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151208周二)
22:44启
今天早上是9点多爬起来的。我说我比较适合做编辑吧。但是因为那些个不必要的懦弱,我竟然还未说出自己的意愿。听起来好像是不经过思考,不成熟的想法一样,让人家笑话。
然后和往常一样,瞎忙了一天。啊,又忘记快递证明了。地铁的那位亲,是个急性子,忘记了就忘记了,但是一记起来,就催得比谁都紧。不过她有个可爱的儿子,五官也和短发的她一样,很清秀。
昨天在纸上发了一堆对身边人的牢骚,还真的是久违了。然而今天,大家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动态。兴许是我不想judge任何人吧。但是如果要写下来,似乎又免不了这个。
现在有点理解作家说的写作是个发泄口了,因为写下来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斗争和肯定的过程。而这种没有具体人物和食物的记录,明显显得很懦弱,没有判断和没有成长。就好像一只憋在一个半透明的纸袋里,混沌的窒息。慢慢来,每天戳一个小孔一个小孔的来。说不定以后会慢慢发现伪装的自己,发现小心思是多么事无巨细,密密麻麻,惹人厌又有价值的东西。
啊,今天有件大事是,订了去厦门的酒店。经济拮据还要出行,人生也没几个任性的时候吧。团购了一张大床房,然后是标间。当然,我本人也是不喜欢大床房的,介于一床被子的关系。但是忍耐的性子比别人可能强一些,被强求的话是无所谓。当然团购价格,是大家都无法抗拒的。
于是12月好似成了我最忙碌的一个月。母亲的生日过去了,父亲的生日马上就要来。然后两个初中好友的生日都集中于此。生日什么的真是记不住,生活中关心别人的举动还是不习惯做,思想上好像也没有这个准备。所以,一些愧疚感都会在被迫的机会下,显得自己更加诚意十足。当然在一些人看来,这大多是真的因为不会打算而损失更多的情况。
晚上回去看了bbc纪录的”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从1919到1969之间的,分两个时段。英国作家最喜欢的就是伍尔芙。散文当时还买了一套,明明记忆中也记不起太多,只知道读时感觉不错。于是看着这样的纪录片,觉得大学真是没有好好学啊。
所以少后悔,现在开始看些什么吧。
李安的自传看了三分之二了,到卧虎藏龙。喜欢这个导演,作品也算是女性向的,还说要在这个月看他的电影呢。介于崇洋媚外的性情,对”冰风暴“和”和“理性与感性”比较感兴趣。虽然家庭主题并不是最爱的。他也算是现在中国最成功的导演了吧,而且也是最吃得开的。这样的人竟是一个温吞的人,我觉得是各种不可复制的缘分。
还有印度电影实在太庞大,目前阿米尔汗的看的比较多。真相访谈节目也在继续,看到种姓制度卡的要死,下次看估计还是要从头开始,啊一个教梵语的女教师的受歧视故事,她还有个人人羡慕的老爸。
于是两个都还没告一段落的时候,又冒出了感兴趣的英国小说家们。真是三心二意。1919~1939期间,讲到的第一位作家是e m forster。最成功也是最后一步小说《印度之行》开始看,还有电影,非常棒。当然,最喜欢遵循时间的我,肯定要从原作开始看,也就是费时的小说。
看了小说再看电影,估计可以论证下李安说的改编原则。印度之行电影评分倒是很高,而我很同意李安的看法。
有三种方式吧,欣赏小说,欣赏电影,以及去欣赏他们所呈现的那个时代,那个世界,那些主题。
当然还有中类似“比较文学“这个课程的,就是去比较电影和小说之间的联系。
23:13 end
今天早上是9点多爬起来的。我说我比较适合做编辑吧。但是因为那些个不必要的懦弱,我竟然还未说出自己的意愿。听起来好像是不经过思考,不成熟的想法一样,让人家笑话。
然后和往常一样,瞎忙了一天。啊,又忘记快递证明了。地铁的那位亲,是个急性子,忘记了就忘记了,但是一记起来,就催得比谁都紧。不过她有个可爱的儿子,五官也和短发的她一样,很清秀。
昨天在纸上发了一堆对身边人的牢骚,还真的是久违了。然而今天,大家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动态。兴许是我不想judge任何人吧。但是如果要写下来,似乎又免不了这个。
现在有点理解作家说的写作是个发泄口了,因为写下来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斗争和肯定的过程。而这种没有具体人物和食物的记录,明显显得很懦弱,没有判断和没有成长。就好像一只憋在一个半透明的纸袋里,混沌的窒息。慢慢来,每天戳一个小孔一个小孔的来。说不定以后会慢慢发现伪装的自己,发现小心思是多么事无巨细,密密麻麻,惹人厌又有价值的东西。
啊,今天有件大事是,订了去厦门的酒店。经济拮据还要出行,人生也没几个任性的时候吧。团购了一张大床房,然后是标间。当然,我本人也是不喜欢大床房的,介于一床被子的关系。但是忍耐的性子比别人可能强一些,被强求的话是无所谓。当然团购价格,是大家都无法抗拒的。
于是12月好似成了我最忙碌的一个月。母亲的生日过去了,父亲的生日马上就要来。然后两个初中好友的生日都集中于此。生日什么的真是记不住,生活中关心别人的举动还是不习惯做,思想上好像也没有这个准备。所以,一些愧疚感都会在被迫的机会下,显得自己更加诚意十足。当然在一些人看来,这大多是真的因为不会打算而损失更多的情况。
晚上回去看了bbc纪录的”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从1919到1969之间的,分两个时段。英国作家最喜欢的就是伍尔芙。散文当时还买了一套,明明记忆中也记不起太多,只知道读时感觉不错。于是看着这样的纪录片,觉得大学真是没有好好学啊。
所以少后悔,现在开始看些什么吧。
李安的自传看了三分之二了,到卧虎藏龙。喜欢这个导演,作品也算是女性向的,还说要在这个月看他的电影呢。介于崇洋媚外的性情,对”冰风暴“和”和“理性与感性”比较感兴趣。虽然家庭主题并不是最爱的。他也算是现在中国最成功的导演了吧,而且也是最吃得开的。这样的人竟是一个温吞的人,我觉得是各种不可复制的缘分。
还有印度电影实在太庞大,目前阿米尔汗的看的比较多。真相访谈节目也在继续,看到种姓制度卡的要死,下次看估计还是要从头开始,啊一个教梵语的女教师的受歧视故事,她还有个人人羡慕的老爸。
于是两个都还没告一段落的时候,又冒出了感兴趣的英国小说家们。真是三心二意。1919~1939期间,讲到的第一位作家是e m forster。最成功也是最后一步小说《印度之行》开始看,还有电影,非常棒。当然,最喜欢遵循时间的我,肯定要从原作开始看,也就是费时的小说。
看了小说再看电影,估计可以论证下李安说的改编原则。印度之行电影评分倒是很高,而我很同意李安的看法。
有三种方式吧,欣赏小说,欣赏电影,以及去欣赏他们所呈现的那个时代,那个世界,那些主题。
当然还有中类似“比较文学“这个课程的,就是去比较电影和小说之间的联系。
23:13 end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