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世界充满了敌意
最近因为师父的热映,很多关于功夫的电影又开始被人们重新搜索。什么是功夫?靠时间慢慢熬出来的。我觉得武术这个行当必将没落,或者说,被外国人学了去,为什么?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快,熬不住时间。少吃一顿饭就要瘦两斤,多写一天作业就要提高十分,我们越来越注重结果,或者说只注重结果。这说明我们都活在幻想里,不管是被现实压抑的,还是本身心智不健全导致的。总之,从孩子们身上,我觉得在中国多活个三五十年简直是受罪。再过个二十年,现在十几岁的孩子都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缺乏耐心的环境下长大,自私、懒惰,不愿意付出,两句话不对就上手,好吃懒做,一劳永逸。少年时代的他们生活在拼爹的时代,很难想象,等他们当了爹之后会突然醒悟,自己是下一代被拼的对象。而他们的父母也许就会养两代人,一定很辛苦。可是,没有办法,谁让他自己养出了这种孩子。
来辅导班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不是学习上的,就是习惯上的,或者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学习这个事情有时候不得不信,得有天赋,但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是上天恩赐的,一定是不平凡的,只要好好培养,一定大有出息。坏就坏在了培养上。培养就是要尽人力为之。而人与人的不同必然导致理念的不同,这个不同,是大不同。培养要从家庭开始,这是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的,只是,仅限于知道罢了。
一听到哪个家长跟我说,今天又跟她干了一架这种话的时候,都特别无奈。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打一架,你说,问题是出在你身上还是孩子身上?一个人年纪再大,也还是个人,成不了个妖精,所以关于人性的优点缺点都还会在身上,关键是怎么克制。基本上,所有的男男女女,只要愿意,都能成为父母,都能把一个孩子养大,无非是给口饭吃。但怎么养,养成什么样子,就是另一回事了。而关于人性中的劣根性怎么改正与克制,家长们就不想了,也不改了。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不高兴了找事打一顿,高兴了使劲哄哄,这种家长,适合去动物园养猴子。不能养马,马会踢人。
每当家长看到孩子成绩的时候,都会叹口气,这么点分,关键是学了这么久。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很心塞。我特别想说,你真的是不知道你家孩子以前有多差。在小孩儿眼里,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能够披荆斩棘,因为他们看不到父母身为社会人的忙碌;在父母看来,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聪明伶俐的,只要好好学,都能有好结果。他们彼此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总有一天,幻想会被打破。有的孩子就是很笨,怎么都学不会;有的父母就是没有办法给孩子更好的条件。他们会失望,会怨恨彼此。彼此都尽力了,可是都没有得到善意的回应。这个世界说到底是恶意的。
上帝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让他们受尽苦难。魏晋南北朝,佛教大力发展的原因乃是底层人民生活太苦,现实无力改变,只能寄希望于来生,这是佛教发展的一个土壤;如今,家长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事情,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孩子问问,基本上在外面报的都有辅导班,钢琴、美术、舞蹈从小都学过。孩子们像个陀螺一样,转的头晕眼花,不知道方向。不管问什么意见,都是不知道。独立思考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些家长有钱,但不一定有文化。永嘉南渡以后,四大家族迁到了南京。皇帝当时想要与谢家结亲,被拒绝了。他们说,皇家门槛太高,攀不上。事实上呢?他们是看不上皇家没文化。真正的书香门第,有读书人的气节。《史记》里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任何文化都有经济基础,可以正过来说,但反过来就不一定了。有钱的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知礼节。大明王朝里有个细节。皇帝一怒之下把吕方发去修陵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落到了陈洪头上。陈洪没什么文化,也不尊重读书人,热衷权势。他拿着一堆票拟和徐阶批红。按规矩,内阁出的票拟需要司礼监一条条核对后才能批,可陈洪明着对徐阶说,我信任你,出了问题我与你一起担着,不用审核了。结果被徐阶冷落、呵斥,陈洪败兴而回。徐阶当然看不上他。有很多人都会骂知识分子假清高。事实上,他们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理解当然也不一样。每个家长看到什么世界,就会影响孩子看到什么世界。而底层出身的人,很难越过自己的局限,这一点,《血酬定律》里讲的非常明白。对孩子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在精神与认识上,就是处在底层。
基督讲,人是被放逐到世界上来的;佛家讲,人是因为上辈子没有没有做好,这辈子才继续受苦修行的。总之,人生殊途同归,都是苦难的,不管怎么过。真希望一些家长能切身的从孩子身上出发,多看看自己身为人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有些话,不说出来是觉得残酷,不想打破他们的希望;辅导班做的不就是给家长希望这个营生么。可是面对事实,话语往往显得苍白。觉得一些孩子真可怜,被父母当做试验品一样试来试去。孔子当初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有教无类,是划时代的举动,让人人开心智。掌握六艺就是掌握一门技术,奈何到如今万人过独木桥只是为了手中握有更多权利,得到更多钱财。职业教育难道真的不能成就自身?
见过了各种家长,三个字深深的刻在了脑门里:说不通。一入此门,便越来越明白,真正的学习永远是自我反省的结果。活到四十多岁依然是蠢货的人也不少。这不是重点。生活不是说几句漂亮话就可以打发过去了。明天的饭该吃还得吃,今晚的觉该睡还得睡,该交的房租,该付的水电,生病时候的药单,一样一样的,都不能落下。你忙忙碌碌,孩子慢慢长大,你们来不及多说几句话就开始了相互报复。你精明算计,其实还是逃不过生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没有钱,别养孩子了。因为没有钱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穷人永远都在忙生活,顾不上孩子。希望辅导班越来越贵,最好天价。让一般的家庭打消逼着孩子只学习这一条路,该干嘛干嘛,反而是一种成全。这种想法的残酷之处,在于剥夺了人去往更高阶层的希望。古往今来,阶层一直存在。天赋人权也不过是个借口。
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可我依然要努力去过我想要的生活。往往是时代成全人,作为一个人,不要太相信自己有多强大。识己比识人重要。
来辅导班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不是学习上的,就是习惯上的,或者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学习这个事情有时候不得不信,得有天赋,但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是上天恩赐的,一定是不平凡的,只要好好培养,一定大有出息。坏就坏在了培养上。培养就是要尽人力为之。而人与人的不同必然导致理念的不同,这个不同,是大不同。培养要从家庭开始,这是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的,只是,仅限于知道罢了。
一听到哪个家长跟我说,今天又跟她干了一架这种话的时候,都特别无奈。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打一架,你说,问题是出在你身上还是孩子身上?一个人年纪再大,也还是个人,成不了个妖精,所以关于人性的优点缺点都还会在身上,关键是怎么克制。基本上,所有的男男女女,只要愿意,都能成为父母,都能把一个孩子养大,无非是给口饭吃。但怎么养,养成什么样子,就是另一回事了。而关于人性中的劣根性怎么改正与克制,家长们就不想了,也不改了。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物品,不高兴了找事打一顿,高兴了使劲哄哄,这种家长,适合去动物园养猴子。不能养马,马会踢人。
每当家长看到孩子成绩的时候,都会叹口气,这么点分,关键是学了这么久。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很心塞。我特别想说,你真的是不知道你家孩子以前有多差。在小孩儿眼里,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能够披荆斩棘,因为他们看不到父母身为社会人的忙碌;在父母看来,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聪明伶俐的,只要好好学,都能有好结果。他们彼此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总有一天,幻想会被打破。有的孩子就是很笨,怎么都学不会;有的父母就是没有办法给孩子更好的条件。他们会失望,会怨恨彼此。彼此都尽力了,可是都没有得到善意的回应。这个世界说到底是恶意的。
上帝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让他们受尽苦难。魏晋南北朝,佛教大力发展的原因乃是底层人民生活太苦,现实无力改变,只能寄希望于来生,这是佛教发展的一个土壤;如今,家长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事情,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孩子问问,基本上在外面报的都有辅导班,钢琴、美术、舞蹈从小都学过。孩子们像个陀螺一样,转的头晕眼花,不知道方向。不管问什么意见,都是不知道。独立思考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些家长有钱,但不一定有文化。永嘉南渡以后,四大家族迁到了南京。皇帝当时想要与谢家结亲,被拒绝了。他们说,皇家门槛太高,攀不上。事实上呢?他们是看不上皇家没文化。真正的书香门第,有读书人的气节。《史记》里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任何文化都有经济基础,可以正过来说,但反过来就不一定了。有钱的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知礼节。大明王朝里有个细节。皇帝一怒之下把吕方发去修陵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落到了陈洪头上。陈洪没什么文化,也不尊重读书人,热衷权势。他拿着一堆票拟和徐阶批红。按规矩,内阁出的票拟需要司礼监一条条核对后才能批,可陈洪明着对徐阶说,我信任你,出了问题我与你一起担着,不用审核了。结果被徐阶冷落、呵斥,陈洪败兴而回。徐阶当然看不上他。有很多人都会骂知识分子假清高。事实上,他们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理解当然也不一样。每个家长看到什么世界,就会影响孩子看到什么世界。而底层出身的人,很难越过自己的局限,这一点,《血酬定律》里讲的非常明白。对孩子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在精神与认识上,就是处在底层。
基督讲,人是被放逐到世界上来的;佛家讲,人是因为上辈子没有没有做好,这辈子才继续受苦修行的。总之,人生殊途同归,都是苦难的,不管怎么过。真希望一些家长能切身的从孩子身上出发,多看看自己身为人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有些话,不说出来是觉得残酷,不想打破他们的希望;辅导班做的不就是给家长希望这个营生么。可是面对事实,话语往往显得苍白。觉得一些孩子真可怜,被父母当做试验品一样试来试去。孔子当初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有教无类,是划时代的举动,让人人开心智。掌握六艺就是掌握一门技术,奈何到如今万人过独木桥只是为了手中握有更多权利,得到更多钱财。职业教育难道真的不能成就自身?
见过了各种家长,三个字深深的刻在了脑门里:说不通。一入此门,便越来越明白,真正的学习永远是自我反省的结果。活到四十多岁依然是蠢货的人也不少。这不是重点。生活不是说几句漂亮话就可以打发过去了。明天的饭该吃还得吃,今晚的觉该睡还得睡,该交的房租,该付的水电,生病时候的药单,一样一样的,都不能落下。你忙忙碌碌,孩子慢慢长大,你们来不及多说几句话就开始了相互报复。你精明算计,其实还是逃不过生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没有钱,别养孩子了。因为没有钱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穷人永远都在忙生活,顾不上孩子。希望辅导班越来越贵,最好天价。让一般的家庭打消逼着孩子只学习这一条路,该干嘛干嘛,反而是一种成全。这种想法的残酷之处,在于剥夺了人去往更高阶层的希望。古往今来,阶层一直存在。天赋人权也不过是个借口。
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可我依然要努力去过我想要的生活。往往是时代成全人,作为一个人,不要太相信自己有多强大。识己比识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