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回:内蒙游记
1 婚礼运动
八爷结婚了,似乎现在结婚只能赶节假日了,而长假除了春节只剩国庆,相信若干年后很多家庭在庆祝结婚纪念日时会如同今天节假日集中结婚一般订不到宾馆,无所谓,国人喜欢搞运动,从生到死。
2 背头稍麦
包头人回乡会首先找一家背头稍麦店,点上一两纯羊肉稍麦(这一两按皮称),就着砖茶、醋与辣子去油,美美的吃一顿算是完成回乡仪式。
3 走西口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次移民潮,包头就是山西人走西口的目的地之一,所以听到的口音多为西北蒙化的晋音。而这里面还残留有晋商的痕迹:老板不说老板要说“掌柜”,前一个字拖音后一个字干脆;婚礼上总管不说总管说“代东”,也就是代表东家;晚饭要说“宵夜”,这很有意思,宵夜应是广东人的习惯,不知道怎么到了大西北就成了晚餐。类似的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没少发生,一样的词换了个地方就有了新的含义,也算是服水土了。但严格讲,宵夜最早还真就是晚饭,不过特指妓院里进入主题前的那一顿。总之移民城市里的民俗很有意思,杂糅了原住民与外来户,不断形成,不断消逝。
4 简称
刚下火车就有人吆喝呼市与达旗的出租车,这里呼市就是呼和浩特,达旗指的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要是没有简称估计招呼客人也麻烦,等念完名字人都走不知哪去了。其实本来按蒙古语说可能也快,但挡不住听不懂,所谓汉化大致如此,也幸好内蒙各地用简称不重复。
5 南海
二里半机场附近有一处湿地公园,景色不错但路标太坑,我看前面有个地方叫卵石滩,转了大半圈都没找到在哪,后来发现已经路过很久了,而这一圈就是10km,一行人都有17000+步入账。晓奇跑到岸边拍全景,忽然一小伙子提着裤子骂骂咧咧的追了出来,我们都没好意思问晓奇拍到了什么,他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6 生日
婚宴旁边有人办生日宴,既不是老人也不是婴儿,而是10岁上下的孩子。据说八爷小时也办过,一直到12岁为止,要请班里同学来,说到底钱都让酒店赚了。
7 放炮
一大早爬起来就为点鞭炮,一千响的大地红,当我点完时突然发现原来围在周围的人瞬间消失,没来得及感慨,噼里啪啦,新郎到了。
8 煽情
我必然是最反感煽情的司仪,后来发现这种反感是相互的,耽误人家工作了。
9 库布齐沙漠
响沙湾沙子真的很细,当然我不会承认沙袜穿反这件事。滑索也玩了,骆驼也骑了,沙也滑了,但玩完一个项目听到工作人员喊有照片看看不要钱时总感觉玩的意义似乎就是留念。嘿,没有感受,哪有念可以留。
10 赶火车
从买票到上车用了不到五分钟,只是为了在向东方向的列车上看看身后的日落,挺美的。如果能赶上上午或下午五六点的火车必然是赚到了,色彩斑斓。
11 嘉宾
呼市大窑嘉宾堪比西安汉斯小木屋,非酒精碳酸饮料是各地小吃的绝佳伴侣。
12 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特色是化石与矿石,再者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从东胡到成吉思汗,也是一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过程,这里面关键词比较多,有机会详细整理。
13 宗教
内蒙曾流行藏传佛教,但现在似乎回民较多,深入回民区的感觉有点压抑,总有种说错话就得跑的感觉。另外这边的清真月饼一年到头都有,五仁的。
14 五塔寺
3A景区,一个售票员,兼职导游与检票,当她去做导游时保安检票,可以说人烟稀少。不过也好,难得能在景区里得到清净,上次还是在西安的碑林。
15 奶茶
泛着油花加了盐的奶茶配上不怎么新鲜的驼肉饼是很错误的组合,但神奇的是很抗饿,或许是反胃导致不愿吃。打开手机搜点评,到处都是黄焖鸡麻辣烫还有川菜馆子,有些口味没留住可能仅仅就是因为不如外来户好吃。别细想,明朝前想吃辣好像只能依赖花椒。
16 明信片
邮局都放假,大早上在车站附近终于找到一家卖明信片的,但又不卖邮票,留下钱后匆匆上车,不是旅游城市看来很难找到这些东西了。
八爷结婚了,似乎现在结婚只能赶节假日了,而长假除了春节只剩国庆,相信若干年后很多家庭在庆祝结婚纪念日时会如同今天节假日集中结婚一般订不到宾馆,无所谓,国人喜欢搞运动,从生到死。
2 背头稍麦
包头人回乡会首先找一家背头稍麦店,点上一两纯羊肉稍麦(这一两按皮称),就着砖茶、醋与辣子去油,美美的吃一顿算是完成回乡仪式。
3 走西口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次移民潮,包头就是山西人走西口的目的地之一,所以听到的口音多为西北蒙化的晋音。而这里面还残留有晋商的痕迹:老板不说老板要说“掌柜”,前一个字拖音后一个字干脆;婚礼上总管不说总管说“代东”,也就是代表东家;晚饭要说“宵夜”,这很有意思,宵夜应是广东人的习惯,不知道怎么到了大西北就成了晚餐。类似的现象在西学东渐时没少发生,一样的词换了个地方就有了新的含义,也算是服水土了。但严格讲,宵夜最早还真就是晚饭,不过特指妓院里进入主题前的那一顿。总之移民城市里的民俗很有意思,杂糅了原住民与外来户,不断形成,不断消逝。
4 简称
刚下火车就有人吆喝呼市与达旗的出租车,这里呼市就是呼和浩特,达旗指的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要是没有简称估计招呼客人也麻烦,等念完名字人都走不知哪去了。其实本来按蒙古语说可能也快,但挡不住听不懂,所谓汉化大致如此,也幸好内蒙各地用简称不重复。
5 南海
二里半机场附近有一处湿地公园,景色不错但路标太坑,我看前面有个地方叫卵石滩,转了大半圈都没找到在哪,后来发现已经路过很久了,而这一圈就是10km,一行人都有17000+步入账。晓奇跑到岸边拍全景,忽然一小伙子提着裤子骂骂咧咧的追了出来,我们都没好意思问晓奇拍到了什么,他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6 生日
婚宴旁边有人办生日宴,既不是老人也不是婴儿,而是10岁上下的孩子。据说八爷小时也办过,一直到12岁为止,要请班里同学来,说到底钱都让酒店赚了。
7 放炮
一大早爬起来就为点鞭炮,一千响的大地红,当我点完时突然发现原来围在周围的人瞬间消失,没来得及感慨,噼里啪啦,新郎到了。
8 煽情
我必然是最反感煽情的司仪,后来发现这种反感是相互的,耽误人家工作了。
9 库布齐沙漠
响沙湾沙子真的很细,当然我不会承认沙袜穿反这件事。滑索也玩了,骆驼也骑了,沙也滑了,但玩完一个项目听到工作人员喊有照片看看不要钱时总感觉玩的意义似乎就是留念。嘿,没有感受,哪有念可以留。
10 赶火车
从买票到上车用了不到五分钟,只是为了在向东方向的列车上看看身后的日落,挺美的。如果能赶上上午或下午五六点的火车必然是赚到了,色彩斑斓。
11 嘉宾
呼市大窑嘉宾堪比西安汉斯小木屋,非酒精碳酸饮料是各地小吃的绝佳伴侣。
12 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特色是化石与矿石,再者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从东胡到成吉思汗,也是一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过程,这里面关键词比较多,有机会详细整理。
13 宗教
内蒙曾流行藏传佛教,但现在似乎回民较多,深入回民区的感觉有点压抑,总有种说错话就得跑的感觉。另外这边的清真月饼一年到头都有,五仁的。
14 五塔寺
3A景区,一个售票员,兼职导游与检票,当她去做导游时保安检票,可以说人烟稀少。不过也好,难得能在景区里得到清净,上次还是在西安的碑林。
15 奶茶
泛着油花加了盐的奶茶配上不怎么新鲜的驼肉饼是很错误的组合,但神奇的是很抗饿,或许是反胃导致不愿吃。打开手机搜点评,到处都是黄焖鸡麻辣烫还有川菜馆子,有些口味没留住可能仅仅就是因为不如外来户好吃。别细想,明朝前想吃辣好像只能依赖花椒。
16 明信片
邮局都放假,大早上在车站附近终于找到一家卖明信片的,但又不卖邮票,留下钱后匆匆上车,不是旅游城市看来很难找到这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