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滴十 】 因相同而联结,因相异而成长
![]() |
第九讲 心理治疗关系
题记 | 张为娜
在这节课上有一句话触动了我——一段全新的关系。心理咨询关系为来访者提供一段全新的关系,使得来访者有机会看到不一样,从而打破以前的模式。这种打破就像是疏通了以前阻碍管道的地方,使得管道里面的能量能够流动,去遇见更多的不一样。
这让我想起来自己的经历,以前我是不敢与别人吵架的,总觉得吵架会破坏关系。但其实不吵架,关系也没怎么好。直到有一次,和一个小伙伴吵架,获得的结果还不错,而且关系还有递进时,让我发现吵架并没有那么可怕,甚至还会有建设性的效果。一次吵架,打开了我对关系的一个“主观世界”。
这种“吵不散”的关系给我带来了新的体验,从此以后我也就移植到了其他的关系中。那么心理咨询也是这样的。它在设置下,给来访者提供了安全的、稳定的关系,让来访者的一些想法、情绪情感在这里得到验证与接纳,在验证与接纳后,来访者就有机会去触碰和发展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咨询关系带来的体验。当然,能够帮助来访者打破以前的模式,还需要我们能够如实地看到来访者。但是由于我们受到自身经历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可能喜欢一部分来访者、不喜欢一部分来访者,而且随着关系的深入,都会有一些让我们不那么喜欢的东西显现出来。
在这个时候,不管是我们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会影响到我们对来访者主观世界的理解,进而影响咨询的有效性。这样的咨询关系叫“移情与反移情”。讲到“移情”时,林涵老师说:“生活中很多的关系是移情,只有移情变少时,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和他人。”
这样一想,其实不管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是在不断地打破自己的主观世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中得到成长。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打开自己的主观世界,看见更多\(^o^)/~
咨询关系除了“移情与反移情”的关系,还有现实关系、工作同盟的关系。这节课也讲了咨询关系的特征与性质,以及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特征对咨询关系的影响。这节课围绕关系咨询的主体讲了这么多,对小伙伴们都有哪些启发,如何应用在我们的咨询中呢?请听下文!
![]() |
文 | 丁艳芬
其实这个题目的原话是“因相同而联结,因相异而成长”。暂时对前半句还没有太透彻地理解,而后半句恰恰就是我对本次课程中关于“新的关系”的思考和感触,所以就姑且只取后半句为题。
讨论到“移情”问题的时候,林老师说:“生活中很多的关系都是移情,只有移情变少时,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和他人。”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真正有duang 的效果呢!^^
想想生活中的情境,还果真是这样的。当最初因移情而建立的关系逐渐显露新的与移情不一致的主题时,那个关系中便有可能产生焦虑、失望甚至冲突。而这些冲突背后的内心独白常常是“他(她)为什么不能像我想的一样……”或者“我凭什么要像他(她)想的那样……”。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有点“害怕”和“逃避”那个因“不一样”而带来的冲突。大概也是因为“熟悉的”才是“安全的”。
只是,听完这节课后我就在想如果能尝试走出那个comfort zoon ,并努力承受一点点焦虑的话,这个“不一样”就因为蕴含丰富的可能性而成为重要的资源。当那个“不一样”出现的时候,它带来焦虑和冲突,与此同时也带来觉察、发现甚至改变的可能,这无疑不是最好的成长契机。
也许正是在那个“不一样”中,我们看到的才是一个“真正的爱人”,一个“曾是别人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一个“具备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孩子”……
只是“吵而不散”的关系太难得,所以心理咨询才需要许多设置来保障一个牢靠的咨防关系,在一个“新的”、“好的”关系里,帮助来访者觉察并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模式以促进成长。
![]() |
文 | 张鹏
经过涵姨的教诲,去网上查了一下心理咨询中的“第三只眼”,在文献期刊库里没有查到相应的文献,但经过百度搜索还是找到了一些相关叙述,大致都一样,如例下所示,看完之后自己的理解是,第三只眼对于咨询师,就相当于涵姨讲的观察性的自我,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不仅要能切身感受来访者的情感体验,全心投入咨询环境中,保证咨询顺利进行,而且要具备时刻用观察性自我的眼光来觉察咨询中发生的事情和变化,摆脱体验性自我的束缚,用全新的角度和视角去看待咨询的过程和进展,更好更全面的体察来访者的变化,为更好的咨询提供服务和保障。
说一下这一讲自己的心得体会,之前谈到的心理弹性,咨询中的内外在设置等,虽然知道这样的规范是为了保护咨访双方,但具体保护到什么程度,这个框架可以有多大的弹性而不破,心理没有很好的把握度,这次涵姨讲到:“基本的设置是保障我们基本上不出大问题(保护到什么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只要是为来访者利益着想,可以适当进行尝试变化,之后进行反思总结(不破的弹性范围)。一下感觉豁然开朗了许多,也就是说基本的设置就像普遍化的法律规则一样,具体到单个的咨询环境内,需要因时因地且要因人,在不跨越基本设置而且对来访者着想的基础上,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最好的咨询方式,为咨询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
“我们和来访者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来访者以往的人际关系,虽然来访者以往的关系中有好的关系有差的关系,但我们和来访者建立的关系是与这二者都不同的新的关系,因为来访者之所以前来咨询,就是因为固有关系的羁绊和束缚使他的心理没有了弹性,这种关系在他们的世界里是灰色的,新的关系没有了以往的束缚,存在更大的弹性和自由,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也就存在更多的希望,让他们的世界充满色彩”。
来访者的固有模式就像把一直昆虫关在一个瓶子里一样,昆虫在里面不停的挣扎,但处处受壁,处处受挫,时间久了,发现所见之内处处都是单一的颜色,一成不变,所有的挣扎和努力都变得无力,无效,渐渐地,挣扎的意志一点点被消磨,压制,也就带着这样消极的心态习惯了这种束缚,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缺失了应有的弹性空间,而我们与来访者建立的新的关系就像把这个瓶子去了一样,从外面给了昆虫足够的自由和弹性空间,当某一刻它试着触角的时候发现,原来还可以往前一点点,还存在前进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也许就重新有了动力的存在,慢慢的它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可以在无限的空间内自由飞翔,原来周围还可以这样丰富多彩,内心的希望也会随之而重燃,变大,重放光彩。对来访者来讲,建立这样新的关系应该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让灰色的内心世界在咨询的陪伴下重新点燃希望,变得五彩缤纷,更有动力和能量。
![]() |
文 | 郭尚蕾
“移情”是个让人尴尬的词,生活中我们都对这种行为有过很深切的感受。我的高中好友在高考结束后去了海南,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我一直很想念她,有时候做梦也会梦到。有一次在大学里认识了一个同学,她的个性、外貌都和我的那位好友很像,跟这位同学还未有什么交集时,我就想对她好,向她倾诉。可在这位同学身上找不到那个朋友的感觉时,我就会异常难过。这只是个小事情,可当发现生活中所以的人和事都跟移情有关时,我竟觉得那么失望,虽然我们有时很想活在过去,可我们的心却又向往着完全不同于往常的新的世界。可移情告诉我们,似乎不可能了。。。。。。
“我们都用了很多年,才能把父母看作别人的孩子。”还真得要多琢磨。
![]() |
文 | 能继峰
咨询关系的性质是一种平等性的、互惠性的、限制性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这里提到的平等性是指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人格上的平等;互惠性是指咨询师提供服务,来访者缴纳费用的服务/收费的互惠式关系;限制性是指咨询关系的成立是受到时间、地点、保密、助人自助、责权义等方面限制的;建设性是指良好咨询关系的目的在于促进咨访双方均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咨询关系是一种区别于一般人际关系的“新的关系”。首先,咨询师通过觉察把新的信息反馈给来访者,使之有新的感受和反应;其次,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使之打破原有的固定的模式,使之心理富有弹性;最后,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询关系与来访者和其他人形成的人际关系不同,因为咨询师并不会像来访者身边的他人那样对待他。
咨询关系的三个层次如下:第一个层次为“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基本态度——咨访双方的人格平等;第二层次为“工作同盟的关系”,这是一种有限制性的新的具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咨访双方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并冲向咨询目标;第三个层次是“移情关系”,这里的“移情”是指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过多的转移至咨询师身上的过程。
![]() |
看完作业分享,大家都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看完心得,我是很渴望对自己有突破,因为在做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我周围关系的理解会影响到我的咨询工作,而每一次突破,都会让我万分欣喜。
您呢?是否会觉得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很有意思?是否也渴望在现有的关系中有所突破呢?
下面一讲我们将与大家分享“第十讲 实操训练一——倾听技术与共情训练”。
涵一园 第四期初级技能成长班现火热报名中,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初级班为小班授课,最多招收16人。现在名额剩余不多,想要加入的伙伴,抓紧时间报名哦!
期待更多的小伙伴加入我们,我们一起来打开主观世界,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丰富,让咨询工作更有效。
若您想了解更多的课程情况以及奖学金,请点击“阅读原文”。
![]() |
每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我们等你
在这繁忙的生活中,愿与您一起分享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