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汉书》笔记
第一课 前 言
1.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
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1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2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zōng)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3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1.可怜:可爱。
2.姮娥:在汉朝以前都称姮娥。汉朝时避讳刘恒而称嫦娥。
3.都齐:皆。
2.许慎《说文解字》:
象形:如日、月、水
指事:字的要点、主题指出来。
形声:后面的字大多是形声。如江、河。
会意:两个意思合起来。如斌、信。
转注:引申。如:齿:①牙;②年龄增加,如马齿徒增。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讬事。如:然,本义为烧。而,本义为须。“然而”读音与“烧”“须”读音一样,后面就假借为转折意思的“然而”。
3.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和随笔》——
圈儿歌
相思欲寄从何寄?
画个圈儿替;
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
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
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
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
把一路圈儿圈到底。
4.据说是《诗经》的逸诗:孔子的学生在孔子面前吟咏的: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我思,实是远而。
孔子: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5.《史记》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史记》使中国的史书有了体例、体制。
《汉书》共100篇,其中包括纪12篇,表8篇,志(《艺文志》,简称《汉志》最早的图书目录)10篇,传70篇。
——《汉书》沿用《史记》体例,创为断代史之首列。
6.吾国史学,萌芽于孔子、左丘明,而大成于司马迁、班固。
司马迁字子长,迁生于龙门。汉武帝时,嗣其父谈而为太史令,掌文史星历,得“紬(同“抽”)史记(于)石室金匮之书”,做史记。
7. 友人任安责以不能进贤,迁以书报之,论及《史记》,即《汉书•本传》及《文选》所载《报任少卿书》是也。说迁之卒年。(据王国维所撰《太史公行年纪》,迁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年六十。)
1.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
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1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2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zōng)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3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1.可怜:可爱。
2.姮娥:在汉朝以前都称姮娥。汉朝时避讳刘恒而称嫦娥。
3.都齐:皆。
2.许慎《说文解字》:
象形:如日、月、水
指事:字的要点、主题指出来。
形声:后面的字大多是形声。如江、河。
会意:两个意思合起来。如斌、信。
转注:引申。如:齿:①牙;②年龄增加,如马齿徒增。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讬事。如:然,本义为烧。而,本义为须。“然而”读音与“烧”“须”读音一样,后面就假借为转折意思的“然而”。
3.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和随笔》——
圈儿歌
相思欲寄从何寄?
画个圈儿替;
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
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
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
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
把一路圈儿圈到底。
4.据说是《诗经》的逸诗:孔子的学生在孔子面前吟咏的: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我思,实是远而。
孔子: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5.《史记》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史记》使中国的史书有了体例、体制。
《汉书》共100篇,其中包括纪12篇,表8篇,志(《艺文志》,简称《汉志》最早的图书目录)10篇,传70篇。
——《汉书》沿用《史记》体例,创为断代史之首列。
6.吾国史学,萌芽于孔子、左丘明,而大成于司马迁、班固。
司马迁字子长,迁生于龙门。汉武帝时,嗣其父谈而为太史令,掌文史星历,得“紬(同“抽”)史记(于)石室金匮之书”,做史记。
7. 友人任安责以不能进贤,迁以书报之,论及《史记》,即《汉书•本传》及《文选》所载《报任少卿书》是也。说迁之卒年。(据王国维所撰《太史公行年纪》,迁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年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