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选择自己生活的勇士
我有一些朋友在北京漂着,做乐队。
我一直在想我的朋友们选择这样一条路意味着什么?
其中一位朋友说:“一开始可能也会有挣扎纠结,但是,当把这个心结放开,什么也不管了,发现那就是自由。”
他们与主流如此疏离,随着大学毕业,他们北上京城,走上专职做音乐的道路,并越来越具有地下摇滚的味道,随着生命体验和经历的不同,我们的世界开始分离。
在《北京乐与路》里,北京地下乐队的生存被比较真实的表现出来,他们对音乐的执念,他们的追求和理想,在中国这个低宽容的社会里,似乎那么格格不入,很多时候他们被视为异类。他们所能吸引的,大概只有刚刚青春期的叛逆的青少年,除此,社会应该把他们当做是被抛弃被边缘的群体。
然而,他们没有意义吗?
我一直想为他们说两句话。在中国这个过于世俗的社会,在这个年轻人过早世故过早功利的社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计算的公式只有背后潜在的回报和权力,人们争相拼爹拼车拼房子,即使,你不愿意,你也不得不被社会巨大的漩涡卷进去。如果你不愿意,对不起,你还有爸爸妈妈,他们为了你付出了太多,十几年的苦读根本换不回来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为了他们的幸福,你也得主动加入到这个漩涡里。毕竟世俗意义上的幸福和基本的物质满足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成王败寇。
可是,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说:混蛋,老子不跟你玩儿这个游戏!
如果说老子或者佛家看透了世俗的繁杂无聊,要么逍遥游要么看破红尘,在这个意义上,这样一群青年又何尝不是。我能感觉到我的朋友很快乐,很潇洒,固然有他们的狭窄和局限,然而他们真诚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挤绿皮火车住简陋旅馆,喝劣质的酒抽劣质的烟吃大排档,没有各种社会保险。他们可以不理不睬周遭的所有体系,还可以冷嘲热讽,即使这个体系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进行压榨和侵蚀。我希望他们能挺到最后,我希望他们的音乐最后能做出真正的风格和样子。我知道他们在这条路上还有太遥远的路程要走,太多的困难要面对。然而,我如此希望他们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就算是我不能做的事情,看到他们完成,我也无比欣慰。
在别的年轻人都在庸庸碌碌或者忍辱负重地在社会体系里忙碌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有一个对立的视角,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在中国有太多标准化一致化的面孔的时候,有这些不同出现,即使是幼稚或狭隘,我也觉得开心。不然,这个社会如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如机器的零件,被动或者主动地成为标准化的样子,力图能恰恰好好的嵌到社会里,在社会里赢得安稳的生活、声誉、爱情、家庭。数以万计这样的人为这台巨大的中国机器贡献了力量,在机器运转的同时,零件也得到物质的实惠和保障。然而,总有人拒绝做这个零件,总有人选择做自己并随心所欲,做一个完全的人,当然代价就是社会机器的好处他们都享受不到。这个压力其实不可谓不大。至少我目前没有这样的勇气。
王小波的侄子在清华念书,想毕业搞摇滚为生,王小波说:“连我都觉得玩摇滚很难成立为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除非他学会喝风屙烟的本领。”
王小波侄子说: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
王小波道:“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有喝风屙烟的本领,是不是有听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他们的路必定艰难,他们也一定知道他们的路必定艰难。想起大学和他们一起排练一起玩的时候,我感觉无比的开心,每每想起来,我总庆幸我有过这样一段时期,我如此快乐过,也曾经如此真实地面对自己和生活。不管我以后要担负什么不得已的东西,我都会觉得,有这一段时期,我已无憾。
我想,未来,我会在这个巨大的社会机器里,努力扮演一个合格的零件。然而,望着那些机器外的人,他们也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希望。他们非常需要我们尊重,他们不是边缘人,无论如何,他们是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勇士。
我一直在想我的朋友们选择这样一条路意味着什么?
其中一位朋友说:“一开始可能也会有挣扎纠结,但是,当把这个心结放开,什么也不管了,发现那就是自由。”
他们与主流如此疏离,随着大学毕业,他们北上京城,走上专职做音乐的道路,并越来越具有地下摇滚的味道,随着生命体验和经历的不同,我们的世界开始分离。
在《北京乐与路》里,北京地下乐队的生存被比较真实的表现出来,他们对音乐的执念,他们的追求和理想,在中国这个低宽容的社会里,似乎那么格格不入,很多时候他们被视为异类。他们所能吸引的,大概只有刚刚青春期的叛逆的青少年,除此,社会应该把他们当做是被抛弃被边缘的群体。
然而,他们没有意义吗?
我一直想为他们说两句话。在中国这个过于世俗的社会,在这个年轻人过早世故过早功利的社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计算的公式只有背后潜在的回报和权力,人们争相拼爹拼车拼房子,即使,你不愿意,你也不得不被社会巨大的漩涡卷进去。如果你不愿意,对不起,你还有爸爸妈妈,他们为了你付出了太多,十几年的苦读根本换不回来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为了他们的幸福,你也得主动加入到这个漩涡里。毕竟世俗意义上的幸福和基本的物质满足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成王败寇。
可是,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说:混蛋,老子不跟你玩儿这个游戏!
如果说老子或者佛家看透了世俗的繁杂无聊,要么逍遥游要么看破红尘,在这个意义上,这样一群青年又何尝不是。我能感觉到我的朋友很快乐,很潇洒,固然有他们的狭窄和局限,然而他们真诚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挤绿皮火车住简陋旅馆,喝劣质的酒抽劣质的烟吃大排档,没有各种社会保险。他们可以不理不睬周遭的所有体系,还可以冷嘲热讽,即使这个体系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进行压榨和侵蚀。我希望他们能挺到最后,我希望他们的音乐最后能做出真正的风格和样子。我知道他们在这条路上还有太遥远的路程要走,太多的困难要面对。然而,我如此希望他们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就算是我不能做的事情,看到他们完成,我也无比欣慰。
在别的年轻人都在庸庸碌碌或者忍辱负重地在社会体系里忙碌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有一个对立的视角,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在中国有太多标准化一致化的面孔的时候,有这些不同出现,即使是幼稚或狭隘,我也觉得开心。不然,这个社会如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如机器的零件,被动或者主动地成为标准化的样子,力图能恰恰好好的嵌到社会里,在社会里赢得安稳的生活、声誉、爱情、家庭。数以万计这样的人为这台巨大的中国机器贡献了力量,在机器运转的同时,零件也得到物质的实惠和保障。然而,总有人拒绝做这个零件,总有人选择做自己并随心所欲,做一个完全的人,当然代价就是社会机器的好处他们都享受不到。这个压力其实不可谓不大。至少我目前没有这样的勇气。
王小波的侄子在清华念书,想毕业搞摇滚为生,王小波说:“连我都觉得玩摇滚很难成立为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除非他学会喝风屙烟的本领。”
王小波侄子说: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
王小波道:“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有喝风屙烟的本领,是不是有听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他们的路必定艰难,他们也一定知道他们的路必定艰难。想起大学和他们一起排练一起玩的时候,我感觉无比的开心,每每想起来,我总庆幸我有过这样一段时期,我如此快乐过,也曾经如此真实地面对自己和生活。不管我以后要担负什么不得已的东西,我都会觉得,有这一段时期,我已无憾。
我想,未来,我会在这个巨大的社会机器里,努力扮演一个合格的零件。然而,望着那些机器外的人,他们也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希望。他们非常需要我们尊重,他们不是边缘人,无论如何,他们是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