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札墨影(三十八)—秦绪荣书画杂谈
![]() |
2015年1月13日临巨然《秋山问道图》 |
![]() |
2015年4月30日临习宋画 |
20141009
今天上课与吴疆老师简单的探讨了元画和宋画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尤其是元画中先学黄公望还是王蒙,吴老师建议先学王蒙,因为黄公望繁中简约,粗里细腻,新手很难掌握,但王蒙更是以繁密且皴法齐备,树木品类多著称,黄公望的老辣缜密可能与学历有直接原因,虽学绘事很晚,但他问卜及庄道思想深厚,加之阅历丰富,且有赵子昂亲授,起点自然很高,所以学起来难度会更大一些,元画以具文人写意情趣,在注重图式的同时更加注重笔墨情趣,吴老师说宋画虽然看着工整大气象,但馆阁之风盛行,在整体框架结构上还是稍有稚嫩,我们要学习的是整体的空间感觉和笔墨生成,从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虽然笔法不同,但整体的内在框架和表现形式确实相同,对于初学者临摹起来容易找到规律性和表达的纵深关联,对比了几幅画的基本特点,他们之间虽时间跨度很大,甚至当朝时都未曾见面或耳闻,但那种共同表现宇宙本体的意愿是相同的,下课后在济南市美术馆看了当代名家邀请展,有些新作品,但大部分是眼熟的大众作品,前段时间看画论,符号化标志性创作这句话让我感触良多,当今画坛,很多人成名很早,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院校老师,一味的追求风格个性,对传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就去成批量的创作,这样必然会阻碍以后在绘画道路上前进的潜力,再看张宝珠先生的画,看似随意任性而画,但笔笔都在法度之内,感触最多的是小画有大气象,大画有情节,画画就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一定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因为只有进入了才知道所以然,才能理解画者之心,能不能打出来就看个人的修养和悟性了,经过近一年半山水画的学习,从一无所知到基本了解中国山水画史,虽说知道的是些皮毛,但莫大的热情敦促其笔耕不辍,很大的功利性也阻碍着学画的纯粹性,但作为当下人,相对还是能够沉静下心来扶案耕读,今天一位同学相告山水画比人物花鸟好学易上手,我则不赞同这种说法,山水画是需要用一辈子去学习和探寻的,涵盖范围宽泛不仅解决的是石分三面,树有四岐,云水气天,而是全面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学习了技法、意蕴、气魄、笔墨都需要一生的锤炼, 要想在山水画领域有所成就,不下苦工,不下硬工,不下真工,不下细工,是难有出路的。我想做一个画家,不想成为画匠,所以苦工,硬工,真工,细工都要踏下身子好好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