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要捨得用。
選擇看《皮囊》的初衷,不是因為書的名字富有靈異氣質,不是因為封面簡潔无华,而是因為第一頁韓寒寫的編者按,短短的幾句,決定買下這本書,想知道韓寒口中“不願意讀完的書”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第一篇文章《皮囊》,作者寫的是外婆離世,面對親人的離開,那是我們都不願意面對的現實,但是又不得不讓我們一次次難逃宿命,讓我愛上這本書的原因也是因為這篇文章文字的樸實與故事的真摯。婆婆是一個小小的農村婦女,但這并沒有弱化婆婆一生的波瀾壯闊,婆婆的豁達性格與直面生死的能力也是別人很難企及的。看過之後,我很感觸,或許,生死只不過是我們不同形式的存在。也許我們終其一生,庸庸碌碌,忙死忙活最後也只是為了學習到這一種看淡生死的能力。而我相信這種能力大部分人最終也未必能參透。
這是一種需要經歷,
需要折磨皮囊的過程。
看著周遭人的一驚一乍、虛榮浮躁、反觀自己常被小事所糾結的內心,還是太年輕,還是需要經歷,還是要修煉,謝謝作者的分享,希望大家也可以抽空看看這本書,因為有些事情確實需要多看、多總結、多理解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再一次發現文字的力量,潤物無聲。
P.S說實話,看完第一篇之後其實心裡有愧疚感,於是趕緊去健身,折磨屬於我的那副皮囊。
——摘錄作者婆婆的真摯語錄——
“因為我捨得…”
“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
婆婆離世的那句遺言
“…不准哭,死了就是腳一蹬的事情,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隨後書中描述患病爸爸的倔強與媽媽的不離不棄,姐姐的埋怨與向生活妥協的無奈,與作者一同走過的學生時代的好基友們等等身邊人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真實而富有力量,每一篇都是作者身邊人折磨皮囊的過程總結。
與以往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作者所描寫的是內心——人的陰暗面、人的自私陰險實際、人面對生活的妥協與無奈,在作者的筆下,這所有的一切善與惡,都是普遍的、可包容、可理解,而且又確實存在的。
作者媽媽的那句“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這口氣比什麼都值得。”讓我想起了我的爸媽,這句話突然從我的記憶深淵響起。那種感覺好奇妙,會產生共鳴。當你認真看完這本書之後,可能你會理解身邊長輩的那些看似令人憤怒、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是的,理解很重要,可能人的一生,就是在折騰皮囊的來回之中學著與理解成為朋友。
摘錄兩段我有所感悟但樸實的段落——
“我特別喜歡清明家族一起祭掃的時刻。老的人更老了,新的人不斷出來,看著一個又一個與你同根的小生靈誕生、長大到圍著我滿山跑路,心裡踏實到對生與死毫無畏懼。”
“從小我就喜歡聞泥土的味道,也因此其實從小我不怕死,一直覺得死是回家,是入土。我反而覺得生才是問題,人學會站立,是任性地想脫離這土地,因此不斷向上攀爬,不斷抓取任何理由——慾望、理想、追求。然而,我們終究需要腳踏著黃土。在我看來,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許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任性。”
只有經歷了類似的,認真生活了,才會理解這平凡生活所代表的意義。人生折騰做作矯情無非是為了理解生活,生活給我們希望,但是伴隨而來的也許是絕望。
用一句反心靈雞湯來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道門,但是也會給你開一扇窗,但是那扇窗的外面卻是地獄、是懸崖、是萬劫不復。
道理誰都懂,但是能敢去做的寥寥。能真正去折騰去折磨自己皮囊的人不多,也會發現自己那些大大咧咧的天不怕地不怕,一直都不过是纸糊的坚强。
雖然生活讓我們活成了狗,我們也要是一只不服輸的、愛折騰、有骨氣的狗。
推薦這本書給你們,希望大家看完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出口。
前路依然荊棘
但磨難,是一種恩典
我選擇披荊斬棘
皮囊,請盡情使用。全年無休。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