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热汤寒冬暖,游子皆知简阳来
![]() |
每每念起简阳,想到的是羊肉汤,每每念起简阳回味的也是羊肉汤。残破的老街,长满青苔的阶梯,黑乎乎的灶台上翻滚着浓稠如奶的羊肉汤。品汤汤美,食肉肉嫩,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着一盆汤,沾着鲜红的干辣椒,吃进去的是温暖,绽放出来的微笑。记忆中,羊肉汤之于简阳就如胡辣汤之于河南人一样,那是进入骨髓,烙进了生命的
。
![]() |
对于一段历史,人们喜欢无端的追根述源,对于一道美食,人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简阳羊肉汤犹如简阳的历史一样,总是说不清,总是理还乱。百度简阳羊肉汤,关于简阳羊肉汤的起源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外乎有以下几种:
汤出玉成,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那句俗语“简阳包子,石桥面,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听一些老人讲,当年修建三岔水库时,包括地质部长在内的官员都会途径玉成,到水库视察工作。有一天中午,官员们饿了,就到玉成老街的“红锅”吃饭。那时文革尚未结束,物资相当紧缺,像玉成这样的小地方,是不可能有大鱼大肉的。为了招待客人 ,当时掌勺的师傅就用羊肉和羊杂做了一道羊肉汤。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几位官员竟然把汤喝了个底朝天。从此以后,但凡有官员经过玉成,必吃简阳羊肉汤。玉成桥的羊肉汤也因此出名。当年掌勺的师傅叫付国太【音】,董家埂人。谚语不是三五年就可以形成的,那么玉成桥即使不是简阳羊肉汤的起源地,至少也应该是成名之地。
![]() |
汤出西汉。这里出了一个董和“鱼羊相烩”的典故,也为简阳羊肉汤里为什么会放鱼找到了出处。董和何许人也?西汉牛鞞县令,政绩通达,既亲民又好美食。有一次,他听说沱江边有一个渔民,用鱼和羊做出了好菜,于是也试着鱼羊相烩,并把技术授之于民。人们称之为“董和鱼羊相烩”。后来,随着董和不断的升迁,“鱼羊相烩”从牛鞞县传到了婆润县【今镇金董家埂一带】,又从婆润县传到了平泉县【今草池镇,玉成一带】,据说董和的后人在镇金一个村定居下来,以“鱼羊相烩”为业,人们称这个地方叫做董家埂。简阳的历史悠久,或因疏于记载,或因典籍流逝,或因人祸天灾,总是道不清,说不明白。就连简州四状元的历史也是残破不全,争议不断,从个人情感上说,我更愿意相信简阳羊肉汤起源于西汉,因为这种说法既交待了羊肉汤的来历,更印证了玉成与董家埂在简阳羊肉汤文化中的地位,也使“简州包子,石桥面,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这句乡谚不再是空穴来风。
![]() |
如果您想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地道简阳羊肉汤,没关系,羊贵妃满足您。如果您在异乡感到孤单念念回味简阳羊肉汤,没关系,羊贵妃满足您。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帐号,为远方漂泊的您带来更多丰富的内容。如果浅浅文字此时勾起了您对羊肉汤的回味,火速扫一扫最后面的二维码,地道简阳羊肉汤将飞奔为您奉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