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完美主义
1、 完美主义是对充斥于生活的失败的一种失能性恐惧,尤其对于我们最关心的方面。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是一种削弱我们,使人停滞不前,让我们不敢尝试,不敢冒险的恐惧感。
2、 这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上,也就是从点A到点B所使用的方法,一种认知和情感图式。
3、 完美主义者仍可能和追求卓越者一样有雄心壮志,他们的区别就是点A点B间前进的方式。
4、 成功没有捷径,赢得幸福的爱情没有捷径。我们会犯错,天性使然,无从反抗,力求完美也是我们不变的天性(Pursing excellence is about a constraint view of nature)
5、 完美主义者只关注杯中的水空了一半,因为,完美主义者为失败所困扰,他们总是关注没有做到的事情,例如潜在的失败或已成现实的失败。追求卓越者则更加关注于杯子满的一半,因为他们无论目标是什么都乐在其中,也学着享受为目标奋斗的每一步——过程。即使失败也是一次机遇。
6、 完美主义者以偏概全,把失败夸张化,不成功便成仁(It”s all or nothing),要么完美,要么完败(Either I’m perfect, or I’m a failure)。再次强调,要明白现实是怎样,进步本质上是什么样的。
7、 对完美主义者来说,自我接纳没有意义。对于追求卓越者来说,现实是由各种弯路而非直线组成的,对个人失败的接纳和对自我的接纳是一体的。
8、 对完美主义者而言,只有一条高速路,而且固定不变,不能即兴创作,不能有偏差,不能有尝试和错误。这只是一条和更自发地享有更有活力与韧性的人生背道而驰的。当然,自发性也会通过行为里表现出来。完美主义者害怕失败,从心底里害怕失败,怕自己把自己视作失败者,也怕别人把自己视作失败者,就是为了维持那表面无坚不摧的完美假象。而非把失败看成一种反馈。再次强调,不是喜欢失败,我从没见过喜欢失败的人,但可以把它视作一种反馈,成长的机会。完美主义者一心只顾着到达点B,到达点B 就是一切,这是到达点B 的一种途径。对于追求卓越者,作为成功的一部分,过程结果同样重要,
9、 两种模式的不同导致结果的诸多不同。如完美主义者只能或者说有短暂的轻松,所以确实,他们总是有很大压力,但当他们到达点B就觉得轻松了。这本质上就是典型的劳碌命。
10、 你现在扪心自问:“我想要怎样的生活?”(What kind of life do I want for myself)
11、 追求卓越者不仅不会半途而废或者只看重结果,实际上他们会表现得更好。追求卓越者不只是关注暂时的轻松,他们更看重持久的满足感。Yes,她和我们一样,经历人生起伏,但她也享受其中的每一天,大学里的经历,和好友共进晚餐的美好经历,通过阅读和大文豪们亲密接触的经历。上有趣的课程,参加有意思的课外活动,真事这样的经历,不把这些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不低估它们的价值,不看做事某些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12、 摆脱不了失败阴霾的完美主义者,眼里只看到失败,但对追求卓越者而言,过程中的每步都可能是成功的契机,即使最终结果是失败。
13、 完美主义者总是浪费时间,必须读清楚每个字,“我必须一丝不苟的顾全所有细节”,it’s all or nothing。要么我上交完美的论文,要么就一个字都不交,要么直接拿A,要么一败涂地。All or nothing.有时候这样想是正确的,追求卓越者明白什么时候该这样,例如假设你是外科医生,想做场完美的手术。有些情境下,你需要完美主义,但在我们生活的多数情景中,这完全没有必要,而且相反会帮倒忙。
14、 自尊的首要支柱就是自我接纳,记住完美主义者是不会接纳自我的,第二,自尊心受伤害的原因,不能接受失败。由于完美主义者尝试甚至冒险的可能性不大,他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害,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如果不尝试,我的自尊心就比较弱。与持续进行的提高相比,实际进步不是条直线,而是不断上升的螺旋线。
15、 完美主义对感情也是伤害很大。首先,防御心理,当我的心理状态总处于防御阶段,当我无法接受甚至处理外界批评,我很难和别人有亲密关系。在这些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亲密关系。完美主义者伤害感情的原因是通常我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我们就会如何看待自己。如果我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完美无缺,我会期望别人也那样,无论是对我的搭档还是对孩子和朋友。如果我以完美主义期望他人,失望是无可避免的。那会令人沮丧,减少对伴侣的认可度,也常常伤害两人的感情。对比感情的持续升温,理想状态下的感情不是没有瑕疵的,或没有争执的,理想状态下的感情在绝大部分时候是好的,但仍有失望、争执和争吵,实际上,那是正常的,它使得这段感情愈久愈醇。关键是把握好度,感情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的比例是多少,问题关键不是只有正面因素杜绝负面因素。这样的感情是不健康的。
16、 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对于兴奋,更多的是对失败的畏惧。但表现会怎样呢?那句不断被灌入我们耳朵的名言“No pain , no gain”又该如何理解。我的意思是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必须努力奋斗才能成功。那么我不该完美主义点吗?人们没抛弃这种模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这是走向成功最快、最有效率的一条路。但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事实上,从长远来看,追求卓越者会更成功。
17、 首先,精神上的少付出多收获,即幸福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完美主义者相反,追求卓越者更幸福,但它不仅仅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物质上,无论工作上的成功还是体育上的成功,抑或是感情上的成功。为什么,原因有很多,首先追求卓越者喜欢更平衡合理的发展方式,它指的是和现代生活的协调一致。指的是享受社会的先进和进步,但同时,不要向环境索取太多,这样它才能是自身保持稳定。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个人层面,完美主义者不喜欢平衡合理的发展方式,因为这样他们就失去了休整和离经叛道的机会。一切都得像机械运作一样井然有序。和追求卓越者截然相反,追求卓越者有机会间歇,休整,和偏离轨道,和‘不成功便成仁’那套相比自然平衡合理多了。同样,对追求卓越者,内在动机的作用要大的多,当我们有内在动机是,我们就更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付出努力,如果全部动机都是内在的,那我们就能上升到另一个层次,获得嘉许和升迁等等。
18、 丘吉尔说完美主义会使人累到瘫痪,当我们在失败阴霾里越陷越深时,我们就不大可能会采取行动,造成耽搁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因为如果我们不行动,我们就不会失败”
19、 在生活中得到更多运气的诱因,其中一种方法是尝试新鲜事物,尤其是细节上的,即使是你在课后走去餐厅时也可以。走一条和你每天所走的相比有些不同的路,他说,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细小变化,这些和偏离平时习惯的行为其实会带来更多运气,因为我们会看到不曾见过的东西。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条路,没有偏离,没有即兴创作,没有有感而发,这样做常常使我们离幸运更远。
20、 帕累托原理:在多数社会形态中,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他们发现这个原理也适用于机构团体,你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最近被发现这个原理在时间管理上也适用。例如:我们80%的工作量可以用20%的时间完成。当我明白这点时,这改变了我研究的方向,“我不用把材料的每个词看明白”,当我上交我论文是,我用不着过分苛求,确保每个字母都完美无缺,接着,我更多地开始接受快乐原则或者也可以说是幸福原则,我说“这才是我真正在乎的”。
21、 再强调一次“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我最在乎什么”,而不是说“all or nothing”,把20%的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去搞定80%的工作。我在学术生涯的其他领域里更成功了。
22、 80/20原理的另一个应用:我们所有人一天中活跃期是不同的,事实上,我们用一天中20%的时间很可能搞定80%的工作,这取决于我们是白天精神还是夜晚精神。
23、 “心流”是我们感觉最良好的经历和最出色的表现,否定了‘No pain, no gain’的论调,那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心流”,不是在我们高度紧张焦虑的时候,就像完美主义者一样,也不是在无聊的时候,而是在我们最兴奋,最自信的时候,追求卓越者比畏惧失败的人,就是那些走不出失败阴霾,总不断自问,如果我失败了会怎样的人,更有可能感受到“心流”。
24、 完美主义的起因:首先,最重要的条件是外界影响,我的意思是完美主义不是与生俱来的,正如视频上所看到的,小孩天生就比我们更喜爱学习的过程,他们跌倒了就会爬起来,因为外界影响,我们学会了害怕失败,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模式即从我们出生起就一直在被灌输的模式“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比如学会走路,well done。比如第一个学年末拿到A,terrify,奖励一颗星星。我们因为结果而受到奖励,不久,这种模式就潜移默化地烙在我们的脑海中,甚至开始相信,当我们达成某个目标时,我们就会接受它。换句话说,努力的过程不值得被嘉许,我们开始把它视作没有价值,毫不重要,仅仅是达成目的的一个方法。几乎没有家长、老师、学校对努力的过程和愉快感进行嘉许。
25、 并不是所有的夸奖都有好效果,在任何一个情况下告诉孩子你做的非常好,你很优秀,无论什么情况都说你很聪明,你太棒了,并不是总能带来好的效果。从长远看可能又坏处,这还可能产生完美主义的模式。“强调努力的重要性给了孩子一个可控变量,他们会觉得成功尽在自己掌握。强调天生的聪慧会剥夺孩子对成功的控制,也没有提供给他们面对失败的策略”。实际上当你只关注聪明伶俐这些天赋的话,你正在生成完美主义的模式。相反于强调过程、努力、认真的思维定势。
26、 “你如果夸奖一个孩子聪明之后,当他们失败了,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再聪明了,之后他们就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相反,那些因为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不会受挫,而且热情高涨”。
27、 如何改变完美主义:第一步,这需要自我认识,在于自我了解。第二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以及给予它奖励,当我们关注努力的时候,我们能够改变本来根深蒂固的模式,所以对于我们,或者别人,应该多关注过程,管住自己并且时常奖励自己,即使失败了,也要为尝试而奖励自己。积极接受,
2、 这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上,也就是从点A到点B所使用的方法,一种认知和情感图式。
3、 完美主义者仍可能和追求卓越者一样有雄心壮志,他们的区别就是点A点B间前进的方式。
4、 成功没有捷径,赢得幸福的爱情没有捷径。我们会犯错,天性使然,无从反抗,力求完美也是我们不变的天性(Pursing excellence is about a constraint view of nature)
5、 完美主义者只关注杯中的水空了一半,因为,完美主义者为失败所困扰,他们总是关注没有做到的事情,例如潜在的失败或已成现实的失败。追求卓越者则更加关注于杯子满的一半,因为他们无论目标是什么都乐在其中,也学着享受为目标奋斗的每一步——过程。即使失败也是一次机遇。
6、 完美主义者以偏概全,把失败夸张化,不成功便成仁(It”s all or nothing),要么完美,要么完败(Either I’m perfect, or I’m a failure)。再次强调,要明白现实是怎样,进步本质上是什么样的。
7、 对完美主义者来说,自我接纳没有意义。对于追求卓越者来说,现实是由各种弯路而非直线组成的,对个人失败的接纳和对自我的接纳是一体的。
8、 对完美主义者而言,只有一条高速路,而且固定不变,不能即兴创作,不能有偏差,不能有尝试和错误。这只是一条和更自发地享有更有活力与韧性的人生背道而驰的。当然,自发性也会通过行为里表现出来。完美主义者害怕失败,从心底里害怕失败,怕自己把自己视作失败者,也怕别人把自己视作失败者,就是为了维持那表面无坚不摧的完美假象。而非把失败看成一种反馈。再次强调,不是喜欢失败,我从没见过喜欢失败的人,但可以把它视作一种反馈,成长的机会。完美主义者一心只顾着到达点B,到达点B 就是一切,这是到达点B 的一种途径。对于追求卓越者,作为成功的一部分,过程结果同样重要,
9、 两种模式的不同导致结果的诸多不同。如完美主义者只能或者说有短暂的轻松,所以确实,他们总是有很大压力,但当他们到达点B就觉得轻松了。这本质上就是典型的劳碌命。
10、 你现在扪心自问:“我想要怎样的生活?”(What kind of life do I want for myself)
11、 追求卓越者不仅不会半途而废或者只看重结果,实际上他们会表现得更好。追求卓越者不只是关注暂时的轻松,他们更看重持久的满足感。Yes,她和我们一样,经历人生起伏,但她也享受其中的每一天,大学里的经历,和好友共进晚餐的美好经历,通过阅读和大文豪们亲密接触的经历。上有趣的课程,参加有意思的课外活动,真事这样的经历,不把这些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不低估它们的价值,不看做事某些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12、 摆脱不了失败阴霾的完美主义者,眼里只看到失败,但对追求卓越者而言,过程中的每步都可能是成功的契机,即使最终结果是失败。
13、 完美主义者总是浪费时间,必须读清楚每个字,“我必须一丝不苟的顾全所有细节”,it’s all or nothing。要么我上交完美的论文,要么就一个字都不交,要么直接拿A,要么一败涂地。All or nothing.有时候这样想是正确的,追求卓越者明白什么时候该这样,例如假设你是外科医生,想做场完美的手术。有些情境下,你需要完美主义,但在我们生活的多数情景中,这完全没有必要,而且相反会帮倒忙。
14、 自尊的首要支柱就是自我接纳,记住完美主义者是不会接纳自我的,第二,自尊心受伤害的原因,不能接受失败。由于完美主义者尝试甚至冒险的可能性不大,他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受伤害,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如果不尝试,我的自尊心就比较弱。与持续进行的提高相比,实际进步不是条直线,而是不断上升的螺旋线。
15、 完美主义对感情也是伤害很大。首先,防御心理,当我的心理状态总处于防御阶段,当我无法接受甚至处理外界批评,我很难和别人有亲密关系。在这些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亲密关系。完美主义者伤害感情的原因是通常我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我们就会如何看待自己。如果我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完美无缺,我会期望别人也那样,无论是对我的搭档还是对孩子和朋友。如果我以完美主义期望他人,失望是无可避免的。那会令人沮丧,减少对伴侣的认可度,也常常伤害两人的感情。对比感情的持续升温,理想状态下的感情不是没有瑕疵的,或没有争执的,理想状态下的感情在绝大部分时候是好的,但仍有失望、争执和争吵,实际上,那是正常的,它使得这段感情愈久愈醇。关键是把握好度,感情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的比例是多少,问题关键不是只有正面因素杜绝负面因素。这样的感情是不健康的。
16、 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对于兴奋,更多的是对失败的畏惧。但表现会怎样呢?那句不断被灌入我们耳朵的名言“No pain , no gain”又该如何理解。我的意思是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必须努力奋斗才能成功。那么我不该完美主义点吗?人们没抛弃这种模式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觉得这是走向成功最快、最有效率的一条路。但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事实上,从长远来看,追求卓越者会更成功。
17、 首先,精神上的少付出多收获,即幸福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完美主义者相反,追求卓越者更幸福,但它不仅仅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物质上,无论工作上的成功还是体育上的成功,抑或是感情上的成功。为什么,原因有很多,首先追求卓越者喜欢更平衡合理的发展方式,它指的是和现代生活的协调一致。指的是享受社会的先进和进步,但同时,不要向环境索取太多,这样它才能是自身保持稳定。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个人层面,完美主义者不喜欢平衡合理的发展方式,因为这样他们就失去了休整和离经叛道的机会。一切都得像机械运作一样井然有序。和追求卓越者截然相反,追求卓越者有机会间歇,休整,和偏离轨道,和‘不成功便成仁’那套相比自然平衡合理多了。同样,对追求卓越者,内在动机的作用要大的多,当我们有内在动机是,我们就更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付出努力,如果全部动机都是内在的,那我们就能上升到另一个层次,获得嘉许和升迁等等。
18、 丘吉尔说完美主义会使人累到瘫痪,当我们在失败阴霾里越陷越深时,我们就不大可能会采取行动,造成耽搁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因为如果我们不行动,我们就不会失败”
19、 在生活中得到更多运气的诱因,其中一种方法是尝试新鲜事物,尤其是细节上的,即使是你在课后走去餐厅时也可以。走一条和你每天所走的相比有些不同的路,他说,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细小变化,这些和偏离平时习惯的行为其实会带来更多运气,因为我们会看到不曾见过的东西。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条路,没有偏离,没有即兴创作,没有有感而发,这样做常常使我们离幸运更远。
20、 帕累托原理:在多数社会形态中,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他们发现这个原理也适用于机构团体,你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最近被发现这个原理在时间管理上也适用。例如:我们80%的工作量可以用20%的时间完成。当我明白这点时,这改变了我研究的方向,“我不用把材料的每个词看明白”,当我上交我论文是,我用不着过分苛求,确保每个字母都完美无缺,接着,我更多地开始接受快乐原则或者也可以说是幸福原则,我说“这才是我真正在乎的”。
21、 再强调一次“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我最在乎什么”,而不是说“all or nothing”,把20%的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去搞定80%的工作。我在学术生涯的其他领域里更成功了。
22、 80/20原理的另一个应用:我们所有人一天中活跃期是不同的,事实上,我们用一天中20%的时间很可能搞定80%的工作,这取决于我们是白天精神还是夜晚精神。
23、 “心流”是我们感觉最良好的经历和最出色的表现,否定了‘No pain, no gain’的论调,那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心流”,不是在我们高度紧张焦虑的时候,就像完美主义者一样,也不是在无聊的时候,而是在我们最兴奋,最自信的时候,追求卓越者比畏惧失败的人,就是那些走不出失败阴霾,总不断自问,如果我失败了会怎样的人,更有可能感受到“心流”。
24、 完美主义的起因:首先,最重要的条件是外界影响,我的意思是完美主义不是与生俱来的,正如视频上所看到的,小孩天生就比我们更喜爱学习的过程,他们跌倒了就会爬起来,因为外界影响,我们学会了害怕失败,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模式即从我们出生起就一直在被灌输的模式“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比如学会走路,well done。比如第一个学年末拿到A,terrify,奖励一颗星星。我们因为结果而受到奖励,不久,这种模式就潜移默化地烙在我们的脑海中,甚至开始相信,当我们达成某个目标时,我们就会接受它。换句话说,努力的过程不值得被嘉许,我们开始把它视作没有价值,毫不重要,仅仅是达成目的的一个方法。几乎没有家长、老师、学校对努力的过程和愉快感进行嘉许。
25、 并不是所有的夸奖都有好效果,在任何一个情况下告诉孩子你做的非常好,你很优秀,无论什么情况都说你很聪明,你太棒了,并不是总能带来好的效果。从长远看可能又坏处,这还可能产生完美主义的模式。“强调努力的重要性给了孩子一个可控变量,他们会觉得成功尽在自己掌握。强调天生的聪慧会剥夺孩子对成功的控制,也没有提供给他们面对失败的策略”。实际上当你只关注聪明伶俐这些天赋的话,你正在生成完美主义的模式。相反于强调过程、努力、认真的思维定势。
26、 “你如果夸奖一个孩子聪明之后,当他们失败了,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再聪明了,之后他们就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相反,那些因为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不会受挫,而且热情高涨”。
27、 如何改变完美主义:第一步,这需要自我认识,在于自我了解。第二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以及给予它奖励,当我们关注努力的时候,我们能够改变本来根深蒂固的模式,所以对于我们,或者别人,应该多关注过程,管住自己并且时常奖励自己,即使失败了,也要为尝试而奖励自己。积极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