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意乱 有些焦虑
事情骤然飙起,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地调整,最后决定,不去北京了,但接连的几个周末也都交代了,包括再去杭州。
心烦意乱,干脆看电影。“2012”,差不多两个半小时,远不像说的那么无聊,还是很能跟着看下去的。想起以前读《回忆维特根斯坦》,说他紧张的课上完之后,一头扎进电影院看美国西部片,真可算放松的良方。
从影城出来,接到短信,说《黑塞文集》能配齐,心下一高兴,四季亭也不进了,接着去季风——淮海路到底还是通了。
往回的时候,手里多了好几种足以让人兴奋的书: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陈弱水的书,前些时还在摩挲他的《隐蔽的光景》,而这书的研究是从柳宗元开始的,十年前读他的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接着读Peter Bol的This Culture of Ours,还问过后者对陈书的印象,他当然有直露尖利的话说。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之前好像是《中华读书报》上读到王明珂有关此书的文字,很生兴趣;而十个月前买过他的《游牧者的抉择》,《羌在汉藏之间》倒一直没读。
《中国古代科学》,李约瑟的这本小书也是十年前读过英文本的,或许还买过,大概压在哪个书橱里壁了。
《何枝可依》,李零的书无论学术抑随笔,几乎见一本翻一本的,这也就不漏下了吧。
已很克制,书房的书仍眼见着铺满了,有些焦虑,但看那些诱人的名目,还是快活的:
池田知久《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
史华慈 《思想的跨度与张力——中国思想史论集》
彼得·柏克《什么是文化史》
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
心烦意乱,干脆看电影。“2012”,差不多两个半小时,远不像说的那么无聊,还是很能跟着看下去的。想起以前读《回忆维特根斯坦》,说他紧张的课上完之后,一头扎进电影院看美国西部片,真可算放松的良方。
从影城出来,接到短信,说《黑塞文集》能配齐,心下一高兴,四季亭也不进了,接着去季风——淮海路到底还是通了。
往回的时候,手里多了好几种足以让人兴奋的书:
《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陈弱水的书,前些时还在摩挲他的《隐蔽的光景》,而这书的研究是从柳宗元开始的,十年前读他的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接着读Peter Bol的This Culture of Ours,还问过后者对陈书的印象,他当然有直露尖利的话说。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之前好像是《中华读书报》上读到王明珂有关此书的文字,很生兴趣;而十个月前买过他的《游牧者的抉择》,《羌在汉藏之间》倒一直没读。
《中国古代科学》,李约瑟的这本小书也是十年前读过英文本的,或许还买过,大概压在哪个书橱里壁了。
《何枝可依》,李零的书无论学术抑随笔,几乎见一本翻一本的,这也就不漏下了吧。
已很克制,书房的书仍眼见着铺满了,有些焦虑,但看那些诱人的名目,还是快活的:
池田知久《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
史华慈 《思想的跨度与张力——中国思想史论集》
彼得·柏克《什么是文化史》
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