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底泄密与剧透【于是貌似又不小心泄底……未读《斜屋》者慎入】
之前出没于豆瓣几个推理小组,发现他们对于“泄底”是很忌讳的,因此我也不太会在那里发表个人意见。毕竟对于已阅读者来说,视角会和未阅读者有着细微的差别,可能不经意间的一言半语就会泄露天机。比如说,我在那天聚餐和小猪讨论《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独》时差点不小心泄底,还好小猪是比较细心的。可能这也与我不是百分百推理迷有关吧。或许是个人性格所致。
小时候最喜欢买《每周广播电视报》和《有线电视报》不为别的,就为了看剧情介绍。稍大些开始买《上海电视》也是为了看剧透。看小说也是由此开始的。小时候看了《封神榜》和《红楼梦》、《西游记》那几套电视剧,也知道这是由小说改编的,于是就闹着父母要买书看。在一次考试后,我如愿以偿地拥有了《封神演义》和《四大名著》,大概这也是我离开儿童文学的伊始。在这之前,我最喜欢的是各种各样的童话书。
之后,最常干的事就是捧着小说看电视剧。而现在因为电影、电视剧的缘故,书架上各类小说更多了。因为追根溯源有时候也是败家的重要途径,整套购入,有时候还要收一套原文的。我家的书架已经基本变形了。我的梦想之一就是拥有一套《四库全书》,很难实现的梦想呢,上海的房价也让我觉得这已经是幻想了。
最近接连读了基本推理小说,却发现推理小说本身也在泄底。比如新星版的《斜屋》封面已经是完完全全地泄底了,书名也是。既然凶案是利用房屋的构造进行的,那么凶手只可能是熟悉房屋结构的人或者是它的主人。封面上还有两行字,其中一行是“倾斜的杀意”,联系《斜屋》的书名,任凭谁也不会忽略这其中的关系。还有那朵盛极的金黄色的菊花以及半出鞘的日本刀,这又暗合了书中几个重要的情节和细节。如果说新星版的《斜屋》封面设计有泄底之嫌,南海版的《湖边凶杀案》就有些莫名其妙了。虽然,我并不清楚,这是否是作者有意,还是出版社存心。至少其他版的东野圭吾小说我没有发现这种情况。书中有很多黑体字,让你注意到一些细节。我不清楚,这是为了故意误导读者,还是怕读者推理不到结局。这算的上是一种很莫名的泄底吧。
小时候最喜欢买《每周广播电视报》和《有线电视报》不为别的,就为了看剧情介绍。稍大些开始买《上海电视》也是为了看剧透。看小说也是由此开始的。小时候看了《封神榜》和《红楼梦》、《西游记》那几套电视剧,也知道这是由小说改编的,于是就闹着父母要买书看。在一次考试后,我如愿以偿地拥有了《封神演义》和《四大名著》,大概这也是我离开儿童文学的伊始。在这之前,我最喜欢的是各种各样的童话书。
之后,最常干的事就是捧着小说看电视剧。而现在因为电影、电视剧的缘故,书架上各类小说更多了。因为追根溯源有时候也是败家的重要途径,整套购入,有时候还要收一套原文的。我家的书架已经基本变形了。我的梦想之一就是拥有一套《四库全书》,很难实现的梦想呢,上海的房价也让我觉得这已经是幻想了。
最近接连读了基本推理小说,却发现推理小说本身也在泄底。比如新星版的《斜屋》封面已经是完完全全地泄底了,书名也是。既然凶案是利用房屋的构造进行的,那么凶手只可能是熟悉房屋结构的人或者是它的主人。封面上还有两行字,其中一行是“倾斜的杀意”,联系《斜屋》的书名,任凭谁也不会忽略这其中的关系。还有那朵盛极的金黄色的菊花以及半出鞘的日本刀,这又暗合了书中几个重要的情节和细节。如果说新星版的《斜屋》封面设计有泄底之嫌,南海版的《湖边凶杀案》就有些莫名其妙了。虽然,我并不清楚,这是否是作者有意,还是出版社存心。至少其他版的东野圭吾小说我没有发现这种情况。书中有很多黑体字,让你注意到一些细节。我不清楚,这是为了故意误导读者,还是怕读者推理不到结局。这算的上是一种很莫名的泄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