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刚刚有朋友在微信上发了一条状态: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去年去敦煌旅游,临走在客栈留言,有一个30多岁的男人提笔在墙上写的正是这句话。当时没有特别在意,但今天再看到这句话,才突然领会到它的意思,感动不已。
爱情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歌颂和向往的东西,爱和被爱几乎可以算是人的一种本能了(其实也是一项技能,有的人终其一生未必就能学会爱)。其力量之大,也是让人感叹的。且看我们最经典的罗朱梁祝,三桂哥一怒为红颜,红拂夜奔,董小宛誓死追随那个从未真心爱过她的男人,陆游蒋婉苦恋而不得,魂断蓝桥,廊桥遗梦,泰坦尼克。以爱情为主题的传说、书籍、歌曲、电影等等,实在是数都数不过来。经典的三大人生主题,爱情、死亡和孤独,似乎已经成为人类的劫难,每一代人都会为这三个永恒的问题所困,或为之癫狂手之舞之,或为之苦恼寤寐思服。还有很多人绞尽脑汁拼命思索这三个东西到底为何物,但却没有人能给出普世的答案。所以人类生生不息,就注定要世世代代为这些基本的问题所困扰。西方有句谚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想想还真有那么点道理,丫的,你们想破脑袋,不还是啥都没整明白么?
回到主题,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就是说,你这彩虹一样可爱的人呀,在遇到你之前,我居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这般美好的人物。怪道宝玉初见黛玉时要摔玉,原来是捶胸顿足相见恨晚之意。那么爱情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人,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自私而且以自我为中心的,但这无可厚非,自然法则使然。自私的我们活在这世界上,发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无法抵抗外界的侵扰安全地活下去,所以会组成群体生活,而一旦有了群体有了两性,自然也就会有吸引,加之荷尔蒙的促进,爱情就这么产生了。只是最初可能传宗接代和解决生理需求的因素要大一些,后来到了文明社会,有了理性,才有了所谓的精神恋爱。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更多人对伴侣和自己在精神层面的一致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宁缺毋滥。这一方面意味着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使得现代社会众多优质的大龄剩男剩女们每天唏嘘感叹不已,奶奶的,老子的彩虹呢?这种精神方面的需求,个人觉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在寻找那个更好的自我,或者说是,理想中的自我——我希望成为的样子。
每个人一出生,他/她的家庭、所处的阶层便和整个时代一起,基本上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决定一个人对自己的期许,也就决定了他/她对未来另一半的期许。所以,一个在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她可能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和自己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以上学历),有稳定的工作,有孝顺、持家、温柔等中产阶级主妇应该有的性格特点,当然,现在很多人还追求有趣,难度系数又高了一些。但这所有的期许,其实都来自于一个人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被社会改造成了社会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但还自以为自己是自由的。)
除了环境和时代之外,个体的性格也是选择伴侣时非常重要的一面。但性格这个东西,虽然变数较大,家庭和社会对其的影响仍然是非常重大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总体来讲,性格相近或者相异的人都可能结合。两个性格相近的人走到一起,是因为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好的一面居多,这样的人通常比较自信;两个性格互补的人走到一起,则是因为对方身上有自己所欣赏但可能欠缺的东西,希望通过另外一个人的力量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因此,斯人若彩虹其实有两种含义,一是哦,原来这世上还有跟我一样美好的人,谢耳朵肯定是这么想的;另一种则是,天啊,原来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美好的人物?以宝玉为代表。
爱情的另一大魔力是让人心生美好。因为感受到来自另外一个生命的温暖,我们会感激并试图回报这种温暖,并进而将之播于芸芸众生,所以恋爱中的人看什么都是好的。之前看网上有一篇帖子,说京东傲娇的总裁以前总是板着脸,但是近来见人却总是展露笑颜,并将之归功于爱情。也见过身边一些女子,没找到爱情的时候好像每天都很不快乐,像个斗士一样和生活中的一切作对,但在拥有爱情之后却好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得甜蜜而温柔。约翰列侬曾经唱过:oh my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heart is wide open, oh my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eyes can see. 就是说,因为小野洋子,他第一次感受和看见世界的美好。大概好的爱情就是这样吧,让人变得丰盈而善良。骄傲的Mr.Darcy最后不也放下了自己冷漠坚硬的一面,变得温和可亲了吗?
但是,但是,总是要有但是的。但是,如果好的感情是让我们透过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那这样的爱情不是很自私么?只是这种自私没有损及他人的利益。呃……
那什么样的爱情是不自私的呢?前段时间看《复活》,里面写那个革命家爱上了沦为妓女的喀秋莎,他说:我是把她当作一个美好的、罕见的、受尽了折磨的人而爱她的。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只是非常想帮助她,减轻她的逆境……希望这个受尽了折磨的灵魂能喘口气就好了。那这种无条件的爱,算是爱情的最高层次么?就像天龙八部里面爱上魔女的游坦之。(但是他也太惨了点吧……)
曾经以为这样的爱情很少有人能遇得到,但是仔细想一想,多数的爱情里面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层面,这或许也是,人类长久以来对爱情如此孜孜不倦的原因之一罢。
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想起去年去敦煌旅游,临走在客栈留言,有一个30多岁的男人提笔在墙上写的正是这句话。当时没有特别在意,但今天再看到这句话,才突然领会到它的意思,感动不已。
爱情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歌颂和向往的东西,爱和被爱几乎可以算是人的一种本能了(其实也是一项技能,有的人终其一生未必就能学会爱)。其力量之大,也是让人感叹的。且看我们最经典的罗朱梁祝,三桂哥一怒为红颜,红拂夜奔,董小宛誓死追随那个从未真心爱过她的男人,陆游蒋婉苦恋而不得,魂断蓝桥,廊桥遗梦,泰坦尼克。以爱情为主题的传说、书籍、歌曲、电影等等,实在是数都数不过来。经典的三大人生主题,爱情、死亡和孤独,似乎已经成为人类的劫难,每一代人都会为这三个永恒的问题所困,或为之癫狂手之舞之,或为之苦恼寤寐思服。还有很多人绞尽脑汁拼命思索这三个东西到底为何物,但却没有人能给出普世的答案。所以人类生生不息,就注定要世世代代为这些基本的问题所困扰。西方有句谚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想想还真有那么点道理,丫的,你们想破脑袋,不还是啥都没整明白么?
回到主题,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就是说,你这彩虹一样可爱的人呀,在遇到你之前,我居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这般美好的人物。怪道宝玉初见黛玉时要摔玉,原来是捶胸顿足相见恨晚之意。那么爱情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人,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自私而且以自我为中心的,但这无可厚非,自然法则使然。自私的我们活在这世界上,发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无法抵抗外界的侵扰安全地活下去,所以会组成群体生活,而一旦有了群体有了两性,自然也就会有吸引,加之荷尔蒙的促进,爱情就这么产生了。只是最初可能传宗接代和解决生理需求的因素要大一些,后来到了文明社会,有了理性,才有了所谓的精神恋爱。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更多人对伴侣和自己在精神层面的一致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宁缺毋滥。这一方面意味着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使得现代社会众多优质的大龄剩男剩女们每天唏嘘感叹不已,奶奶的,老子的彩虹呢?这种精神方面的需求,个人觉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在寻找那个更好的自我,或者说是,理想中的自我——我希望成为的样子。
每个人一出生,他/她的家庭、所处的阶层便和整个时代一起,基本上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决定一个人对自己的期许,也就决定了他/她对未来另一半的期许。所以,一个在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她可能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和自己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以上学历),有稳定的工作,有孝顺、持家、温柔等中产阶级主妇应该有的性格特点,当然,现在很多人还追求有趣,难度系数又高了一些。但这所有的期许,其实都来自于一个人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被社会改造成了社会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但还自以为自己是自由的。)
除了环境和时代之外,个体的性格也是选择伴侣时非常重要的一面。但性格这个东西,虽然变数较大,家庭和社会对其的影响仍然是非常重大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总体来讲,性格相近或者相异的人都可能结合。两个性格相近的人走到一起,是因为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好的一面居多,这样的人通常比较自信;两个性格互补的人走到一起,则是因为对方身上有自己所欣赏但可能欠缺的东西,希望通过另外一个人的力量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因此,斯人若彩虹其实有两种含义,一是哦,原来这世上还有跟我一样美好的人,谢耳朵肯定是这么想的;另一种则是,天啊,原来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美好的人物?以宝玉为代表。
爱情的另一大魔力是让人心生美好。因为感受到来自另外一个生命的温暖,我们会感激并试图回报这种温暖,并进而将之播于芸芸众生,所以恋爱中的人看什么都是好的。之前看网上有一篇帖子,说京东傲娇的总裁以前总是板着脸,但是近来见人却总是展露笑颜,并将之归功于爱情。也见过身边一些女子,没找到爱情的时候好像每天都很不快乐,像个斗士一样和生活中的一切作对,但在拥有爱情之后却好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得甜蜜而温柔。约翰列侬曾经唱过:oh my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heart is wide open, oh my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my eyes can see. 就是说,因为小野洋子,他第一次感受和看见世界的美好。大概好的爱情就是这样吧,让人变得丰盈而善良。骄傲的Mr.Darcy最后不也放下了自己冷漠坚硬的一面,变得温和可亲了吗?
但是,但是,总是要有但是的。但是,如果好的感情是让我们透过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那这样的爱情不是很自私么?只是这种自私没有损及他人的利益。呃……
那什么样的爱情是不自私的呢?前段时间看《复活》,里面写那个革命家爱上了沦为妓女的喀秋莎,他说:我是把她当作一个美好的、罕见的、受尽了折磨的人而爱她的。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只是非常想帮助她,减轻她的逆境……希望这个受尽了折磨的灵魂能喘口气就好了。那这种无条件的爱,算是爱情的最高层次么?就像天龙八部里面爱上魔女的游坦之。(但是他也太惨了点吧……)
曾经以为这样的爱情很少有人能遇得到,但是仔细想一想,多数的爱情里面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层面,这或许也是,人类长久以来对爱情如此孜孜不倦的原因之一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