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面具的思考
任何一个新的客体经验,都值得咀嚼。
在三期班里,我用一种近乎憎恨的情绪朝向她。因为不能原谅她给予另外一个我的伤害。
在班里第一眼看到她,我就确定她是搞咨询的。太过端正的面貌,一丝不苟的浓妆,职业化的恰到好处的微笑……我跟身边的同学偷偷指着她说:她肯定是一个咨询师。在内心里,我对她一直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后半句话我没说出来:“她是我不喜欢的那种类型。”
对她的印象有所好转是在骑士兄弟访谈的时候,她身上散发着标准的母性的光辉,用温柔的声音对他做出反馈。我在课后把这个印象说给她,作为对她的赞美。她坦然接受,原封不动地微笑着。
紧跟着第二天早晨,当两极女人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后,她微笑着说出了让我至今毛骨悚然的话:“我曾经对我的一个朋友说,别人攻击你,至少说明你不是一条死狗。”
这句话出口,全场无声,连曾妈都没有对这句话做任何反馈。我自己瞬间就被这句话里所携带的全部恶意淹没了。因为她伤害的对象是场里另一个我自己。
我与另外一个自己,是完全没有个人边界的。我就曾经活生生地存在于她身上,而今天我能看到她,是因为我终于走出那片阴影了。但那个当下的我还不能跟这片阴影划清界限。这个班里所有给予她的伤害,我都感同身受。曾妈给她的关怀、容忍、支持和同情,也让我有切身的感受。
所以,当那“死狗”的恶毒话语甩在她身上的时候,我对伤害的发出者充满了憎恨。她怎么可以这样做?!她是一个咨询师,她的老师已经用全部的耐心和善意向她示范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一个弱势的个体。
死狗这件事,我恐怕终生难忘,它将作为我生命里为数不多的恐怖事件被记住。恐怖的程度,与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女人穿高跟鞋踩死一只猫在一个等级上。
因为有这样强烈的情感冲突,我在她做访谈突然开始哭得昏天黑地时睡了过去,又在她突然停下哭声,声音妙曼、喜不自禁地讲述其他问题的时候醒过来。然后带着闹腾的恶意,违规在外圈发表意见,告诉曾妈我睡着了。
课程结束后,在群里跟她又有两次暗地的冲突。她喜欢装作顾左右而言他的样子,冷不丁扔一句语言的暗器给我。我每次都立刻明枪执杖地打回去,毫不留情。
当她在群里讨论她自己为什么“总是微笑”这件事,我深有体会地给了她反馈。我说:“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表情在一定程度上映出人的情绪变化,这是正常范围。如果一成不变的在微笑,就像带着微笑的面具。所以害怕的不是微笑,而是面具后面的东西。”
这句分析基本上是不带恶意的,但召致她跟旁人讲起了“一坨屎”的典故,她说:“心里有屎的人,才会看到屎。”
她这个反应真的把我恶心到了。我犹豫了一下琢磨怎么回应。然后,忽然灵感所致,写下两个字“狗……屎”。
这一轮交锋过后,我被自己内心激起的恶意吓到了。我想到要反观自己,如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呢!我要做一个禅修者,跟我的厌恶在一起。
然后,今天跟杨浩讨论罗杰斯的书时,忽然折到面具的问题上。随着讨论的深入,我忽然豁然开朗了。
@杨浩 有时候,人并不是故意要戴面具,而是“被”带面具。
比如我听到人家说妈妈不应该跟孩子发火,所以我就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妈妈,不知不觉中,是把自己装进一个面具里面去了而不自知。
能够活进面具,是适应社会的人,能够最后从面具下找到真正的自己,是一个有修为的人。人生阶段不同,成长任务和方向不一样。
面具是僵化的。人性是柔软而有弹性的。面具后面的东西,才最珍贵。
带面具,是害怕伤害别人。不带面具,是已经善良到不需要害怕。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对他人的攻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善良到愿意带着面具去保护他人。
在这个问题上,荣格会谈到“阴影”原型。我们每个人内在都具足一切善,也具足一切恶。
我们只有选择的自由。
言语及此,豁然开朗。
原本我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她面具后面恶的部分。而当我把目光颠覆性地该换焦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个可以接纳、值得尊重的“人”。
当我做这番思考的时候,有种“咔嚓咔嚓”大嚼曾奇峰的感觉。还有一个幻象:被我内摄进来的活的曾奇峰,现在已经有一半被我消化成自己的肌体,只有面目模糊的半张脸还留在那里。
感觉我好像什么妖物。自恋一下。
在三期班里,我用一种近乎憎恨的情绪朝向她。因为不能原谅她给予另外一个我的伤害。
在班里第一眼看到她,我就确定她是搞咨询的。太过端正的面貌,一丝不苟的浓妆,职业化的恰到好处的微笑……我跟身边的同学偷偷指着她说:她肯定是一个咨询师。在内心里,我对她一直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后半句话我没说出来:“她是我不喜欢的那种类型。”
对她的印象有所好转是在骑士兄弟访谈的时候,她身上散发着标准的母性的光辉,用温柔的声音对他做出反馈。我在课后把这个印象说给她,作为对她的赞美。她坦然接受,原封不动地微笑着。
紧跟着第二天早晨,当两极女人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后,她微笑着说出了让我至今毛骨悚然的话:“我曾经对我的一个朋友说,别人攻击你,至少说明你不是一条死狗。”
这句话出口,全场无声,连曾妈都没有对这句话做任何反馈。我自己瞬间就被这句话里所携带的全部恶意淹没了。因为她伤害的对象是场里另一个我自己。
我与另外一个自己,是完全没有个人边界的。我就曾经活生生地存在于她身上,而今天我能看到她,是因为我终于走出那片阴影了。但那个当下的我还不能跟这片阴影划清界限。这个班里所有给予她的伤害,我都感同身受。曾妈给她的关怀、容忍、支持和同情,也让我有切身的感受。
所以,当那“死狗”的恶毒话语甩在她身上的时候,我对伤害的发出者充满了憎恨。她怎么可以这样做?!她是一个咨询师,她的老师已经用全部的耐心和善意向她示范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一个弱势的个体。
死狗这件事,我恐怕终生难忘,它将作为我生命里为数不多的恐怖事件被记住。恐怖的程度,与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女人穿高跟鞋踩死一只猫在一个等级上。
因为有这样强烈的情感冲突,我在她做访谈突然开始哭得昏天黑地时睡了过去,又在她突然停下哭声,声音妙曼、喜不自禁地讲述其他问题的时候醒过来。然后带着闹腾的恶意,违规在外圈发表意见,告诉曾妈我睡着了。
课程结束后,在群里跟她又有两次暗地的冲突。她喜欢装作顾左右而言他的样子,冷不丁扔一句语言的暗器给我。我每次都立刻明枪执杖地打回去,毫不留情。
当她在群里讨论她自己为什么“总是微笑”这件事,我深有体会地给了她反馈。我说:“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表情在一定程度上映出人的情绪变化,这是正常范围。如果一成不变的在微笑,就像带着微笑的面具。所以害怕的不是微笑,而是面具后面的东西。”
这句分析基本上是不带恶意的,但召致她跟旁人讲起了“一坨屎”的典故,她说:“心里有屎的人,才会看到屎。”
她这个反应真的把我恶心到了。我犹豫了一下琢磨怎么回应。然后,忽然灵感所致,写下两个字“狗……屎”。
这一轮交锋过后,我被自己内心激起的恶意吓到了。我想到要反观自己,如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呢!我要做一个禅修者,跟我的厌恶在一起。
然后,今天跟杨浩讨论罗杰斯的书时,忽然折到面具的问题上。随着讨论的深入,我忽然豁然开朗了。
@杨浩 有时候,人并不是故意要戴面具,而是“被”带面具。
比如我听到人家说妈妈不应该跟孩子发火,所以我就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妈妈,不知不觉中,是把自己装进一个面具里面去了而不自知。
能够活进面具,是适应社会的人,能够最后从面具下找到真正的自己,是一个有修为的人。人生阶段不同,成长任务和方向不一样。
面具是僵化的。人性是柔软而有弹性的。面具后面的东西,才最珍贵。
带面具,是害怕伤害别人。不带面具,是已经善良到不需要害怕。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对他人的攻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善良到愿意带着面具去保护他人。
在这个问题上,荣格会谈到“阴影”原型。我们每个人内在都具足一切善,也具足一切恶。
我们只有选择的自由。
言语及此,豁然开朗。
原本我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她面具后面恶的部分。而当我把目光颠覆性地该换焦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个可以接纳、值得尊重的“人”。
当我做这番思考的时候,有种“咔嚓咔嚓”大嚼曾奇峰的感觉。还有一个幻象:被我内摄进来的活的曾奇峰,现在已经有一半被我消化成自己的肌体,只有面目模糊的半张脸还留在那里。
感觉我好像什么妖物。自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