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创造江湖,谁来复兴武侠?
12月真不愧是国产片最后的狂欢,本周竟然有16部新片扎堆上映!忙不过来,怎么破?
这让俺想起了小时候在北方的校园里“挤暖儿”的情景,南方的盆友可能没见过……
比较文艺的描述是这样的——
然而,扎堆儿之中有一部片竟然勇敢地提档了,这就是徐皓峰的《师父》!
它讲的不是“武侠”,而是“武士”。
没有特技,没有威压,没有替身,没有飞来飞去的轻功,但无限写实中有无尽写意。徐皓峰拍出了近年最好的武侠片,将民国江湖彻底复活。
某种意义上,《师父》和《聂隐娘》可能是2015最重要的两部华语电影。侯孝贤和徐皓峰用自我独特的方式复活了华语片最悠久的电影类型:武侠片。
在漫长的110年中国电影史中,武侠片曾风光无限,燃起无数人的侠客梦;也曾暗淡落寞,像是年长体衰的边缘英雄。
趁《师父》上映,俺要带大家重温江湖梦!
下面这些人是中国武侠电影中真正的“师父”,真正的“侠客”,是他们建构了电影中的江湖。
1925
中国武侠片诞生
1905年,《定军山》上映,中国电影正式诞生。
1925年,电影和武侠发生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此武侠片成为中国电影独有的一种类型。
#NO.1.祖师-邵醉翁
没错,此人乃邵逸夫的大哥。
1925年,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导演《女侠李飞飞》,讲一位女侠用武功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为中国武侠电影开山之作。
(左二为邵醉翁)
片中,扮演女侠的粉菊花本是擅长武功的戏曲演员,飞檐走壁的绝技吸引了许多观众。
但影片传统戏曲的痕迹还是过于浓厚了,实在不够痛快,于是武侠片祖师2号登场了。
#NO.2.祖师-张石川
1928年,张石川导演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造成万人空巷,隐形遁迹、掌心发雷等绝技纷纷登场。
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武侠片热潮由此开始。
(郑正秋、张石川、洪深)
该片三年连拍了18部,引起无数效仿。
这直接导致1928到1931年有227部武侠神怪片上映,直到被国民政府以宣扬怪力乱神为由查禁。
武侠片由此在内地没落,南下香港兴起。
1949
香港武侠片元年
这绝对是香港武侠片的第一个春天:标志着香港武侠片开端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上映了。
于是,众位武功高强的“师父”开始登场了!
#NO.3.师父-胡鹏
1949年,《黄飞鸿传》的上映带来了香港武侠片的第一次繁荣。
胡鹏导演成功地开发出中国武侠片最强IP。
(前排正中为胡鹏导演)
片中黄飞鸿扮演者关德兴乃是香港著名演员。
他一生共拍摄77部黄飞鸿电影,其中59部是胡鹏导演,这个纪录前无古人,想来以后也不会有人超越。
(1979《林世荣》,关德兴再演黄飞鸿)
除了黄飞鸿这种民国装武侠片,此时的香港还流行神怪武侠片。
1964年,凌云导演的《如来神掌》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尤其对后世武侠片影响巨大。
1966
香港新派武侠片
这一年,邵氏公司已迁至香港,新老板邵逸夫对老套的武侠片相当不满,决心尝试拍摄新类型武侠片。
#NO.4.师父-张鑫炎
1966年,《云海玉弓缘》上映,导演张鑫炎一举成名。
这部片不仅开创了彩色武侠世纪之先河,更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该片改编自梁羽生同名小说,与黄飞鸿电影不同,不再以激烈武打场面为主,而以写情细致、人物生动和结构巧妙取胜。
更重要的是,本片演职员表里还第一次出现了“武术指导”这一名词。
(《云海玉弓缘》剧照)
不过,张鑫炎导演最为人熟知的乃是1982年《少林寺》,由李连杰主演。
这部片实在太厉害,不仅打破了香港功夫片票房纪录,还在内地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票房纪录,李连杰也成了国际巨星!
(《少林寺》中的李连杰)
#NO.5.师父-张彻
1966年,《独臂刀》横空出世,成为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港片,更成为一代武侠经典。
导演张彻因此被称为“张百万”,并成为与胡金铨并称“绝代双骄”的武侠片大师。
(狄龙与张彻)
张彻天才地借鉴了金庸《神雕侠侣》中的情节和设定,以独臂、断刀、残谱构筑暴力美学和浪漫情怀。
影片的独特节奏和故事张力,在多年之后被昆汀·塔伦蒂诺看到后仍赞叹不已。
(《独臂刀》断臂剧照)
随后,张彻又拍摄了《独臂刀王》1969,《马永贞》1972,《少林五祖》1974,《少林寺》1976等影片。
除了拍摄更多经典武侠片,张彻更为后世培养了许多大名鼎鼎的弟子,比如吴宇森、午马、狄龙、姜大卫……
(1974年《少林五祖》)
#NO.6.师父-胡金铨
1966年,另一部不容忽视的武侠经典也上映了,这就是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
与张彻偏向写实的“暴力武侠”不同,胡金铨的“文人武侠”着重写意。
(拍《侠女》,胡金铨为徐枫整理发型)
张彻是军人出身,喜欢渲染暴力,动不动便是盘肠大战、血流成河。
胡金铨则强调气氛,竹林、斗笠、侠客,诗化的侠义情怀和古朴的历史质感悠然而出。
(《大醉侠》剧照)
随后,胡金铨又拍摄了《龙门客栈》1967,《侠女》1970,《迎春阁之风波》1973,《空山灵雨》1979等,几乎步步经典。
尤其是《侠女》,该片在1975年获得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这是武侠片第一次获得国际大奖,标志着武侠片真正走向成熟,并进入世界电影史册。
(《侠女》剧照)
1972
武侠与功夫分野
“绝代双骄”的开创使得香港武侠片迅速发展,并逐渐从中脱胎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即功夫片。
#NO.7.师父-李小龙
1972年,李小龙先是主演了《精武门》,紧接着又导演了《猛龙过江》,这两部片让其彻底成为一代功夫传奇。
《精武门》突破了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
在片中,李小龙展现了双节棍绝技和高超的武打动作,结尾的凌空踢腿画面定格更是成为功夫片中的经典。
(《精武门》结尾镜头)
#NO.8.师父-楚原
1972年,楚原导演的《爱奴》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奇情武侠片。
不过,他最重要的身份乃是古龙作品的第一位改编者,当然,也是最好的改编者。
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和《天涯明月刀》,1977年的《多情剑客无情剑》,这些楚原的代表作,都是改编自古龙小说。
(年老的楚原)
功夫片着眼打斗,武侠片注重侠义。如果说李小龙是功夫片,楚原就是严格的武侠片。
从1976到1981年,楚原拍了18部古龙小说改编电影,情节诡异、悬念性强、布景豪华,其文艺情结与古龙的风雅追求相当匹配。
(《爱奴》当时是很大胆的)
#NO.9.师父-倪匡
每小时可写八千字的倪匡堪称香港小说家中的奇才,虽然现在的95后可能没怎么读过他的书。
倪匡不仅写出过《六指琴魔》和《卫斯理系列》等名作,还是香港武侠片最重要的编剧。
从《独臂刀》到《唐山大兄》再到《楚留香》,从张彻的代表作,到李小龙的代表作,再到楚原的18部古龙电影。
倪匡写了近40部武侠电影剧本,绝对可说是香港武侠片的顶梁柱!
(1977楚原版《楚留香》)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天下第一拳》。
1972年,这部片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上映,成为第一部在海外商业放映的功夫片。
1978
武指的导演时代
电影也改革开放了,武术指导纷纷当导演,但并没有变得更暴力,反而为武侠片注入许多喜剧元素。
#NO.10.师父-刘家良
1978年,刘家良导演的《少林三十六房》上映。
刘家良曾在张彻手下担任武指多年,他的电影通常着重反映传统武术实打实和硬桥硬马的魅力。
除了《三十六房》,1981年《长辈》和1984年《五郎八卦棍》也是刘家良的代表作。
《三十六房》中大量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红极一时,《八卦棍》中杨家枪幻化八卦棍的设计堪称精妙。
刘家良作为正宗洪拳传人,其对正统功夫的注重和理解可见一斑。
#NO.11.师父-袁和平
1978年,另一位著名武指袁和平也当导演了。
袁和平大胆地用成龙担任《蛇形刁手》和《醉拳》的主角,并在武打设计上做出创新。
袁和平的最重要贡献在于为影片注入大量的喜剧元素,成龙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京剧北派功夫,从而产生出谐趣功夫片。
武侠片不再是孤独高冷或是血腥打杀。
1990
香港新武侠电影
1979年的《蝶变》被称作“未来主义武侠片”,但徐克的创新挡不住武侠片的整体没落。
直到1990年《笑傲江湖》上映,武侠片的春天才再次来到,并彻底进入徐克时代!
#NO.12.师父-徐克
1990年,徐克邀胡金铨出山执导《笑傲江湖》。
当然,影片最后是由胡金铨、徐克、许鞍华、李惠民、程小东等6位导演完成的,香港新武侠电影由此开始!
《笑傲江湖》完全延续了《侠女》的风格。
无限诗意的竹林、斗笠、侠客再次出现,气氛则指向侠义精神中的超凡脱俗和世外情结,第一次将武侠片的精神内涵做到了极致。
(许冠杰&叶童主演《笑傲江湖》)
1991年,徐克开始重新开发武侠片最强IP。
从91年到93年,三部《黄飞鸿》电影将李连杰的功夫运用到极致,令黄飞鸿再次风靡。
(1991年《黄飞鸿》)
徐老怪还以各种方式为武侠片注入创新。
比如监制了李惠民导演的《新龙门客栈》,程小东导演的《东方不败》则是他编剧的……
整个90年代的香港新武侠电影,每部经典似乎都与他多少有点儿关系。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NO.13.师父-黄霑
徐克为新武侠电影请来了胡金铨、林青霞,还有黄霑,创造了最难忘的女侠和最经典的武侠主题曲。
八九十年代武侠片主题曲大过天,而任何一段经典旋律的响起,可能都会让你想起黄霑!
(徐克与黄霑)
《沧海一声笑》中笑傲江湖的豪气冲天,《天地孤影任我行》中大漠的孤寂与苍凉……
之于香港新武侠电影,黄霑的配乐和主题歌犹如世间的盐,失之变寡淡无味。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从解放到整个70年代,中国内地没有拍摄过一部武侠片。
直到1980年《神秘的大佛》上映,武侠片才在内地重新复活。1990年,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是大陆武侠片代表作。
1994
武侠的最后荣光
20世纪末来了,内地电影工业很不成熟,香港新武侠电影页后继乏力,只剩下最后一点荣光。
#NO.14.师父-李仁港
张彻曾说自己、徐克和李仁港是香港武侠片的老中青三代。然而今天看来,李仁港似乎真的无力撑起香港武侠电影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他也确实算是最后一位有代表性的武侠“师父”了,虽然实在有点儿弱。
1994年的《独臂刀之情》风格凌冽,1996年《黑侠》漫画风的打斗有新意,
但是,李仁港却始终未能抓住武侠片侠义气质的内涵,而剧本上的硬伤更是常有。
(李仁港导演《94独臂刀之情》)
不过94年是整个世界电影相当辉煌的大年,中国武侠片也不例外,这一年,诸多大导都有武侠片上映。
徐克的《断刀客》极具冲击力,但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更像是古装版的现代都市寓言,王晶的《洪熙官》倒是好看却并无新意……
总之,“沧海一声笑”的豪情是没有了。
最后,林岭东自嘲:“徐克开创了新武侠,我却亲手终结了它。”
2000
新千年的新希望
似乎每一个大导演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情结。
于是,进入新千年,人人都要圆一把武侠梦。然而,似乎再也没有经典的武侠片了,也没有纯粹的武侠片导演了。
李安用《卧虎藏龙》让武侠片彻底回归到了胡金铨时代的古朴和灵动。
张艺谋则试图用《英雄》探讨江湖侠客与家国天下的武侠主题,它开启了内地的大片时代。
但这大片时代并不属于武侠片。
从2004年《功夫》到2011年《武侠》再到2013年《一代宗师》,香港武侠片只是不是闪光。
星爷和墨镜王将功夫推敲到极致,陈可辛则创新出“科学武侠”的概念,但这都是大导们临时客串侠客而已,武侠片的可持续性没有了。
也许还是应该将武侠片的新希望寄托在徐克身上吧,虽然八九十年代那样的武侠片热潮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
但从2001年《蜀山传》到2005年《七剑》再到2011年《龙门飞甲》,徐老怪的创造力还在,但武侠的味道却再也不一样了。
终于,侯孝贤带着《聂隐娘》来了。
这并非武侠片的新曙光,但侯孝贤用自我的坚持和偏执让武侠片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性!
他用无限写意的形式书写了一个十足写实的故事,虽然在大众影迷中评价不高,但多年之后,我们将不断发现这部片的伟大意义。
徐皓峰则用无尽写实的手法表达出十分写意。
他是《道士下山》的原著作者,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但陈凯歌不能代表他,王家卫也不能说明他,唯有徐皓峰自己才能呈现自己。
一个人就是一个门派,一个人背后就是整个江湖,这就是徐皓峰的武侠。
(徐皓峰《倭寇的踪迹》2011)
他有最真实的武打动作,又有最文气的表达,那些武人不再是粗人,他们说的话似乎能成诗。
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再到《师父》,徐皓峰正在让更多的人注意他的坚持。
如果说侯孝贤对于武侠片是惊鸿一瞥,那徐皓峰则更像是要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下一个“师父”。
(徐皓峰在《师父》片场)
他会是那个被选中的人吗?他能为武侠片带来期盼已久的新希望吗?他的电影能重新复活华语武侠电影吗?
我们唯有期待,唯有耐心等待——在这个更喜欢搞笑和笑星,而不是江湖和侠客的时代。
仅此而已。
原文链接:http://www.miaoty.com/kungfu-movies.html
这让俺想起了小时候在北方的校园里“挤暖儿”的情景,南方的盆友可能没见过……
比较文艺的描述是这样的——
然而,扎堆儿之中有一部片竟然勇敢地提档了,这就是徐皓峰的《师父》!
它讲的不是“武侠”,而是“武士”。
没有特技,没有威压,没有替身,没有飞来飞去的轻功,但无限写实中有无尽写意。徐皓峰拍出了近年最好的武侠片,将民国江湖彻底复活。
某种意义上,《师父》和《聂隐娘》可能是2015最重要的两部华语电影。侯孝贤和徐皓峰用自我独特的方式复活了华语片最悠久的电影类型:武侠片。
在漫长的110年中国电影史中,武侠片曾风光无限,燃起无数人的侠客梦;也曾暗淡落寞,像是年长体衰的边缘英雄。
趁《师父》上映,俺要带大家重温江湖梦!
下面这些人是中国武侠电影中真正的“师父”,真正的“侠客”,是他们建构了电影中的江湖。
1925
中国武侠片诞生
1905年,《定军山》上映,中国电影正式诞生。
1925年,电影和武侠发生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此武侠片成为中国电影独有的一种类型。
#NO.1.祖师-邵醉翁
没错,此人乃邵逸夫的大哥。
1925年,邵醉翁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导演《女侠李飞飞》,讲一位女侠用武功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为中国武侠电影开山之作。
(左二为邵醉翁)
片中,扮演女侠的粉菊花本是擅长武功的戏曲演员,飞檐走壁的绝技吸引了许多观众。
但影片传统戏曲的痕迹还是过于浓厚了,实在不够痛快,于是武侠片祖师2号登场了。
#NO.2.祖师-张石川
1928年,张石川导演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造成万人空巷,隐形遁迹、掌心发雷等绝技纷纷登场。
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武侠片热潮由此开始。
(郑正秋、张石川、洪深)
该片三年连拍了18部,引起无数效仿。
这直接导致1928到1931年有227部武侠神怪片上映,直到被国民政府以宣扬怪力乱神为由查禁。
武侠片由此在内地没落,南下香港兴起。
1949
香港武侠片元年
这绝对是香港武侠片的第一个春天:标志着香港武侠片开端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上映了。
于是,众位武功高强的“师父”开始登场了!
#NO.3.师父-胡鹏
1949年,《黄飞鸿传》的上映带来了香港武侠片的第一次繁荣。
胡鹏导演成功地开发出中国武侠片最强IP。
(前排正中为胡鹏导演)
片中黄飞鸿扮演者关德兴乃是香港著名演员。
他一生共拍摄77部黄飞鸿电影,其中59部是胡鹏导演,这个纪录前无古人,想来以后也不会有人超越。
(1979《林世荣》,关德兴再演黄飞鸿)
除了黄飞鸿这种民国装武侠片,此时的香港还流行神怪武侠片。
1964年,凌云导演的《如来神掌》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尤其对后世武侠片影响巨大。
1966
香港新派武侠片
这一年,邵氏公司已迁至香港,新老板邵逸夫对老套的武侠片相当不满,决心尝试拍摄新类型武侠片。
#NO.4.师父-张鑫炎
1966年,《云海玉弓缘》上映,导演张鑫炎一举成名。
这部片不仅开创了彩色武侠世纪之先河,更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该片改编自梁羽生同名小说,与黄飞鸿电影不同,不再以激烈武打场面为主,而以写情细致、人物生动和结构巧妙取胜。
更重要的是,本片演职员表里还第一次出现了“武术指导”这一名词。
(《云海玉弓缘》剧照)
不过,张鑫炎导演最为人熟知的乃是1982年《少林寺》,由李连杰主演。
这部片实在太厉害,不仅打破了香港功夫片票房纪录,还在内地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1.6亿票房纪录,李连杰也成了国际巨星!
(《少林寺》中的李连杰)
#NO.5.师父-张彻
1966年,《独臂刀》横空出世,成为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港片,更成为一代武侠经典。
导演张彻因此被称为“张百万”,并成为与胡金铨并称“绝代双骄”的武侠片大师。
(狄龙与张彻)
张彻天才地借鉴了金庸《神雕侠侣》中的情节和设定,以独臂、断刀、残谱构筑暴力美学和浪漫情怀。
影片的独特节奏和故事张力,在多年之后被昆汀·塔伦蒂诺看到后仍赞叹不已。
(《独臂刀》断臂剧照)
随后,张彻又拍摄了《独臂刀王》1969,《马永贞》1972,《少林五祖》1974,《少林寺》1976等影片。
除了拍摄更多经典武侠片,张彻更为后世培养了许多大名鼎鼎的弟子,比如吴宇森、午马、狄龙、姜大卫……
(1974年《少林五祖》)
#NO.6.师父-胡金铨
1966年,另一部不容忽视的武侠经典也上映了,这就是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
与张彻偏向写实的“暴力武侠”不同,胡金铨的“文人武侠”着重写意。
(拍《侠女》,胡金铨为徐枫整理发型)
张彻是军人出身,喜欢渲染暴力,动不动便是盘肠大战、血流成河。
胡金铨则强调气氛,竹林、斗笠、侠客,诗化的侠义情怀和古朴的历史质感悠然而出。
(《大醉侠》剧照)
随后,胡金铨又拍摄了《龙门客栈》1967,《侠女》1970,《迎春阁之风波》1973,《空山灵雨》1979等,几乎步步经典。
尤其是《侠女》,该片在1975年获得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这是武侠片第一次获得国际大奖,标志着武侠片真正走向成熟,并进入世界电影史册。
(《侠女》剧照)
1972
武侠与功夫分野
“绝代双骄”的开创使得香港武侠片迅速发展,并逐渐从中脱胎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即功夫片。
#NO.7.师父-李小龙
1972年,李小龙先是主演了《精武门》,紧接着又导演了《猛龙过江》,这两部片让其彻底成为一代功夫传奇。
《精武门》突破了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
在片中,李小龙展现了双节棍绝技和高超的武打动作,结尾的凌空踢腿画面定格更是成为功夫片中的经典。
(《精武门》结尾镜头)
#NO.8.师父-楚原
1972年,楚原导演的《爱奴》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奇情武侠片。
不过,他最重要的身份乃是古龙作品的第一位改编者,当然,也是最好的改编者。
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和《天涯明月刀》,1977年的《多情剑客无情剑》,这些楚原的代表作,都是改编自古龙小说。
(年老的楚原)
功夫片着眼打斗,武侠片注重侠义。如果说李小龙是功夫片,楚原就是严格的武侠片。
从1976到1981年,楚原拍了18部古龙小说改编电影,情节诡异、悬念性强、布景豪华,其文艺情结与古龙的风雅追求相当匹配。
(《爱奴》当时是很大胆的)
#NO.9.师父-倪匡
每小时可写八千字的倪匡堪称香港小说家中的奇才,虽然现在的95后可能没怎么读过他的书。
倪匡不仅写出过《六指琴魔》和《卫斯理系列》等名作,还是香港武侠片最重要的编剧。
从《独臂刀》到《唐山大兄》再到《楚留香》,从张彻的代表作,到李小龙的代表作,再到楚原的18部古龙电影。
倪匡写了近40部武侠电影剧本,绝对可说是香港武侠片的顶梁柱!
(1977楚原版《楚留香》)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天下第一拳》。
1972年,这部片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上映,成为第一部在海外商业放映的功夫片。
1978
武指的导演时代
电影也改革开放了,武术指导纷纷当导演,但并没有变得更暴力,反而为武侠片注入许多喜剧元素。
#NO.10.师父-刘家良
1978年,刘家良导演的《少林三十六房》上映。
刘家良曾在张彻手下担任武指多年,他的电影通常着重反映传统武术实打实和硬桥硬马的魅力。
除了《三十六房》,1981年《长辈》和1984年《五郎八卦棍》也是刘家良的代表作。
《三十六房》中大量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红极一时,《八卦棍》中杨家枪幻化八卦棍的设计堪称精妙。
刘家良作为正宗洪拳传人,其对正统功夫的注重和理解可见一斑。
#NO.11.师父-袁和平
1978年,另一位著名武指袁和平也当导演了。
袁和平大胆地用成龙担任《蛇形刁手》和《醉拳》的主角,并在武打设计上做出创新。
袁和平的最重要贡献在于为影片注入大量的喜剧元素,成龙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京剧北派功夫,从而产生出谐趣功夫片。
武侠片不再是孤独高冷或是血腥打杀。
1990
香港新武侠电影
1979年的《蝶变》被称作“未来主义武侠片”,但徐克的创新挡不住武侠片的整体没落。
直到1990年《笑傲江湖》上映,武侠片的春天才再次来到,并彻底进入徐克时代!
#NO.12.师父-徐克
1990年,徐克邀胡金铨出山执导《笑傲江湖》。
当然,影片最后是由胡金铨、徐克、许鞍华、李惠民、程小东等6位导演完成的,香港新武侠电影由此开始!
《笑傲江湖》完全延续了《侠女》的风格。
无限诗意的竹林、斗笠、侠客再次出现,气氛则指向侠义精神中的超凡脱俗和世外情结,第一次将武侠片的精神内涵做到了极致。
(许冠杰&叶童主演《笑傲江湖》)
1991年,徐克开始重新开发武侠片最强IP。
从91年到93年,三部《黄飞鸿》电影将李连杰的功夫运用到极致,令黄飞鸿再次风靡。
(1991年《黄飞鸿》)
徐老怪还以各种方式为武侠片注入创新。
比如监制了李惠民导演的《新龙门客栈》,程小东导演的《东方不败》则是他编剧的……
整个90年代的香港新武侠电影,每部经典似乎都与他多少有点儿关系。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NO.13.师父-黄霑
徐克为新武侠电影请来了胡金铨、林青霞,还有黄霑,创造了最难忘的女侠和最经典的武侠主题曲。
八九十年代武侠片主题曲大过天,而任何一段经典旋律的响起,可能都会让你想起黄霑!
(徐克与黄霑)
《沧海一声笑》中笑傲江湖的豪气冲天,《天地孤影任我行》中大漠的孤寂与苍凉……
之于香港新武侠电影,黄霑的配乐和主题歌犹如世间的盐,失之变寡淡无味。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从解放到整个70年代,中国内地没有拍摄过一部武侠片。
直到1980年《神秘的大佛》上映,武侠片才在内地重新复活。1990年,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是大陆武侠片代表作。
1994
武侠的最后荣光
20世纪末来了,内地电影工业很不成熟,香港新武侠电影页后继乏力,只剩下最后一点荣光。
#NO.14.师父-李仁港
张彻曾说自己、徐克和李仁港是香港武侠片的老中青三代。然而今天看来,李仁港似乎真的无力撑起香港武侠电影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他也确实算是最后一位有代表性的武侠“师父”了,虽然实在有点儿弱。
1994年的《独臂刀之情》风格凌冽,1996年《黑侠》漫画风的打斗有新意,
但是,李仁港却始终未能抓住武侠片侠义气质的内涵,而剧本上的硬伤更是常有。
(李仁港导演《94独臂刀之情》)
不过94年是整个世界电影相当辉煌的大年,中国武侠片也不例外,这一年,诸多大导都有武侠片上映。
徐克的《断刀客》极具冲击力,但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更像是古装版的现代都市寓言,王晶的《洪熙官》倒是好看却并无新意……
总之,“沧海一声笑”的豪情是没有了。
最后,林岭东自嘲:“徐克开创了新武侠,我却亲手终结了它。”
2000
新千年的新希望
似乎每一个大导演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情结。
于是,进入新千年,人人都要圆一把武侠梦。然而,似乎再也没有经典的武侠片了,也没有纯粹的武侠片导演了。
李安用《卧虎藏龙》让武侠片彻底回归到了胡金铨时代的古朴和灵动。
张艺谋则试图用《英雄》探讨江湖侠客与家国天下的武侠主题,它开启了内地的大片时代。
但这大片时代并不属于武侠片。
从2004年《功夫》到2011年《武侠》再到2013年《一代宗师》,香港武侠片只是不是闪光。
星爷和墨镜王将功夫推敲到极致,陈可辛则创新出“科学武侠”的概念,但这都是大导们临时客串侠客而已,武侠片的可持续性没有了。
也许还是应该将武侠片的新希望寄托在徐克身上吧,虽然八九十年代那样的武侠片热潮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
但从2001年《蜀山传》到2005年《七剑》再到2011年《龙门飞甲》,徐老怪的创造力还在,但武侠的味道却再也不一样了。
终于,侯孝贤带着《聂隐娘》来了。
这并非武侠片的新曙光,但侯孝贤用自我的坚持和偏执让武侠片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性!
他用无限写意的形式书写了一个十足写实的故事,虽然在大众影迷中评价不高,但多年之后,我们将不断发现这部片的伟大意义。
徐皓峰则用无尽写实的手法表达出十分写意。
他是《道士下山》的原著作者,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但陈凯歌不能代表他,王家卫也不能说明他,唯有徐皓峰自己才能呈现自己。
一个人就是一个门派,一个人背后就是整个江湖,这就是徐皓峰的武侠。
(徐皓峰《倭寇的踪迹》2011)
他有最真实的武打动作,又有最文气的表达,那些武人不再是粗人,他们说的话似乎能成诗。
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再到《师父》,徐皓峰正在让更多的人注意他的坚持。
如果说侯孝贤对于武侠片是惊鸿一瞥,那徐皓峰则更像是要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下一个“师父”。
(徐皓峰在《师父》片场)
他会是那个被选中的人吗?他能为武侠片带来期盼已久的新希望吗?他的电影能重新复活华语武侠电影吗?
我们唯有期待,唯有耐心等待——在这个更喜欢搞笑和笑星,而不是江湖和侠客的时代。
仅此而已。
原文链接:http://www.miaoty.com/kungfu-movi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