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学习方式与实践(节选)
我给学生上三门课:第一门叫“原典精读”。一个做学问的人,怎么可以没有一字不漏读书的劲头呢?这种劲头是要靠“规矩”规范出来的,你真的要养成这种品格,要三年才有可能做到,做到看书真的一字不漏。这是第一点。第二:每句话,都要细细地去读,是要养成读书人的入门习惯,慢慢来品,十年磨一剑。这叫做学问的基本品格。
第二堂课,我给大家上的是Seminar,翻译成中文叫“席明纳”——席地而坐,明道理,纳百家思想,也就是讨论课。我的学生来到讨论课上,三天之内,我便可以帮助他们明确研究方向。我不同的学生拜读的是不同的大师的著作。因此,我认为让学生站在大师的角度去思考,是讨论课的关键,学生一进课堂,便站在一个思想学术高处。
第三课叫做“小南湖读书小组”。我们的书目中不包括法学范畴的书籍,因为很多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当弱,他们并不理解,我们现在所学的法学书本的存在,是由于传播知识的必要性所致,是为了方便这样一门学科的传承。但是,当我们研究社会,认识社会,解释社会的时候,这些书本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个大师会宣称自己是专门研究法学的。
现在我再交给你们一个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你们能不能做。
第一项做的叫“双周一书”。就是每周读一本书。读什么呢?读翻译过来的法学著作。
第二项就是,每周读两篇文章,不准读外国人写的文章,不准读法学,要读其他的文章。就是说读中国人写的文章,读钱穆啊、余英时啊等等。读一篇,推荐一篇,往往读一篇是我指定的,另外你给我推荐一篇,推荐一篇你认为好的文章。
第三项内容叫做原刊阅读。比如说你是研究黑格尔的,好,你要建一个private library你必须把的黑格尔所有的著作,所有的论文,所有人对他的评论,所有人对他的研究的运用都要记在里面。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把其他人对原文的书评全部读完。这个原刊阅读第一年是两个月读一篇,一年六篇;第二年九篇,第三年硕士就是一个月一至二篇,然后到了博士再读一年,一年24篇。
第四项内容,我底下有很多读书小组。比如说法律史读书小组、西方哲学史读书小组、西方法律哲学读书小组。学术方面有五六个读书小组,这五六个读书小组,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分组。
我再强调一遍:第一个就是我们一定要有志向,第二一定要有追比圣贤的欲望。那些教授来讲课都慌,因为我的学生都是读书的,你不要乱讲。
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lecture/special/dengzhenglai/#pageTop
第二堂课,我给大家上的是Seminar,翻译成中文叫“席明纳”——席地而坐,明道理,纳百家思想,也就是讨论课。我的学生来到讨论课上,三天之内,我便可以帮助他们明确研究方向。我不同的学生拜读的是不同的大师的著作。因此,我认为让学生站在大师的角度去思考,是讨论课的关键,学生一进课堂,便站在一个思想学术高处。
第三课叫做“小南湖读书小组”。我们的书目中不包括法学范畴的书籍,因为很多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当弱,他们并不理解,我们现在所学的法学书本的存在,是由于传播知识的必要性所致,是为了方便这样一门学科的传承。但是,当我们研究社会,认识社会,解释社会的时候,这些书本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个大师会宣称自己是专门研究法学的。
现在我再交给你们一个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你们能不能做。
第一项做的叫“双周一书”。就是每周读一本书。读什么呢?读翻译过来的法学著作。
第二项就是,每周读两篇文章,不准读外国人写的文章,不准读法学,要读其他的文章。就是说读中国人写的文章,读钱穆啊、余英时啊等等。读一篇,推荐一篇,往往读一篇是我指定的,另外你给我推荐一篇,推荐一篇你认为好的文章。
第三项内容叫做原刊阅读。比如说你是研究黑格尔的,好,你要建一个private library你必须把的黑格尔所有的著作,所有的论文,所有人对他的评论,所有人对他的研究的运用都要记在里面。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把其他人对原文的书评全部读完。这个原刊阅读第一年是两个月读一篇,一年六篇;第二年九篇,第三年硕士就是一个月一至二篇,然后到了博士再读一年,一年24篇。
第四项内容,我底下有很多读书小组。比如说法律史读书小组、西方哲学史读书小组、西方法律哲学读书小组。学术方面有五六个读书小组,这五六个读书小组,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分组。
我再强调一遍:第一个就是我们一定要有志向,第二一定要有追比圣贤的欲望。那些教授来讲课都慌,因为我的学生都是读书的,你不要乱讲。
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lecture/special/dengzhenglai/#pag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