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を愛し、汝を憎む。」——津轻纪行·Day 3
Day 2告别龙飞后直接跋涉去了弘前城,恰好赶上了菊与红叶的时节。

本身对日本的这些城并没有太大的热情,来这儿其实是想从天守阁望一下岩木山。因《津轻》中太宰对岩木山的描写着实太美: “哇!是富士山!好极了!”我大声欢呼。我说的并不是真正的富士山,而是被称为津轻富士的岩木山,标高1625公尺,就这么若隐若现地飘在满眼水田最远处的上方。这不单是一种比喻,而是真的看起来轻飘飘的。整座山青翠欲滴,比真正的富士山更为柔美,仿佛一枚倒放的银杏叶,将十二层礼服的衣摆柔柔地披散开来,左右对称,娴静地映着蓝天。尽管山势绝对称不上高,却宛如一位晶莹剔透的婵娟美人。 ↑这是太宰身处老家金木町时望到的岩木山。“从津轻平原上的金木、五所川原及木造一带遥望的岩木山,那端庄而纤细的身影令我难忘”。


遗憾的是金木之旅行色匆匆,又赶上阴雨天,还是无缘得见那披散着十二层单衣的津轻富士了。 而“在弘前看的时候,岩木山显得很有威严,让我觉得岩木山不愧是属于弘前的”。只是不巧又赶上了天守阁施工,无法登楼,因此从五层的天守阁上眺望市街景色这件事也只能在待办事项上划上叉了。


最终还是在较低处的观景台上望到了仿似溶于水彩画中的岩木山剪影,只是这样看,倒显得柔美起来了不是么。似乎可以想象出在津轻平原上错过的那位婵娟美人了。


心中还是怀抱着能在晴天看一看岩木山的期待走去了旅馆,毕竟旅馆简介上写着他们13F的餐厅是个绝佳的观景台。 隔天一早梳洗完毕就直奔早餐会场,落地窗中望出去的清晰山景给了一天最完整的动力。



当下我仿佛可以体会太宰在弘前城广场一隅望到城脚下连栋相依的小镇景色时所发出的的感慨:只要这座小镇存在,弘前就绝不会成为俗庸之地。“只要这座弘前城始终巍然屹立,大鳄温泉就不会舔吮了都会的残沥而宿酒难醒。”而今市街景色早已抵挡不住都市化的步伐,但只要岩木山存在,她还是会在经年风霜中守护住些什么吧。就像太宰在《富岳百景》中将“这些人”、“这个女子”拜托给富士山一样。而对于不愿成为“日本第一的桃太郎“的太宰而言,相比于富士,岩木山大概也与他更相称吧。 津轻之行的最后一站是青森县近代文学馆。友情提醒一下,去文学馆的bus要在青森站搭,在新青森就只能打车了(而霓虹的打车费…),网上给出的信息有误。 文学馆和青森县立图书馆在同一栋建筑内,文学馆位于二楼。馆内正在举办名为「修司と修治」的展览。寺山修司和太宰治(原名津岛修治)。

其中,展示的两人在各自作品中偶然得到连结的话语挺有意思。比如寺山的觉得单恋的精妙之处即在于可无限动用自己的想象力;太宰的单恋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诸如此类。 插播一段寺山在对太宰的《鱼服记》的评论文章中写过的话:太宰治先生。反复读着你的《鱼服记》我想到的是:即便与你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我也不想同你交朋友。男人要魄力,女人要动人。我最讨厌牢骚不断的男人了。 嗯我知道跟三岛一样,你们都在蹭得累。 已过饭点,仍未就餐,肚皮空空,原谅我编不下去了。总之文学馆是个好地方,毕竟能亲眼见到许多太宰的真迹和骚情的照片。买了几册资料集,有时间争取分享一些其中的照片和手稿上来。 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是没能去成堤川。太宰和弟弟曾在码头望着流经青森市东部的堤川发出感慨:在即将汇入大海之前,奇异地踌躇起来似要倒流回去般地放缓流速,这便是河流。我恍惚地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打个矫情的比方,我的青春不正是河流将要汇入大海之前的那段时光么。 不再青春的我终于克服拖延癌完成了一直以来憧憬的津轻巡礼,只是我似乎仍未汇入大海。 用青森的大苹果来挥小手暂别:


活着其实很好,再吃一颗苹果。 Day 1 - 新座敷&斜阳馆:http://www.douban.com/note/523252908/ Day 2 - 津轻半岛最北端龙飞:http://www.douban.com/note/523409490/ (还富余两张四季主题的太宰做主角的插画明信片,秋和冬。有需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