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then 30% you
1.
原谅我也开始这种既不规范又落俗套的数字标题片段体,也许是因为从初中开始就深受第四维作品衍生品的荼毒,只是感觉这样莫名高端,哈哈,只要配上了数字符号的散漫文字片段让你看不懂,就可以变成散文,或者因为晦涩而让人忽的肃然起敬的散文呢。whatever,管他呢.
15.30
因为复习考试的缘故在无数次重蹈覆辙的过程中取得的小小胜利果实是在某种程度上成功降低了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度,不过离痊愈估计还是有很久,不过也还算有药可救。在关闭了朋友圈,在用起了老人机,在拍了好看的照片和帅气的不真实的自己习惯用ins记录以后,世界有时候会变得小一点,也更大一些,可能正是因为堵住了一些生活信息的进入,反而有了更广阔更专注也更多的生活吧。
我想很多人也会有分享的欲望,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人类的一种原始欲望,在我看来至少很多app、游戏都利用了这种心理,自从微信加了亲戚父母长辈以后总会收到的标题惊悚内容从来都不会看的分享链接,到以前我也会经常发的生活图片分享,分享真是有点被扭曲和被定制的义务了,这样变味了,很多的我们把朋友圈、社交网络耕耘成了自己的一片社交田地,我们希望自己是有魅力的,是幽默的,是深刻的,是富有的,是受欢迎的,或者是需要你们的关注的,以及是关心你们的,通过分享everything about me to care about you,ridiculous,isn't ?
赠与啊,居然这种不要钱的白送的事情,是双方法律行为呢,分享也是这样的,更深层次的说,通过这种自我分享的关怀方式,我们更多需要得到关注。也许人类就是有先天的表达欲,需要一个渠道,就像我也手痒了在敲击着这篇设置为公开可见的私人日记,矫情么?我觉得还好,但是我深深鄙夷那种把日记发到不止一个小组的行为。
看到的一个定律 30%,如果想要保持魅力,就要让变得神秘,让人们产生好奇心,我们总想去分享去展示一个我们希望他们感受建立起来的理想的自己,所以把全部的自己都拿出去,去展现最好的或者最真实的,以为这样的自己是真实的,那么喜欢上自己的人也是真实的情感的喜欢,可是这个前提是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多让人一眼就会去投入精力了解的欲望,毕竟认识一个人,就像暗恋一样,知道他的一切是很劳累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个定律说,要吸引别人去了解的你最好方法,是保留30%不为人知的你,就像你不知道男孩子气的她是钢琴十级,外表帅气运动细胞发达不爱学习的他居然喜欢看曲苑杂坛。。嗯,太不酷了,显然这30%靠别人发现比你告诉别人更有趣一些。
这30%是神秘的自己,也就是不受社会价值约束评判不必为stereotype而矫揉造作的自己,它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慢慢变好的,带着70%的自己不断的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知乎上一个讲社交至理名言的最赞回答,有一条觉得很受用,虽然第一眼看到会有抗拒,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承认--别指望有人了解你。
真的。
原谅我也开始这种既不规范又落俗套的数字标题片段体,也许是因为从初中开始就深受第四维作品衍生品的荼毒,只是感觉这样莫名高端,哈哈,只要配上了数字符号的散漫文字片段让你看不懂,就可以变成散文,或者因为晦涩而让人忽的肃然起敬的散文呢。whatever,管他呢.
15.30
因为复习考试的缘故在无数次重蹈覆辙的过程中取得的小小胜利果实是在某种程度上成功降低了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度,不过离痊愈估计还是有很久,不过也还算有药可救。在关闭了朋友圈,在用起了老人机,在拍了好看的照片和帅气的不真实的自己习惯用ins记录以后,世界有时候会变得小一点,也更大一些,可能正是因为堵住了一些生活信息的进入,反而有了更广阔更专注也更多的生活吧。
我想很多人也会有分享的欲望,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人类的一种原始欲望,在我看来至少很多app、游戏都利用了这种心理,自从微信加了亲戚父母长辈以后总会收到的标题惊悚内容从来都不会看的分享链接,到以前我也会经常发的生活图片分享,分享真是有点被扭曲和被定制的义务了,这样变味了,很多的我们把朋友圈、社交网络耕耘成了自己的一片社交田地,我们希望自己是有魅力的,是幽默的,是深刻的,是富有的,是受欢迎的,或者是需要你们的关注的,以及是关心你们的,通过分享everything about me to care about you,ridiculous,isn't ?
赠与啊,居然这种不要钱的白送的事情,是双方法律行为呢,分享也是这样的,更深层次的说,通过这种自我分享的关怀方式,我们更多需要得到关注。也许人类就是有先天的表达欲,需要一个渠道,就像我也手痒了在敲击着这篇设置为公开可见的私人日记,矫情么?我觉得还好,但是我深深鄙夷那种把日记发到不止一个小组的行为。
看到的一个定律 30%,如果想要保持魅力,就要让变得神秘,让人们产生好奇心,我们总想去分享去展示一个我们希望他们感受建立起来的理想的自己,所以把全部的自己都拿出去,去展现最好的或者最真实的,以为这样的自己是真实的,那么喜欢上自己的人也是真实的情感的喜欢,可是这个前提是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多让人一眼就会去投入精力了解的欲望,毕竟认识一个人,就像暗恋一样,知道他的一切是很劳累的一件事情。所以这个定律说,要吸引别人去了解的你最好方法,是保留30%不为人知的你,就像你不知道男孩子气的她是钢琴十级,外表帅气运动细胞发达不爱学习的他居然喜欢看曲苑杂坛。。嗯,太不酷了,显然这30%靠别人发现比你告诉别人更有趣一些。
这30%是神秘的自己,也就是不受社会价值约束评判不必为stereotype而矫揉造作的自己,它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慢慢变好的,带着70%的自己不断的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知乎上一个讲社交至理名言的最赞回答,有一条觉得很受用,虽然第一眼看到会有抗拒,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承认--别指望有人了解你。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