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成本
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这个工作我是打算年后再有合适的再换的,但是按我的原则,干一天也得尽职尽责,年会上北京老总还跟我说河南区域的总监要靠我帮了,我不是想说我有很优秀,我只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我能做好任何一项交到我手里的,大家也非常认可。但是,双向选择一向都如此。我先不对年会做任何评价,也没有任何阶级观念之分,我只是想在一些非常非常优秀的人身边,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因为这几天我更加清楚,思路观念等等不同会造成非常大的沟通障碍,带来很大的无形的时间成本,沟通成本。举例说明吧,我排了一个相声《学富五车》苗阜和王声的,虽然也得了奖,但是老总亲口说,非常好,很优秀,只是那些人大部分都没有听懂,没文化。我的注意力在没听懂这上边,我不想说相声很难理解(你们可以搜来看看),他们没听过枉凝眉,女儿情,也很正常的,不知道曹雪芹我也勉强理解,没听过龙王三太子敖丙,不知道精卫填海,我有些难以消化。并不是我看不起谁们,也并不是我觉得自己多有文化,只是,我想在比我更好的人身边,这是我想选择的,哪怕望其项背。还有河南区域的那个经理助理(顶多跟我平级),平时一些东西我都不想跟他争论,太耗费成本,有一次他处理员工问题不合适,我提出我的意见,他理亏,但是又拿出有次在北京培训的笔记,说你看看笔记就是这么写的,我当时好无语,道:每件事的处理方法不同,怎么可能教科书化就可以处理所有问题。其中大小事宜,观念不同,无法理解的不再一一表述,今天想写这个缘由是一件事。年会回来,我领着十多个要住宿的人员安排住宿,路过红绿灯,我说稍等一下,绿灯一起走,人多不安全,这个经理助理又登场了,他说等什么绿灯,那边直接穿过去就行了,我说等红绿灯,他说等什么等,然后他打算穿过去,也背起包走了,我没理,而且其他人都跟着我,没动。过了小会儿,他又回来了,可能因为没人跟他一起气急败坏,说慧娴,在河南你还等红绿灯吗?(他是南方福建的),我说在河南为什么不等红绿灯,对方答到:宣俐说过一句话,在河南,让就等于走不了。我反击:那是她的观点,不代表所有人。如果各位看官觉得宣俐一定是个大人物值得他当成名人名言那就错了,宣俐是名导购,她说的话无非就是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我绝对没有什么观念之分,我只是觉得我仍然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哪怕到一个其他人全部优秀,我需要多加努力的地方也不会害怕,因为我肯定会追赶。当然,换工作是不安定因子,要考虑房租和银子,只是我会大胆的说,有一技能和专业知识,是百通的,尤其是人力资源。我希望我更好,更优秀,更有活力,在沟通成本非常大的情况下,我只能暂时呵呵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