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想看书的时候,听吧
当你不想看书的时候,听吧。
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因为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特别是长时间的出差在外,听“有声读物”是一件可以为旅途增添乐趣的事情。
当然,如果希望是用“有声读物”取代“读书”,从阅读的效果来看,“有声读物”一定没有看书来得深刻。有些书,是需要拿在手上,当周围一片寂静,完全进入阅读状态,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之间的交流。还有一个原因,有声读物一般比较被动,还很慢,不可能赶上看书的速度,而且对声音要求非常高,如果“声优”的声音不够吸引人,听下去的兴趣就全无了。
不过,听“有声读物”在作为看书之余的有效补充,是另一种全新的吸收信息的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比看书的效果更优。
当我们“有声读物”的时候,我们可以闭起眼睛,除了耳朵之外的感觉器官,那么当整个世界只剩下耳边的声音之后,我们很容易集中注意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像玩电脑、玩iPad、看电视等容易分心。“有声读物”也是一种培养自己专注力的有效方法。
我从小就听电台的习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PodCast(播客)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丰富了PodCast内容,天文地理、科技体育只要你想听就可以找到适合的“有声读物”,甚至现在网络视频脱口秀都推出音频版。
近几年来,我听过的“有声读物”不计其数。其中资讯类有《冬吴相对论》、《晓说》、《天天逗文涛》、《吴晓波频道》、《逻辑思维》、《IT公论》、《一些事一些情》、《TED全集》、《玩世》、《段子来了》......;纯书籍类有《三体1》、稻盛和夫《活法》、《道路与梦想》、《小王子》......
现在听“有声读物”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几乎把生活中的碎片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在室内,我会用iPhone或iPod将蓝牙音响连接,在做饭、洗澡、打扫卫生的时间听上好多期节目。在户外,比如旅途交通、等人、跑步的时间,会将音频下载,用耳机听,你会突然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收获也丰富。我很多知识都是听来的。
我还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听“有声读物”除了可以长知识之外,还可以触发很多灵感,比如我听到某一个知识点,我会联想到这个知识点的应用场景,以及唤醒很多已经遗忘的记忆。
同时,可以锻炼“一心二用”的能力。虽然说大脑不像计算机那样进行Multi-task(多任务处理),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做的很熟练了之后,也就是有了肌肉记忆,完全可以进行简单的Multi-task,不受影响。
现在我基本都不怎么听音乐,除非在做一些重复性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因为适当的噪音可以增加注意力。
以下是我主要的“有声读物”来源:
▍APP类
♪ 喜马拉雅
♪ iTunes (Apple Podcast)
♪ 荔枝FM
▍网站类
► 喜马拉雅
► 静雅思听
► 有声下吧
► 百度网盘
▍自制类
♫ 如果是iPhone、iPod、iPad或Mac OS用户,只需要打开辅助功能的VoiceOver,可以将任何文档转化成为声音,有时候我不想看文档,我就听文档,觉得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当你不想看书的时候,听吧。
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因为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特别是长时间的出差在外,听“有声读物”是一件可以为旅途增添乐趣的事情。
当然,如果希望是用“有声读物”取代“读书”,从阅读的效果来看,“有声读物”一定没有看书来得深刻。有些书,是需要拿在手上,当周围一片寂静,完全进入阅读状态,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之间的交流。还有一个原因,有声读物一般比较被动,还很慢,不可能赶上看书的速度,而且对声音要求非常高,如果“声优”的声音不够吸引人,听下去的兴趣就全无了。
不过,听“有声读物”在作为看书之余的有效补充,是另一种全新的吸收信息的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比看书的效果更优。
当我们“有声读物”的时候,我们可以闭起眼睛,除了耳朵之外的感觉器官,那么当整个世界只剩下耳边的声音之后,我们很容易集中注意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像玩电脑、玩iPad、看电视等容易分心。“有声读物”也是一种培养自己专注力的有效方法。
我从小就听电台的习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PodCast(播客)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丰富了PodCast内容,天文地理、科技体育只要你想听就可以找到适合的“有声读物”,甚至现在网络视频脱口秀都推出音频版。
近几年来,我听过的“有声读物”不计其数。其中资讯类有《冬吴相对论》、《晓说》、《天天逗文涛》、《吴晓波频道》、《逻辑思维》、《IT公论》、《一些事一些情》、《TED全集》、《玩世》、《段子来了》......;纯书籍类有《三体1》、稻盛和夫《活法》、《道路与梦想》、《小王子》......
现在听“有声读物”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几乎把生活中的碎片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在室内,我会用iPhone或iPod将蓝牙音响连接,在做饭、洗澡、打扫卫生的时间听上好多期节目。在户外,比如旅途交通、等人、跑步的时间,会将音频下载,用耳机听,你会突然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收获也丰富。我很多知识都是听来的。
我还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听“有声读物”除了可以长知识之外,还可以触发很多灵感,比如我听到某一个知识点,我会联想到这个知识点的应用场景,以及唤醒很多已经遗忘的记忆。
同时,可以锻炼“一心二用”的能力。虽然说大脑不像计算机那样进行Multi-task(多任务处理),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做的很熟练了之后,也就是有了肌肉记忆,完全可以进行简单的Multi-task,不受影响。
现在我基本都不怎么听音乐,除非在做一些重复性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因为适当的噪音可以增加注意力。
以下是我主要的“有声读物”来源:
▍APP类
♪ 喜马拉雅
♪ iTunes (Apple Podcast)
♪ 荔枝FM
▍网站类
► 喜马拉雅
► 静雅思听
► 有声下吧
► 百度网盘
▍自制类
♫ 如果是iPhone、iPod、iPad或Mac OS用户,只需要打开辅助功能的VoiceOver,可以将任何文档转化成为声音,有时候我不想看文档,我就听文档,觉得是一件特别酷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当你不想看书的时候,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