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香气
最近的饭后水果改成了橘子,一个个青翠圆滚滚的橘子,拿在手里把玩,轻嗅橘子本身特有的芳香,整个人感觉清爽起来。坐车的时候,也会习惯带一个橘子在身边,晕车的时候拿出来凑在鼻端,会稍微缓解一下晕车带来的痛苦。这个季节正是吃橘子的季节,由这样一个小小的橘子的牵引,能顺带着把回忆拉得很长。
初中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橘子开始大量上市,沿街叫卖的,拉着一车橘子转乡的,青翠的橘子总是带着诱人的色泽。那个时候住校,一个礼拜回家一次,一个礼拜才能出一次校门。每次进校之前,都会约着同学一起去买橘子,两块钱就能买好大一袋,够自己吃一个礼拜。下课休息的时候,手就会不由自主地从课桌里摸出一个橘子来,和同桌一起分着吃,那个时候的初中记忆就定格成了橘子的香气。
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块空地,种满了橘树,因为常年没人打理,整个橘园荒草凄凄,蒿草甚至长得比橘树还高,结出来的果实也是疙疙瘩瘩不成方圆。刚刚发现橘树结果的时候,和学姐约好了一人带了一个包去偷。那个时候也真是胆大,都不怕会不会被人发现,两个人就摘了满满两袋橘子回来。刚刚摘下来的橘子还没有成熟完全,带着一股酸涩,但是无奈正对了学姐的口味,全部给她一个人吃了。但是吃没吃到可口的橘子对我来说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也许只是我们相约一起偷橘子的过程吧。
那个时候的宁波,冬天特别冷,我以为家里那种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冷就已经够人受的了,但是宁波的冷却是冷到了骨头里。咸湿的海风夹杂着绵绵的细雨,即使穿了几层的衣服,仍然冻得瑟瑟缩缩,不想出门。但是这样的时候,却是校门口糖炒栗子大卖的时候。那个卖炒栗子的大姐,因为我经常在他们家买水果,一来二去也就熟了。每次闻到空气中漂浮着的桂花糖炒栗子的香甜,就忍不住去他们家买上一些。那个时候要自己挣钱凑自己的生活费,所以不敢多买,但是那份简单握在手里的温热,却足以温暖一个冬季。
毕业了以后去了上海,上海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高傲的御姐,外表看起来冷冰冰,不近人情,但是接触地久了,了解得深了,你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在上海的那两年,生活其实并不轻松,每个周末一个人围着浦东到处打转的时候,虽然落寞但是却很充实。路上的车水马龙,是这个城市特有的繁华,我从来没想过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但是看客本身似乎也是风景的一角。转得累了,就会去住所附近的一家汤包馆,老板是地地道道的江苏人,一碗鸭血粉丝加一笼灌汤包,好吃不贵,让人流连忘返。想起一个人在外漂泊的孤苦,想起遇到不公时坐在马桶上哭着给爸爸打电话,想起家的温暖,但一笼汤包足已。
一直都以为自己会去北京的,甘蔗和黎子都在北京,大三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去了一趟北京。甘蔗在北京理工大学食堂请我们吃了一顿饭,最喜欢的就是那道山药泥做的甜点,后来去了很多地方,吃过很多大餐,但是似乎都没有那道甜点留下的印象深刻。还有燕大附近的驴肉火烧和牛肉汤,燕大门口的烤红薯,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当初有多不珍惜。北京的秋高气爽,北京西站的熙熙攘攘,这座城市具备了一切,但惟独缺失爱情的土壤。沿着铁路一路撒下的玫瑰花瓣,是我们丢失的梦想......
现在在深圳,能让我记起这座城市的,不知道是温暖而湿润的海风,还是洋紫荆的香气。曾经丢失的一切,似乎在这里都可以找回。巨大的移民城市,给了这座城市以极大的包容性。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但是这里是不是最终的归宿,却需要时间来解答。曾经我对这里充满期许,后来我对这里充满失望。但是迷失的自己总有回归的一天,就像陈绮贞在《旅途的意义》里面唱到:你看过了许多美景,你看过了许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你品尝了夜的巴黎,你踏过了下雪的北京,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没有告别,我们就无从成长......
初中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橘子开始大量上市,沿街叫卖的,拉着一车橘子转乡的,青翠的橘子总是带着诱人的色泽。那个时候住校,一个礼拜回家一次,一个礼拜才能出一次校门。每次进校之前,都会约着同学一起去买橘子,两块钱就能买好大一袋,够自己吃一个礼拜。下课休息的时候,手就会不由自主地从课桌里摸出一个橘子来,和同桌一起分着吃,那个时候的初中记忆就定格成了橘子的香气。
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块空地,种满了橘树,因为常年没人打理,整个橘园荒草凄凄,蒿草甚至长得比橘树还高,结出来的果实也是疙疙瘩瘩不成方圆。刚刚发现橘树结果的时候,和学姐约好了一人带了一个包去偷。那个时候也真是胆大,都不怕会不会被人发现,两个人就摘了满满两袋橘子回来。刚刚摘下来的橘子还没有成熟完全,带着一股酸涩,但是无奈正对了学姐的口味,全部给她一个人吃了。但是吃没吃到可口的橘子对我来说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也许只是我们相约一起偷橘子的过程吧。
那个时候的宁波,冬天特别冷,我以为家里那种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冷就已经够人受的了,但是宁波的冷却是冷到了骨头里。咸湿的海风夹杂着绵绵的细雨,即使穿了几层的衣服,仍然冻得瑟瑟缩缩,不想出门。但是这样的时候,却是校门口糖炒栗子大卖的时候。那个卖炒栗子的大姐,因为我经常在他们家买水果,一来二去也就熟了。每次闻到空气中漂浮着的桂花糖炒栗子的香甜,就忍不住去他们家买上一些。那个时候要自己挣钱凑自己的生活费,所以不敢多买,但是那份简单握在手里的温热,却足以温暖一个冬季。
毕业了以后去了上海,上海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高傲的御姐,外表看起来冷冰冰,不近人情,但是接触地久了,了解得深了,你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在上海的那两年,生活其实并不轻松,每个周末一个人围着浦东到处打转的时候,虽然落寞但是却很充实。路上的车水马龙,是这个城市特有的繁华,我从来没想过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但是看客本身似乎也是风景的一角。转得累了,就会去住所附近的一家汤包馆,老板是地地道道的江苏人,一碗鸭血粉丝加一笼灌汤包,好吃不贵,让人流连忘返。想起一个人在外漂泊的孤苦,想起遇到不公时坐在马桶上哭着给爸爸打电话,想起家的温暖,但一笼汤包足已。
一直都以为自己会去北京的,甘蔗和黎子都在北京,大三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去了一趟北京。甘蔗在北京理工大学食堂请我们吃了一顿饭,最喜欢的就是那道山药泥做的甜点,后来去了很多地方,吃过很多大餐,但是似乎都没有那道甜点留下的印象深刻。还有燕大附近的驴肉火烧和牛肉汤,燕大门口的烤红薯,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当初有多不珍惜。北京的秋高气爽,北京西站的熙熙攘攘,这座城市具备了一切,但惟独缺失爱情的土壤。沿着铁路一路撒下的玫瑰花瓣,是我们丢失的梦想......
现在在深圳,能让我记起这座城市的,不知道是温暖而湿润的海风,还是洋紫荆的香气。曾经丢失的一切,似乎在这里都可以找回。巨大的移民城市,给了这座城市以极大的包容性。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但是这里是不是最终的归宿,却需要时间来解答。曾经我对这里充满期许,后来我对这里充满失望。但是迷失的自己总有回归的一天,就像陈绮贞在《旅途的意义》里面唱到:你看过了许多美景,你看过了许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你品尝了夜的巴黎,你踏过了下雪的北京,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没有告别,我们就无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