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读过的那些书——艺术
![]() |
丰子恺:《西洋名画巡礼建筑讲话》、《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与人生》
这本丰子恺先生的《西洋名画巡礼建筑讲话》成书于民国二十年,书中充满对于青年学生的谆谆教诲,现在看来对于没有艺术细菌的童鞋作为艺术入门书籍也不算过时。
朱涛:《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每当面对北京拥堵的交通状况以及慨叹北京作为古都的历史面目已消失殆尽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诟病新中国成立时的城市规划,归咎当局未能采纳“梁陈方案”(另一位为陈占祥)。同林徽因一起十几年的田野实地踏勘调研,梁思成完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建筑史研究最重要的两部作品《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内战结束前夕考虑到继续在辽阔的国土上从事中国建筑史研究,梁思成留在了大陆;不成想建国初的自我批评,接下来的三反五反、“反右”运动,十年的各种思想改造使得梁思成自信受到重挫,伴随着一起结束的还有他的学术生命以及之后建筑界二十年的死寂。
蒋勋:《美的曙光》
严明:《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小注:
1、这几本不知道能不能算上自己的艺术启蒙书籍,从文艺复兴讲到写实派,再从印象派到立体派以及后边的未来派、达达派,丰子恺先生梳理出来了西洋画派的一个整体脉络,也算是一个简体版的西洋绘画史。对于中国画与西洋画也做了特别的对比,读过后受益匪浅,也燃起了自己对于绘画作品的兴趣,当然只是欣赏。后来再去美术馆、画展的时候,已经可以像模像样的欣赏了,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扫视了。以下这段话是自己在市图看完一位老先生画展后写的感受:周天的间隙偷偷溜着去了趟北郊的市图书馆,一楼举办蔡年生先生的画展,看了有半小时,凭着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绘画知识向老先生求教了几个问题,并交流了很多印象派以及国画画法的相关东西,老先生竟然误以为我是画画的,小小的得意了一番。
2、徐志摩作为诗人被大家所铭记,毕竟还有一首《再别康桥》童叟皆知。而林徽因就不那么幸运了,做的专业研究没几个人知道,成了大家八卦的对象,这点确实让人挺失望的。作为一个建筑史学家,林徽因同他的丈夫梁思成一起进行田野考察,共同研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些事情却鲜有人知。《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虽然是作者朱涛在他的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的基础上研究考察的成果,不过对于普通读者来讲,阅读起来应该是没什么障碍的。书中我们了解到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城市规划方案可不是现如今咱们所看的的样子,梁思成作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我们从他身上看到面对政治运动,一代知识分子在学术研究以及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囧境及内心深处的困顿与无奈。
3、如果说丰子恺先生的文章仅限于建筑绘画,那么蒋勋所涉及的面就要广阔的多,他的论著不仅仅谈论艺术,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美学,不过文章读起来却深入浅出,犹如这本《美的曙光》,作者在书中给读者娓娓道来美的出现与美的历程,并教给读者如何去欣赏、品、评感受生活中的种种美。
4、《我爱着哭不出来的浪漫》,这是本摄影散文集,跟爱情跟青春无关。作为摄影师,除了一双捕获瞬间的眼镜,更是有细腻地感受现实世界的能力。严明因为热爱学摇滚,放弃作家身份搞摄影,只因为自己喜欢。我想这本散文集也纯是因为兴趣才有的,什么事情都挡不住我喜欢三个字,包括我现在真正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