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磨刀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论语卫灵公》中相当经典的一句话。放在哪里都受用,木工亦不例外。对木工还不太了解的人以为木匠的手艺都在斧、锯、刨、凿。然,非也。今天我们在讲述木工的技艺时第一个要提的是‘磨’。这是木工技艺中的开山功夫,想要成为一个别人看得上尤其是自己也看得上的手艺人这件事省不了,且必须磨到家,好木匠不能输在这条起跑线上。
‘磨’不是一件辅助工作,‘磨’是一件要事。重要到什么程度,别人不说早晚有天自己也要明白,手艺人的道理大多是汗水浸出来的。当你开料、刨面、开榫、凿眼这些工作干到十分吃力又不知其中缘由时,师父在旁边说上一句:“没磨好。”没磨好?什么没磨好?刀么?没错是刀!师父又说:“用用我这把。”拿过来,在木料上一推。人是同一个人,料是同一根料,只是手里家伙换了,换出一种直上霄云的愉快。刨子走在木料上发出‘刷刷’的声音,看着卷曲的刨花从槽口跳跃飞出时干活变成了一种享受,这是人与工具合一的状态。此时你明白了是自己的刀没磨好,很多人会选择拿着没磨好的工具继续凑活,干到后来一声长叹抱怨木匠不是好当的。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而且是严重的问题,是你看轻了‘磨’,你觉得它不重要可以凑活,然而最后你就被这凑活所累,器不利何以善吾之事焉。没办法,四个字——从头来过。手艺这东西适合内心单纯宁静的人,千百年下来能省的早就省了,留下来的都是省不掉的。没有太多捷径可走,懒偷在前面,后面会被拖累。所以不必费尽心思去取巧,这不正是简单的人喜欢的方式么?
一把刨刀不快了用着不舒服看着也别扭,刃口歪斜了刨出的料就不会平直,刃口不锋利走在木头上就钝挫地让人胸口憋闷没有一去千里的畅快。此时万不可用蛮力和手里的工具较劲,说来你要不信了这工具和你我一样都是有性灵的,是个活物。你爱它善待它,它遍知恩图报地爱你善待你,尽心竭力地为你工作。你用蛮力伤它它就如此这般地对你,让你事倍功半甚至满手血泡。所以好匠人绝不会用蛮力,遇到干起活来不畅快之时必然先去观察寻找问题的出处,然后解决问题。那些容易失去耐心总凭蛮力解决问题的人大多心浮气躁尤为严重的是懒于思考。“手艺人”三个字从称谓上看去论的是手上的功夫,但高下相见时比的是头脑和心性,正所谓心灵则手巧。
刨木料时一旦感觉吃力马上卸下刨刃仔细观察,像看心里惦念的女人那样里里外外反反复复地看它,触摸它。若是不平,则磨平。不直,则磨直。不锋、则磨锋。磨刀台上的水盆里躺着数块砥石,从低目数到高目数有不同的等级,目数越高越细。从最低目数的开刃,然后一目一目向上推进,直到最后一目将刀刃磨到吹发可断。
磨刀的技术动作其实简单到无以复加,两只手把住刀身在砥石上前后反复推磨,刃的角度是固定的所以把住刀身时两手的姿势也基本是固定的。可难就难在了这成百上千次往复的推磨要保持在这唯一的姿势上。姿势不稳,刃口的面最终就不能像镜子一样平。磨刀时双臂在运动,若要保持手持刀身的角度不变很难,这是在运动中求得一种相对的静止。它要求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双臂和双手。磨刀时的力不在狠,在稳,在始终如一。手指的力量均匀的压在不大的刀面上,均匀地如阳光洒在土地上。意念集中在整个刃面而不是刀锋。刚来时不明白这个道理,师父说了也不知其中所以。最初磨刀时意念都在刀锋上,磨了很久始终磨不好,且是越想磨好越事与愿违,越磨不好越发狠,越狠越坏。浑身湿透时翻起刃口一看,面目全非,一个个茫然若失地苦笑,终于觉得学木匠好难。后来看师父磨再自己磨,一遍一遍地磨,渐渐地磨出一点感觉和一点快乐。磨着磨着有时候忘了手里的刀,眼里只剩了刀下的砥石,手里的刀倒变成了一件要去磨平砥石的工具,数百次的反复推磨下来却发现刀和石头都平了,这才明白了师父所说的“磨刀其实是在磨石”。
确实,磨到后来也真分不清是谁在磨谁,若说石头在磨刀也好,若说刀在磨石也对,其实磨到最后发现真的在磨的是自己这颗心。把心磨去锋锐,磨去焦躁,磨去不安,磨到如水似镜时刀便也锋了石也平了。手腕翻起寻着光线去看手中的刀锋,一道黑光,心里那种喜悦难以言说。手艺的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不分轻重,环环相扣事事关联,前面的工作做好了后面的才不会被耽误。这是我们学徒的第一个环节里最重要的心得。不多说了,又要磨刀去了。
‘磨’不是一件辅助工作,‘磨’是一件要事。重要到什么程度,别人不说早晚有天自己也要明白,手艺人的道理大多是汗水浸出来的。当你开料、刨面、开榫、凿眼这些工作干到十分吃力又不知其中缘由时,师父在旁边说上一句:“没磨好。”没磨好?什么没磨好?刀么?没错是刀!师父又说:“用用我这把。”拿过来,在木料上一推。人是同一个人,料是同一根料,只是手里家伙换了,换出一种直上霄云的愉快。刨子走在木料上发出‘刷刷’的声音,看着卷曲的刨花从槽口跳跃飞出时干活变成了一种享受,这是人与工具合一的状态。此时你明白了是自己的刀没磨好,很多人会选择拿着没磨好的工具继续凑活,干到后来一声长叹抱怨木匠不是好当的。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而且是严重的问题,是你看轻了‘磨’,你觉得它不重要可以凑活,然而最后你就被这凑活所累,器不利何以善吾之事焉。没办法,四个字——从头来过。手艺这东西适合内心单纯宁静的人,千百年下来能省的早就省了,留下来的都是省不掉的。没有太多捷径可走,懒偷在前面,后面会被拖累。所以不必费尽心思去取巧,这不正是简单的人喜欢的方式么?
一把刨刀不快了用着不舒服看着也别扭,刃口歪斜了刨出的料就不会平直,刃口不锋利走在木头上就钝挫地让人胸口憋闷没有一去千里的畅快。此时万不可用蛮力和手里的工具较劲,说来你要不信了这工具和你我一样都是有性灵的,是个活物。你爱它善待它,它遍知恩图报地爱你善待你,尽心竭力地为你工作。你用蛮力伤它它就如此这般地对你,让你事倍功半甚至满手血泡。所以好匠人绝不会用蛮力,遇到干起活来不畅快之时必然先去观察寻找问题的出处,然后解决问题。那些容易失去耐心总凭蛮力解决问题的人大多心浮气躁尤为严重的是懒于思考。“手艺人”三个字从称谓上看去论的是手上的功夫,但高下相见时比的是头脑和心性,正所谓心灵则手巧。
刨木料时一旦感觉吃力马上卸下刨刃仔细观察,像看心里惦念的女人那样里里外外反反复复地看它,触摸它。若是不平,则磨平。不直,则磨直。不锋、则磨锋。磨刀台上的水盆里躺着数块砥石,从低目数到高目数有不同的等级,目数越高越细。从最低目数的开刃,然后一目一目向上推进,直到最后一目将刀刃磨到吹发可断。
磨刀的技术动作其实简单到无以复加,两只手把住刀身在砥石上前后反复推磨,刃的角度是固定的所以把住刀身时两手的姿势也基本是固定的。可难就难在了这成百上千次往复的推磨要保持在这唯一的姿势上。姿势不稳,刃口的面最终就不能像镜子一样平。磨刀时双臂在运动,若要保持手持刀身的角度不变很难,这是在运动中求得一种相对的静止。它要求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双臂和双手。磨刀时的力不在狠,在稳,在始终如一。手指的力量均匀的压在不大的刀面上,均匀地如阳光洒在土地上。意念集中在整个刃面而不是刀锋。刚来时不明白这个道理,师父说了也不知其中所以。最初磨刀时意念都在刀锋上,磨了很久始终磨不好,且是越想磨好越事与愿违,越磨不好越发狠,越狠越坏。浑身湿透时翻起刃口一看,面目全非,一个个茫然若失地苦笑,终于觉得学木匠好难。后来看师父磨再自己磨,一遍一遍地磨,渐渐地磨出一点感觉和一点快乐。磨着磨着有时候忘了手里的刀,眼里只剩了刀下的砥石,手里的刀倒变成了一件要去磨平砥石的工具,数百次的反复推磨下来却发现刀和石头都平了,这才明白了师父所说的“磨刀其实是在磨石”。
确实,磨到后来也真分不清是谁在磨谁,若说石头在磨刀也好,若说刀在磨石也对,其实磨到最后发现真的在磨的是自己这颗心。把心磨去锋锐,磨去焦躁,磨去不安,磨到如水似镜时刀便也锋了石也平了。手腕翻起寻着光线去看手中的刀锋,一道黑光,心里那种喜悦难以言说。手艺的每个环节都是重要的,不分轻重,环环相扣事事关联,前面的工作做好了后面的才不会被耽误。这是我们学徒的第一个环节里最重要的心得。不多说了,又要磨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