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天后 The Congress|馬克斯.李希特 Max Richter 配樂選
![]() |
馬克斯.李希特(Max Richter)與以色列導演阿里.伏爾曼(Ari Folman)相隔五年再次合作,是一部改編自波蘭科幻小說家Stainslaw Lem 作品《The Futurological Congress》的電影;實驗性地融合實景與動畫,並入選坎城影展導演雙周開幕電影。《虛擬天后 The Congress》由影集《紙牌屋 House of Cards》演技女星蘿蘋.萊特(Robin Wright)飾演洗淨鉛華的自己;在事業與親情的兩難抉擇下,羅蘋萊特放下了昔日好萊塢的無限風光,並透過經紀人地屬意,同意了電影公司所提供的電腦動態掃描影像技術。自此電影公司即擁有羅蘋萊特往後20年的影像使用所有權,可用或創造於任何一部電影裡頭,無須經過本人同意;即使連羅蘋萊特一向反對接演的科幻片類型,亦無法倖免。
《虛擬天后 The Congress》題材上看似聳動,卻也是對於電影產業的「當下」做出預警與批判。作為一名好萊塢二線演員,特別是年過40的女性演員,以及動輒億萬的動畫製作費用;女明星為了能在銀幕上繼續保持佼好的容貌與身型,沒有選擇地接受電影公司所提供的條件,透過電腦掃描技術,將擬真的人物姿態與表情保留下來;我們可以想一想,在未來是否可能真的發生。而羅蘋萊特願意接演此一角色,在電影中扮演即將年華老去或過氣的自己,則顯得格外勇敢。(聽聞原設定對象是凱特.布蘭琪)
![]() |
導演阿里.伏爾曼曾於2008年執導拍攝動畫劇情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相隔五年推出的新作《虛擬天后 The Congress》繼續他擅長且熱衷的動畫片形式;此次邀請羅蘋萊特來擔綱劇情主角,透過實景與動畫的穿插對照,描述一個其實我們已不太陌生的題材,也可藉此審視一個產業的極限到底到哪裡。劇情的主軸從一位過氣的女演員看整個產業的未來;其中最令人動容的還是親情的鋪排。
《楚門的世界》導演安德魯尼克曾在2002年拍攝過一部講述過氣導演如何藉著電腦動畫虛擬人物(偶像)翻身的電影《虛擬偶像 Simone》。兩部電影異曲同工地使用「虛擬」人物的手段,賦予在這個產業逐漸式微的邊緣人,一個可以東山再起或永垂不朽的機會。表面看似光彩動人,實則是自我的迷失與殘酷的淘汰。馬克斯.李希特在電影《虛擬天后 The Congress》裡創造了一首名為〈Still Dreaming, Still Travelling〉;哀戚的弦樂與鋼琴,緊扣著羅蘋萊特一段似夢似真的奇幻旅程。羅蘋萊特甚至為該電影開嗓獻唱了一首〈Forever Young〉;無疑是天大的諷刺。
電影甫一開場的配樂〈Beginning and Ending〉即發人省思。開端也是終點,電影作為人類逃避現實、迎合夢想的避風港;透過劇情的展演去體驗、搜尋新鮮的意象與事物,而往往一回過身,真實變得如此殘破不堪。〈On The Road to Abrahama〉二部曲搭配劇中虛擬的阿巴哈馬景象,馬克斯.李希特鮮少地完全使用合成電子音效來作為這段奇幻體驗的終點。而〈She Finds the Child〉則是 羅蘋萊特與罕病的兒子Aaron之間的情感橋樑,也是電影裡最馬克斯.李希特式的悲憫。
羅蘋萊特金口獻聲:https://goo.gl/ccE1Ny
電影開場配樂:https://goo.gl/sLwh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