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地景论:Studio407都市设计工作室@淡江建筑(1997-2015)
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专任副教授兼系主任,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理事长,都市设计学会、社区营造学会、文化环境改造协会理事黄瑞茂先生将与大家分享主持淡江建筑系Studio407都市设计工作室进行”岛屿地景”研究的相关工作,以及在社区设计与都市设计等方面的务实与研究。
【时间】2015年11月9日19:00
【地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六层报告厅
【主题】岛屿地景论:Studio407都市设计工作室@淡江建筑(1997-2015)
【主讲人】黄瑞茂
黄教授是最早的一批社区营造者之一。
张玉琨致欢迎辞。
在台湾,
LAB : 大四+大五年级,设计课程。 数位。
设计教学的实验。大三可考建筑师,大四实习做项目。
每个老师有固定一生的号码,黄老师是407.
数位,巨大结构,构筑叙事(工业4.0)
以都市设计知识与技术为基础的建筑设计。
案例:
1. 2004 将设计带到生活世界:淡水重建街
介绍一本书:香港的书《立体城市》
行动讨论:手工城市(修理,再利用)
淡水靠山,是农村
台北以前很热闹,大街上很多店铺很多人,后来只有7-11和房屋中介。很多好的店铺只在巷子中。因为房价越来越贵,人们付不起昂贵的租金,只好把店铺移到小巷子中。台北成了豪宅空城。
天津学生交换到了台北,有的住在了建筑师的家里,去做乡村营造,做studio。
台湾的降水量在世界的排名都排到前面,但台湾能用的水却很少,为什么?因为缺乏蓄水的装置。留不住水。
4. 自建城市(边缘城市)的设计策略:南崁(音同看,台湾地名)。
门禁社区与住商分离的住居空间模式
shopping mall
有一个项目是4亿台币建运动中心
运动城市是一个概念,而非一个议题。
文创(与社区使用有关)
green & open space 开放空间
不需每次建很多设施,需混合化,融合,联结
生态编织的设计策略:
与山联结的地方要做成垂直还是平行?应与山垂直,因为这样可以让山伸入到城市中来。
失落空间再连结策略:reprogram
工业区====>住宅,会得到利益,所以地主必然会回馈大众。因为工业区改建为住宅,会由少层改为多层,利润高,获利多,这样买下地皮的人的利益会平白翻了几翻,所以他要做出一些事来反馈给他人。
新生与疗愈策略:
节庆都市空间展演。
行动,空间代理。基地(主要以淡水、台北为主)。
真实性与实验性:
在地知识。
提问与回答:
Q:社区邀请,这个词语在大陆是没有见到过的,这种模式也是大陆所没有的,我们无法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形式,是政府来邀请?还是某个企业?还是社会大众?能否大略讲解?
A:大多数是路人甲邀请我们的,因为大家都关心生活品质,发起人就在社区,他们对我们建筑人发起邀请,通常是里长(村长一类,社区的领导人),日后可能由其子继承。比如社会照顾、社区协会等,需要有个大大的公共场所,厨房和餐厅、活动房等功能在一起,方便社区老人们,有的义工会做饭给他们,然后他们可以吃完就休息运动,这就要求一个比较大的有这些功能的空间,因为社区里很多老人无人照顾。
有些村子要修通学路,因为孩子们上学并无正式的道路。这也是一种社区关照。
Q:您在教学中有无想到用社会冲突等做题目,若有,怎样更好地找到这样的题目?
A:这类题目在社会中很多,根本不用刻意去想、去找。刻意让同学们自己提,自己找。
Q:有无街角影院、咖啡吧等考量?
A:做事闲散,近年很少接社区邀请的案子了,因为每做一次社区案子就会成为朋友,以后总会提要求再帮忙,根本无暇做其他,忙不过来,不帮忙又不好。所以很少接了。
不需直接做出,只需引发出来,让大家去做。
Q:生态编织,这个词语没有接触过,很难想象出是怎样一种模式,能否具体讲解?
A:密集的城市,要将生态做进去很难,以设施将之一点点连结起来,就像编织一样,让生态与原有城市交织起来。
Q:有否考虑过哲学的融入?比如道德等的约束?
A:台湾是一个各方面还不太稳定的移民城市(比如近70年来的战争移民、城乡移民),我倾向于将事情讲清楚即可,大家都希望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有着共同的目的,所以应该都能够理解,当然这些不仅仅是建筑方面的问题了,可以与建筑无关。
Q:一般的居民毕竟不是专业的建筑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很多也是不同于我们,以及更多方面的角色,比如政府、企业,各有侧重和目的,难以沟通的时候,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A:其实还是可以沟通的,因为大家都想把事情做成。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居住环境更好。
建筑是牵扯各方利益的,所以会发生冲突。比如小镇的选举会花掉几亿台币,很多都是不能公开的数字。为了拉选票,他会承诺修什么什么设施之类,这就涉及建设,建筑花费透明化,会挡人家的财路,所以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就会不好,这是很难两全的事情。
再有就是,我觉得不可以为了推销我们建筑人自己的东西而伤害人家的利益,要看民众的意愿,尊重民众的主动权。这样的话还是很容易沟通的。
【时间】2015年11月9日19:00
【地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六层报告厅
【主题】岛屿地景论:Studio407都市设计工作室@淡江建筑(1997-2015)
【主讲人】黄瑞茂
![]() |
黄教授是最早的一批社区营造者之一。
张玉琨致欢迎辞。
在台湾,
LAB : 大四+大五年级,设计课程。 数位。
设计教学的实验。大三可考建筑师,大四实习做项目。
每个老师有固定一生的号码,黄老师是407.
数位,巨大结构,构筑叙事(工业4.0)
以都市设计知识与技术为基础的建筑设计。
案例:
1. 2004 将设计带到生活世界:淡水重建街
介绍一本书:香港的书《立体城市》
行动讨论:手工城市(修理,再利用)
淡水靠山,是农村
台北以前很热闹,大街上很多店铺很多人,后来只有7-11和房屋中介。很多好的店铺只在巷子中。因为房价越来越贵,人们付不起昂贵的租金,只好把店铺移到小巷子中。台北成了豪宅空城。
天津学生交换到了台北,有的住在了建筑师的家里,去做乡村营造,做studio。
台湾的降水量在世界的排名都排到前面,但台湾能用的水却很少,为什么?因为缺乏蓄水的装置。留不住水。
4. 自建城市(边缘城市)的设计策略:南崁(音同看,台湾地名)。
门禁社区与住商分离的住居空间模式
shopping mall
有一个项目是4亿台币建运动中心
运动城市是一个概念,而非一个议题。
文创(与社区使用有关)
green & open space 开放空间
不需每次建很多设施,需混合化,融合,联结
生态编织的设计策略:
与山联结的地方要做成垂直还是平行?应与山垂直,因为这样可以让山伸入到城市中来。
失落空间再连结策略:reprogram
工业区====>住宅,会得到利益,所以地主必然会回馈大众。因为工业区改建为住宅,会由少层改为多层,利润高,获利多,这样买下地皮的人的利益会平白翻了几翻,所以他要做出一些事来反馈给他人。
新生与疗愈策略:
节庆都市空间展演。
行动,空间代理。基地(主要以淡水、台北为主)。
真实性与实验性:
在地知识。
提问与回答:
Q:社区邀请,这个词语在大陆是没有见到过的,这种模式也是大陆所没有的,我们无法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形式,是政府来邀请?还是某个企业?还是社会大众?能否大略讲解?
A:大多数是路人甲邀请我们的,因为大家都关心生活品质,发起人就在社区,他们对我们建筑人发起邀请,通常是里长(村长一类,社区的领导人),日后可能由其子继承。比如社会照顾、社区协会等,需要有个大大的公共场所,厨房和餐厅、活动房等功能在一起,方便社区老人们,有的义工会做饭给他们,然后他们可以吃完就休息运动,这就要求一个比较大的有这些功能的空间,因为社区里很多老人无人照顾。
有些村子要修通学路,因为孩子们上学并无正式的道路。这也是一种社区关照。
Q:您在教学中有无想到用社会冲突等做题目,若有,怎样更好地找到这样的题目?
A:这类题目在社会中很多,根本不用刻意去想、去找。刻意让同学们自己提,自己找。
Q:有无街角影院、咖啡吧等考量?
A:做事闲散,近年很少接社区邀请的案子了,因为每做一次社区案子就会成为朋友,以后总会提要求再帮忙,根本无暇做其他,忙不过来,不帮忙又不好。所以很少接了。
不需直接做出,只需引发出来,让大家去做。
Q:生态编织,这个词语没有接触过,很难想象出是怎样一种模式,能否具体讲解?
A:密集的城市,要将生态做进去很难,以设施将之一点点连结起来,就像编织一样,让生态与原有城市交织起来。
Q:有否考虑过哲学的融入?比如道德等的约束?
A:台湾是一个各方面还不太稳定的移民城市(比如近70年来的战争移民、城乡移民),我倾向于将事情讲清楚即可,大家都希望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有着共同的目的,所以应该都能够理解,当然这些不仅仅是建筑方面的问题了,可以与建筑无关。
Q:一般的居民毕竟不是专业的建筑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很多也是不同于我们,以及更多方面的角色,比如政府、企业,各有侧重和目的,难以沟通的时候,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A:其实还是可以沟通的,因为大家都想把事情做成。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居住环境更好。
建筑是牵扯各方利益的,所以会发生冲突。比如小镇的选举会花掉几亿台币,很多都是不能公开的数字。为了拉选票,他会承诺修什么什么设施之类,这就涉及建设,建筑花费透明化,会挡人家的财路,所以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就会不好,这是很难两全的事情。
再有就是,我觉得不可以为了推销我们建筑人自己的东西而伤害人家的利益,要看民众的意愿,尊重民众的主动权。这样的话还是很容易沟通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雀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中原-明州之行 (1人喜欢)
- 潮汕闽南游记之泉州苏州行 (2人喜欢)
- 潮汕闽南游记之行篇——福州潮州
- 潮汕闽南游记之食篇 (1人喜欢)
- 甲辰潮汕闽南游记之住行篇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79篇内容 · 86.9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5.9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80篇内容 · 149.4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91篇内容 · 83.6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61篇内容 · 65.0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15篇内容 · 3.9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8篇内容 · 22.6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15.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