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爱弥儿》书摘二
1、对人来说,最可靠的医生莫过于他的食欲,我毫不怀疑的是,只要他按照他原始的食欲觉得最可口的食物,就一定是最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尽量让孩子保持他原始的口味,让他吃最普通和最简单的东西,使他的嘴经常接触的是一些清单的味道,不要养成一种爱好过于厚重的味道的习惯。不使他们成为嗜肉的人,这样做既无损于他们的健康,也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性情。
2、对于一个10-12岁的孩子,他心中的观念为数不多,然而很明确;虽说他记忆的事情很少,但他从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虽说他输入没有别的孩子读的好,但他对自然这本书的理解却比其他的孩子透彻;他的智慧不表现在他的舌头上,而是储藏在他的脑子里;他的记忆力不如他的判断力强;他只会说一种语言,但是他懂得他所说的语言;虽然他说话不想别人说的那么好,但他做事却比他们做的高明。没有哪一个孩子的动作比他更敏捷,而他则比他们当中哪一个孩子的身体都长的结实。
3、一个教师在考虑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比考虑他学生的利益的时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样证明他没有浪费时间,证明别人给他的薪水他是受之无愧的;他把一套易于表现的本领交给他的学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夸耀于人;他不管他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有用处,只要能显示于人就行了。他要他的学生毫无分别和选择地在脑子里乱七八糟记住一大堆东西,在考试得时候,老师就叫他把那些货色摆出来,炫耀一番。
4、12岁-15岁的时期,是爱弥儿个人的体力超过了他的欲望的需要,也是他的相对体力达到最大的时期。他将在必要的时候尽量把他们用到有益于他本身的事情上,他可以说是把他现在的生命的多余部分投放到将来。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是为数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值得一个聪明人去寻求。
5、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唯有谬误才是及其有害的。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有知。
6、孩子刚开始好动,后来就好奇,这种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他寻求知识的动力。在儿童的时期所学的东西,还需要抛弃哪些不适合儿童的天然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你一旦在他们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绝不能想一个孩子讲一番他听不懂的话。可在适当的时候让他看到一些事物,此后,当你 看见他的好奇心已充分动起来了,就向他提出几个简明的问题,引导他去解答他心中觉得稀奇的地方。
7、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倘使他自行向你提问问题,你就看怎样能引起他的好奇心就怎样回答,而不要去考虑如何满足他的好奇心。
8、不要让孩子照别人的话去做,除了他自己觉得对他是有益处的事物以外,其他的一切事物对他都是没有益处的。要用常识去装备他的头脑,而不是拿一些徒有外表的、也许永远也用不着的工具去装备他。如果你尽量教孩子学习在他的那个年代看来是有用的事物,他的时间就是充分利用了的。要提早学习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一个人只有根据他所处的关系才能清楚地觉察哪些东西是适合于他的。
9、不能由你去告诉他应该学习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习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愿望的办法。我一点也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解释,年轻人是根本不用心听这种解释的,而且也记不住,要用实际的事物。糟糕的不是他不懂,而是他以为他已经懂了。凡是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联系的因果关系,以及我们对之没有一点概念的善恶和我们从来没有感觉过的需要,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他们是引不起我们研究他们的兴趣的。
10、我宁肯他一点东西也不学,也不愿意他只因出于嫉妒或虚荣而学到很多东西。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11、对整体有很好了解的人,就能了解每一部分应有的位置,对一个部分有彻底的研究的人,就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至于要成为一个有卓见的人,那就需要对整体有彻底的了解了;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
12、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而且,你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料或防止那将要影响你的孩子的革命。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然来临。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依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如果他战胜了命运,敢于把命运不看在眼里,他一切都依靠他自己,当他除了自身之外便别无他物可以炫耀于人,他才能够说他不是废物,他才能够说他有几分用处。
13、一个人把他的财产传给儿子,让他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在盗窃。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避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选择职业时不仅要有用,还必须要这种职业不能使从事它的人养成一种丑恶的乖戾人情的心灵。
14、一个人喜欢一项工作和适合于那项工作之间,是大有区别的。由于一个孩子所表现的是他的愿望而不是他的禀赋,所以,为了弄清他真正的才情和真正的爱好,就需要进行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致观察,以免我们没有好好地研究一下他的禀赋就单凭他的愿望进行判断。
15、他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考,才不至于像蒙昧人那样无所事事地过日子。教育最大得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相互调剂。我们要使他四肢的运用和智力的运用结合起来,我们训练了一个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同时还需要做的事情是把他教育成和蔼和通情达理的人,也就是说,用情感来使他的理性臻于完善。
16、人的心灵之所有有其特点,正是由于这种观念所形成的方式。能够按照真正的关系形成观念的心灵,便是健全的心灵;满足于表面关系的心灵,则是浅薄的心灵;能看出关系的真相的人,其心灵便是有条理的;不能正确地判断关系得人,其心灵便是错乱的;虚构出一些无论是在实际上还是在表面上都不存在的关系的人,就是疯子;对各种关系不进行比较的人,就是愚人。在比较观念和发现关系方面的能力是大或是小,就决定了人们的智力是高还是低。
17、从感觉中产生的判断完全是被动的,它只能断定我们所感触的东西给予我们的感觉。从知觉或观念中产生的判断是主动的,它要进行综合和比较,它要断定感官所不能断定的关系。
18、我要做的,正式要他对事物保持无知,而不是拿各种各样的事物去教他。我向他指出通向科学的道路,按照这条道路前进就能够获得真理,不过走起来是很漫长和迟缓罢了。由于他不得不自己学习,因而他所使用的是他的理智而不是别人的理智;因为,为了不听信别人的偏见,就要不屈服于权威;我们所有的谬见,大部分都不是出自我们,而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19、在他把各种事物储存在记忆里以前,他要使它们经过他的理解;此后,他从记忆中取出来的东西才是属于他的;不然的话,要使懵懵懂懂地在头脑中记一大堆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东西,结果,所记的东西没有一样是自己的。爱弥儿的知识不多,但他所有的知识都真正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他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心胸,不是由于他有知识,而是由于他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就能够明白他为什么相信他所知道的种种事物。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得价值,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
2、对于一个10-12岁的孩子,他心中的观念为数不多,然而很明确;虽说他记忆的事情很少,但他从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虽说他输入没有别的孩子读的好,但他对自然这本书的理解却比其他的孩子透彻;他的智慧不表现在他的舌头上,而是储藏在他的脑子里;他的记忆力不如他的判断力强;他只会说一种语言,但是他懂得他所说的语言;虽然他说话不想别人说的那么好,但他做事却比他们做的高明。没有哪一个孩子的动作比他更敏捷,而他则比他们当中哪一个孩子的身体都长的结实。
3、一个教师在考虑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比考虑他学生的利益的时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样证明他没有浪费时间,证明别人给他的薪水他是受之无愧的;他把一套易于表现的本领交给他的学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夸耀于人;他不管他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有用处,只要能显示于人就行了。他要他的学生毫无分别和选择地在脑子里乱七八糟记住一大堆东西,在考试得时候,老师就叫他把那些货色摆出来,炫耀一番。
4、12岁-15岁的时期,是爱弥儿个人的体力超过了他的欲望的需要,也是他的相对体力达到最大的时期。他将在必要的时候尽量把他们用到有益于他本身的事情上,他可以说是把他现在的生命的多余部分投放到将来。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是为数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值得一个聪明人去寻求。
5、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唯有谬误才是及其有害的。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有知。
6、孩子刚开始好动,后来就好奇,这种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他寻求知识的动力。在儿童的时期所学的东西,还需要抛弃哪些不适合儿童的天然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你一旦在他们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绝不能想一个孩子讲一番他听不懂的话。可在适当的时候让他看到一些事物,此后,当你 看见他的好奇心已充分动起来了,就向他提出几个简明的问题,引导他去解答他心中觉得稀奇的地方。
7、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倘使他自行向你提问问题,你就看怎样能引起他的好奇心就怎样回答,而不要去考虑如何满足他的好奇心。
8、不要让孩子照别人的话去做,除了他自己觉得对他是有益处的事物以外,其他的一切事物对他都是没有益处的。要用常识去装备他的头脑,而不是拿一些徒有外表的、也许永远也用不着的工具去装备他。如果你尽量教孩子学习在他的那个年代看来是有用的事物,他的时间就是充分利用了的。要提早学习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一个人只有根据他所处的关系才能清楚地觉察哪些东西是适合于他的。
9、不能由你去告诉他应该学习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习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愿望的办法。我一点也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解释,年轻人是根本不用心听这种解释的,而且也记不住,要用实际的事物。糟糕的不是他不懂,而是他以为他已经懂了。凡是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联系的因果关系,以及我们对之没有一点概念的善恶和我们从来没有感觉过的需要,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他们是引不起我们研究他们的兴趣的。
10、我宁肯他一点东西也不学,也不愿意他只因出于嫉妒或虚荣而学到很多东西。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11、对整体有很好了解的人,就能了解每一部分应有的位置,对一个部分有彻底的研究的人,就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至于要成为一个有卓见的人,那就需要对整体有彻底的了解了;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
12、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而且,你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料或防止那将要影响你的孩子的革命。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然来临。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依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如果他战胜了命运,敢于把命运不看在眼里,他一切都依靠他自己,当他除了自身之外便别无他物可以炫耀于人,他才能够说他不是废物,他才能够说他有几分用处。
13、一个人把他的财产传给儿子,让他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在盗窃。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避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选择职业时不仅要有用,还必须要这种职业不能使从事它的人养成一种丑恶的乖戾人情的心灵。
14、一个人喜欢一项工作和适合于那项工作之间,是大有区别的。由于一个孩子所表现的是他的愿望而不是他的禀赋,所以,为了弄清他真正的才情和真正的爱好,就需要进行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致观察,以免我们没有好好地研究一下他的禀赋就单凭他的愿望进行判断。
15、他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考,才不至于像蒙昧人那样无所事事地过日子。教育最大得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相互调剂。我们要使他四肢的运用和智力的运用结合起来,我们训练了一个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同时还需要做的事情是把他教育成和蔼和通情达理的人,也就是说,用情感来使他的理性臻于完善。
16、人的心灵之所有有其特点,正是由于这种观念所形成的方式。能够按照真正的关系形成观念的心灵,便是健全的心灵;满足于表面关系的心灵,则是浅薄的心灵;能看出关系的真相的人,其心灵便是有条理的;不能正确地判断关系得人,其心灵便是错乱的;虚构出一些无论是在实际上还是在表面上都不存在的关系的人,就是疯子;对各种关系不进行比较的人,就是愚人。在比较观念和发现关系方面的能力是大或是小,就决定了人们的智力是高还是低。
17、从感觉中产生的判断完全是被动的,它只能断定我们所感触的东西给予我们的感觉。从知觉或观念中产生的判断是主动的,它要进行综合和比较,它要断定感官所不能断定的关系。
18、我要做的,正式要他对事物保持无知,而不是拿各种各样的事物去教他。我向他指出通向科学的道路,按照这条道路前进就能够获得真理,不过走起来是很漫长和迟缓罢了。由于他不得不自己学习,因而他所使用的是他的理智而不是别人的理智;因为,为了不听信别人的偏见,就要不屈服于权威;我们所有的谬见,大部分都不是出自我们,而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19、在他把各种事物储存在记忆里以前,他要使它们经过他的理解;此后,他从记忆中取出来的东西才是属于他的;不然的话,要使懵懵懂懂地在头脑中记一大堆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东西,结果,所记的东西没有一样是自己的。爱弥儿的知识不多,但他所有的知识都真正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他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心胸,不是由于他有知识,而是由于他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就能够明白他为什么相信他所知道的种种事物。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得价值,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