记忆中的美味不见了?
于是千幸万苦回到老家找到相同器具,掉了漆的大洋碗,粗糙的筷子,泛黄的老米。心心念念做出来之后还是一样的结果。也曾为此难过了好一会儿,记忆中的美好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直到后来慢慢才明白,我们所留恋和舍不得的幼时美食,并不是因为它的美味让我们一再想起。我们回忆和难以忘怀的是那段青葱岁月。而我们童年的喜怒哀乐无不与这些美食有着无法切断的联系。爱屋及乌而已。
因此,那些忘不掉的童年时光和美味,会一直悬在我的心中。
这样也好,想起你来,我就可以回到那时。多好。
你呢,当初吃着这些零食长大的你,早就已经变成了无所畏惧的大人,有了自己的宝宝。
现在的你,是否打算好拿起锅碗瓢盆为你的宝贝准备一份份专属于他们的童年美食了吗?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