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读《西游》
在关于玄奘西游的作品里,相信《西游日记》会成为一部经典,尽管它是从所谓的无厘头出发,并多借用了三、五年前已经过气的网络用语,而这些会很快随着那个时代的结束而无法为后人理解,当然,也无法为大陆境外的哪怕是华语圈的人们理解,它的语言囿于那个年代,它对西游的理解对中国人而言将是永恒的经典!
《西游日记》与作者的另外一部作品《悟空传》多少有点关联,所以有些影子在《悟空传》里仿佛能看到,悟空还是那个悟空,只不过是被割除了记忆的悟空,否则拥有记忆的悟空将会不停的抗争与战斗下去;八戒还是那个痴情的八戒,而不是好色的八戒。
唐僧却不是那个《西游记》里的唐僧。
曾有一位高喊“救救孩子!”的大家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的舍身求法的就是指唐僧-玄奘!
那唐僧究竟要求什么法呢?
女儿国。美女国王说:“你要找的,和我要找的一样,都不过是幸福而已。”“我想了想,的确如此”。很多人翻山涉水,一路行走下来,当初想要的,在这过程中可能已经忘记。而我们知道:我之所以成为我是仅仅是因为我没有忘记初心!哪怕大漠风沙,妖魔鬼魅。他一直未变的要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要解决历来佛教流转中的冲突和谬误,也是,但这些都不是终点,他要最终解决仍是对佛祖的质疑-如何助万人脱离贫苦和忧愁,如何给万人以幸福!美女国王只是给了他幸福,这是一个他自己的结果,这是一条鱼,他要的确实万众幸福的“渔”,而这里没有,于是他离开了这个多情女子给的温柔之乡!
五庄观。想给人幸福的伟大理想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对自己幸福的牺牲即可实现,这过程有太多的险阻邪恶,单靠善良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往往死于自己热爱或深信或力图拯救的对象,这里可以有N的N次方的案例,括号N大于500。上一世他即失败于此。对人神两界所能有的邪恶,是作为大德的书呆子金蝉子不能知道和想象的。这样他到了五庄观。在五庄观里,唐僧吃惊的发现这世界不但有被人吃的孩子,连被人吃的孩子也是靠吃人来滋养。“定睛望去,在那枝蔓之中,有无数婴儿头顶生着脐带,挂在树枝之上,有的只有小指大……有的闭目沉睡,有的睁眼痴笑,有的疯狂吼叫、挣动不休。”“只见深潭之下,隐隐约约,堆积满了白骨”唐僧不无悲哀的叹息“我曾听见有人喊:救救孩子……可此刻,那喊叫的人自己也淹没了吧”。是的,有很多孩子在攻击他-鲁迅。
唐僧毕竟是唐僧,毕竟是金蝉子转世,毕竟是连佛祖都忌惮的人。唐僧出发之时并不是无知少年,早已明辨真经,故对一切佛与菩萨都能报以一颗清明恬淡的心。哪怕是菩萨也不能骗他。他甚至知道他的每一步劫难都是佛祖在设计,佛不过是在逼他低头,逼他俯首帖耳!然而他依然西行,他要去寻找他要的,尽管形式上与佛給他设计的一样,但是他知道他不是去取所谓的经,而是去求“道”“法”。
车迟国。而“道”“法”在何处?有道之人方能有缘得道,如果说唐僧伟大之处,除了自我舍弃、坚韧,敢于质疑无疑是非常重要一项。车迟国。唐僧也遇到了尘世社会最不容许质疑的国度,“在我们这儿,只承认一种思想正确,就是道教!”,然后是辩论……“咩,《道德经》?那是什么?”“就是《老子》啊!你们天天喊道教一统江湖,连《道德经》是什么都不知道么?”“噜,我们只读伟大的国王路易四乘三减二等于十六世的鸿篇巨制《老子天下第一》……”。当然,有孙悟空在,结局是明确的!但是唐僧早已看出来“他们不需要正确答案,只想看看谁反对他们”。然而,这毕竟仅仅是一个车迟国,蕞尔小国,仅仅是因为有三位妖怪国师。这世间,还有超越世间的天庭、西天乐土,哪一个是允许质疑的呢,自己不就是因为质疑佛祖被贬到东土的么?
灵山。他不相信佛祖,就像五百年前不相信佛祖一样,当年因为质疑佛所以被佛贬斥到人间,此番转世仍不改初心。还没从东土出发,他对李世民说:“佛祖当年还是小王子的时候,也想让时间没有贫苦和忧愁,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佛祖成了佛祖,世间还是那个世间”。
到了灵山,他依然如前世故我,不愿成佛,他要离开这座灵山。“我不能成佛,我要会去。因为我的故土不在这里。我是那样热爱那里,虽然那里的一切也许并不如这里美好。但我会回去,我会告诉他们这世界的样子,我要让那里的人拥有热情的向往与宽大的胸襟,我要看着他们生生不息,创造那梦想中的国度,那里有最黑暗、最悲凉、最苦难,也会有最灿烂、最伟大、最辉煌。我不后悔我生在那里,也不后悔我死在那里。”心若至此,就是佛祖也不能奈其如何,因为数次转世之后他的心仍不死,不破不灭!这才是定数。佛祖知道他已经知道了最终的道。
这个道就是对世间万物的“热爱”,这种热爱会让这尘世生生不息!
无论上一世如何法力无边,万人敬仰,上一世终究是上一世,终究有不了解的世界,有没能解决的问题。这一世里,能做的其实都在这一世,这一世我们依然西游!
《西游日记》与作者的另外一部作品《悟空传》多少有点关联,所以有些影子在《悟空传》里仿佛能看到,悟空还是那个悟空,只不过是被割除了记忆的悟空,否则拥有记忆的悟空将会不停的抗争与战斗下去;八戒还是那个痴情的八戒,而不是好色的八戒。
唐僧却不是那个《西游记》里的唐僧。
曾有一位高喊“救救孩子!”的大家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的舍身求法的就是指唐僧-玄奘!
那唐僧究竟要求什么法呢?
女儿国。美女国王说:“你要找的,和我要找的一样,都不过是幸福而已。”“我想了想,的确如此”。很多人翻山涉水,一路行走下来,当初想要的,在这过程中可能已经忘记。而我们知道:我之所以成为我是仅仅是因为我没有忘记初心!哪怕大漠风沙,妖魔鬼魅。他一直未变的要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要解决历来佛教流转中的冲突和谬误,也是,但这些都不是终点,他要最终解决仍是对佛祖的质疑-如何助万人脱离贫苦和忧愁,如何给万人以幸福!美女国王只是给了他幸福,这是一个他自己的结果,这是一条鱼,他要的确实万众幸福的“渔”,而这里没有,于是他离开了这个多情女子给的温柔之乡!
五庄观。想给人幸福的伟大理想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对自己幸福的牺牲即可实现,这过程有太多的险阻邪恶,单靠善良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往往死于自己热爱或深信或力图拯救的对象,这里可以有N的N次方的案例,括号N大于500。上一世他即失败于此。对人神两界所能有的邪恶,是作为大德的书呆子金蝉子不能知道和想象的。这样他到了五庄观。在五庄观里,唐僧吃惊的发现这世界不但有被人吃的孩子,连被人吃的孩子也是靠吃人来滋养。“定睛望去,在那枝蔓之中,有无数婴儿头顶生着脐带,挂在树枝之上,有的只有小指大……有的闭目沉睡,有的睁眼痴笑,有的疯狂吼叫、挣动不休。”“只见深潭之下,隐隐约约,堆积满了白骨”唐僧不无悲哀的叹息“我曾听见有人喊:救救孩子……可此刻,那喊叫的人自己也淹没了吧”。是的,有很多孩子在攻击他-鲁迅。
唐僧毕竟是唐僧,毕竟是金蝉子转世,毕竟是连佛祖都忌惮的人。唐僧出发之时并不是无知少年,早已明辨真经,故对一切佛与菩萨都能报以一颗清明恬淡的心。哪怕是菩萨也不能骗他。他甚至知道他的每一步劫难都是佛祖在设计,佛不过是在逼他低头,逼他俯首帖耳!然而他依然西行,他要去寻找他要的,尽管形式上与佛給他设计的一样,但是他知道他不是去取所谓的经,而是去求“道”“法”。
车迟国。而“道”“法”在何处?有道之人方能有缘得道,如果说唐僧伟大之处,除了自我舍弃、坚韧,敢于质疑无疑是非常重要一项。车迟国。唐僧也遇到了尘世社会最不容许质疑的国度,“在我们这儿,只承认一种思想正确,就是道教!”,然后是辩论……“咩,《道德经》?那是什么?”“就是《老子》啊!你们天天喊道教一统江湖,连《道德经》是什么都不知道么?”“噜,我们只读伟大的国王路易四乘三减二等于十六世的鸿篇巨制《老子天下第一》……”。当然,有孙悟空在,结局是明确的!但是唐僧早已看出来“他们不需要正确答案,只想看看谁反对他们”。然而,这毕竟仅仅是一个车迟国,蕞尔小国,仅仅是因为有三位妖怪国师。这世间,还有超越世间的天庭、西天乐土,哪一个是允许质疑的呢,自己不就是因为质疑佛祖被贬到东土的么?
灵山。他不相信佛祖,就像五百年前不相信佛祖一样,当年因为质疑佛所以被佛贬斥到人间,此番转世仍不改初心。还没从东土出发,他对李世民说:“佛祖当年还是小王子的时候,也想让时间没有贫苦和忧愁,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佛祖成了佛祖,世间还是那个世间”。
到了灵山,他依然如前世故我,不愿成佛,他要离开这座灵山。“我不能成佛,我要会去。因为我的故土不在这里。我是那样热爱那里,虽然那里的一切也许并不如这里美好。但我会回去,我会告诉他们这世界的样子,我要让那里的人拥有热情的向往与宽大的胸襟,我要看着他们生生不息,创造那梦想中的国度,那里有最黑暗、最悲凉、最苦难,也会有最灿烂、最伟大、最辉煌。我不后悔我生在那里,也不后悔我死在那里。”心若至此,就是佛祖也不能奈其如何,因为数次转世之后他的心仍不死,不破不灭!这才是定数。佛祖知道他已经知道了最终的道。
这个道就是对世间万物的“热爱”,这种热爱会让这尘世生生不息!
无论上一世如何法力无边,万人敬仰,上一世终究是上一世,终究有不了解的世界,有没能解决的问题。这一世里,能做的其实都在这一世,这一世我们依然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