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n for the kill 到海心沙
高三到大一,有一段密集听专辑的时期。每天从电驴or其他资源网站上,down下感兴趣的专辑,整张放入itunes、iPod,三天两头换一批。
看着满满的资源库,我感受到一种集邮爱好者的满足感。
后来ipod被扔进洗衣机洗坏,便干脆就不再听了。
正因再无问津这些专辑,令大一那段时光在这些歌曲中被完整保存起来。
像琥珀。
大一那年,亚委会从我们学校选了一批大一新生参演开幕式。
在学校体育馆排练了大半个月之后,亚委会组织我们前往海心沙踩点。
清晨6点,我们在三饭门口集合。入秋的天气有点微凉,大巴有种满腹故事沉默寡言中年男子的气质,载我们穿过无言的隧道、驶过冷清的街道,抵达这座城市最虚荣最骄傲的CBD。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近这个日后的困身之所。
我走下车,环顾这尚未苏醒的玻璃森林,内心禁不住感叹这些高楼的线条不乏美感,闪烁的彩灯和logo更是诱惑力十足。
天开始起来,7点,这个森林骤然关了灯。
这个关灯的震撼,不亚于伍迪艾伦所拍摄的曼哈顿亮灯。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都在海心沙岛度过。那是APM仍未建好,表演场馆仍在修葺。
我们每天在尘土飞扬、阴冷难耐的地下室等候排练,常常一等就是一天。
午餐也非常糟糕,常常只分发给一条香蕉、一些干粮。
直到后来专业演员和志愿者到位,我们才吃上热的盒饭。
其时我们刚入学,脱离班集体、脱课,归属感无从谈起。
对新环境的恐惧以及无所事事带来的空虚感,刺伤了我们那时年轻脆弱的神经。
坐在自备防潮垫上,裹着毛毯。我望向秋仔,两个沉默的人,眉头一皱、嘴巴紧闭,眼里噙着泪水。
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听ipod,印象最深的就是la roux的in for the kill.
充满复古味道的电音舞曲,从此与海心沙焦虑的心境再也脱离不开。(*董昆又让我把他写进去*)。
时至今日,每次听到in for the kill,我都能想起,我在表演平台西南角,一边单曲循环一边懒散游荡的样子。
We can fight our desires /
Oooh but when we start making fires /
年轻人啊,这明明是你最有生气的年纪,为什么如此忧郁。
排练后期有时需要通宵对光。
有一次,灯光师在调试各模块的灯光。无所事事的我们被准予在舞台上玩耍。深夜,五光十色的彩灯闪烁、变换,甚是美丽。
后来我们干脆在舞台上躺下来。
漫天星宿,偶尔投下来几朵炫光。
深吸一口气,空气有点冷。
这是这段时间里,属于我们的,最浪漫的时刻。
看着满满的资源库,我感受到一种集邮爱好者的满足感。
后来ipod被扔进洗衣机洗坏,便干脆就不再听了。
正因再无问津这些专辑,令大一那段时光在这些歌曲中被完整保存起来。
像琥珀。
大一那年,亚委会从我们学校选了一批大一新生参演开幕式。
在学校体育馆排练了大半个月之后,亚委会组织我们前往海心沙踩点。
清晨6点,我们在三饭门口集合。入秋的天气有点微凉,大巴有种满腹故事沉默寡言中年男子的气质,载我们穿过无言的隧道、驶过冷清的街道,抵达这座城市最虚荣最骄傲的CBD。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近这个日后的困身之所。
我走下车,环顾这尚未苏醒的玻璃森林,内心禁不住感叹这些高楼的线条不乏美感,闪烁的彩灯和logo更是诱惑力十足。
天开始起来,7点,这个森林骤然关了灯。
这个关灯的震撼,不亚于伍迪艾伦所拍摄的曼哈顿亮灯。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都在海心沙岛度过。那是APM仍未建好,表演场馆仍在修葺。
我们每天在尘土飞扬、阴冷难耐的地下室等候排练,常常一等就是一天。
午餐也非常糟糕,常常只分发给一条香蕉、一些干粮。
直到后来专业演员和志愿者到位,我们才吃上热的盒饭。
其时我们刚入学,脱离班集体、脱课,归属感无从谈起。
对新环境的恐惧以及无所事事带来的空虚感,刺伤了我们那时年轻脆弱的神经。
坐在自备防潮垫上,裹着毛毯。我望向秋仔,两个沉默的人,眉头一皱、嘴巴紧闭,眼里噙着泪水。
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听ipod,印象最深的就是la roux的in for the kill.
![]() |
充满复古味道的电音舞曲,从此与海心沙焦虑的心境再也脱离不开。(*董昆又让我把他写进去*)。
时至今日,每次听到in for the kill,我都能想起,我在表演平台西南角,一边单曲循环一边懒散游荡的样子。
We can fight our desires /
Oooh but when we start making fires /
年轻人啊,这明明是你最有生气的年纪,为什么如此忧郁。
排练后期有时需要通宵对光。
有一次,灯光师在调试各模块的灯光。无所事事的我们被准予在舞台上玩耍。深夜,五光十色的彩灯闪烁、变换,甚是美丽。
后来我们干脆在舞台上躺下来。
漫天星宿,偶尔投下来几朵炫光。
深吸一口气,空气有点冷。
这是这段时间里,属于我们的,最浪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