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星空》影评
![]() |
一个新的职业——质感师
当影片结束后的职员名单出现时,我发现一个新的名词“质感师”。不过的确,这部影片能够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把许多微小的物件都拍得十分仔细,把它们的质感都展现得一丝不苟。一片雪花落在女主角小美的脸颊上,融化,再化成几滴眼泪落在她手里的浅蓝色车票上,车票被那些透明的泪滴击打得上下弹动;一片拼图坠落在地上,它溅起的粉尘纷纷扬扬;爷爷雕刻的蓝色小木象身上,木工刀雕刻的扁平痕迹错落有致......电影的每一个镜头中,都包含了许多有质感的物象。观众在电影里看到的物象,比现实中看见同样的物体,清晰细腻了许多许多倍,物体下落的速度,也被慢镜头拖住了脚步。
这些缓慢精细的镜头所带来的质感,来自一个十三岁女生的眼中。十几岁的我们,心就像一块光滑的镜子,无论什么东西扑面而来,都会仔细地观察一番,并且清晰地记入心底。也许你没有发现十几岁的自己特别敏感,但你有没有发现,阳光下飞舞的灰尘,天边一朵爱心形的云,甚至车灯前排布的雨丝,都能引发你无限的暇思?我们的身体在发育,视野也在扩张。不仅是向远处扩张,也向深处扩张。因此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渴望看得更远,也渴望看得更仔细。《星空》用它的镜头借给我们一双能够看得更深的眼睛,它满足了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渴求,它了解我们想看见什么样的世界,并且告诉我们,仔细观察世界,能少错过许多美丽的瞬间。作为高中生,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去对着树叶发呆,现实也不愿意为我们留白。《星空》拨弄着我紧绷的神经,奏出了美丽的乐曲,让我在短暂的闲暇中,得到一份难得的享受与感动。
《星空》手捧着满满的质感,走进了我心中那片渴望端详世界的天空。
你喜欢做梦吗?
十几岁是爱做梦的年龄。几米天马行空的画风,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梦境。他曾经写过一句话:我梦见梦在梦的彼岸向我招手。从这里可以看见,几米的梦是多层次的。而梦正好是人潜意识的投射。我喜欢几米的画,是因为画面中总有一些现实不存在的小动物、小物件。不仅是因为它们可爱的眼神、造型,更是因为它们出现在画面中的原因很有神秘感。我看见这些小配角,时常会猜,几米画它的时候,在想什么?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要在这里画这样一个小配角?
而在这部电影里,也有许多令人魂牵梦萦的梦幻场景。影片一开头,就是在火车站里下的一场雪。无数精致的六角形雪花从天而降,时间仿佛要冻结了,小美的难过也被冻在雪里。小美和小杰乘火车去找爷爷,路途中,列车飞了起来,飞进了梵高那幅《星夜》里。烈焰状的树木沿着列车倒退,深蓝色的夜空中出现了一团一团的黄色星辰,又大又亮,照亮了小美的双眸,照亮了她美丽的梦......
我们自己喜欢做梦,也喜欢欣赏别人的梦。因为梦中的美丽场景能将我们带入一个没有负担,没有痛苦的世界,肉体不能在现实中驰骋翱翔,但思想可以在梦想中无拘无束。《星空》这本书里写道:“学校的功课让我们常常想逃,却不知道逃到哪去。”电影里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逃到梦里去。别人的梦也隐含着别人的想法。每个人都希望更加了解他人。因此这些梦幻的场景便上下翻飞地牵引着我们去探寻作者、导演和演员的内心世界——他们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几米笔下人物的感受和几米本身的意图吗?
《星空》用它的天马行空,给了我们的思想一个无拘无束的机会和理由。因为喜欢,所以做梦;因为好奇,所以做梦。
那些小物件和小空白
为什么爷爷送了一只小木象给小美呢?不知道几米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几米选择小象作为这里的小配角,是有一定的深层含义的。查过一些解梦书籍,同时根据我自己的感受,象是一种敦厚沉稳、温和的动物,非常有安全感。爷爷送这只小象给小美,大概是想安慰她,给她多一些安全感吧。也许几米自己也没有想过具体原因,就是凭感觉,觉得小象就是最合适的礼物。
电影中还反复出现了拼图。起初,《星夜》拼图象征的是小美对从前和睦家庭的想念,也是她对内心空虚无助的填补。后来,拼图成了她和小杰心灵的纽带。小杰离开了,她心中的拼图一幅接一幅地破碎,给人无限的伤感。拼图是用心拼成的,拼图碎了,心也碎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张缺了一块的《星夜》拼图。缺的那一块,正好是星星中最明亮的中心,没有它,整幅画仿佛少了灵魂。缺的那一块,象征的是小美缺乏的亲情和不安全感,这是日后无法弥补的。结尾部分,那家特殊的拼图店——每一幅拼图都少了关键性的一块,但他们仍是一幅拼图。当长大成人的小美走进这家拼图店,看见那幅缺了一块的《星夜》时,她潸然泪下。因为上高中时,她收到过一封信,信封里只有一块她缺少的拼图。寄信人是谁,不用说也明白。
电影没有告诉我们,这家店的店主是不是小杰。拼图是留白,结局也是留白,但观众的感受和答案却没有空白。电影本身就是由观众再创作的一种艺术,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能换来回味无穷与留恋,正像我们的人生一样。谁的人生没有留白呢?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够用,想做的事情,终究不可能完全实现,这就形成了我们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空白。如果一个人的过去都是完美的,那他所追忆的东西,就太单调了。人的大脑总需要不同的刺激,否则,很容易麻痹,做出极端的事情。小杰把那一块失落的拼图寄给小美,大概是想说,虽然过去的留白是无法弥补的,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们互相填补了对方的空白。现在,我仍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填补你的空白。小杰开那家拼图店的目的,大概也是想告诉人们,人生总是有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憾,但我们要尽己所能填补其他心灵的空间,只要对未来有追求,生活有动力,即使你的过去有空白,你仍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走向未来,做一个趋于完美的人。
《星空》用它的小物件、小空白给了我体察人情的切入点,以及填补未来的动力。
元素的糅合与再创作
从电影到绘本,它们的灵感都来源于梵高的《星夜》。这幅油画十分魅惑。近看它,你能看到纠结成团的笔触;远看它,你又觉得它是一幅舒展而宁静的夜晚。
这时,观众的再创作就开始了。几米看到了这幅画,给它铺上了忧郁而又敏感的青春调子。他想到了一个孤僻的男孩和一个孤僻的女孩,在星空下共同呼吸,互相疗伤的故事。几米已几个世纪以前的油画为出发点,为读者构造了一片僻静的星空,把人们带到只属于青春的日子里,淡淡地吐露那段短暂而美好的悲伤。
这是过去与现在的糅合。
而导演则将这个故事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包括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离婚、恋爱、青春期等现实中的问题与矛盾,让人在梦幻般的场景中,又对现实与社会有一定的反映和思考。
这是现实与梦想的糅合。
最后,回到“星空”这两个字上吧。星空所象征的,大概是每个人内心可以真正得到安息的地方,或者是一个能让你的内心安息下来的人。星空也是每个人在青春期所感到的孤寂与不安,但又带着对未来的喜悦与期待。“星”是隐隐约约的喜,“空”是无限的孤寂不安。
总之,看完这部电影,心中泛起阵阵酸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身处一个和睦的家庭有多么幸福,但又同时因为繁重的课业压力而感到无限的孤寂与不安。《星空》的确是道出了我们的心声,给予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思想与画面,但是,除了导演还有没有人能真正体察到我们的心情呢?
《星空》用它的天马行空,给了我们的思想一个无拘无束的机会和理由。因为喜欢,所以做梦;因为好奇,所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