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千帆过尽,尚能饭否
截止到2015年9月26日为止,给他写的庆生文、伤怀文到底有多少篇、多少个字,并没有刻意统计过。年年秋复春,自以为随着他的退役而淡去了所有蠢蠢欲动的小心思,围观各类 煽情捅刀向作品时摆出一副静观世醉的高冷模样,或者黑他又黑了啊胖了啊怎么还不刮胡子啊……自以为心如止水,不复往昔,七情六欲都灭绝得犹如待阉之驴(?)
可这明明又是不可能的。时间的力量固然强大,它带走了一些什么,却终归还是留下了一些什么,这留下的不论悲喜是非,不论阴差阳错,不论成就或是遗憾,都永无消失的可能了。
2012年10月2日,36岁的德国足球运动员、德国国家队前任队长,米夏埃尔•巴拉克宣布退役。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大小荣誉寻常可见,却始终不曾获得任何一项大赛的冠军。
那一年,切尔西问鼎欧冠大耳朵。又两年,德国国家队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一切与作壁上观的他不再有任何关系,巴拉克不再是聚光灯下披着13号冲锋陷阵的骑士,只是无数看客中的一个,只会冲着镜头坦露牙花,笑成一朵傻不拉几的熊。
三年过去,2015年9月26日,米夏的39岁生日。
逝者如斯夫。
哪怕是再恋旧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有现在的烦恼,当时有当时的纠结。过去十年未必就是什么“黄金时代”,真正珍贵的是怦然心动的初相遇、是慷慨昂扬的正青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再回首——只有回顾往事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当日的伏笔,并为这今昔对比而唏嘘感叹。
就像把球衣蒙在头上、怒吼着滑跪出好几米的巴拉克,坐在替补席上闷闷不乐的25岁的巴拉克,并不知道那就是他最接近世界杯的瞬间。2002或许是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这一年巴拉克有亚军,也有未来。
距离喜欢上这个德国男人,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啊。屏幕里的他自是有他的故事,他的功败垂成;而屏幕外看着他的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点滴。十三年很快,又很慢,真高兴,真好运,我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喜欢着这样的一个人,将他当做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所以你看,过尽千帆皆不是。他的继任者和后辈之中不乏可爱的人,我也同样喜欢,这种喜欢却不再是那种喜欢、那种热爱了。模模糊糊想起十三年前的夏天的电光火石,不过是“千金难买我心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体育竞技这种东西就是很残忍,黄金年龄短暂、运气阴错阳差,搞不好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每个看过球的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几个酸涩的“如果”,明知道这假设无法成真。
我从不相信残缺是美、苦痛里能开出花,谁不愿顺风顺水,人生赢家般天遂人愿?然而冠军,从来都只有一个;看似正是春风得意的年纪,也早已成了球场上的迟暮夕阳红。时年39岁的巴拉克,自然是不能“饭”了,这不正是将军们的可敬之处,他们丹心长存,只是失去了青春,而这是每个人都终将失去的东西。
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巴拉克,他的愤懑和耿耿依旧历历在目,令人叹息。如今,他和他的球迷们都一副修得仙骨,已然看开的模样。但我固执地认为,残损者自是残损,绝无弥合的可能、也无必要,有些憾事是要伴随一生的。
这便是他教会我的事情——心存戚戚,而行止坦荡;纵有执念,而无怨无悔。
而我,衷心热爱他的残损、他的缺憾、他的戚戚、他的坦荡,一如热爱他十三年前飞扬、如今已不再的青春。
今天,这个老男人已经39岁了。我时常会想,站在这道所谓“不惑之年”的门槛上,39岁的米夏是否会在挥杆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一本正经地点评某场欧冠比赛的瞬间,回忆起他自己的青葱,自己的奔跑,他那些吃过苦头却最终没能遂愿的日子。又或者,那些往事于他早已淡去,毕竟有些遗憾终成缺憾,再无弥补的机会。
那么便不必过分耽于往昔。
总有太多的励志故事,太多的英雄传奇,谁的梦想不是梦想,不到最后关头,又有谁会轻言放弃。懦弱如我,只会在回顾过往时一味感慨命运无常、歌颂他“清醒的反抗”,然而却是忘了,在“现实”成为“现实”之前,他并不是被嘲弄的西西弗斯。
这个男人并无异能,也并非上帝身边的大天使,他只是比周围的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就是缺了这么一点点的运气,让他的坚韧愈发珍贵,也愈显可惜。
我们总是钟情那些倒霉的傻瓜不是没有缘由的。他不那么幸运的职业生涯似乎在无声宣告,一个人可以经历多少次咫尺天涯的遗憾;而他的所作所为又像是在说纵然这个世界上太多无可奈何和力所不逮,仍当以宽和,当以良善。
离开绿茵场,他看上去仍然很傻,很快乐。
我衷心地希望他能够快乐地享受世俗,生日总有party,有欢沸的人群,有美食美酒,或许,还有环肥燕瘦(并没有)
亲爱的米夏,39岁生日快乐。
可这明明又是不可能的。时间的力量固然强大,它带走了一些什么,却终归还是留下了一些什么,这留下的不论悲喜是非,不论阴差阳错,不论成就或是遗憾,都永无消失的可能了。
2012年10月2日,36岁的德国足球运动员、德国国家队前任队长,米夏埃尔•巴拉克宣布退役。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大小荣誉寻常可见,却始终不曾获得任何一项大赛的冠军。
那一年,切尔西问鼎欧冠大耳朵。又两年,德国国家队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一切与作壁上观的他不再有任何关系,巴拉克不再是聚光灯下披着13号冲锋陷阵的骑士,只是无数看客中的一个,只会冲着镜头坦露牙花,笑成一朵傻不拉几的熊。
三年过去,2015年9月26日,米夏的39岁生日。
逝者如斯夫。
哪怕是再恋旧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有现在的烦恼,当时有当时的纠结。过去十年未必就是什么“黄金时代”,真正珍贵的是怦然心动的初相遇、是慷慨昂扬的正青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再回首——只有回顾往事的时候我们才能看清当日的伏笔,并为这今昔对比而唏嘘感叹。
就像把球衣蒙在头上、怒吼着滑跪出好几米的巴拉克,坐在替补席上闷闷不乐的25岁的巴拉克,并不知道那就是他最接近世界杯的瞬间。2002或许是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这一年巴拉克有亚军,也有未来。
距离喜欢上这个德国男人,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啊。屏幕里的他自是有他的故事,他的功败垂成;而屏幕外看着他的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点滴。十三年很快,又很慢,真高兴,真好运,我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喜欢着这样的一个人,将他当做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所以你看,过尽千帆皆不是。他的继任者和后辈之中不乏可爱的人,我也同样喜欢,这种喜欢却不再是那种喜欢、那种热爱了。模模糊糊想起十三年前的夏天的电光火石,不过是“千金难买我心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体育竞技这种东西就是很残忍,黄金年龄短暂、运气阴错阳差,搞不好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每个看过球的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几个酸涩的“如果”,明知道这假设无法成真。
我从不相信残缺是美、苦痛里能开出花,谁不愿顺风顺水,人生赢家般天遂人愿?然而冠军,从来都只有一个;看似正是春风得意的年纪,也早已成了球场上的迟暮夕阳红。时年39岁的巴拉克,自然是不能“饭”了,这不正是将军们的可敬之处,他们丹心长存,只是失去了青春,而这是每个人都终将失去的东西。
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巴拉克,他的愤懑和耿耿依旧历历在目,令人叹息。如今,他和他的球迷们都一副修得仙骨,已然看开的模样。但我固执地认为,残损者自是残损,绝无弥合的可能、也无必要,有些憾事是要伴随一生的。
这便是他教会我的事情——心存戚戚,而行止坦荡;纵有执念,而无怨无悔。
而我,衷心热爱他的残损、他的缺憾、他的戚戚、他的坦荡,一如热爱他十三年前飞扬、如今已不再的青春。
今天,这个老男人已经39岁了。我时常会想,站在这道所谓“不惑之年”的门槛上,39岁的米夏是否会在挥杆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一本正经地点评某场欧冠比赛的瞬间,回忆起他自己的青葱,自己的奔跑,他那些吃过苦头却最终没能遂愿的日子。又或者,那些往事于他早已淡去,毕竟有些遗憾终成缺憾,再无弥补的机会。
那么便不必过分耽于往昔。
总有太多的励志故事,太多的英雄传奇,谁的梦想不是梦想,不到最后关头,又有谁会轻言放弃。懦弱如我,只会在回顾过往时一味感慨命运无常、歌颂他“清醒的反抗”,然而却是忘了,在“现实”成为“现实”之前,他并不是被嘲弄的西西弗斯。
这个男人并无异能,也并非上帝身边的大天使,他只是比周围的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就是缺了这么一点点的运气,让他的坚韧愈发珍贵,也愈显可惜。
我们总是钟情那些倒霉的傻瓜不是没有缘由的。他不那么幸运的职业生涯似乎在无声宣告,一个人可以经历多少次咫尺天涯的遗憾;而他的所作所为又像是在说纵然这个世界上太多无可奈何和力所不逮,仍当以宽和,当以良善。
离开绿茵场,他看上去仍然很傻,很快乐。
我衷心地希望他能够快乐地享受世俗,生日总有party,有欢沸的人群,有美食美酒,或许,还有环肥燕瘦(并没有)
亲爱的米夏,39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