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君的一切
L君算是我人生中,自我意识所承认的第一位真正爱上的女生了。但因为和她并无结局,所以不敢以初恋称之。她无疑是我遇到的最聪明,最有才情的异性。当年在河南一百万考生里以五百名的成绩去了NKU,据说还是在高三那年看了几百本小说的前提下。当年在一次社团联谊聚餐上她安静地坐在我附近座位,我生平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有了小鹿乱撞的心理体验。正式认识开始聊天以后,彼此发现更加投缘。可惜由于当时的青涩,腼腆以及怯懦,和她一路磕磕碰碰,从她的异性好朋友,目睹她有了男朋友,再到后来的男闺蜜,却由于一条短信,终究还是不了了之。从此虽然和她偶有联系,但感觉彼此都极力避免见面,连在校园里的零星相遇也是面露尴尬的收场。
一年以后她终于和她所谓”并不喜欢“的男朋友分手,半年之后我找了人生中第一个女朋友。有次和女朋友穿过天南门碰见了他,她看情形回以微笑之后快步走开。我指着她对女朋友说这就是我和你说的那个女生,女朋友稚气的脸上挂满了嫉妒,从此我和她再也没有见面过。其实我清楚她并没有对我动过心,只是觉得我很适合做她的一个倾听者。我相信,我肯定先于她男朋友,甚至父母知道,在她气质不俗,才智兼备的背后有过长期服用安眠药,甚至某次服用过度,被室友发现连夜送去医院洗胃的历史。我看待世界的悲观在她身上能够得到回应,许多时候我们会一起回忆《挪威的森林》里的桥段。
”ZX, 你对天大连续的学生自杀事件怎么看?”
这就是两年没有任何联系之后,她抛给我的第一句话。确实,在我和她关系最纠结的学期,学校中了邪一般一学期有五六个学生自杀,而且手法,地点,时间还绝无雷同。其影响无非是学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一直以来在媒体面前的低调也博得了曝光率,那个春夏之际的学校感觉四处都是游荡着的幽灵,湖边,楼顶瞬时都成了禁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向我推荐过一本书,我记得名字叫作《完全自杀手册》。里面介绍了可以让你相对轻松离开这个世界的可行性操作,但也无可争议地被列为禁书,即便等我到了美国,有几次好奇但都没能在网上找到。
“这。。。最近又死人了吗,我毕业以后就没怎么听说了。”
“我想问问你对毕业之前那个学期那么多学生自杀的看法,不过是的,我最近回了趟学校,确实又出事了”
其实,我对于其中一例算是有间接接触。因为事发我宿舍楼旁边的高楼,我某天骑车发现有很多警察,最诧异的是有一部车,顶盖凹损极为严重。在知道有个材料系的女生跳楼后,至今回想现在都觉得后颈发凉。但是,我感觉我和这些永远飘荡在校园里的魂灵牵连到此为止了。我从未去替学校操心过事件背后的原因,最多只是作为和外校同学聊天的谈资。性格里的自我中心论在这里又一次体现,我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虽然我在某几个瞬间会有类似的想法一闪而过,但体内强大的抗体还是将之拒绝于心门外。嗯,也许某天我也会走上同样的路,但不是今天。
“我真没想那么多,你最近还好吗,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对了,我看你朋友圈,又在重温《挪威的森林》吗?” 我企图把话题转开。
“嗯,最近又看了好几遍,真是好书啊。你找了女朋友吗,我都订婚了。不过,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精神病医院待着”
”我还没找,先提前恭喜你啊,不过怎么会这样?“这时我脑海里不断补充这她和这类病症符合的一言一行。她平时是那么阳光,上进,毕业后直博去了PKU,大学期间还自学了一手不错的大提琴,估计常人很难想象,但我当时却像早该预料到一般:
“是重度抑郁症吗?“
”嗯,出院以后,我估计要和心理医生打一辈子交道了。不过这样也好,现在我妈,我老板对我都变好了很多。“
我心里一下子五味杂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ZX,你现在还喜欢我吗,我希望你已经不了,不希望你喜欢这样的我。“
“哈哈,这你倒不用担心。但感觉你像是很熟悉的故人,我年底回国,有机会可以出来老朋友聊聊天啊。”
“不让你来看我!我好怕你,你之前跟我说话的方式,吓死我了。你说得不到的东西宁肯毁掉啊,之前”
我想了很久也不记得到底何时和她说过那句话,但很明显,她已经对我产生了敌意。她接着问我近况,我便努力使她相信自己在经历和她与前男友波折后,成熟或者说在乎的事情少了,更忙碌专注于自己的前途以及活得更加自我。很难定义我能否在渡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使有,我觉得自己活得比较像后青春期的他,但那个和我曾经讨论过渡边到底爱直子还是绿子的邻家女神,已经像直子一样进入了疗养院。我希望她所处的环境,不会像书里描写的一般,让人直接联想到《魔山》。
我再向她表达希望她尽快彻底康复之后,话题又被她拉回了向我索要自杀事件的看法。这份近乎野蛮粗暴的执拗,我之前从未从淑女的她身上看到过。我理解她为何对此乐此不疲,想想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我深信自杀就像打哈欠一般具有传染性。也许她的耳洞能接收到来自二十五楼,来自青年湖畔,招魂归兮的吟唱。她不想和我解释抑郁的原因,而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太大意义。在我眼里,早慧意味着敏感,而历史早已说明了天才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陨落。
在和她结束对话以后,我又想起那个经典的哲学命题,”是做一头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人最大的悲剧是在这类问题面前根本就无从选择。
最后,真诚地祝愿她早日好起来,至少要活过我。作为我大学生涯苦涩青春的见证者之一,有些回忆,只有和她才能温故。
一年以后她终于和她所谓”并不喜欢“的男朋友分手,半年之后我找了人生中第一个女朋友。有次和女朋友穿过天南门碰见了他,她看情形回以微笑之后快步走开。我指着她对女朋友说这就是我和你说的那个女生,女朋友稚气的脸上挂满了嫉妒,从此我和她再也没有见面过。其实我清楚她并没有对我动过心,只是觉得我很适合做她的一个倾听者。我相信,我肯定先于她男朋友,甚至父母知道,在她气质不俗,才智兼备的背后有过长期服用安眠药,甚至某次服用过度,被室友发现连夜送去医院洗胃的历史。我看待世界的悲观在她身上能够得到回应,许多时候我们会一起回忆《挪威的森林》里的桥段。
”ZX, 你对天大连续的学生自杀事件怎么看?”
这就是两年没有任何联系之后,她抛给我的第一句话。确实,在我和她关系最纠结的学期,学校中了邪一般一学期有五六个学生自杀,而且手法,地点,时间还绝无雷同。其影响无非是学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一直以来在媒体面前的低调也博得了曝光率,那个春夏之际的学校感觉四处都是游荡着的幽灵,湖边,楼顶瞬时都成了禁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向我推荐过一本书,我记得名字叫作《完全自杀手册》。里面介绍了可以让你相对轻松离开这个世界的可行性操作,但也无可争议地被列为禁书,即便等我到了美国,有几次好奇但都没能在网上找到。
“这。。。最近又死人了吗,我毕业以后就没怎么听说了。”
“我想问问你对毕业之前那个学期那么多学生自杀的看法,不过是的,我最近回了趟学校,确实又出事了”
其实,我对于其中一例算是有间接接触。因为事发我宿舍楼旁边的高楼,我某天骑车发现有很多警察,最诧异的是有一部车,顶盖凹损极为严重。在知道有个材料系的女生跳楼后,至今回想现在都觉得后颈发凉。但是,我感觉我和这些永远飘荡在校园里的魂灵牵连到此为止了。我从未去替学校操心过事件背后的原因,最多只是作为和外校同学聊天的谈资。性格里的自我中心论在这里又一次体现,我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虽然我在某几个瞬间会有类似的想法一闪而过,但体内强大的抗体还是将之拒绝于心门外。嗯,也许某天我也会走上同样的路,但不是今天。
“我真没想那么多,你最近还好吗,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对了,我看你朋友圈,又在重温《挪威的森林》吗?” 我企图把话题转开。
“嗯,最近又看了好几遍,真是好书啊。你找了女朋友吗,我都订婚了。不过,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精神病医院待着”
”我还没找,先提前恭喜你啊,不过怎么会这样?“这时我脑海里不断补充这她和这类病症符合的一言一行。她平时是那么阳光,上进,毕业后直博去了PKU,大学期间还自学了一手不错的大提琴,估计常人很难想象,但我当时却像早该预料到一般:
“是重度抑郁症吗?“
”嗯,出院以后,我估计要和心理医生打一辈子交道了。不过这样也好,现在我妈,我老板对我都变好了很多。“
我心里一下子五味杂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ZX,你现在还喜欢我吗,我希望你已经不了,不希望你喜欢这样的我。“
“哈哈,这你倒不用担心。但感觉你像是很熟悉的故人,我年底回国,有机会可以出来老朋友聊聊天啊。”
“不让你来看我!我好怕你,你之前跟我说话的方式,吓死我了。你说得不到的东西宁肯毁掉啊,之前”
我想了很久也不记得到底何时和她说过那句话,但很明显,她已经对我产生了敌意。她接着问我近况,我便努力使她相信自己在经历和她与前男友波折后,成熟或者说在乎的事情少了,更忙碌专注于自己的前途以及活得更加自我。很难定义我能否在渡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使有,我觉得自己活得比较像后青春期的他,但那个和我曾经讨论过渡边到底爱直子还是绿子的邻家女神,已经像直子一样进入了疗养院。我希望她所处的环境,不会像书里描写的一般,让人直接联想到《魔山》。
我再向她表达希望她尽快彻底康复之后,话题又被她拉回了向我索要自杀事件的看法。这份近乎野蛮粗暴的执拗,我之前从未从淑女的她身上看到过。我理解她为何对此乐此不疲,想想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我深信自杀就像打哈欠一般具有传染性。也许她的耳洞能接收到来自二十五楼,来自青年湖畔,招魂归兮的吟唱。她不想和我解释抑郁的原因,而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没有太大意义。在我眼里,早慧意味着敏感,而历史早已说明了天才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陨落。
在和她结束对话以后,我又想起那个经典的哲学命题,”是做一头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人最大的悲剧是在这类问题面前根本就无从选择。
最后,真诚地祝愿她早日好起来,至少要活过我。作为我大学生涯苦涩青春的见证者之一,有些回忆,只有和她才能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