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画色】02 蒙娜丽莎密码终极大揭密
【情迷画色】02 蒙娜丽莎密码终极大揭密
2015-11-11 林微云 不合逻辑的诗意
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林微云(微博@林微云vv)所有,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投诉到底。
原文连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YxNTEyNg==&mid=401136914&idx=1&sn=48429b44db4fb57ca50984420ea670b2#rd
警告:本文多图,请在wifi状态下打开,当然,土豪请随意:)
蒙娜丽莎为何如此神秘?她的微笑里隐含着什么秘密?蒙娜丽莎真的仅仅是女性吗?还是另有其隐情?达芬奇携带蒙娜丽莎这幅画作在身边长达十六年,是什么让这幅画如此之特别,画里到底隐含了达芬奇的什么终极密码?快来听微云给你大揭秘!!
广告了N久N久之后,微云终于兑现承诺来给大家写一写蒙娜丽莎了,看完就知道这真的是一副很神奇的画作哦,有没有很兴奋?:)一边听歌一边看,Let’s GO!
1919年,机智的巴黎才子杜尚从卢浮宫买来了一幅《蒙娜丽莎》复制品,在其脸上画了两撇胡子,并在画下写了“L.H.O.O.Q.”,这几个字母用法语来读就是“Elle a echaud au cul”,意思是“她的屁股热烘烘”,杜尚用这句话来嘲笑大众对蒙娜丽莎的痴迷,他也大不敬地表示蒙娜丽莎根本性别模糊,亦男亦女。杜尚本人因此一战成名,奠基了他后现代艺术代表人物的地位,原本是对艺术嘲弄的这幅画现在也成为了艺术本身,如今保存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贵得很。
当然老天爷只奖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也有无数人涂鸦修改蒙娜丽莎,但杜尚的成就再无可得,感兴趣的亲可以看今天的第二条推送,里面都是基于蒙娜丽莎的再创作:)很好玩。
杜尚当然是聪明的,因为他机智地挑了蒙娜丽莎而非其他画作来戏弄,大概只因为蒙娜丽莎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画作,其美貌名声之盛早已无人不晓、无人不知,每年全世界有超过800万人跑到卢浮宫去朝拜这位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而在蒙娜丽莎眼里,你们不过都是下图这样的。“哼!你们这些愚蠢的凡人,快散开!”
全世界似乎人人都知道蒙娜丽莎,但是又有谁真正了解蒙娜丽莎呢?
一、蒙娜丽莎为何如此神秘?
就算大家对蒙娜丽莎都已经如此熟悉了,要谈画,我们还是跟着微云再来看一下这幅画本身。
莱昂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是举世闻名的天才,而且是天才中的天才,因为他不仅仅是伟大的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这幅嘴角微笑让全世界都为着迷的美女《蒙娜丽莎》,跟卢浮宫里的断臂维纳斯和胜利女神雕塑,同属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
《蒙娜丽莎》画中女子样貌清秀,表情内敛,面带隐隐约约的微笑,虽然没有眉毛和睫毛,可是看起来非常安详,引人注目,有一种无法描述的莫名吸引力,画中女子嘴角微微上翘,远看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走近看脸上的笑意似乎又已消失,这神秘的笑容引得全世界为之发狂,后来经过现代技术扫描研究油画的油彩断层,发现这幅篇幅不大的油画竟然涂抹了六十层,而正是达·芬奇丰富翔实的解剖学知识加上这六十层非常精细的描绘,才营造出了画中蒙娜丽莎嘴角似有似无的微笑。
很多人都知道达芬奇精于数学,所以只如同无数人已经知道那样,达芬奇在这幅画作中把数学运用到了极致的丧心病狂,没错,到处都是1:1.618的黄金比例法则。
更精确的
再多换几种角度
但是仅仅是黄金法则这一运用并不能让这幅画如此特别。我们具体来分析,首先是手部的细节。
达芬奇很善于画手,此画中蒙娜丽莎双手交叠,宁静安逸地置于身前扶手之上,这种叠放的手势在当时表示礼貌与端庄。据一本1461年的淑女礼仪手册“无论是静止站立或走动,右手一定要叠放在左手上,置于身前,略微抬高到裙子腰带位置。”很多艺术历史学家会特意指出,蒙娜丽莎端坐的这个姿势,很像如今的快照,即摄影师一叫唤,蒙娜丽莎刚好转过头来,就在转过头的这一瞬间,达芬奇把这个场景抓住了,画了下来,所以显得格外生动,不僵硬。
这幅画中蒙娜丽莎既无睫毛也没有眉毛,但是卢浮宫通过高分辨率扫描分析,发现画作上曾经绘制过眉毛以及睫毛,可能因为颜料本身不够好,因为年月太久而褪色脱落,也有可能是在某次被清洗时不慎把睫毛和眉毛溶掉了。眉毛和睫毛的缺失,使得这幅画看起来颇有某种现代气息,增加了一种难以言传的隐约抽象感。
这幅画作,达芬奇运用了一种叫做“晕涂法”的绘画技巧,画面不同颜色区域之间的转接非常平滑细微,几乎不可察觉。这是“空气透视”的另一个特征,也同样营造出一种距离感。“晕涂”这个词来自于意大利语的“烟雾”。如果仅仅是绘画技巧高超,蒙娜丽莎并不一定就可以显得如此生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看一下画作的大背景,蒙娜丽莎身后的山水背景赋予了这幅画某种深邃的景深感,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背景并不协调平衡,人物脸庞右侧的地平线被山上岩石所打乱,使得背景景观看上去显得左右高低失衡。
如果这样说还是难以理解的话,我们先把蒙娜丽莎从整幅画面中抠出来,这样就只剩下了作为背景的风景,这样是不是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对的,两边地平线严重的不一致,是不是很奇怪,文艺复兴大拿、非常精通透视法的达芬奇怎么可能会犯这样低级错误呢?
居然把蒙娜丽莎人物两边风景的地平线画得明显地不一致,这当然是故意的。因为精通解剖学的达芬奇知道,人眼看东西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对焦,对于地平线不一致会不自觉地调节成为一致,所以蒙娜丽莎看起来会动的原因是达芬奇在绘画该画时利用视觉的错觉。
更为神奇的是如果把画作两边对接,就会发现两边的边缘居然是可以联上的,没错,两边的风景可以对接,画作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是不是很神奇?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在《小路分岔的花园》里曾经说过“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可以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与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在这一部无限循环的书里面,“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而对蒙娜丽莎来说,倘若两边风景可以对接,那么这幅画本身也可以构成一个循环,充满无数种可能性。
这让人想起了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焚毁的诺顿》的开头:“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也许都存在于未来的时间,而未来的时间又包容于过去的时间。假若全部时间永远存在,全部时间就再也都无法挽回。过去可能存在的是一种抽象,只是在一个猜测的世界中,保持着一种恒久的可能性。过去可能存在和已经存在的,都指向一个始终存在的终点。”或许蒙娜丽莎不仅仅是一幅画作,也包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哲思。
二、蒙娜丽莎,她是谁?
很多年前流行一首歌《蒙娜丽莎的眼泪》,失恋的男生总是在校园路上撕声裂肺地吼“…………蒙娜丽莎她是谁,她是否也曾为爱争论错与对,为什么你总留给我失恋的泪水,却把你的感情付给别人去摧毁…………”,这真的让人听得头痛。但问题依旧,蒙娜丽莎,她是谁?
这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亲举手,“我知道!我知道!书上说她是佛罗伦萨某个商人的妻子。”关于《蒙娜丽莎》的身份,历来争论很多,莫衷一是,有人甚至宣称蒙娜丽莎其实是个男人。据16世纪艺术史学家乔尔乔·瓦萨里的说法“应弗朗西斯科·德尔·乔贡达之邀,达芬奇为其妻蒙娜丽莎画像。”现已公认她是佛罗伦萨富商朗西斯科·戴尔·乔贡达(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丽莎·乔贡达(Lisa Gherardini),该画意大利语标题为“La Gioconda”,而意大利语中“gioconda”是“轻松的,无忧无虑的”意思,故此“gioconda”也可以指“无忧无虑的妇人”,想起世人所着迷的蒙娜丽莎微笑,此名也颇有双关意味。可是,《孟子》中《尽心章句下》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上说的究竟正确吗?
有人说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貌似并不算太过分,也不算完全空口无凭。
这样,看起来似乎也有一丢丢道理。
艺术史学家们奋勇工作,终于在高清分辨的蒙娜丽莎图像眼睛里发现了特别的标记,右眼是“S”,左眼是“L”,如果“L”可以指Leonardo或者Lisa,那么“S”指谁?关于蒙娜丽莎是乔贡达夫人的说法在19世纪得到了证实,艺术史学家们在佛罗伦萨档案馆翻了好几年资料,发现了达芬奇的遗嘱,里面表明一幅名为“La Giocondo”的画作被留给了达芬奇徒弟莎莱,“La Giocondo”被划上双横的删除线,旁边标上了“Mona Lisa”。
画作为什么要改名字?“Mona Lisa”看起来平平无奇,到底有什么含意?真的只是丽莎夫人吗?达芬奇的尿性不搞点文字游戏怎么行?没错,如果把“Mona Lisa”改变字母组合,就会成为“Mon Salai”,这正是法语中“我的莎莱”的意思,那么眼睛中标记“S”可能指的就是“Salai”。大家如今都知道莎莱名为达芬奇的徒弟,实际上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他作为达芬奇的模特,出现了达芬奇多幅画作中。
《施洗者圣约翰》,莎莱的这种魅惑笑容,微云觉得一点都没有输给蒙娜丽莎哎。
《酒神巴卡斯》,同样是莎莱这种邪魅的笑容。
《圣母子与圣安妮》,画中的圣母与圣安妮明显用的是同一个模特莎莱,两人长了一张几乎一模一样的脸。
《达利与天鹅》
各种素描
达芬奇在无数的画作和素描里留下了莎莱的影子,即使是在著名的“最后的晚餐”里面也有莎莱哦,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
这是达芬奇给莎莱画的肖像画。
如果把莎莱的画像与蒙娜丽莎进行叠加,就会发现虽然画作的画幅完全不一样,但是两幅画中的人物五官可以完全重合。
还是不信?那么可以把《施洗者圣约翰》与蒙娜丽莎叠放,也是五官完全重合,毫无压力。
甚至把莎莱的脸切入蒙娜丽莎的脸中也是丝毫没有违和感。
如果蒙娜丽莎并不是像大家普遍理解的那样是丽莎夫人,而实际上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达芬奇要把这幅画作留在身边长达十六年,直至去世,因为在达芬奇生活的黑暗中世纪,同性恋是要被烧死的,达芬奇或许并不敢冒此天下大不韪把自己的恋情公之于众,只能把自己内心所爱之人隐晦地画在画板上,再让自己的爱人流芳千古,真真此情此意可叹。
三、蒙娜丽莎隐藏的惊天大秘密
蒙娜丽莎画作如果隐藏了莎莱这个秘密就已经令人吃惊了,但是事实远远不止于此。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大家是不是会觉得眼熟呢?没错,这个风景,多次出现在达芬奇的画作中。
《岩间圣母》No.1
《岩间圣母》No.2
《圣母子与圣安妮》
其他画作中也是多次出现这看起来异常神秘的风景,高山耸立,岩石峥嵘,飞瀑直下,河流弯绕,雾气腾腾。为什么达芬奇要反复地画这个场景,这个场景对达芬奇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艺术史学家继续努力挖掘,于是在蒙娜丽莎画作背景的小桥桥孔中发现了一个数字“72”,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后经多方鉴定,认为蒙娜丽莎背后的神秘风景为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Bobbio小镇阿尔诺山谷的风景,这个山谷也被称为魔鬼谷,画作这座桥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魔鬼桥(The Devil’s Bridge),这座桥在1472年被冲垮又重建,而这段时间巧合是达芬奇生活与此的时间重合。这又让我们不禁想到达芬奇经常把莎莱的叫做“小恶魔(Little Devil)”,那么这座魔鬼桥画成背景,显然就有了双关的意味。
而且不仅仅如此,根据达芬奇的《大西洋古抄本》,找到了达芬奇考察魔鬼谷的相关记载。持续观察阿尔诺山谷,他发现这个山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流穿透了山底的岩层,他认为史前面貌必定与现在截然不同,这些由融雪、雨水、冰雹融水形成的河流,汇合在一起,变得更大,流动越为强劲,冲蚀一侧的河岸,又建立了新的河岸,最后形成了山谷、沟壑和高山。他认为漩涡般的水流不断冲刷岩石,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侵蚀的力量。
水流不断旋转,形成了漩涡,漩涡会侵蚀沿途的一切,水流在地表冲刷出巨大的峡谷,水在河道中肆虐,并最终导致河流改道。可当时人们认为自从上帝用7天创造了地球后,再无变化。这也就是意味着达芬奇比达尔文早几百年就发现了进化论的秘密,但在15世纪,这个发现将引起了爆炸性的争议,这无疑向意大利当时最大的势力天主教会宣战。基于教会强大力量,他不可能向外界公布这个观察结果,只能默默把写在抄本里,画在画作里,在公开场合他依然是虔诚的信徒,他不仅参加弥撒而且也参加自愿祈祷会,达芬奇习惯用科学来进行思考,但他并不反对教会。
这幅素描是达芬奇已知最早的画作,绘制于1473年,是达芬奇从小熟悉的风景,画中焦点是一道瀑布。达芬奇发现,水是生命之源,水可以移动世间万物。水源源不断地奔流入河,又从河流汇聚成海洋,水可以汹涌澎湃,可以涓涓细流,可以飞瀑直下,可以喷涌而出,可以咆哮怒吼。达芬奇发现了水的螺旋形态,水如同头发一样,直发是喷流直下,卷发则做着弯曲运动,他也想到叶子生长出来的时候也是螺旋形状,想到了其他的能量模式,螺旋就是力量的线条。
这种类似进化论的思想也表现为达芬奇对于漩涡特别着迷,在画人物时他之所以喜欢画小卷发,出了恋人莎莱是小卷发之外,也包含着达芬奇对流水漩涡、对大自然力量的某种崇敬。况且,蒙娜丽莎不仅仅是普通的三维画作,它还隐藏着第四维度,即时间维度。蒙娜丽莎的微笑并不是一个笑容而是铭刻了蒙娜丽莎即将微笑的瞬间,而她身后的风景,山谷以及流动的河流也都永远地停留在那一个永恒的时刻。
达芬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科学与艺术融合一体,在蒙娜丽莎这幅画作展示了他毕生所有的研究成果,至少包含了两个可以让达芬奇被天主教教会用火刑处死的罪行,即同性恋情和发现了上帝并未在7日之内创造世界的惊天大秘密。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着迷,但倘若没有蒙娜丽莎背后隐藏的诸多秘密,蒙娜丽莎也不过仅仅一幅肖像画罢了。这幅世界最著名画作中隐藏的达芬奇关于人体结构、地球结构的哲学思考才是让世人为之深深着迷的真正原因。
【情迷画色】系列
【情迷画色】10 L.O.V.E 爱情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情迷画色】09 爱德华•蒙克和他的呐喊
【情迷画色】08 梵高,恣意燃烧的向日葵
【情迷画色】07 丘吉尔,不想拿诺贝尔文学奖的首相不是好画家
【情迷画色】06 凛冬已至,冰雪的艺术
【情迷画色】05 盗走蒙娜丽莎的惊天大案 下
【情迷画色】05 盗走蒙娜丽莎的惊天大案 上
【情迷画色】04 达芬奇到底画了几幅蒙娜丽莎?
【情迷画色】03 真正的天才都死在37岁
【情迷画色】02 蒙娜丽莎密码终极大揭密
【情迷画色】01 梵高的恋人絮语 下
【情迷画色】01 梵高的恋人絮语 上
【情迷画色】番外 蒙娜丽莎都被你们玩坏了
【情迷画色】番外 03 反“雷诺阿”联盟大游行
【情迷画色】番外 02 莫奈的花园
【情迷画色】番外 01 梵高的花园
【情迷画色】艺术类入门书籍推荐
下期继续推送情迷画色系列文章,暂定来跟大家聊一聊艺术有关的趣事,千万要继续关注,敬请期待哦:)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想鼓励作者继续写下去,可以请作者喝一杯咖啡:)或者任意金额打赏:)
欢迎大家关注个人公共微信号:不合逻辑的诗意
2015-11-11 林微云 不合逻辑的诗意
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林微云(微博@林微云vv)所有,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投诉到底。
原文连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YxNTEyNg==&mid=401136914&idx=1&sn=48429b44db4fb57ca50984420ea670b2#rd
警告:本文多图,请在wifi状态下打开,当然,土豪请随意:)
![]() |
蒙娜丽莎为何如此神秘?她的微笑里隐含着什么秘密?蒙娜丽莎真的仅仅是女性吗?还是另有其隐情?达芬奇携带蒙娜丽莎这幅画作在身边长达十六年,是什么让这幅画如此之特别,画里到底隐含了达芬奇的什么终极密码?快来听微云给你大揭秘!!
广告了N久N久之后,微云终于兑现承诺来给大家写一写蒙娜丽莎了,看完就知道这真的是一副很神奇的画作哦,有没有很兴奋?:)一边听歌一边看,Let’s GO!
1919年,机智的巴黎才子杜尚从卢浮宫买来了一幅《蒙娜丽莎》复制品,在其脸上画了两撇胡子,并在画下写了“L.H.O.O.Q.”,这几个字母用法语来读就是“Elle a echaud au cul”,意思是“她的屁股热烘烘”,杜尚用这句话来嘲笑大众对蒙娜丽莎的痴迷,他也大不敬地表示蒙娜丽莎根本性别模糊,亦男亦女。杜尚本人因此一战成名,奠基了他后现代艺术代表人物的地位,原本是对艺术嘲弄的这幅画现在也成为了艺术本身,如今保存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贵得很。
当然老天爷只奖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也有无数人涂鸦修改蒙娜丽莎,但杜尚的成就再无可得,感兴趣的亲可以看今天的第二条推送,里面都是基于蒙娜丽莎的再创作:)很好玩。
![]() |
杜尚当然是聪明的,因为他机智地挑了蒙娜丽莎而非其他画作来戏弄,大概只因为蒙娜丽莎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画作,其美貌名声之盛早已无人不晓、无人不知,每年全世界有超过800万人跑到卢浮宫去朝拜这位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而在蒙娜丽莎眼里,你们不过都是下图这样的。“哼!你们这些愚蠢的凡人,快散开!”
![]() |
全世界似乎人人都知道蒙娜丽莎,但是又有谁真正了解蒙娜丽莎呢?
一、蒙娜丽莎为何如此神秘?
就算大家对蒙娜丽莎都已经如此熟悉了,要谈画,我们还是跟着微云再来看一下这幅画本身。
![]() |
莱昂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是举世闻名的天才,而且是天才中的天才,因为他不仅仅是伟大的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这幅嘴角微笑让全世界都为着迷的美女《蒙娜丽莎》,跟卢浮宫里的断臂维纳斯和胜利女神雕塑,同属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
![]() |
《蒙娜丽莎》画中女子样貌清秀,表情内敛,面带隐隐约约的微笑,虽然没有眉毛和睫毛,可是看起来非常安详,引人注目,有一种无法描述的莫名吸引力,画中女子嘴角微微上翘,远看有着若有似无的微笑,走近看脸上的笑意似乎又已消失,这神秘的笑容引得全世界为之发狂,后来经过现代技术扫描研究油画的油彩断层,发现这幅篇幅不大的油画竟然涂抹了六十层,而正是达·芬奇丰富翔实的解剖学知识加上这六十层非常精细的描绘,才营造出了画中蒙娜丽莎嘴角似有似无的微笑。
![]() |
很多人都知道达芬奇精于数学,所以只如同无数人已经知道那样,达芬奇在这幅画作中把数学运用到了极致的丧心病狂,没错,到处都是1:1.618的黄金比例法则。
![]() |
更精确的
![]() |
再多换几种角度
![]() |
但是仅仅是黄金法则这一运用并不能让这幅画如此特别。我们具体来分析,首先是手部的细节。
![]() |
达芬奇很善于画手,此画中蒙娜丽莎双手交叠,宁静安逸地置于身前扶手之上,这种叠放的手势在当时表示礼貌与端庄。据一本1461年的淑女礼仪手册“无论是静止站立或走动,右手一定要叠放在左手上,置于身前,略微抬高到裙子腰带位置。”很多艺术历史学家会特意指出,蒙娜丽莎端坐的这个姿势,很像如今的快照,即摄影师一叫唤,蒙娜丽莎刚好转过头来,就在转过头的这一瞬间,达芬奇把这个场景抓住了,画了下来,所以显得格外生动,不僵硬。
![]() |
这幅画中蒙娜丽莎既无睫毛也没有眉毛,但是卢浮宫通过高分辨率扫描分析,发现画作上曾经绘制过眉毛以及睫毛,可能因为颜料本身不够好,因为年月太久而褪色脱落,也有可能是在某次被清洗时不慎把睫毛和眉毛溶掉了。眉毛和睫毛的缺失,使得这幅画看起来颇有某种现代气息,增加了一种难以言传的隐约抽象感。
![]() |
这幅画作,达芬奇运用了一种叫做“晕涂法”的绘画技巧,画面不同颜色区域之间的转接非常平滑细微,几乎不可察觉。这是“空气透视”的另一个特征,也同样营造出一种距离感。“晕涂”这个词来自于意大利语的“烟雾”。如果仅仅是绘画技巧高超,蒙娜丽莎并不一定就可以显得如此生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看一下画作的大背景,蒙娜丽莎身后的山水背景赋予了这幅画某种深邃的景深感,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背景并不协调平衡,人物脸庞右侧的地平线被山上岩石所打乱,使得背景景观看上去显得左右高低失衡。
![]() |
如果这样说还是难以理解的话,我们先把蒙娜丽莎从整幅画面中抠出来,这样就只剩下了作为背景的风景,这样是不是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 |
对的,两边地平线严重的不一致,是不是很奇怪,文艺复兴大拿、非常精通透视法的达芬奇怎么可能会犯这样低级错误呢?
![]() |
居然把蒙娜丽莎人物两边风景的地平线画得明显地不一致,这当然是故意的。因为精通解剖学的达芬奇知道,人眼看东西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对焦,对于地平线不一致会不自觉地调节成为一致,所以蒙娜丽莎看起来会动的原因是达芬奇在绘画该画时利用视觉的错觉。
![]() |
更为神奇的是如果把画作两边对接,就会发现两边的边缘居然是可以联上的,没错,两边的风景可以对接,画作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是不是很神奇?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在《小路分岔的花园》里曾经说过“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可以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与第一页雷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在这一部无限循环的书里面,“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而对蒙娜丽莎来说,倘若两边风景可以对接,那么这幅画本身也可以构成一个循环,充满无数种可能性。
![]() |
这让人想起了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焚毁的诺顿》的开头:“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也许都存在于未来的时间,而未来的时间又包容于过去的时间。假若全部时间永远存在,全部时间就再也都无法挽回。过去可能存在的是一种抽象,只是在一个猜测的世界中,保持着一种恒久的可能性。过去可能存在和已经存在的,都指向一个始终存在的终点。”或许蒙娜丽莎不仅仅是一幅画作,也包含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哲思。
二、蒙娜丽莎,她是谁?
![]() |
很多年前流行一首歌《蒙娜丽莎的眼泪》,失恋的男生总是在校园路上撕声裂肺地吼“…………蒙娜丽莎她是谁,她是否也曾为爱争论错与对,为什么你总留给我失恋的泪水,却把你的感情付给别人去摧毁…………”,这真的让人听得头痛。但问题依旧,蒙娜丽莎,她是谁?
这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亲举手,“我知道!我知道!书上说她是佛罗伦萨某个商人的妻子。”关于《蒙娜丽莎》的身份,历来争论很多,莫衷一是,有人甚至宣称蒙娜丽莎其实是个男人。据16世纪艺术史学家乔尔乔·瓦萨里的说法“应弗朗西斯科·德尔·乔贡达之邀,达芬奇为其妻蒙娜丽莎画像。”现已公认她是佛罗伦萨富商朗西斯科·戴尔·乔贡达(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丽莎·乔贡达(Lisa Gherardini),该画意大利语标题为“La Gioconda”,而意大利语中“gioconda”是“轻松的,无忧无虑的”意思,故此“gioconda”也可以指“无忧无虑的妇人”,想起世人所着迷的蒙娜丽莎微笑,此名也颇有双关意味。可是,《孟子》中《尽心章句下》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上说的究竟正确吗?
![]() |
有人说蒙娜丽莎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貌似并不算太过分,也不算完全空口无凭。
![]() |
这样,看起来似乎也有一丢丢道理。
![]() |
![]() |
艺术史学家们奋勇工作,终于在高清分辨的蒙娜丽莎图像眼睛里发现了特别的标记,右眼是“S”,左眼是“L”,如果“L”可以指Leonardo或者Lisa,那么“S”指谁?关于蒙娜丽莎是乔贡达夫人的说法在19世纪得到了证实,艺术史学家们在佛罗伦萨档案馆翻了好几年资料,发现了达芬奇的遗嘱,里面表明一幅名为“La Giocondo”的画作被留给了达芬奇徒弟莎莱,“La Giocondo”被划上双横的删除线,旁边标上了“Mona Lisa”。
![]() |
画作为什么要改名字?“Mona Lisa”看起来平平无奇,到底有什么含意?真的只是丽莎夫人吗?达芬奇的尿性不搞点文字游戏怎么行?没错,如果把“Mona Lisa”改变字母组合,就会成为“Mon Salai”,这正是法语中“我的莎莱”的意思,那么眼睛中标记“S”可能指的就是“Salai”。大家如今都知道莎莱名为达芬奇的徒弟,实际上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他作为达芬奇的模特,出现了达芬奇多幅画作中。
![]() |
《施洗者圣约翰》,莎莱的这种魅惑笑容,微云觉得一点都没有输给蒙娜丽莎哎。
![]() |
《酒神巴卡斯》,同样是莎莱这种邪魅的笑容。
![]() |
《圣母子与圣安妮》,画中的圣母与圣安妮明显用的是同一个模特莎莱,两人长了一张几乎一模一样的脸。
![]() |
《达利与天鹅》
![]() |
![]() |
各种素描
![]() |
达芬奇在无数的画作和素描里留下了莎莱的影子,即使是在著名的“最后的晚餐”里面也有莎莱哦,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
![]() |
这是达芬奇给莎莱画的肖像画。
![]() |
如果把莎莱的画像与蒙娜丽莎进行叠加,就会发现虽然画作的画幅完全不一样,但是两幅画中的人物五官可以完全重合。
![]() |
还是不信?那么可以把《施洗者圣约翰》与蒙娜丽莎叠放,也是五官完全重合,毫无压力。
![]() |
甚至把莎莱的脸切入蒙娜丽莎的脸中也是丝毫没有违和感。
![]() |
如果蒙娜丽莎并不是像大家普遍理解的那样是丽莎夫人,而实际上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达芬奇要把这幅画作留在身边长达十六年,直至去世,因为在达芬奇生活的黑暗中世纪,同性恋是要被烧死的,达芬奇或许并不敢冒此天下大不韪把自己的恋情公之于众,只能把自己内心所爱之人隐晦地画在画板上,再让自己的爱人流芳千古,真真此情此意可叹。
三、蒙娜丽莎隐藏的惊天大秘密
蒙娜丽莎画作如果隐藏了莎莱这个秘密就已经令人吃惊了,但是事实远远不止于此。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大家是不是会觉得眼熟呢?没错,这个风景,多次出现在达芬奇的画作中。
![]() |
《岩间圣母》No.1
![]() |
《岩间圣母》No.2
![]() |
《圣母子与圣安妮》
![]() |
其他画作中也是多次出现这看起来异常神秘的风景,高山耸立,岩石峥嵘,飞瀑直下,河流弯绕,雾气腾腾。为什么达芬奇要反复地画这个场景,这个场景对达芬奇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艺术史学家继续努力挖掘,于是在蒙娜丽莎画作背景的小桥桥孔中发现了一个数字“72”,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 |
后经多方鉴定,认为蒙娜丽莎背后的神秘风景为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Bobbio小镇阿尔诺山谷的风景,这个山谷也被称为魔鬼谷,画作这座桥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魔鬼桥(The Devil’s Bridge),这座桥在1472年被冲垮又重建,而这段时间巧合是达芬奇生活与此的时间重合。这又让我们不禁想到达芬奇经常把莎莱的叫做“小恶魔(Little Devil)”,那么这座魔鬼桥画成背景,显然就有了双关的意味。
![]() |
而且不仅仅如此,根据达芬奇的《大西洋古抄本》,找到了达芬奇考察魔鬼谷的相关记载。持续观察阿尔诺山谷,他发现这个山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流穿透了山底的岩层,他认为史前面貌必定与现在截然不同,这些由融雪、雨水、冰雹融水形成的河流,汇合在一起,变得更大,流动越为强劲,冲蚀一侧的河岸,又建立了新的河岸,最后形成了山谷、沟壑和高山。他认为漩涡般的水流不断冲刷岩石,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侵蚀的力量。
![]() |
水流不断旋转,形成了漩涡,漩涡会侵蚀沿途的一切,水流在地表冲刷出巨大的峡谷,水在河道中肆虐,并最终导致河流改道。可当时人们认为自从上帝用7天创造了地球后,再无变化。这也就是意味着达芬奇比达尔文早几百年就发现了进化论的秘密,但在15世纪,这个发现将引起了爆炸性的争议,这无疑向意大利当时最大的势力天主教会宣战。基于教会强大力量,他不可能向外界公布这个观察结果,只能默默把写在抄本里,画在画作里,在公开场合他依然是虔诚的信徒,他不仅参加弥撒而且也参加自愿祈祷会,达芬奇习惯用科学来进行思考,但他并不反对教会。
![]() |
这幅素描是达芬奇已知最早的画作,绘制于1473年,是达芬奇从小熟悉的风景,画中焦点是一道瀑布。达芬奇发现,水是生命之源,水可以移动世间万物。水源源不断地奔流入河,又从河流汇聚成海洋,水可以汹涌澎湃,可以涓涓细流,可以飞瀑直下,可以喷涌而出,可以咆哮怒吼。达芬奇发现了水的螺旋形态,水如同头发一样,直发是喷流直下,卷发则做着弯曲运动,他也想到叶子生长出来的时候也是螺旋形状,想到了其他的能量模式,螺旋就是力量的线条。
![]() |
这种类似进化论的思想也表现为达芬奇对于漩涡特别着迷,在画人物时他之所以喜欢画小卷发,出了恋人莎莱是小卷发之外,也包含着达芬奇对流水漩涡、对大自然力量的某种崇敬。况且,蒙娜丽莎不仅仅是普通的三维画作,它还隐藏着第四维度,即时间维度。蒙娜丽莎的微笑并不是一个笑容而是铭刻了蒙娜丽莎即将微笑的瞬间,而她身后的风景,山谷以及流动的河流也都永远地停留在那一个永恒的时刻。
![]() |
达芬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科学与艺术融合一体,在蒙娜丽莎这幅画作展示了他毕生所有的研究成果,至少包含了两个可以让达芬奇被天主教教会用火刑处死的罪行,即同性恋情和发现了上帝并未在7日之内创造世界的惊天大秘密。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着迷,但倘若没有蒙娜丽莎背后隐藏的诸多秘密,蒙娜丽莎也不过仅仅一幅肖像画罢了。这幅世界最著名画作中隐藏的达芬奇关于人体结构、地球结构的哲学思考才是让世人为之深深着迷的真正原因。
【情迷画色】系列
【情迷画色】10 L.O.V.E 爱情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情迷画色】09 爱德华•蒙克和他的呐喊
【情迷画色】08 梵高,恣意燃烧的向日葵
【情迷画色】07 丘吉尔,不想拿诺贝尔文学奖的首相不是好画家
【情迷画色】06 凛冬已至,冰雪的艺术
【情迷画色】05 盗走蒙娜丽莎的惊天大案 下
【情迷画色】05 盗走蒙娜丽莎的惊天大案 上
【情迷画色】04 达芬奇到底画了几幅蒙娜丽莎?
【情迷画色】03 真正的天才都死在37岁
【情迷画色】02 蒙娜丽莎密码终极大揭密
【情迷画色】01 梵高的恋人絮语 下
【情迷画色】01 梵高的恋人絮语 上
【情迷画色】番外 蒙娜丽莎都被你们玩坏了
【情迷画色】番外 03 反“雷诺阿”联盟大游行
【情迷画色】番外 02 莫奈的花园
【情迷画色】番外 01 梵高的花园
【情迷画色】艺术类入门书籍推荐
下期继续推送情迷画色系列文章,暂定来跟大家聊一聊艺术有关的趣事,千万要继续关注,敬请期待哦:)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想鼓励作者继续写下去,可以请作者喝一杯咖啡:)或者任意金额打赏:)
欢迎大家关注个人公共微信号:不合逻辑的诗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