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红烧牛肉面
小酒馆里,老板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牛肉面从厨房里走出来。
刚刚出锅的面在老板娘的素手里冒着白气,面香很快就在酒馆中四溢开来。
当时,虽然酒馆里的绝大多数食客早已酒足饭饱,但还是被这扑面而来的面香勾起了食欲。
在鼻子的指挥下,食客们开始搜索面香的来源,并不约而同地盯着老板娘……手中的面,看着她步态轻盈地在食客之间穿行。
这个故事发生在杭城,当时正值隆冬。在路上的行人们早已被刀子般的寒风吹得断了魂,他们蜷着身子、抱成一团,搓着手缓缓前进。而对于那些哪里都不想去的人,便只能无所事事地聚在同一个地方抱团取暖,以图能够烤个闲火、谝个闲传,攒劲一点的还可以喝个闲酒。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杭城的隆冬实在是太冷啦。
而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能有一碗热气朝天的面吃,既便是想想也是很好的。
其实,当时酒馆里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无不例外地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碗面是给谁做的?他们知道这个人无论是谁,都够他们羡慕嫉妒恨半天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从老板娘端着面出现在厨房门口的那一刻起,大家就时刻注意着老板娘的一举一动,想要看看这碗面到底会花落谁家。
当时全场已然沉默,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只见老板娘目不斜视,盛有面的碗被两只手稳稳地托在胸前,红色的小棉袄凸显出她美好的身段,在一群穿着粗麻衣服的食客形成的灰色海洋中格外显眼,犹如一团绚丽的火焰。只见她从一个接着一个的食客身边走过,从一张接着一张的桌子旁经过,从爬在地上酣睡的小狗旁绕过。
不大的酒馆,被她走了很久。
最后才在离门口最近的一张桌子之前停住了脚步,把牛肉面放在了那张桌上唯一一个头顶巨帽身着长袍的男人面前。
“谢谢。”那人的脸被巨大的帽子遮在底下,只能看到嘴微微地动了一下。
老板娘报以浅浅的微笑,之后便退下了。
看到这一反常态的一幕,人们不由得开始交头接耳,饭馆里耳语声不断。按理说,那张桌子因为离门比较近的缘故,时时都会被寒风吹到,故而人们是不愿意坐在那里的。而现在,在大家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知什么时候,那里居然坐了一个带着一顶巨大的帽子、身着长袍的神秘人,且这碗面居然还被送到了此人的面前,想来这个人一定不简单。
“看装束,”食客A说,“显然不是咱杭城人啊。”
“而且来头一定不小,”食客B说,“我好像看见了他别在腰间的佩剑。”
“小声些,杭城里是刀剑管制的。”食客C说。
言语间,巨帽长袍男子已经开始吃面,食客们也不再耳语,而是继续关注这个男子的举动。
男子举起筷子,闻着面香,看着碗里的面。在众人眼里,只知道这碗确实和普通的面无异,实在是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是,习武之人会看到精气神,而在这碗面里,长袍男子就看到了精气神的存在:
你看这煮面和和面所用的水,并不是从随便哪口井中打得的水,而是由塞外雪山的千年寒冰融化而成的水。这样的喝起来水醇香、清冽,做出的面条在不会丢失面的精华的同时又能吸收日月的光华。再看这做面条的面,这面由中原最好的水稻研磨而成,而每一株水稻在生长时都予以了专门的呵护。细心品尝一口面条,用牙齿慢慢地嚼碎,你就知道这水稻并非由普通的农家肥滋润浇灌而得,而是使用了由培养人员精心筛选的五百童男童女的粪便秘制而成髙级有机肥培育而得。有了这样上等的面粉,和面的技巧自然也非常的有讲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由处女来的手来和面,且要不间断地和七七四十九天才可以。此外,汤头、汤中牛肉和荷包蛋以及吃面所用的筷子的选择和制作也都非常考究,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煮面所用的火。要知道,煮这样一碗汇聚了天地之灵气的面,用普通的柴火绝对是大逆不道、天诛地灭的。必须用天授之火。换句话说,就是要用闪电引发的火。可以想象,在雷雨交加的夜里引闪电取火自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相传引火时被电死的人不计其数。但也正是如此,才足以说明这碗面中所包含的诚意——眼前的这碗面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以后有幸还能吃到同样的面,极有可能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做的了、所用的食材也全然不一样了,一切的一切都不同了——毕竟,一个人不可能两次吃到同一碗面条。而这,就是所谓的一期一会。
因此,这也是一碗禅意十足的面。
刚才我说这个男子能看到面里的精气神,这也从一方面证明这个男子是习武之人。不过在食物面前,再无高低、众生平等、本一不二、阿弥陀佛。所以现在,在这个面馆里,他和大家无甚区别——他只是一具肉身、一个食客,正在品尝眼前的这碗面,而已。
伴着众多食客的觊觎,只见他用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慢慢咀嚼、咬碎,让其与舌尖上的味蕾触碰,一时间“劲道”、“甘甜”等词语从他的脑海中飞过,下一刻,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稻田里和虚无缥缈的雪山中。面的温热和水的甘冽交织在一起,造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惹得他胸中悸动,如在云霄。
在众人看来,吃面时他似乎面不改色。实际上,他的内心活动此时异常的丰富——他一面品味着余韵,一面在心里惊叹,仅仅才吃了一口面,就能带来这般快意,真是妙哉!
然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牛肉送到口中。不曾想,刚刚入口,这块牛肉似乎就有了生命,开始在他的舌上跳动,就好像他吃的不是一小块牛肉而是一整头牛。这块肉嚼起来极富韧性,但每嚼一口都与上一口不同,每嚼一口都会有汤汁渗出,这汤汁像是咀嚼牛肉的奖励,让人根本停不下来。不知嚼了多久,肉块终于被嚼成了肉丝和肉末,慢慢地咽下,可谓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慈悲于胸走,一笑泯恩仇!”。
之后,他看着荷包蛋,却不忍动筷子。只见这荷包蛋一半露在外面一半浸在汤中。外露的那一部分显示出荷包蛋特有的颜色——黄白交融、明丽可爱,正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而浸在汤中的那一部分,则如入浴的处子,朦朦胧胧、娇羞欲滴,也有“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总之,不论是外露的鹅黄还是浴中的百媚,都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人如沐春风,令人满面红光。见此情景,食客们往往会用筷子把荷包蛋轻轻挑破,看着未能凝固的蛋黄缓缓地流出、渗到汤里,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触之以唇、舔之以舌、吸之以嘴、咬之以齿。或者,你并不喜欢这么高难度的吃法,也可以直接就着面、肉以及汤汁,慢慢咀嚼,闭着眼体会不同口感的食物汇聚在一起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这同样也是不错的。
吃完荷包蛋,碗里就只剩下冒着热气的汤了。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眼前,所有的一切,连同这碗面,终于到了本次路途的终点,这样的感觉让他嗟叹不已。但是,他还是放下筷子,用双手捧起搪瓷大碗——食客往往以这种方式表示对这碗面、对做面的人甚至对提供食材的大自然的尊敬和感恩——霎时间,酒馆里的食客又开始交头接耳,纷纷称赞这男子懂得吃面的道理(也就是面道啦),感叹现如今这样的人已是凤毛麟角。然而,他根本听不到人们的言语,因为在热气腾腾的面汤九曲十八弯地穿肠而过的时候,那种热汤的温暖沿着周身的经络传遍全身的感觉,那种在凛冽冬季果腹之后随之而来的充盈的感觉,还有随着这碗热汤下肚时所有回忆一齐涌上心头的感觉,让他感到幸福(幸福的人往往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最后,在众人溢美和羡慕的目光之下,他喝光了碗里最后一丝汤,并将碗稳稳地放在桌上。
在许久的沉默之后,他摘下头顶的帽子放在桌上,人们这才看到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和眼中闪烁着的泪光。人们看着他转头面向他们,沉默了半晌,说:
“这面做的真是太好吃了!就像五年前吃的时候一样!五年前,也是今天……”
……
原来,五年之前,这个男子没有考上功名,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那天他正好经过杭城,又恰巧从这家酒馆旁经过。更巧的是,那个时候他已经饥渴萦怀、昏头昏脑,于是他想都没想就坐进了这家酒馆。但是,他早已花完了所有的盘缠,哪里还有吃面的钱啊!所以当时他只是想着在酒馆中烤会儿火,等着身子热了就离开。
他就这么心事重重地低头寻思着。
不曾想,等他抬头的时候,一碗面已经放在了他的面前。
“今天店刚开张,面做多了,吃吧,没关系的。”老板娘笑着对他说,话闭,便转身离开了。
虽然那是一个很小的碗,其中面和肉并不多,但那却是他人生之中吃过的最美味的一碗面。
吃完之后,他对老板娘说了声谢谢,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两年之前,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了一名负责押送的衙役。然而,在押送生辰纲的任务中,他们遭到了山贼劫持。虽然他有幸等死里逃生,但逃生后他已经身无分文,而工作上的过失让他不敢回家,于是他只能四处游荡,形同乞丐。
巧的是,那年隆冬,他再次游荡到了杭城,又正好经过这家酒馆。往昔的回忆让他感动,也不知道老板娘是否还记得两年前的一面之缘?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他再一次走进了这家酒馆。
遗憾的是,老板娘早已把他忘记了,不过她还是给他盛了一碗牛肉面。
在把面盛到他面前时,她说:“今天店刚开张,面做多了,吃吧,没关系的。”
这次,他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句谎话。虽然如此,他还是非常的很感动。
这次,同样是一个小碗,但其中的面比上次多了很多。
这次,他同样是吃完面,道谢,之后便匆匆离开。
……
“所以,今天我之所以再次光顾这里,”回忆完过去,男子起身,激动地说,“就是来感谢这位老板娘的。是她,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让我知道了原来幸福并不复杂,就和一碗面一样的简单!”
“是她,让我知道了,人啊,很简单的,只要能吃饱饭,就已经很幸福了!”
话闭,小酒馆一下子沉默了下来。
紧接着,就像山洪爆发了一般,食客们竞相鼓掌。
这掌声震耳发聩,响彻酒馆,惹得路人们纷纷停下来想要看个究竟。如此,小小的酒馆很快便被里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人群中,有几个好事的食客起身去厨房,想要请老板娘出来。
最后,在大家响彻穹顶、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老板娘款款来到众人面前,对着白袍男子浅浅一笑。
当时,随着人越聚越多,老板娘身上的红色小棉袄在众多色调灰暗的布艺之中愈发的显眼了。
当时,人们觉得,在这严寒肃穆的隆冬之中,那红色显得格外鲜明、格外温暖。
当时,在小小的酒馆里,竟然有了一丝的春意。
(2015-11-29,于杭州出租屋)
刚刚出锅的面在老板娘的素手里冒着白气,面香很快就在酒馆中四溢开来。
当时,虽然酒馆里的绝大多数食客早已酒足饭饱,但还是被这扑面而来的面香勾起了食欲。
在鼻子的指挥下,食客们开始搜索面香的来源,并不约而同地盯着老板娘……手中的面,看着她步态轻盈地在食客之间穿行。
这个故事发生在杭城,当时正值隆冬。在路上的行人们早已被刀子般的寒风吹得断了魂,他们蜷着身子、抱成一团,搓着手缓缓前进。而对于那些哪里都不想去的人,便只能无所事事地聚在同一个地方抱团取暖,以图能够烤个闲火、谝个闲传,攒劲一点的还可以喝个闲酒。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杭城的隆冬实在是太冷啦。
而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能有一碗热气朝天的面吃,既便是想想也是很好的。
其实,当时酒馆里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无不例外地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碗面是给谁做的?他们知道这个人无论是谁,都够他们羡慕嫉妒恨半天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从老板娘端着面出现在厨房门口的那一刻起,大家就时刻注意着老板娘的一举一动,想要看看这碗面到底会花落谁家。
当时全场已然沉默,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只见老板娘目不斜视,盛有面的碗被两只手稳稳地托在胸前,红色的小棉袄凸显出她美好的身段,在一群穿着粗麻衣服的食客形成的灰色海洋中格外显眼,犹如一团绚丽的火焰。只见她从一个接着一个的食客身边走过,从一张接着一张的桌子旁经过,从爬在地上酣睡的小狗旁绕过。
不大的酒馆,被她走了很久。
最后才在离门口最近的一张桌子之前停住了脚步,把牛肉面放在了那张桌上唯一一个头顶巨帽身着长袍的男人面前。
“谢谢。”那人的脸被巨大的帽子遮在底下,只能看到嘴微微地动了一下。
老板娘报以浅浅的微笑,之后便退下了。
看到这一反常态的一幕,人们不由得开始交头接耳,饭馆里耳语声不断。按理说,那张桌子因为离门比较近的缘故,时时都会被寒风吹到,故而人们是不愿意坐在那里的。而现在,在大家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知什么时候,那里居然坐了一个带着一顶巨大的帽子、身着长袍的神秘人,且这碗面居然还被送到了此人的面前,想来这个人一定不简单。
“看装束,”食客A说,“显然不是咱杭城人啊。”
“而且来头一定不小,”食客B说,“我好像看见了他别在腰间的佩剑。”
“小声些,杭城里是刀剑管制的。”食客C说。
言语间,巨帽长袍男子已经开始吃面,食客们也不再耳语,而是继续关注这个男子的举动。
男子举起筷子,闻着面香,看着碗里的面。在众人眼里,只知道这碗确实和普通的面无异,实在是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是,习武之人会看到精气神,而在这碗面里,长袍男子就看到了精气神的存在:
你看这煮面和和面所用的水,并不是从随便哪口井中打得的水,而是由塞外雪山的千年寒冰融化而成的水。这样的喝起来水醇香、清冽,做出的面条在不会丢失面的精华的同时又能吸收日月的光华。再看这做面条的面,这面由中原最好的水稻研磨而成,而每一株水稻在生长时都予以了专门的呵护。细心品尝一口面条,用牙齿慢慢地嚼碎,你就知道这水稻并非由普通的农家肥滋润浇灌而得,而是使用了由培养人员精心筛选的五百童男童女的粪便秘制而成髙级有机肥培育而得。有了这样上等的面粉,和面的技巧自然也非常的有讲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由处女来的手来和面,且要不间断地和七七四十九天才可以。此外,汤头、汤中牛肉和荷包蛋以及吃面所用的筷子的选择和制作也都非常考究,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煮面所用的火。要知道,煮这样一碗汇聚了天地之灵气的面,用普通的柴火绝对是大逆不道、天诛地灭的。必须用天授之火。换句话说,就是要用闪电引发的火。可以想象,在雷雨交加的夜里引闪电取火自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相传引火时被电死的人不计其数。但也正是如此,才足以说明这碗面中所包含的诚意——眼前的这碗面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以后有幸还能吃到同样的面,极有可能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做的了、所用的食材也全然不一样了,一切的一切都不同了——毕竟,一个人不可能两次吃到同一碗面条。而这,就是所谓的一期一会。
因此,这也是一碗禅意十足的面。
刚才我说这个男子能看到面里的精气神,这也从一方面证明这个男子是习武之人。不过在食物面前,再无高低、众生平等、本一不二、阿弥陀佛。所以现在,在这个面馆里,他和大家无甚区别——他只是一具肉身、一个食客,正在品尝眼前的这碗面,而已。
伴着众多食客的觊觎,只见他用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慢慢咀嚼、咬碎,让其与舌尖上的味蕾触碰,一时间“劲道”、“甘甜”等词语从他的脑海中飞过,下一刻,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稻田里和虚无缥缈的雪山中。面的温热和水的甘冽交织在一起,造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惹得他胸中悸动,如在云霄。
在众人看来,吃面时他似乎面不改色。实际上,他的内心活动此时异常的丰富——他一面品味着余韵,一面在心里惊叹,仅仅才吃了一口面,就能带来这般快意,真是妙哉!
然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牛肉送到口中。不曾想,刚刚入口,这块牛肉似乎就有了生命,开始在他的舌上跳动,就好像他吃的不是一小块牛肉而是一整头牛。这块肉嚼起来极富韧性,但每嚼一口都与上一口不同,每嚼一口都会有汤汁渗出,这汤汁像是咀嚼牛肉的奖励,让人根本停不下来。不知嚼了多久,肉块终于被嚼成了肉丝和肉末,慢慢地咽下,可谓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慈悲于胸走,一笑泯恩仇!”。
之后,他看着荷包蛋,却不忍动筷子。只见这荷包蛋一半露在外面一半浸在汤中。外露的那一部分显示出荷包蛋特有的颜色——黄白交融、明丽可爱,正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而浸在汤中的那一部分,则如入浴的处子,朦朦胧胧、娇羞欲滴,也有“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总之,不论是外露的鹅黄还是浴中的百媚,都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人如沐春风,令人满面红光。见此情景,食客们往往会用筷子把荷包蛋轻轻挑破,看着未能凝固的蛋黄缓缓地流出、渗到汤里,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触之以唇、舔之以舌、吸之以嘴、咬之以齿。或者,你并不喜欢这么高难度的吃法,也可以直接就着面、肉以及汤汁,慢慢咀嚼,闭着眼体会不同口感的食物汇聚在一起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这同样也是不错的。
吃完荷包蛋,碗里就只剩下冒着热气的汤了。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眼前,所有的一切,连同这碗面,终于到了本次路途的终点,这样的感觉让他嗟叹不已。但是,他还是放下筷子,用双手捧起搪瓷大碗——食客往往以这种方式表示对这碗面、对做面的人甚至对提供食材的大自然的尊敬和感恩——霎时间,酒馆里的食客又开始交头接耳,纷纷称赞这男子懂得吃面的道理(也就是面道啦),感叹现如今这样的人已是凤毛麟角。然而,他根本听不到人们的言语,因为在热气腾腾的面汤九曲十八弯地穿肠而过的时候,那种热汤的温暖沿着周身的经络传遍全身的感觉,那种在凛冽冬季果腹之后随之而来的充盈的感觉,还有随着这碗热汤下肚时所有回忆一齐涌上心头的感觉,让他感到幸福(幸福的人往往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最后,在众人溢美和羡慕的目光之下,他喝光了碗里最后一丝汤,并将碗稳稳地放在桌上。
在许久的沉默之后,他摘下头顶的帽子放在桌上,人们这才看到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和眼中闪烁着的泪光。人们看着他转头面向他们,沉默了半晌,说:
“这面做的真是太好吃了!就像五年前吃的时候一样!五年前,也是今天……”
……
原来,五年之前,这个男子没有考上功名,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那天他正好经过杭城,又恰巧从这家酒馆旁经过。更巧的是,那个时候他已经饥渴萦怀、昏头昏脑,于是他想都没想就坐进了这家酒馆。但是,他早已花完了所有的盘缠,哪里还有吃面的钱啊!所以当时他只是想着在酒馆中烤会儿火,等着身子热了就离开。
他就这么心事重重地低头寻思着。
不曾想,等他抬头的时候,一碗面已经放在了他的面前。
“今天店刚开张,面做多了,吃吧,没关系的。”老板娘笑着对他说,话闭,便转身离开了。
虽然那是一个很小的碗,其中面和肉并不多,但那却是他人生之中吃过的最美味的一碗面。
吃完之后,他对老板娘说了声谢谢,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两年之前,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了一名负责押送的衙役。然而,在押送生辰纲的任务中,他们遭到了山贼劫持。虽然他有幸等死里逃生,但逃生后他已经身无分文,而工作上的过失让他不敢回家,于是他只能四处游荡,形同乞丐。
巧的是,那年隆冬,他再次游荡到了杭城,又正好经过这家酒馆。往昔的回忆让他感动,也不知道老板娘是否还记得两年前的一面之缘?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他再一次走进了这家酒馆。
遗憾的是,老板娘早已把他忘记了,不过她还是给他盛了一碗牛肉面。
在把面盛到他面前时,她说:“今天店刚开张,面做多了,吃吧,没关系的。”
这次,他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句谎话。虽然如此,他还是非常的很感动。
这次,同样是一个小碗,但其中的面比上次多了很多。
这次,他同样是吃完面,道谢,之后便匆匆离开。
……
“所以,今天我之所以再次光顾这里,”回忆完过去,男子起身,激动地说,“就是来感谢这位老板娘的。是她,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让我知道了原来幸福并不复杂,就和一碗面一样的简单!”
“是她,让我知道了,人啊,很简单的,只要能吃饱饭,就已经很幸福了!”
话闭,小酒馆一下子沉默了下来。
紧接着,就像山洪爆发了一般,食客们竞相鼓掌。
这掌声震耳发聩,响彻酒馆,惹得路人们纷纷停下来想要看个究竟。如此,小小的酒馆很快便被里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人群中,有几个好事的食客起身去厨房,想要请老板娘出来。
最后,在大家响彻穹顶、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老板娘款款来到众人面前,对着白袍男子浅浅一笑。
当时,随着人越聚越多,老板娘身上的红色小棉袄在众多色调灰暗的布艺之中愈发的显眼了。
当时,人们觉得,在这严寒肃穆的隆冬之中,那红色显得格外鲜明、格外温暖。
当时,在小小的酒馆里,竟然有了一丝的春意。
(2015-11-29,于杭州出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