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伽点》---寻找生活表面 之下的爆破点
第二遍读完《欧米伽点》。德里罗的十六部长篇小说里,《欧米伽点》其实算是最短的,小长篇,2010年。9.11文学。 三部分构成:无名;正文;无名。 两个重要背景知识:《24小时惊魂》、欧米伽点 一个未解的概念:什么是时间。 无名两个小的章节前后衔接,讲述的是同一个场景: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吉姆独自站在电影院的一面墙边,看道格拉斯。戈登的电影《24小时惊魂》。这部电影上映于2006年,改编自希区柯克的电影《惊魂记》,所谓的改编,只是将电影缓慢地拉长至24小时。电影中的镜头都以及其清晰的慢镜头展示、分解。“这部电影本身不仅允许人全神贯注,而且还依赖于这样 的全神贯注。电影无情的速率,需要看电影的人付出符合需要的绝对的警觉关注,若没有这种相应的全神贯注,电影便毫无意义。” 正文部分加入了另外两个人物。一个是埃尔斯特,一个是他的杰茜。73岁的埃尔斯特曾是政府高层的军事咨询师,在看透了政府军事行为背后的权力争夺,厌恶政治之残酷,退隐于远离城市的沙漠,终日少言寡语,但格局依然浩大,关心人类,思考宇宙。杰茜是埃尔斯特与第二任妻子所生,二十几岁,因为恋爱对象遭到母亲反对,被送到父亲这里,考验她和男友的感情。杰茜是一个乖顺、懂唇语的灵性女孩。 三个人的相处简单,吉姆渐渐忘记了时间。但是有一天杰茜突然失踪,使得埃尔斯特的生活受到了冲击,他只好适应现代的通讯工具,用电话联系亲友,连接现实的人际网络,寻找杰茜的下落。但未果。故事的结尾是吉姆回到了城市,回到了由物理时间包围的物理空间。 德里罗的小说落笔干脆,从不拖泥带水,所以《地下世界》《白噪音》里那样,处理得了碎片垃圾里的无章杂乱,挥洒得了核武器与人类未来的宏大主题。德里罗有自己的宇宙,智慧喷张,运行有序。有几个明显特点: 1. 小说往往切入直接,符合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叙事特点,不把空间,人物背景,时间奉为必要要素,当然如这部小说,根本就是挑战时间的概念。 2. 德里罗的小说简洁,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都不算曲折,对话不多,但是对话及其考验作家的功力,他的对话简单利索,火候精准,或幽默、或智慧、或平淡,淡得你张口就想回答,但看了他设定的下一句,微微一笑,服了。 3. 深邃。思维的火花从头迸裂到底,就像是一道川菜,麻辣都是陪衬,关键是香。哪怕是800多页的《地下世界》,都感觉到作者超强的布局能力,没有一处是多余的笔墨,后现代的飞散背后,专注力极强。 4. 文笔超好。妙语连珠。“这种沉默很难打破,每吃一口,沉默就更深一分。我想到死寂的时间,体会到自投罗网的感觉,我听到我们咀嚼嘴里的食物。”一个作家的思想还是要文字来承托,我喜欢托宾,但托宾的文字很少有让你眼前一亮的句子,所以诺奖离托宾比较远。莫里森的小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不太读,但是读完几部也知道了诺奖得主的功力,撩人处,三五行就是一世追随。文笔太重要。 至于深处去,必是一汪深潭水。尝试从问题开始: 1. 后现代结构宏大叙事。后现代操作9.11的宏大话题,是切下一片小的组织,拿到放大镜下,微观观察。从中看到细胞基因中携带的时代弊病,看到人们内心的恐惧与迷茫。《欧米伽点》找到的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滴水珠,想要倾翻大河的水珠。 2. 对战争的思考。 3. 文中多次提到封闭空间。沙漠的意象在《地下世界》《名字》等作品中也被使用。 4. 语言。埃尔斯特对语言的逃避。苏西对语言的理解。懂唇语。 5,小说中苏西的突然失踪又作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