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书店见闻
【苏州】诚品书店
诚品是一个商场的架构,商业所处的裙楼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书店的部分在二楼和三楼,各占据最长的一条边。二楼是生活为主,三楼则是人文为主。
比较特异的是,童书区是独立于书店,坐落在二楼的商区中,也兼卖一些智力玩具和针对孩童的创意产品。诚品作为一家有口皆碑、期待很高的书店自然也能处处让人感受到诚品人的努力,比如童书区有不少pop-up立体书的展示和销售,儿童阅读的核心——绘本区不仅有台湾和英文的绘本,还有几个架子用心地推荐了一些其他语种或其他国家地区的童书出版品。
二楼的销售种类自进入书店区域左手起,大致为:运动、心灵占星、科学(自然、数理化、天文)、宠物、地理旅游、医疗保健、美食、影剧、音乐、日历、杂志、本子。每个区域都售卖相关周边文化产品,并相对形成一个区域,如音乐部分售卖黑胶唱片、美食部分开设厨艺空间。苏州诚品秉承台湾诚品的做法,简体、繁体、外文图书不论语种,尽量论内容集中展示,这也是一个方便读者的做法(但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副作用,对一心想在诚品寻觅繁体版和外版书的读者,这可是一家开在大陆的诚品,一旦进入某些品种繁体版和外版书数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单架和一个排面的区域,就只能自己来肉眼识别哪些是发掘对象了)。
诚品相较一般的国有大型书店,科技工作用书等一些进入门槛较高的出版物是没有的,但是在店内有的门类里,进货的品种相当全面(进书太全的一个坏处可能是一本书的各个版本都有,台版《大人的科学》某一期定价五百多,日本原版在另一个展台上三百不到,而台版可是有说明书翻译错误的黑历史的),有特色的出版品常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没有存在感的出版社出的地方性的书都有”之类的感觉不止一次出现,这种事情通常在大陆书店里只有万圣会给我们这种感觉。当然,作为大众阅读的消费,心灵占星跟科学比邻而居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楼是人文的天下,经营的空间进深较二楼来的大,靠外的一面自进入书店区域左手起,大致为:美术、摄影、建筑、设计、特别推荐(港台文学为主)、诚品选书、新书推荐、政治、传记、军事、历史、港台文学、中国文学、诗歌、外国文学、大众文学。里面还有几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放置能力提升、经济、教育、哲学等门类,每个空间还有进阶抬升的部分——这个设计与台湾诚品如出一辙——自最右一条放置传播、出版、文化的坡道进入,一直到最左边,这个抬升的部分都放置与经过的空间同类型的图书。而内外两大空间之间是高高的书架,社会学等相对数量不多的书安置于此。
因为这几年大家对诚品系的书店比如诚品老员工们运营的方所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诚品简单些说可以说就是一个放大的方所,诚品的选书也不可能超过同类型书店太多,甚至可以说诚品的外文原版文学书的选目比不上三里屯的Pageone,店家可能自己都没有重视这个门类,所以设置在一个相对窄小的区域,还是在厕所门口;图像阅读的地方受客观因素影响(授权区域和政策)也不可能有港台版的漫画;港台文学所在的区域虽然开阔,但面朝店外那一边书架的进深显然不是为这些32开的书准备的。
而许多地方也显示出开店的仓促,诺曼•梅勒以耶稣的生平而创作的小说《圣子福音》放在宗教类可说是触类旁通,但一本讲数学原理的书因为书名叫“无言的宇宙”而被放在天文区就有点尴尬了,台湾社会学家叶启政的传记更因为副标题是“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而被分在日本历史的架上。
至于售价方面,繁体版和外版书的价钱跟方所、Pageone、单向街、库布里克等书店差不多,台版基本上是1:5加30元左右,考虑到正规进货和开店的各种费用,属于可以接受的层级。
由于朝圣诚品俨然一个产业,所以店堂里有各式口音和以下对话:“挑好了伐?”“还在凑,超过五百要入库的。”(学院中人黑话)
【上海】mephisto’s
所见几乎就是全部,mephisto’s作为一个坐落于淮海路商圈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内、兼营接近B&B但其实只提供落脚不带早餐的二手书店,店家在社交网络上提供的那一面书墙基本就是可销售的全部了,其他的几个带玻璃门的老式橱柜是用来炫耀、拉仇恨的。虽然品种和数量不多,但是相当针对知识阶层和文艺读者,一眼扫过去没有那种完全不可读或跳tone的书,可读的书比例很高。店主的选书品味有相当保证(奇怪的是看到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米歇尔•布托尔《变》的近十本复本,联想到店家称有些书是自己买书的复本,感受到选书人对法国新小说深深的热爱),所以不会有在中国书店或新文化服务社那种泥沙俱下的观感和态度不甚近人的叔婶级店员,翻了一圈也没有遇到异常高售价的旧书,总体来说比新书还是便宜许多,不会有在国营旧书店或孔网下手时的肉痛感。如果这家店不是一时的玩票或不被房租所迫,期待它的后续发展。
【上海】MUJI书店
这不是一家独立的书店,也不是一家传统的书店,因为MUJI并没有把图书部分独立为一家专门的书店,而且书分布在三层楼的每个区域里,从成人服装到儿童用品,从香氛到家居,从陈设到器皿,每个区域都用图书作为展示的一部分,也配有相应的图书专架。当然,独立的图书区域还是有,位于三楼,毗邻还有一个空间是为活动和读书准备的,活动时可作为场地,平时有一堆懒人沙发和书架上的书可供阅读。此外,有两个书架是作为特别企划推出的,一个小书架“本人”(本在日语是书的意思,有点双关)是由爱书人推荐的书,另一个大一些的组合格子书架叫“同学与书”,每个格子都是店员推荐的5种书,并附有店员的出生年和在MUJI负责的工作职务。
总得来说MUJI的选书并没有出乎意料的,都落在设想的区域内,例外是和读库的合作,作为MUJI的合作方,读库可能是MUJI书店的最大赢家,为什么呢?
因为书都TMD太贵了,只有简体书还在以定价销售,繁体版、日文书、英文书都在以市面同类型书店的两倍价格销售。开业当天爆棚,晚上十点结束营业,白天店外全时段大排长龙,最远直到思南路口,晚上九点时店方宣布不再放人进店,明天请早,而且当天的优惠力度相当弱,可能本着捡便宜轧闹猛的心态进来的人不但买不起其他东西,连书都买不起,只能买点简体书或读库的本子回去了(连我的一位壕友买的都是两种读库出品)。举例而言,一本介绍日本罐头标签的文库本大小的书,一般售价一百多,这里卖两百多;大友克洋的海报集,可能中亚或上海外文书店卖400多,这里卖七百多,同样一本艺术书,不加运费等费用,以汇率计算折合两百多,衡山•和集卖五百多,MUJI卖七百多。要知道日币汇率是1:18啊!
新书这样跟旧书一样突破定价,以市场和受众进行定价的尝试(其实不难想象,图书的定价低利润薄,同样的空间卖其他商品的利润不会比书薄,既然我为你作出了拣选和推荐,并牺牲了空间,获取报酬还是很合理的,更可况MUJI在中国走的是高大上路线,所谓有印良品),有待时间检验。就个人观察而言,盘桓于图书区的顾客很多,但梭巡三个楼层的收银台,购书的读者相当少。
【上海】衡山•和集
衡山•和集在徐家汇商圈的中心,衡山路、天平路口,地铁口出来几步路而已。
说是主打杂志,但杂志区设置在三楼,而且同活动区设置在一起,感觉主角并不被看好,二楼则是展览区和建筑、设计、摄影这类艺术书的天下(售价比中亚、淘宝肯定是要辣手的),还有卖版画和香蕉鱼书店的独立出版物。
一楼是咖啡厅和书店并存,楼梯附近和咖啡座的背后是推理、科幻专架,各种版本同处一架。其他空间就像一个“司”字:“口”的部分是平铺的推荐展台;“口”上那一横其实是竖着的,正背都是书架;绕墙全部都是书架,带门不带门的都有,窗户的位置空出来,留有座位,可供坐读。学术类基本是没有的,电影、艺术、诗歌、文学是主体,英文文学到处都有,选目据说是方所团队的手笔,就外文书的品种而言是三家新书店里最满意的一家,基本上国际上有名气的当代文学一网打尽了,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彼得·纳道什、塞萨尔·艾拉……波拉尼奥更是哪哪都是。唯一难以明了的是,外文书的排布规律,除了Penguin和Vintage的还在严格按照姓名排列,诗歌也能明白这一块是诗歌,其他外文原版书简直看花了眼,本来以为这里是学术书,边上怎么又是波拉尼奥。除了一个带玻璃门的小柜子里福柯为代表的大众学术书是抱团的,其他地方可能都是英文版外国文学的天下,当代的比例真的是很高,一路歪着脖子看下去倒也保健脖颈,眼球则靠略过简体书做休息。因为是新开业不久,所以店内文艺打扮的男女穿梭如流,不由想起一个过气好几十年的词汇——那摩温,可做考现学研究的圣地。
诚品是一个商场的架构,商业所处的裙楼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书店的部分在二楼和三楼,各占据最长的一条边。二楼是生活为主,三楼则是人文为主。
比较特异的是,童书区是独立于书店,坐落在二楼的商区中,也兼卖一些智力玩具和针对孩童的创意产品。诚品作为一家有口皆碑、期待很高的书店自然也能处处让人感受到诚品人的努力,比如童书区有不少pop-up立体书的展示和销售,儿童阅读的核心——绘本区不仅有台湾和英文的绘本,还有几个架子用心地推荐了一些其他语种或其他国家地区的童书出版品。
二楼的销售种类自进入书店区域左手起,大致为:运动、心灵占星、科学(自然、数理化、天文)、宠物、地理旅游、医疗保健、美食、影剧、音乐、日历、杂志、本子。每个区域都售卖相关周边文化产品,并相对形成一个区域,如音乐部分售卖黑胶唱片、美食部分开设厨艺空间。苏州诚品秉承台湾诚品的做法,简体、繁体、外文图书不论语种,尽量论内容集中展示,这也是一个方便读者的做法(但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副作用,对一心想在诚品寻觅繁体版和外版书的读者,这可是一家开在大陆的诚品,一旦进入某些品种繁体版和外版书数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单架和一个排面的区域,就只能自己来肉眼识别哪些是发掘对象了)。
诚品相较一般的国有大型书店,科技工作用书等一些进入门槛较高的出版物是没有的,但是在店内有的门类里,进货的品种相当全面(进书太全的一个坏处可能是一本书的各个版本都有,台版《大人的科学》某一期定价五百多,日本原版在另一个展台上三百不到,而台版可是有说明书翻译错误的黑历史的),有特色的出版品常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没有存在感的出版社出的地方性的书都有”之类的感觉不止一次出现,这种事情通常在大陆书店里只有万圣会给我们这种感觉。当然,作为大众阅读的消费,心灵占星跟科学比邻而居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楼是人文的天下,经营的空间进深较二楼来的大,靠外的一面自进入书店区域左手起,大致为:美术、摄影、建筑、设计、特别推荐(港台文学为主)、诚品选书、新书推荐、政治、传记、军事、历史、港台文学、中国文学、诗歌、外国文学、大众文学。里面还有几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放置能力提升、经济、教育、哲学等门类,每个空间还有进阶抬升的部分——这个设计与台湾诚品如出一辙——自最右一条放置传播、出版、文化的坡道进入,一直到最左边,这个抬升的部分都放置与经过的空间同类型的图书。而内外两大空间之间是高高的书架,社会学等相对数量不多的书安置于此。
因为这几年大家对诚品系的书店比如诚品老员工们运营的方所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诚品简单些说可以说就是一个放大的方所,诚品的选书也不可能超过同类型书店太多,甚至可以说诚品的外文原版文学书的选目比不上三里屯的Pageone,店家可能自己都没有重视这个门类,所以设置在一个相对窄小的区域,还是在厕所门口;图像阅读的地方受客观因素影响(授权区域和政策)也不可能有港台版的漫画;港台文学所在的区域虽然开阔,但面朝店外那一边书架的进深显然不是为这些32开的书准备的。
而许多地方也显示出开店的仓促,诺曼•梅勒以耶稣的生平而创作的小说《圣子福音》放在宗教类可说是触类旁通,但一本讲数学原理的书因为书名叫“无言的宇宙”而被放在天文区就有点尴尬了,台湾社会学家叶启政的传记更因为副标题是“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而被分在日本历史的架上。
至于售价方面,繁体版和外版书的价钱跟方所、Pageone、单向街、库布里克等书店差不多,台版基本上是1:5加30元左右,考虑到正规进货和开店的各种费用,属于可以接受的层级。
由于朝圣诚品俨然一个产业,所以店堂里有各式口音和以下对话:“挑好了伐?”“还在凑,超过五百要入库的。”(学院中人黑话)
【上海】mephisto’s
所见几乎就是全部,mephisto’s作为一个坐落于淮海路商圈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内、兼营接近B&B但其实只提供落脚不带早餐的二手书店,店家在社交网络上提供的那一面书墙基本就是可销售的全部了,其他的几个带玻璃门的老式橱柜是用来炫耀、拉仇恨的。虽然品种和数量不多,但是相当针对知识阶层和文艺读者,一眼扫过去没有那种完全不可读或跳tone的书,可读的书比例很高。店主的选书品味有相当保证(奇怪的是看到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米歇尔•布托尔《变》的近十本复本,联想到店家称有些书是自己买书的复本,感受到选书人对法国新小说深深的热爱),所以不会有在中国书店或新文化服务社那种泥沙俱下的观感和态度不甚近人的叔婶级店员,翻了一圈也没有遇到异常高售价的旧书,总体来说比新书还是便宜许多,不会有在国营旧书店或孔网下手时的肉痛感。如果这家店不是一时的玩票或不被房租所迫,期待它的后续发展。
【上海】MUJI书店
这不是一家独立的书店,也不是一家传统的书店,因为MUJI并没有把图书部分独立为一家专门的书店,而且书分布在三层楼的每个区域里,从成人服装到儿童用品,从香氛到家居,从陈设到器皿,每个区域都用图书作为展示的一部分,也配有相应的图书专架。当然,独立的图书区域还是有,位于三楼,毗邻还有一个空间是为活动和读书准备的,活动时可作为场地,平时有一堆懒人沙发和书架上的书可供阅读。此外,有两个书架是作为特别企划推出的,一个小书架“本人”(本在日语是书的意思,有点双关)是由爱书人推荐的书,另一个大一些的组合格子书架叫“同学与书”,每个格子都是店员推荐的5种书,并附有店员的出生年和在MUJI负责的工作职务。
总得来说MUJI的选书并没有出乎意料的,都落在设想的区域内,例外是和读库的合作,作为MUJI的合作方,读库可能是MUJI书店的最大赢家,为什么呢?
因为书都TMD太贵了,只有简体书还在以定价销售,繁体版、日文书、英文书都在以市面同类型书店的两倍价格销售。开业当天爆棚,晚上十点结束营业,白天店外全时段大排长龙,最远直到思南路口,晚上九点时店方宣布不再放人进店,明天请早,而且当天的优惠力度相当弱,可能本着捡便宜轧闹猛的心态进来的人不但买不起其他东西,连书都买不起,只能买点简体书或读库的本子回去了(连我的一位壕友买的都是两种读库出品)。举例而言,一本介绍日本罐头标签的文库本大小的书,一般售价一百多,这里卖两百多;大友克洋的海报集,可能中亚或上海外文书店卖400多,这里卖七百多,同样一本艺术书,不加运费等费用,以汇率计算折合两百多,衡山•和集卖五百多,MUJI卖七百多。要知道日币汇率是1:18啊!
新书这样跟旧书一样突破定价,以市场和受众进行定价的尝试(其实不难想象,图书的定价低利润薄,同样的空间卖其他商品的利润不会比书薄,既然我为你作出了拣选和推荐,并牺牲了空间,获取报酬还是很合理的,更可况MUJI在中国走的是高大上路线,所谓有印良品),有待时间检验。就个人观察而言,盘桓于图书区的顾客很多,但梭巡三个楼层的收银台,购书的读者相当少。
【上海】衡山•和集
衡山•和集在徐家汇商圈的中心,衡山路、天平路口,地铁口出来几步路而已。
说是主打杂志,但杂志区设置在三楼,而且同活动区设置在一起,感觉主角并不被看好,二楼则是展览区和建筑、设计、摄影这类艺术书的天下(售价比中亚、淘宝肯定是要辣手的),还有卖版画和香蕉鱼书店的独立出版物。
一楼是咖啡厅和书店并存,楼梯附近和咖啡座的背后是推理、科幻专架,各种版本同处一架。其他空间就像一个“司”字:“口”的部分是平铺的推荐展台;“口”上那一横其实是竖着的,正背都是书架;绕墙全部都是书架,带门不带门的都有,窗户的位置空出来,留有座位,可供坐读。学术类基本是没有的,电影、艺术、诗歌、文学是主体,英文文学到处都有,选目据说是方所团队的手笔,就外文书的品种而言是三家新书店里最满意的一家,基本上国际上有名气的当代文学一网打尽了,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彼得·纳道什、塞萨尔·艾拉……波拉尼奥更是哪哪都是。唯一难以明了的是,外文书的排布规律,除了Penguin和Vintage的还在严格按照姓名排列,诗歌也能明白这一块是诗歌,其他外文原版书简直看花了眼,本来以为这里是学术书,边上怎么又是波拉尼奥。除了一个带玻璃门的小柜子里福柯为代表的大众学术书是抱团的,其他地方可能都是英文版外国文学的天下,当代的比例真的是很高,一路歪着脖子看下去倒也保健脖颈,眼球则靠略过简体书做休息。因为是新开业不久,所以店内文艺打扮的男女穿梭如流,不由想起一个过气好几十年的词汇——那摩温,可做考现学研究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