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岁月拾零(其四)——雪不语
写在前面:
这篇《雪不语》,其实是经过修改后的题目。
初稿是2009年11月12日写的,仍旧带着初学写作时不可避免的空洞、堆砌辞藻等等毛病,很有点“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意味。
2012年8月,我正式入职报社工作,在这个新闻至上的新单位,无人照顾我的文学爱好。唯独慢牛——我们报纸唯一的文学副刊的编辑老师,一直鼓励我:“新闻、记者,只是谋生饭碗,你要把写作,真正的写作,当做你毕生坚持的事业。”而且,更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会偶尔向我“索要”一些大学时期的旧作,留出每期副刊的头条位置来刊发。
我就开始找,才发现大学时期的习作都稚嫩造作得拿不出手,唯有《初雪》这一篇还像点样子,但仍需要大刀阔斧地修改。
在修改稿《雪不语》中,整体的语言风格仍是很腻,很造作的,但初稿里过分堆砌辞藻、过分绮丽的东西已经删去,文本显得稍稍质朴了那么一丢丢~并且,我着重对原文中“母亲清晨为我扫雪”的情节做了扩充,以白描和细节单独成段,并且添加了一段关于父亲的白发的描写,整篇文章总算多了一点实在的东西,结尾也显得厚重了些。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当然并不是说我的修改稿就很好,实际上,由于原稿很烂,修改稿也依旧较烂~~~~(>_<)~~~~)。不要惧怕修改。改文章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一字一句斟酌,一点一滴进步,对写作者来说是很好的、必要的锤炼。
对我较烂的修改稿,慢牛照旧不过多点评,只是雷打不动地给我刊发,雷打不动地,几乎次次都放在头条位置。三年了,他总是如此。他仿佛始终都是在默默看着我成长,从来不给我丝毫压力,却时刻让我感到,他殷切的希冀,就在我身旁,就在我每晚台灯的宁静灯光里,就在我敲击键盘的指尖越荡。
从未想过,步入职场后,我还能得此恩师。足矣。
【这一版,是2012年12月24日修改后的版本】
雪不语
雪不语,仅仅读这几个字,就能感到一份心尖上的颤栗。
我曾试图挽留沉落的夕阳,也曾流连净朗润泽的湖滨,却未曾珍惜过你沉默而圣洁的姿影。今年,中原大地仿佛将要临受一个多雪的冬季,在冬至刚过的沁骨寒冷中,两场大雪翩跹而落,带给我关于冬雪的一切挂怀、一切期冀。
冬至清晨,天光黛青。不经意间撩拨窗帘,我被眼前那一脉纯白抽离出尘世:大道、小径;田野、屋宇,气势慑人,却满含温煦;色彩单调,却暗涌丰盈。世界像是被施了魔法,在黎明到来的刹那披上一袭晶亮澄澈的白衣,她整理妆容,在人们纷纷醒来时绽放出优雅而羞涩的笑容,猜测着你的惊诧,期待着你的品评。
绝少人迹的地方,雪像棉花糖,铺得松松软软。我用指头在表面写下自己的小名,把童年刻在了这生命里第一幕用心体悟的雪景。
那时,蝉鸣枝头、发梢轻舞,溪影桑阴间雀跃着一群群奔逐嬉闹的伙伴。可这样的烂漫像元夜的月光,美满凄冷得令我不敢触碰。远远看别的小朋友堆城堡、跳皮筋,我总会谨慎地抿嘴笑笑,黯然离去。
于是,小小的我学会仰望天空——那世间最为淡泊宁静的朗朗苍穹。晨光、雨滴;晚霞、虹霓……一切天象,在童年的绘画簿里交相映下了零碎而伟大的笔迹。其中一笔,是七彩色的,令我至今铭记——那是一片雪地,笼罩在华灯初上的橙黄色路灯光里。我俯身掬一捧雪,细细凝望。天啊!那鬼灵精怪的雪粒上,正闪烁着七彩的光,能照亮所有孩子黑暗漫长的梦境。起身,我向路的尽头望去。山长水阔,但我在那刻感到大千世界容我一身;万籁无声,但我在那刻听见了雪精灵柔曼的絮语。
雪飘洒的姿态没有规律,却是世上最为严整宏大的典礼。在这大自然极其珍贵的馈赠面前,人们暂时放缓了风驰电掣的脚步,纷纷温习起最原始的步行。你有多久没听见鞋子踏进雪野那娇憨而顽皮的“咯吱”声?你有多久没体验过张开双臂摇晃前行时那份仿佛在拥抱世界的赤子之情?于我,最近的一次,已在中学时期。
那时,雪变成了我们暂时抽离书山题海的最佳凭据。于是,铺着硌脚石子的跑道变成了我们的滑雪场;后操场无人问津的水泥斜坡变成了我们的溜滑梯。青春的生命笑做一团,令我含泪遥想起他的脸颊、她的红衣。
雪,是大自然赐予孩子的盛筵,却也是造化不经意间加于父亲母亲的一阵紧似一阵的顾念牵心。
那年高中,在每个下雪的凌晨四、五点钟,母亲总赶在黎明到来之前第一个清醒,扛上铁锹、握紧扫把,拖着里三层、外三层的臃肿身子劳作不息。清晨七点,我骑着单车稳当当走在上学路上,走在这母亲顶着严寒一厘一寸为我修建起来的近五百米的平安路径!我记不清母亲那年的着装,是黑棉袍吧?凝重而悲伤,仿佛操劳半世的悲歌;是红夹袄吧?娇艳而炽烈,像枝头紧紧簇拥的红梅花苞,将傲雪绽放出它坚韧无比的朵朵丹心。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有了白头发。起初,刺目的白只凝在发梢一点,间杂交错在硬而浓密的黑发间,给少不更事的我留下了关于父亲最鲜明的记忆。
今冬第二场雪后,气温骤降,父亲担心我不会用新装的温控器,便放缓语气一步步为我讲解。我并不专心“听讲”,却偷偷看他的鬓角——
那是父亲的头发么?儿时所见那点状的白色已蔓延成了棉絮状,一丝丝、一缕缕,杂乱而顽固地将他苍老的生命全盘占据。我的眼眶几乎是在目睹他鬓角的同时蓄满了泪,佯装专心,终于在他带门离去的瞬间流泪哭泣。
雪,你虽不语,却告诉了我这整季冬天的庄重与烂漫,更令我找寻到雪的记忆——苍白,又多彩;青春年少,又老迈悲戚。
【这一版,是2009年11月12日的初稿】
初雪
初雪,光是读你的名字,就有一份让心颤栗的美丽。我曾贪恋慵懒的暖阳,也会迷醉绚烂的湖滨,芜杂的记忆总是躲避着冰冷和萧索,冷落着你轻薄而无辜的留存。直到今天清晨,在立冬刚过的沁骨寒冷中,我看见你在娉娉婷婷间安静坠落的姿态,才猛地发觉,漫布太多褶皱的心河已企盼你太久,企盼你凝冻雀跃的焦灼;企盼你滋养纵横的裂纹。
揉揉惺忪的睡眼,周围仍是一片黛青色的沉寂。我蹑手蹑脚地推开阳台门,却在一瞬间被眼前晶亮澄澈的纯白抽离出尘世:慑人的气势蕴含着温煦;单薄的表色暗涌着丰盈。像是被自然的魔法师施展了魔力,整个世界都不容分说地透露着令人凝神静气的宏大,笑看着你的惊诧,独享着你的景仰,静听着你的品评。
于是,纯白的雪窸窸窣窣下了初冬一夜,便浩浩荡荡张罗出了整季冬日的时光距离。
阳台的围栏上,松软的雪轻轻盈盈地铺垫了薄薄一层,我用指头在它的表面写下自己的小名,把童年刻进了雪景,也在雪景中回溯着泪汪汪的童年。
童年,漫溢着枝头蝉鸣、发梢轻舞的欢闹,溪影桑阴间全都是追逐嬉闹的身影;灼灼红日下飘洒着童言无忌的欢笑。可这样的烂漫,仿佛月光下朗朗的象牙白,明媚醇厚得让我不敢触碰。小小的我总是远远看着别的小朋友堆城堡、跳皮筋,然后很谨慎地抿嘴笑笑,知趣离开。我以为自己是瑟缩前行的丑小鸭,而别的孩子是羽毛晶莹的白天鹅,浓郁的胆怯堆积成自卑,张牙舞爪地在我童年的世界里傲气穿行。
于是,那时的我学会了仰望天空,仰望宁静照射的晨光、仰望奔赴大地的雨滴、仰望肆意飘洒的雪花。橙黄色的路灯下,轻柔的雪铺陈了一地,俯下身,我看见灵巧的雪粒上闪烁着七彩的光,就仿佛听见了雪精灵柔曼的絮语。起身向路的尽头望去,整个世界纷扬着白雪,便铸成了一座殷实坚固的童话城堡,庇护孤寂的灵魂、收容流浪的思绪。
雪,仍旧款曼平适地下着,没有规则的飘洒,却是世上最为严整宏大的典礼。人们或驻足或疾行,或悠然或皱眉,澄净的天地包裹着纷杂的人性,便简化了冗杂、净化了污浊,整个世界只剩下雪一般晶亮的美丽。路旁,两个女孩手捧掬起的白雪追打嬉闹着,摇晃的步态、轻巧的笑语,让我遥想渐渐疏朗的中学时代,有些温度的思绪合着明媚的白雪,一齐欢颜、一道靓丽。
中学时代,雪已不再是自然的奇景,倒更像是大家抽离书山题海、暂回肆意欢笑的神奇际遇。于是,铺着硌脚石子的跑道变成了我们的滑雪场;平日无人问津的水泥斜坡变成了我们的溜滑梯,青春的生命笑做一团,和抱着雪的飘洒、承接着冬的美丽。我浅笑凝望着,冰封已久的身体被隐隐触动,冰莹的雪粒弄痒了严肃的面孔、清泠的雪水滋润了干涸的心灵。
带着雪的记忆一路走到现在,踌躇犹豫了便会停歇回想,回想母亲清晨为我扫雪的如豆身影,回想雪地里鲜妍动人的如花笑靥。这才发现,雪的冰冷并没有冷却记忆的温度,反倒为焦灼的心平添了温厚的宁静。有回忆的孩子,总是富足安和的,于是,一季季炎夏也有腥甜的海风;一个个寒冬也有珍贵的暖阳,我总是宽以待人、微微浅笑着把视野所及的世事收入眼底,并无品头论足,更无义愤填膺。是雪,赋予了我一颗波澜不惊、张弛有度的心。
是中午时分了,雪却没有要停的迹象。阳光也不忍打扰她的兀自飘洒,索性隐退了光辉,只留下纯白的雪花,在同样纯白的天地间轻舞飞扬。我踩踏着平整的雪被,咯吱咯吱的声响,深深浅浅的脚印,一步一晃的步履,都是只有雪才能带来的憨厚悠然的触感与体验。
抬起头,排排延伸的建筑在雪景中更显清晰,纤弱的矮树兀立在空灵湿润的天地间,透射出那份不需言表的坚韧。整座校园,似乎在冰雪中暗涌着生机,蛰伏也好,激昂也罢,都将衬着雪的飘摇演绎出最美的独幕剧。
初雪,我在立冬过后的清晨遇见你,轻巧纤薄、不染凡尘。你虽不语,却在纷扬飘洒间告诉了我这整季冬天的烂漫与美丽。
这篇《雪不语》,其实是经过修改后的题目。
初稿是2009年11月12日写的,仍旧带着初学写作时不可避免的空洞、堆砌辞藻等等毛病,很有点“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意味。
2012年8月,我正式入职报社工作,在这个新闻至上的新单位,无人照顾我的文学爱好。唯独慢牛——我们报纸唯一的文学副刊的编辑老师,一直鼓励我:“新闻、记者,只是谋生饭碗,你要把写作,真正的写作,当做你毕生坚持的事业。”而且,更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会偶尔向我“索要”一些大学时期的旧作,留出每期副刊的头条位置来刊发。
我就开始找,才发现大学时期的习作都稚嫩造作得拿不出手,唯有《初雪》这一篇还像点样子,但仍需要大刀阔斧地修改。
在修改稿《雪不语》中,整体的语言风格仍是很腻,很造作的,但初稿里过分堆砌辞藻、过分绮丽的东西已经删去,文本显得稍稍质朴了那么一丢丢~并且,我着重对原文中“母亲清晨为我扫雪”的情节做了扩充,以白描和细节单独成段,并且添加了一段关于父亲的白发的描写,整篇文章总算多了一点实在的东西,结尾也显得厚重了些。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当然并不是说我的修改稿就很好,实际上,由于原稿很烂,修改稿也依旧较烂~~~~(>_<)~~~~)。不要惧怕修改。改文章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一字一句斟酌,一点一滴进步,对写作者来说是很好的、必要的锤炼。
对我较烂的修改稿,慢牛照旧不过多点评,只是雷打不动地给我刊发,雷打不动地,几乎次次都放在头条位置。三年了,他总是如此。他仿佛始终都是在默默看着我成长,从来不给我丝毫压力,却时刻让我感到,他殷切的希冀,就在我身旁,就在我每晚台灯的宁静灯光里,就在我敲击键盘的指尖越荡。
从未想过,步入职场后,我还能得此恩师。足矣。
![]() |
【这一版,是2012年12月24日修改后的版本】
雪不语
雪不语,仅仅读这几个字,就能感到一份心尖上的颤栗。
我曾试图挽留沉落的夕阳,也曾流连净朗润泽的湖滨,却未曾珍惜过你沉默而圣洁的姿影。今年,中原大地仿佛将要临受一个多雪的冬季,在冬至刚过的沁骨寒冷中,两场大雪翩跹而落,带给我关于冬雪的一切挂怀、一切期冀。
冬至清晨,天光黛青。不经意间撩拨窗帘,我被眼前那一脉纯白抽离出尘世:大道、小径;田野、屋宇,气势慑人,却满含温煦;色彩单调,却暗涌丰盈。世界像是被施了魔法,在黎明到来的刹那披上一袭晶亮澄澈的白衣,她整理妆容,在人们纷纷醒来时绽放出优雅而羞涩的笑容,猜测着你的惊诧,期待着你的品评。
绝少人迹的地方,雪像棉花糖,铺得松松软软。我用指头在表面写下自己的小名,把童年刻在了这生命里第一幕用心体悟的雪景。
那时,蝉鸣枝头、发梢轻舞,溪影桑阴间雀跃着一群群奔逐嬉闹的伙伴。可这样的烂漫像元夜的月光,美满凄冷得令我不敢触碰。远远看别的小朋友堆城堡、跳皮筋,我总会谨慎地抿嘴笑笑,黯然离去。
于是,小小的我学会仰望天空——那世间最为淡泊宁静的朗朗苍穹。晨光、雨滴;晚霞、虹霓……一切天象,在童年的绘画簿里交相映下了零碎而伟大的笔迹。其中一笔,是七彩色的,令我至今铭记——那是一片雪地,笼罩在华灯初上的橙黄色路灯光里。我俯身掬一捧雪,细细凝望。天啊!那鬼灵精怪的雪粒上,正闪烁着七彩的光,能照亮所有孩子黑暗漫长的梦境。起身,我向路的尽头望去。山长水阔,但我在那刻感到大千世界容我一身;万籁无声,但我在那刻听见了雪精灵柔曼的絮语。
雪飘洒的姿态没有规律,却是世上最为严整宏大的典礼。在这大自然极其珍贵的馈赠面前,人们暂时放缓了风驰电掣的脚步,纷纷温习起最原始的步行。你有多久没听见鞋子踏进雪野那娇憨而顽皮的“咯吱”声?你有多久没体验过张开双臂摇晃前行时那份仿佛在拥抱世界的赤子之情?于我,最近的一次,已在中学时期。
那时,雪变成了我们暂时抽离书山题海的最佳凭据。于是,铺着硌脚石子的跑道变成了我们的滑雪场;后操场无人问津的水泥斜坡变成了我们的溜滑梯。青春的生命笑做一团,令我含泪遥想起他的脸颊、她的红衣。
雪,是大自然赐予孩子的盛筵,却也是造化不经意间加于父亲母亲的一阵紧似一阵的顾念牵心。
那年高中,在每个下雪的凌晨四、五点钟,母亲总赶在黎明到来之前第一个清醒,扛上铁锹、握紧扫把,拖着里三层、外三层的臃肿身子劳作不息。清晨七点,我骑着单车稳当当走在上学路上,走在这母亲顶着严寒一厘一寸为我修建起来的近五百米的平安路径!我记不清母亲那年的着装,是黑棉袍吧?凝重而悲伤,仿佛操劳半世的悲歌;是红夹袄吧?娇艳而炽烈,像枝头紧紧簇拥的红梅花苞,将傲雪绽放出它坚韧无比的朵朵丹心。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有了白头发。起初,刺目的白只凝在发梢一点,间杂交错在硬而浓密的黑发间,给少不更事的我留下了关于父亲最鲜明的记忆。
今冬第二场雪后,气温骤降,父亲担心我不会用新装的温控器,便放缓语气一步步为我讲解。我并不专心“听讲”,却偷偷看他的鬓角——
那是父亲的头发么?儿时所见那点状的白色已蔓延成了棉絮状,一丝丝、一缕缕,杂乱而顽固地将他苍老的生命全盘占据。我的眼眶几乎是在目睹他鬓角的同时蓄满了泪,佯装专心,终于在他带门离去的瞬间流泪哭泣。
雪,你虽不语,却告诉了我这整季冬天的庄重与烂漫,更令我找寻到雪的记忆——苍白,又多彩;青春年少,又老迈悲戚。
【这一版,是2009年11月12日的初稿】
初雪
初雪,光是读你的名字,就有一份让心颤栗的美丽。我曾贪恋慵懒的暖阳,也会迷醉绚烂的湖滨,芜杂的记忆总是躲避着冰冷和萧索,冷落着你轻薄而无辜的留存。直到今天清晨,在立冬刚过的沁骨寒冷中,我看见你在娉娉婷婷间安静坠落的姿态,才猛地发觉,漫布太多褶皱的心河已企盼你太久,企盼你凝冻雀跃的焦灼;企盼你滋养纵横的裂纹。
揉揉惺忪的睡眼,周围仍是一片黛青色的沉寂。我蹑手蹑脚地推开阳台门,却在一瞬间被眼前晶亮澄澈的纯白抽离出尘世:慑人的气势蕴含着温煦;单薄的表色暗涌着丰盈。像是被自然的魔法师施展了魔力,整个世界都不容分说地透露着令人凝神静气的宏大,笑看着你的惊诧,独享着你的景仰,静听着你的品评。
于是,纯白的雪窸窸窣窣下了初冬一夜,便浩浩荡荡张罗出了整季冬日的时光距离。
阳台的围栏上,松软的雪轻轻盈盈地铺垫了薄薄一层,我用指头在它的表面写下自己的小名,把童年刻进了雪景,也在雪景中回溯着泪汪汪的童年。
童年,漫溢着枝头蝉鸣、发梢轻舞的欢闹,溪影桑阴间全都是追逐嬉闹的身影;灼灼红日下飘洒着童言无忌的欢笑。可这样的烂漫,仿佛月光下朗朗的象牙白,明媚醇厚得让我不敢触碰。小小的我总是远远看着别的小朋友堆城堡、跳皮筋,然后很谨慎地抿嘴笑笑,知趣离开。我以为自己是瑟缩前行的丑小鸭,而别的孩子是羽毛晶莹的白天鹅,浓郁的胆怯堆积成自卑,张牙舞爪地在我童年的世界里傲气穿行。
于是,那时的我学会了仰望天空,仰望宁静照射的晨光、仰望奔赴大地的雨滴、仰望肆意飘洒的雪花。橙黄色的路灯下,轻柔的雪铺陈了一地,俯下身,我看见灵巧的雪粒上闪烁着七彩的光,就仿佛听见了雪精灵柔曼的絮语。起身向路的尽头望去,整个世界纷扬着白雪,便铸成了一座殷实坚固的童话城堡,庇护孤寂的灵魂、收容流浪的思绪。
雪,仍旧款曼平适地下着,没有规则的飘洒,却是世上最为严整宏大的典礼。人们或驻足或疾行,或悠然或皱眉,澄净的天地包裹着纷杂的人性,便简化了冗杂、净化了污浊,整个世界只剩下雪一般晶亮的美丽。路旁,两个女孩手捧掬起的白雪追打嬉闹着,摇晃的步态、轻巧的笑语,让我遥想渐渐疏朗的中学时代,有些温度的思绪合着明媚的白雪,一齐欢颜、一道靓丽。
中学时代,雪已不再是自然的奇景,倒更像是大家抽离书山题海、暂回肆意欢笑的神奇际遇。于是,铺着硌脚石子的跑道变成了我们的滑雪场;平日无人问津的水泥斜坡变成了我们的溜滑梯,青春的生命笑做一团,和抱着雪的飘洒、承接着冬的美丽。我浅笑凝望着,冰封已久的身体被隐隐触动,冰莹的雪粒弄痒了严肃的面孔、清泠的雪水滋润了干涸的心灵。
带着雪的记忆一路走到现在,踌躇犹豫了便会停歇回想,回想母亲清晨为我扫雪的如豆身影,回想雪地里鲜妍动人的如花笑靥。这才发现,雪的冰冷并没有冷却记忆的温度,反倒为焦灼的心平添了温厚的宁静。有回忆的孩子,总是富足安和的,于是,一季季炎夏也有腥甜的海风;一个个寒冬也有珍贵的暖阳,我总是宽以待人、微微浅笑着把视野所及的世事收入眼底,并无品头论足,更无义愤填膺。是雪,赋予了我一颗波澜不惊、张弛有度的心。
是中午时分了,雪却没有要停的迹象。阳光也不忍打扰她的兀自飘洒,索性隐退了光辉,只留下纯白的雪花,在同样纯白的天地间轻舞飞扬。我踩踏着平整的雪被,咯吱咯吱的声响,深深浅浅的脚印,一步一晃的步履,都是只有雪才能带来的憨厚悠然的触感与体验。
抬起头,排排延伸的建筑在雪景中更显清晰,纤弱的矮树兀立在空灵湿润的天地间,透射出那份不需言表的坚韧。整座校园,似乎在冰雪中暗涌着生机,蛰伏也好,激昂也罢,都将衬着雪的飘摇演绎出最美的独幕剧。
初雪,我在立冬过后的清晨遇见你,轻巧纤薄、不染凡尘。你虽不语,却在纷扬飘洒间告诉了我这整季冬天的烂漫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