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我从前自诩喜欢读书,即便如今偶然走过书店,也常会逛上一逛。然而自从有了文献,读书的时间竟几乎没了,人也粗鄙了很多,以至于一再做些荒唐的事情,连面目都可憎了不少。
而我那时读书,是有癖好的——只读经传,少读释注——以为历史要靠自己思忖,读旁人的释注,难免被误导——这是真的,因为我真的被误导过。
比如曾被教育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鼓励我在有限的今生去追求浩瀚无边的知识,更要倍加努力。却不知看过庄子的《养生主》后,却读到后面的两句:“以有涯随无涯,殆也。”于是大呼上当,从此再不信后人的乱解。
我爱读历史。并不是因为明不明鉴,却以为同样是读故事,为什么不读真实的呢?正史当然推二十四史,我便曾立志读尽——而如今看来,此志只有等到来生再现了——以为二十四史虽然繁杂,却是最去伪存真的。后世史学,多基于此。读尽二十四史,便遍知中国历史。后人议论,不过蝉语蝼嘤,只有让人五色目盲。
于是爱读书的我,拒绝了很多书。
于是,古书我也并未尽读。新书却也错过了。而今想来孤陋也如是吧。
后来读到禅宗经典,才知古书也有不易懂的。再后来研读西方史,忽然发现不懂拉丁语,法语、德语也完全不行,连英语都时常不能招架。于是,只有看百度,读维基——那些我常常教育学生不要轻信的“文献”。
好歹读了一些,也就记了一些。回头再读史记,竟忽然发现少了些什么。高祖老娘多少年前的梦都记下了,东周到西汉百姓饮食衣冠的变迁,经济支柱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革,都并未做更多的描述,哪怕是殖货列传,叙述也只有大概。要知道那时真正的社会原样而不能——原来二十四史并不能全。
近年,在讲新史学,用过去的史料来推测还原那样的社会风貌,竟是十分好的。这却要求十分深厚的积淀与阅读。而我是绝不够的。所谓著史之人也在历史中,总免不了一叶障目。读一人之史总容易误入歧途,不论是不是二十四史。放观古今,自己却也距离那些稍微有些敏锐的观察家差的太远。自己害怕读书,不过是那些深藏的自负,以及不愿承认的懒惰罢了。想来真的是荒唐,也许也是读书太少的缘故吧。
——读书当杂,才能去伪存真。那些自己被圈养在牢笼中的阅读,总不能长久。于是,发展经济要解放思想,读书也是。而这些年错过的那么多书,却如何补回来呢?
2015-11-20
而我那时读书,是有癖好的——只读经传,少读释注——以为历史要靠自己思忖,读旁人的释注,难免被误导——这是真的,因为我真的被误导过。
比如曾被教育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鼓励我在有限的今生去追求浩瀚无边的知识,更要倍加努力。却不知看过庄子的《养生主》后,却读到后面的两句:“以有涯随无涯,殆也。”于是大呼上当,从此再不信后人的乱解。
我爱读历史。并不是因为明不明鉴,却以为同样是读故事,为什么不读真实的呢?正史当然推二十四史,我便曾立志读尽——而如今看来,此志只有等到来生再现了——以为二十四史虽然繁杂,却是最去伪存真的。后世史学,多基于此。读尽二十四史,便遍知中国历史。后人议论,不过蝉语蝼嘤,只有让人五色目盲。
于是爱读书的我,拒绝了很多书。
于是,古书我也并未尽读。新书却也错过了。而今想来孤陋也如是吧。
后来读到禅宗经典,才知古书也有不易懂的。再后来研读西方史,忽然发现不懂拉丁语,法语、德语也完全不行,连英语都时常不能招架。于是,只有看百度,读维基——那些我常常教育学生不要轻信的“文献”。
好歹读了一些,也就记了一些。回头再读史记,竟忽然发现少了些什么。高祖老娘多少年前的梦都记下了,东周到西汉百姓饮食衣冠的变迁,经济支柱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革,都并未做更多的描述,哪怕是殖货列传,叙述也只有大概。要知道那时真正的社会原样而不能——原来二十四史并不能全。
近年,在讲新史学,用过去的史料来推测还原那样的社会风貌,竟是十分好的。这却要求十分深厚的积淀与阅读。而我是绝不够的。所谓著史之人也在历史中,总免不了一叶障目。读一人之史总容易误入歧途,不论是不是二十四史。放观古今,自己却也距离那些稍微有些敏锐的观察家差的太远。自己害怕读书,不过是那些深藏的自负,以及不愿承认的懒惰罢了。想来真的是荒唐,也许也是读书太少的缘故吧。
——读书当杂,才能去伪存真。那些自己被圈养在牢笼中的阅读,总不能长久。于是,发展经济要解放思想,读书也是。而这些年错过的那么多书,却如何补回来呢?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