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を愛し、汝を憎む。」——津轻纪行·Day 1
「汝を愛し、汝を憎む。」 “爱之深,恨之切。”是太宰治在昭和21年7月,应邀为家乡的青年文艺爱好者组织的“金木文化会”发表的机关志——《金木文化》就寄语故乡的内容所题的词。 10月的尾声,揣上三本书,好歹是踏上了旅程,去看一眼那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地方。

到达东京的时候,从车站望出去的风景是这样的:


大小一致的窗格,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同时也预示着一路向北,所有钢筋混凝土程式般的线条也将一一被打散重构。 12:35到达新青森,再转JR通往五所川原。北方辽阔高远的天空渐渐压倒了我对铁道两旁栽种得密不透风的苹果树的好奇,幻想着一下车就将被整片蔚蓝与流云包裹。只是列车越驶往前方,天空也阴郁起来,直至落起了雨。遗憾的同时想到太宰回金木老家的那日正是雨天,倒是无心插柳了,顿时宽慰不少。

到达五所川原,就要转津轻铁道搭乘“奔跑吧梅勒斯”号去往太宰的生家——金木町了。通向站台的阶梯上挂着这样的标语:

故乡在此处… 与在心中回响的风景相遇。 正值万圣节,古旧的车身上也作起了节日装扮。两种橘色倒是相映成趣。


车内提供可以自取的太宰作品及一些导览手册。

乘务员是位友善的大姐,会跟每个乘客做些简短的交流。大姐问我最喜欢太宰的哪部作品,我答《御伽草纸》。大姐立马告诉我前几年他们还办过活动,在列车上扮演《御伽草纸》中的角色,大姐扮的是《喀嗤喀嗤山》里的狸,真是委屈大姐了。思索了一下,我大概会想演个浦岛太郎或者《肉瘤公公》里头的小鬼啥的吧。 下车后直奔新座敷。昭和20年7月,太宰携妻女正是来此处疏散。

进去之后,现屋主会带着你参观整个屋子并附带详细的说明。记录下有意思的一点:屋主说,大概五六年前,有两位已经8、90岁的老人过来这边,说是太宰以前的弟子,经常在这个屋子里聊天做学问。同时透露太宰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和美知子夫人之间都是用敬语对话。 来到太宰当年写作的房间,屋主说传言在这里坐上一会儿写作的能力就会提高噢,需要的话可以帮你拍照。我连忙摆手说没关系不用了,心下想的是天啦我可不敢造次,我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人。

(对了,进房间之前,屋主碰了碰门梁说那时的人普遍不高,所以门梁也都比较低。而太宰有173cm,在当时也算是高个子。174的我正好感受了一下太宰通过门梁时的感觉,嗯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屋主应该是太宰的狂热拥趸吧,言语之间对多数日本人对太宰的印象只有“心中”、“人间失格”、“阴暗”等颇有微词。是啊,太宰其实也是个温柔又幽默的人呐。 离开新座敷去往斜阳馆前,屋主特别交代看看斜阳馆,好好思考一下关于少年时代的太宰吧。还真是有些不胜惶恐。

参观斜阳馆始终让我处于一种微妙的不平衡中。比如展示室里挂着的太宰长女园子和那位阿竹的合影,满满地透露着过去时光的真切气息。然而照片正是悬挂在教科书般的名人故居的陈列摆设之中,难掩作为一处观光地的浓厚色彩。 对整座斜阳馆最感兴趣的其实是这处仓库前的台阶:

《津轻》中,久别重逢的女佣阿竹对着特地来见她的太宰回忆道: 「我在你家帮佣的时候,你还在摇摇晃晃学走路呢!走了就摔,爬起来再走还是摔,怎么都走不稳。你吃饭的时候喜欢端着碗四处转悠,最喜欢坐在库房的石阶下面吃饭。你叫我给你说古时候的故事,盯着我的脸让我一勺一勺喂你饭,尽管麻烦得很,却教人疼进心坎里了,瞧瞧现在长那么大了,简直像在做梦一样。」 看到这段的时候,脑海中不禁播放起那时已35岁的太宰与捧着饭碗蹲在石阶上无忧无虑地扒着饭的童年太宰站在桥的两端彼此对望的画面,读来真是眼湿。 最后用这座钟作结:

解说的姑娘说它购于明治37年,指针早已定格。 我暗自希望斜阳馆像是一个结界,里面的时间被永远封存,不再流动。 Day 2 - 津轻半岛最北端龙飞:http://www.douban.com/note/523409490/ Day 3 - 弘前城、岩木山、青森县近代文学馆:http://www.douban.com/note/523819904/ 好饿,先去吃饭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