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言碎语之论“他妈的”
今天看到有人说用“他妈的”可以消除歧义,并且举了几个例子说:
今年的考题跟作业题他妈的一样 (指与作业题相同)
今年的考题跟他妈的作业题一样 (暗指考题太简单)
其实不然。在这里消除歧义的仍然是重音、是语调,第一句话的重音明显应该放在“他妈的”上,第二句的重音放在“作业题”上。在这里,声调显然更具备说服力。应该说标点符号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模仿口语的语调的。比方说:
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把着重号放在“合法”和“人民”上面,就是两个不同的意思。而“他妈的”只是用来强调自己的语气的,而非是在语法上消除歧义。例如下面,如果说: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这时候否定掉的就是整个句子。必须仍然要用强调语气来说明是: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或者: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当然,也可以是:
人民享有他妈的*合法*集会的自由
或者干脆最最强调: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但是这时候,要表达的语气与其说是讽刺,就不如说是痛骂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意味,不可混淆。而且,我在上面都没有标出最后的符号,是问号和句号还有感叹号,这两者的意味又是相差万里。甚至口语中可以靠语调表现出来的挖苦的气味,在文字里也只能通过内容来表现。
而且,即使在“他妈的”这三个字,依然还可以通过重音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气。把重音放在“他”上,*他*妈的,这时候有种诅咒的意味,类似于“what the hell”这样的强调语法;而重音放在“妈”上,他*妈*的,这时候有种山大王的味道在里面,有点类似于“他奶奶的”。
诸位如果常用,相信不难区分其中的的区别。例如:
他妈的你有种给我滚出来
这时候,重音放的不同,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口气。当然,如果全是轻声,那就又是一种意味了。例如:
人民享有他妈的(轻声)合法集会的自由
这时候不难表达出来反讽的意味。
汉语的书写系统里面没有英语的那么简单明了的强调方法,英语里的正规书籍一般都是用 italic 体来表示强调的,即使没有富文本(rtf),也可以用全大写字母来表示。而翻译过来的话,我看翻译的书里面,有的使用楷体表示强调,有的是用仿宋表示强调,有的是用着重号表示强调。
着重号是新华字典里规定的强调方法。但是终究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我看的书里面有强调的,一般都是翻译书。中国人自己写的书里面,从来没见到有用强调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今年的考题跟作业题他妈的一样 (指与作业题相同)
今年的考题跟他妈的作业题一样 (暗指考题太简单)
其实不然。在这里消除歧义的仍然是重音、是语调,第一句话的重音明显应该放在“他妈的”上,第二句的重音放在“作业题”上。在这里,声调显然更具备说服力。应该说标点符号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模仿口语的语调的。比方说:
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把着重号放在“合法”和“人民”上面,就是两个不同的意思。而“他妈的”只是用来强调自己的语气的,而非是在语法上消除歧义。例如下面,如果说: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这时候否定掉的就是整个句子。必须仍然要用强调语气来说明是: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或者: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当然,也可以是:
人民享有他妈的*合法*集会的自由
或者干脆最最强调:
他妈的*人民*享有*合法*集会的自由
但是这时候,要表达的语气与其说是讽刺,就不如说是痛骂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意味,不可混淆。而且,我在上面都没有标出最后的符号,是问号和句号还有感叹号,这两者的意味又是相差万里。甚至口语中可以靠语调表现出来的挖苦的气味,在文字里也只能通过内容来表现。
而且,即使在“他妈的”这三个字,依然还可以通过重音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气。把重音放在“他”上,*他*妈的,这时候有种诅咒的意味,类似于“what the hell”这样的强调语法;而重音放在“妈”上,他*妈*的,这时候有种山大王的味道在里面,有点类似于“他奶奶的”。
诸位如果常用,相信不难区分其中的的区别。例如:
他妈的你有种给我滚出来
这时候,重音放的不同,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口气。当然,如果全是轻声,那就又是一种意味了。例如:
人民享有他妈的(轻声)合法集会的自由
这时候不难表达出来反讽的意味。
汉语的书写系统里面没有英语的那么简单明了的强调方法,英语里的正规书籍一般都是用 italic 体来表示强调的,即使没有富文本(rtf),也可以用全大写字母来表示。而翻译过来的话,我看翻译的书里面,有的使用楷体表示强调,有的是用仿宋表示强调,有的是用着重号表示强调。
着重号是新华字典里规定的强调方法。但是终究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我看的书里面有强调的,一般都是翻译书。中国人自己写的书里面,从来没见到有用强调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