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好时光
大学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叫《一个人住的第三年》,
对里面的一些细节所动容,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默默地就在心底种下这样子的愿望——一定要体验几年一个人住的感觉。
体验一个人住的感觉,就包括了体验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一个人煲剧一个人做家务等等的小细节。
要想有这样子的体验,就需要一间有独立厨房的房间,加上我对生活有种莫名其妙的某方面神经质的固执,自然是接受不来在床边吃饭打火锅、任由食物的油烟气肆虐地攻击我的床被衣橱。所以一个人住,也需要有个小厅可以供我吃饭以及接待客人。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那段时间我执意要找一房一厅的房子,毕业前谈拢的工资极少,我又不愿意住在离公司太远的地段,自然就是找不到房子然后因为各种理由拖延着。
拖着拖着,房子没找到,新的offer来了。
这个新的公司不在北上广,在本省一个十八线小城市,提供食宿,也免去了之前在那一家公司实习时找房子的痛苦以及总是吃外卖的痛苦。
记得还未报道时,我的内心对宿舍充满着憧憬,心里想着即使没有超大阳台以及精致厨房,但至少有个独立房间,不求一房一厅,两房一厅或者N房一厅也无妨。
然而现实总是太过于骨感,报道那天粉碎了我的白日梦——大阳台没有,厨房没有,就连独立的空间也没有。
两人一间的大房子,没有厨房,没有小厅,只有厕所外面的那个可以容纳洗衣机以及两人同时洗衣服的身影,那一刻,我听到梦醒的声音。
后来嘛,所有的小情绪被饭堂好吃的饭菜以及可爱温柔的室友治愈了,也慢慢接受了两人同住的事情,同时,也抹去了自己给自己做饭吃的念头,毕竟条件有限,毕竟料理的颜色是黑暗的。
再后来,舍友由于工种的特殊,每周有四天不在宿舍住,我也因此每周有四天的时间需要自己待在一个小空间里吃喝拉撒。刚开始的感觉是很新奇的,一个人走回宿舍,在包包里飕飕地搜出钥匙打开房门,眼睛先适应了这寂寞的空间,脑海中还会浮现以前和室友嬉笑的场景,然后关上房门,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安排着今晚的消遣。
一个人呆着的时光容易显得无聊,如果没有好好安排容易显得漫长,漫长加无聊,撞击久了就容易得病,所以每天回到宿舍后脑海里YY着接下来的“安排”是必须的。而每一次YY的依据来源于当晚的心情以及实际的情况,有时候是拖地,看书、画画,有时候是做个小小的护肤或者码字,有时候就是做做健美操,而有时候心情实在不那么美丽,所以就选择把自己埋在被窝里,套着大大的羽绒帽子,任性地煲剧。
消遣的项目并不多,但是不能像从前读书的时候定制课表那样把项目内容固定下来,因为精确到每一天每一刻该做什么的时候,身心会提出抗议。你看,那突如其来的疲倦感不就是这样子来的么?
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宿舍时,把手机播放器里的音乐调到最大,先是用扫帚认认真真地把房子打扫一遍,再用拖把认认真真地拖一遍,中间伴随着无尽的YY。这个时候门窗必定是开着的,想象着房子内部的空气和外部来一次彻彻底底的交换,想象着外面的风把是湿哒哒的地面吹干。因为是公司的宿舍,所以房子所在楼层住着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所以大可放心地敞开门窗。
我想,若是在从前所在的北上广的出租屋,我是不敢大开门窗的,可能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也可能是来自于潜意识里对这座城市的不信任感。
话题扯远了,一个人住需要勇气,有时候,风吹着树的声音,或者在上厕所时听到的那些音量低低的或者是外边传来的声音或者是自己的幻听的声音,还有种种,恐惧和不安消耗着我,而一周四天,一个轮回,室友就从另一个宿舍回来了,这个时候我又可以享受着两人呆着的好时光了。
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这样子的节奏,比起真正的一个人住,好像更加合我。
对里面的一些细节所动容,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默默地就在心底种下这样子的愿望——一定要体验几年一个人住的感觉。
体验一个人住的感觉,就包括了体验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一个人煲剧一个人做家务等等的小细节。
要想有这样子的体验,就需要一间有独立厨房的房间,加上我对生活有种莫名其妙的某方面神经质的固执,自然是接受不来在床边吃饭打火锅、任由食物的油烟气肆虐地攻击我的床被衣橱。所以一个人住,也需要有个小厅可以供我吃饭以及接待客人。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那段时间我执意要找一房一厅的房子,毕业前谈拢的工资极少,我又不愿意住在离公司太远的地段,自然就是找不到房子然后因为各种理由拖延着。
拖着拖着,房子没找到,新的offer来了。
这个新的公司不在北上广,在本省一个十八线小城市,提供食宿,也免去了之前在那一家公司实习时找房子的痛苦以及总是吃外卖的痛苦。
记得还未报道时,我的内心对宿舍充满着憧憬,心里想着即使没有超大阳台以及精致厨房,但至少有个独立房间,不求一房一厅,两房一厅或者N房一厅也无妨。
然而现实总是太过于骨感,报道那天粉碎了我的白日梦——大阳台没有,厨房没有,就连独立的空间也没有。
两人一间的大房子,没有厨房,没有小厅,只有厕所外面的那个可以容纳洗衣机以及两人同时洗衣服的身影,那一刻,我听到梦醒的声音。
后来嘛,所有的小情绪被饭堂好吃的饭菜以及可爱温柔的室友治愈了,也慢慢接受了两人同住的事情,同时,也抹去了自己给自己做饭吃的念头,毕竟条件有限,毕竟料理的颜色是黑暗的。
再后来,舍友由于工种的特殊,每周有四天不在宿舍住,我也因此每周有四天的时间需要自己待在一个小空间里吃喝拉撒。刚开始的感觉是很新奇的,一个人走回宿舍,在包包里飕飕地搜出钥匙打开房门,眼睛先适应了这寂寞的空间,脑海中还会浮现以前和室友嬉笑的场景,然后关上房门,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安排着今晚的消遣。
一个人呆着的时光容易显得无聊,如果没有好好安排容易显得漫长,漫长加无聊,撞击久了就容易得病,所以每天回到宿舍后脑海里YY着接下来的“安排”是必须的。而每一次YY的依据来源于当晚的心情以及实际的情况,有时候是拖地,看书、画画,有时候是做个小小的护肤或者码字,有时候就是做做健美操,而有时候心情实在不那么美丽,所以就选择把自己埋在被窝里,套着大大的羽绒帽子,任性地煲剧。
消遣的项目并不多,但是不能像从前读书的时候定制课表那样把项目内容固定下来,因为精确到每一天每一刻该做什么的时候,身心会提出抗议。你看,那突如其来的疲倦感不就是这样子来的么?
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宿舍时,把手机播放器里的音乐调到最大,先是用扫帚认认真真地把房子打扫一遍,再用拖把认认真真地拖一遍,中间伴随着无尽的YY。这个时候门窗必定是开着的,想象着房子内部的空气和外部来一次彻彻底底的交换,想象着外面的风把是湿哒哒的地面吹干。因为是公司的宿舍,所以房子所在楼层住着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所以大可放心地敞开门窗。
我想,若是在从前所在的北上广的出租屋,我是不敢大开门窗的,可能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也可能是来自于潜意识里对这座城市的不信任感。
话题扯远了,一个人住需要勇气,有时候,风吹着树的声音,或者在上厕所时听到的那些音量低低的或者是外边传来的声音或者是自己的幻听的声音,还有种种,恐惧和不安消耗着我,而一周四天,一个轮回,室友就从另一个宿舍回来了,这个时候我又可以享受着两人呆着的好时光了。
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这样子的节奏,比起真正的一个人住,好像更加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