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西游华夏故地(三)阳纡之山
出征后的第121天,穆王的军队从今天内蒙的巴彦淖尔黄河以南地区继续往上游行军,到达了文中所称的阳纡之山。这条路线是从崩阝人国南下绕过了今天内蒙乌海市东部的桌子山,再西行至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阳纡之山的位置无疑就是贺兰山,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贺兰山是一座大山系的总称,而游记在后来的回程中会说到阳纡之东尾,就是指贺兰山脉的东北部,总体为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在山势即将结束时,形状像个尾巴一样甩向了东北方向,这条尾巴与北边的的桌子山之间的山间谷地,构成了通往河套内圈的重要通道。纡之意是系,结。阳纡之山为太阳的寄宿之地,即清晨的太阳是从这里升起而出发,阳纡之山曾经是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人群认为的东极之地。汉籍《淮南子》中的一段描写,历代对此有不同的揣测,甚至认为只是基于当时古人对于世界的想象。其实这这一段的描写是公元前1500年前,当时的华夏故民对于已知世界的看法,古人对于地理长度描写之精确,令今人都会感到惊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阳纡之山与旸谷描述的乃是同样的地点,即太阳升起之地。旸谷乃是阳纡之山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山谷,而第一缕阳光是从阳纡之山的旸谷中洒向大地的,这个山谷基本可以确定是贺兰口。岳飞曾经在《满江红》词中描述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缺即为贺兰口。贺兰山以贺兰岩画而闻名于世,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人首像是广泛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文化的岩画特征,而贺兰山则是距离海洋最远的拥有环太平洋岩画特征的地区,并且是此类岩画最为集中的地区。岩画这些反映出早期人类对于这条山谷的崇拜之情。可以说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这条山谷在远古时候代表着至上的地位,太阳从山谷的那边升起,照耀着旸谷以西的土地。当然,验证旸谷是贺兰口,是需要很多证据的,这里会颠覆所有的史学观点,有必要另开一篇去讲述阳纡之山,重点要提出来的是,阳纡之山之意义恐怕要超过后世之五岳!
同时文中讲述了,阳纡之山也是河伯冯夷的居所。关于河伯冯夷的传说起源甚为久远,传说中的河伯名冯夷,在渡黄河之时不慎溺水身亡,之后被上天委命为黄河的水神,专司黄河的管理。关于河伯的事迹,屈原的楚辞有比较详细的描写,甚至有一篇《楚辞河伯》流传千古。而文中的河宗氏从看起来应该是河伯的传承子孙,河宗氏柏夭从上游迎过来,在燕然之山迎接周穆王。在燕然之山穆王举行了祭祀黄河的仪式,河伯柏夭向西将壁沉入河底,穆王的随行大臣曾祝将祭祀之牛羊投入河底。从这里的描述可以看出来,此时穆王一行的位置还在黄河以东,还没有渡过黄河。
穆王在燕然之山举行的礼河祭祀,时间距离到达阳纡之山已经过去了35天。没有太多燕然之山的更多信息,但燕然之山必定是位于阳纡之山以南,也是位于后来的西渡黄河之地以北,即河宗所游居之地以北的,因为文中讲述了河宗是逆着穆王行军的方向来迎接穆王。这些线索可以推导出来燕然之山,很大可能是正处于黄河拐弯处的乌鞘岭。乌鞘岭是黄河上游所经过地区,屈指可数的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山脉。乌鞘岭为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系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乌鞘岭主峰海拔3000多米,即便是盛夏,翻越乌鞘岭也需要足够的御寒衣物,对于丝路的旅行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座旅行地标。接下来,河伯柏夭借上天的名义,命周穆王远行昆仑之丘,昆仑之丘位于遥远西边的舂山之下,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所以在河西走廊首端的乌鞘岭作出这个决定是合乎情理的,如果过早地宣布去昆仑丘的计划,随众会有畏难思想。而此时在进入河西走廊之际宣布,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又过了6天,接下来的黄之山大朝仪式,目的应该是晋代郭璞所注解的,是要礼黄河而去的告辞之仪式。而穆王西渡黄河是在黄之山仪式的六天之后,所以这个地点必然是离西渡黄河的地点非常近,所以黄之山,也许并非是一座很有名的山,但必然是紧靠黄河,合理的位置应该是在今天的兰州附近。
¤古文
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鹜犹驰也。纡音呕〕,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无夷,冯夷也。《山海经》云冰夷〕,是惟河宗氏〔河,四渎之宗主。河者目以为氏〕。河宗柏夭逆天子燕然之山〔伯夭,字也〕,劳用束帛加璧〔劳,郊劳也。五两为一束,两,今之二丈〕。先白□天子使祭阝父受之〔祭阝父, 祭阝公谋父,作析招之诗者〕。
癸丑,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盖朝会群官,告将礼河也〕。乃命井利梁固〔梁门大夫〕,聿将六师〔聿犹曰也〕。天子命吉日戊午〔《诗》曰吉日庚午〕。天子大服:冕〔冕,冠。,衣,盖王后之上服。今帝服之所未详。,音军〕、带〔,<韦毕>也,天子赤。音弗〕,〔长三尺,杼上椎头,一名,亦谓之大圭。,犹带也。音忽〕、夹佩〔左右两佩〕、奉壁,南面立于寒下〔寒下未详〕。曾祝佐之〔曾,重也。传曰曾臣偃〕,官人陈牲全五□具〔牛羊之品曰生,体完曰全。牲或曰全色纯也。传曰牲全肥盾〕。天子授河宗壁。河宗伯夭受璧,西向沉璧于河〔河位载昆仑〕,再拜稽首〔稽首,首至地也〕。祝沉牛马豕羊,河宗□命于皇天子〔加皇者,尊上之〕。河伯号之〔呼穆王〕帝曰:穆满〔以名应,谦也。言谥。盖后记事者之辞〕,女当永致用时事〔语穆王当长理世事也哉〕。南向再拜〔穆王拜〕。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满,示女舂山之缶〔《山海经》舂字作锺,音同耳。言此山多珍宝奇怪〕,诏女昆仑□舍四,平泉七十〔疑皆说昆仑山上事物〕,乃至於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缶〔皆河伯与穆王词语〕,赐女晦〔月终为晦,言赐女受终福〕,天子受命,南向再拜〔受河伯命〕。已未,天子大朝于黄之山〔将礼河而去〕。乃披图视典,周观天子之缶器〔省河所视礼国〕,曰:天子之缶〔曰河图辞也〕、玉果〔石似美玉,所谓女采者也〕、珠〔,王类也,音旋〕、烛银〔银有精光如烛〕、黄金之膏〔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氵勺也〕。天子之缶万金,□瑶百金,士之瑶五十金,庶人之瑶十金〔自万金以下,宜次言诸侯之缶千金,大夫之缶百金。此书残缺,集录者不续以见阙文耳〕。天子之弓射人,步剑牛马,犀□器千金〔步剑,疑步光之剑也。犀似水牛庳脚,脚马三蹄,黑色〕。天子之马走千里,胜人猛兽〔言К势杰骇也〕。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言筋力壮猛也〕。柏夭曰:征鸟使翼,曰□鸟鸢〔音绿亚也〕,军鸡飞八百里〔即鸡,鸿鹄属也〕。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狻猊师子亦食虎豹,野马亦如马而小。狻音俊,猊音倪〕,邛邛距虚走百里〔亦马属。《尸子》曰,距虚不择地而走。《山海经》云邛邛距虚。并言之耳〕,麋□二十里〔自麋己上,似次第兽能走里数远近〕,曰:柏夭既致河典〔典,礼也。自此以上,事物皆河图数载,河伯以为礼,礼穆王也〕。乃乘渠黄之乘,为天子先〔先驱导路也〕,以极西土〔极,竞〕。
同时文中讲述了,阳纡之山也是河伯冯夷的居所。关于河伯冯夷的传说起源甚为久远,传说中的河伯名冯夷,在渡黄河之时不慎溺水身亡,之后被上天委命为黄河的水神,专司黄河的管理。关于河伯的事迹,屈原的楚辞有比较详细的描写,甚至有一篇《楚辞河伯》流传千古。而文中的河宗氏从看起来应该是河伯的传承子孙,河宗氏柏夭从上游迎过来,在燕然之山迎接周穆王。在燕然之山穆王举行了祭祀黄河的仪式,河伯柏夭向西将壁沉入河底,穆王的随行大臣曾祝将祭祀之牛羊投入河底。从这里的描述可以看出来,此时穆王一行的位置还在黄河以东,还没有渡过黄河。
穆王在燕然之山举行的礼河祭祀,时间距离到达阳纡之山已经过去了35天。没有太多燕然之山的更多信息,但燕然之山必定是位于阳纡之山以南,也是位于后来的西渡黄河之地以北,即河宗所游居之地以北的,因为文中讲述了河宗是逆着穆王行军的方向来迎接穆王。这些线索可以推导出来燕然之山,很大可能是正处于黄河拐弯处的乌鞘岭。乌鞘岭是黄河上游所经过地区,屈指可数的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山脉。乌鞘岭为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要冲,系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乌鞘岭主峰海拔3000多米,即便是盛夏,翻越乌鞘岭也需要足够的御寒衣物,对于丝路的旅行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座旅行地标。接下来,河伯柏夭借上天的名义,命周穆王远行昆仑之丘,昆仑之丘位于遥远西边的舂山之下,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所以在河西走廊首端的乌鞘岭作出这个决定是合乎情理的,如果过早地宣布去昆仑丘的计划,随众会有畏难思想。而此时在进入河西走廊之际宣布,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又过了6天,接下来的黄之山大朝仪式,目的应该是晋代郭璞所注解的,是要礼黄河而去的告辞之仪式。而穆王西渡黄河是在黄之山仪式的六天之后,所以这个地点必然是离西渡黄河的地点非常近,所以黄之山,也许并非是一座很有名的山,但必然是紧靠黄河,合理的位置应该是在今天的兰州附近。
¤古文
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鹜犹驰也。纡音呕〕,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无夷,冯夷也。《山海经》云冰夷〕,是惟河宗氏〔河,四渎之宗主。河者目以为氏〕。河宗柏夭逆天子燕然之山〔伯夭,字也〕,劳用束帛加璧〔劳,郊劳也。五两为一束,两,今之二丈〕。先白□天子使祭阝父受之〔祭阝父, 祭阝公谋父,作析招之诗者〕。
癸丑,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盖朝会群官,告将礼河也〕。乃命井利梁固〔梁门大夫〕,聿将六师〔聿犹曰也〕。天子命吉日戊午〔《诗》曰吉日庚午〕。天子大服:冕〔冕,冠。,衣,盖王后之上服。今帝服之所未详。,音军〕、带〔,<韦毕>也,天子赤。音弗〕,〔长三尺,杼上椎头,一名,亦谓之大圭。,犹带也。音忽〕、夹佩〔左右两佩〕、奉壁,南面立于寒下〔寒下未详〕。曾祝佐之〔曾,重也。传曰曾臣偃〕,官人陈牲全五□具〔牛羊之品曰生,体完曰全。牲或曰全色纯也。传曰牲全肥盾〕。天子授河宗壁。河宗伯夭受璧,西向沉璧于河〔河位载昆仑〕,再拜稽首〔稽首,首至地也〕。祝沉牛马豕羊,河宗□命于皇天子〔加皇者,尊上之〕。河伯号之〔呼穆王〕帝曰:穆满〔以名应,谦也。言谥。盖后记事者之辞〕,女当永致用时事〔语穆王当长理世事也哉〕。南向再拜〔穆王拜〕。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满,示女舂山之缶〔《山海经》舂字作锺,音同耳。言此山多珍宝奇怪〕,诏女昆仑□舍四,平泉七十〔疑皆说昆仑山上事物〕,乃至於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缶〔皆河伯与穆王词语〕,赐女晦〔月终为晦,言赐女受终福〕,天子受命,南向再拜〔受河伯命〕。已未,天子大朝于黄之山〔将礼河而去〕。乃披图视典,周观天子之缶器〔省河所视礼国〕,曰:天子之缶〔曰河图辞也〕、玉果〔石似美玉,所谓女采者也〕、珠〔,王类也,音旋〕、烛银〔银有精光如烛〕、黄金之膏〔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氵勺也〕。天子之缶万金,□瑶百金,士之瑶五十金,庶人之瑶十金〔自万金以下,宜次言诸侯之缶千金,大夫之缶百金。此书残缺,集录者不续以见阙文耳〕。天子之弓射人,步剑牛马,犀□器千金〔步剑,疑步光之剑也。犀似水牛庳脚,脚马三蹄,黑色〕。天子之马走千里,胜人猛兽〔言К势杰骇也〕。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言筋力壮猛也〕。柏夭曰:征鸟使翼,曰□鸟鸢〔音绿亚也〕,军鸡飞八百里〔即鸡,鸿鹄属也〕。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狻猊师子亦食虎豹,野马亦如马而小。狻音俊,猊音倪〕,邛邛距虚走百里〔亦马属。《尸子》曰,距虚不择地而走。《山海经》云邛邛距虚。并言之耳〕,麋□二十里〔自麋己上,似次第兽能走里数远近〕,曰:柏夭既致河典〔典,礼也。自此以上,事物皆河图数载,河伯以为礼,礼穆王也〕。乃乘渠黄之乘,为天子先〔先驱导路也〕,以极西土〔极,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