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旅行的废话
又一段旅程,印度21天,斯里兰卡15天,马来西亚4天。
(1)关于印度:加尔各答3天、瓦拉纳西8天、阿格拉4天、斋普尔3天、新德里3天。
对印度感兴趣始于一本日本书《深河》,书里对瓦拉纳西苦难生活的描绘根本不能忘记。所以瓦拉纳西是我印度旅行的重点,出发之前还带上Max Weber的《印度的宗教》,想当名更礼貌的旁观者。
在瓦拉纳西旅行节奏很慢,每天早上晚上仪式性沿恒河走一趟,参观些景点,看完了《印度的宗教》。在其它游客包括印度人心里瓦拉纳西是肮脏的,但真正按这个城市的节奏生活其中,发现瓦拉纳西非常神圣和鲜活。
瓦拉纳西的神圣,来自于恒河的平静与包容。有宗教信仰作基础,人们非常交融地与恒河彼此联系。每天沿河能看见很多超越时间、不带现代文明的诗意画面,像一种对生活意识的否定和重建。我迷恋这些画面,仿佛生活与时间无关、与意义无关。但我内心并不在乎这些画面是否产生于宗教对生活提炼,我只是觉得看到另一种人类欲望表现。这种带有神秘性地欲望表现像一种生活的诱惑,穿过送葬的人群、看着烧焦的尸体,也看不透生死。想想,还真该感谢人类一直对生活的一知半解。
瓦拉纳西的鲜活与神圣相互依存,不否认瓦拉纳西的肮脏和丑陋,我把它们看成鲜活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所有特点在这里都有很宽裕的展现,肮脏、美丽、丑陋、美好在这里都有更宽泛的存在。我对这个城市也是从拒绝、理解、认同的心理过程。也许是自己设定的范围太窄,虽然也觉得人性的宽度肯定超过人的想象,但真正面对面看到画面超越你心里以往经验的范围时候,其实更多不是拒绝,而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怀疑,为什么它们不可以存在呢?
关于印度的谈论肯定离不开宗教,我有种感觉:觉得印度教核心是种姓制度,印度教更像披着宗教外衣的阶级分级工具,在现代社会限制了印度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但印度教最终会像其他宗教一样退位于一种生活之道,其教义中带有阶级性的形式主义经不起现代理性科学文明的批判。印度教将变成人生价值的学问,其竞争力依靠学问研究深度,同时其依靠神秘主义进行阶级统治性的作用将退化。
关于印度市井如下:
关于斯里兰卡与马来西亚感受不多,没什么可以记录的,贴两张图凑数。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
但不管怎么样,觉得看过人类社会样式越多,越发现生活的组成不过都是未知或已知的小事。
(1)关于印度:加尔各答3天、瓦拉纳西8天、阿格拉4天、斋普尔3天、新德里3天。
对印度感兴趣始于一本日本书《深河》,书里对瓦拉纳西苦难生活的描绘根本不能忘记。所以瓦拉纳西是我印度旅行的重点,出发之前还带上Max Weber的《印度的宗教》,想当名更礼貌的旁观者。
在瓦拉纳西旅行节奏很慢,每天早上晚上仪式性沿恒河走一趟,参观些景点,看完了《印度的宗教》。在其它游客包括印度人心里瓦拉纳西是肮脏的,但真正按这个城市的节奏生活其中,发现瓦拉纳西非常神圣和鲜活。
瓦拉纳西的神圣,来自于恒河的平静与包容。有宗教信仰作基础,人们非常交融地与恒河彼此联系。每天沿河能看见很多超越时间、不带现代文明的诗意画面,像一种对生活意识的否定和重建。我迷恋这些画面,仿佛生活与时间无关、与意义无关。但我内心并不在乎这些画面是否产生于宗教对生活提炼,我只是觉得看到另一种人类欲望表现。这种带有神秘性地欲望表现像一种生活的诱惑,穿过送葬的人群、看着烧焦的尸体,也看不透生死。想想,还真该感谢人类一直对生活的一知半解。
![]() |
![]() |
![]() |
![]() |
![]() |
![]() |
瓦拉纳西的鲜活与神圣相互依存,不否认瓦拉纳西的肮脏和丑陋,我把它们看成鲜活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所有特点在这里都有很宽裕的展现,肮脏、美丽、丑陋、美好在这里都有更宽泛的存在。我对这个城市也是从拒绝、理解、认同的心理过程。也许是自己设定的范围太窄,虽然也觉得人性的宽度肯定超过人的想象,但真正面对面看到画面超越你心里以往经验的范围时候,其实更多不是拒绝,而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怀疑,为什么它们不可以存在呢?
![]() |
![]() |
![]() |
![]() |
![]() |
![]() |
关于印度的谈论肯定离不开宗教,我有种感觉:觉得印度教核心是种姓制度,印度教更像披着宗教外衣的阶级分级工具,在现代社会限制了印度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但印度教最终会像其他宗教一样退位于一种生活之道,其教义中带有阶级性的形式主义经不起现代理性科学文明的批判。印度教将变成人生价值的学问,其竞争力依靠学问研究深度,同时其依靠神秘主义进行阶级统治性的作用将退化。
关于印度市井如下:
![]() |
![]() |
![]() |
![]() |
![]() |
![]() |
关于斯里兰卡与马来西亚感受不多,没什么可以记录的,贴两张图凑数。
斯里兰卡
![]() |
马来西亚
![]() |
但不管怎么样,觉得看过人类社会样式越多,越发现生活的组成不过都是未知或已知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