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 |
我们整理的帛书老子五千言,既恢复了老子原著《德篇》在前的本来面目,同时亦倾注着“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努力。进入这一精神文化能量宝库,儿童和少年的格物致知比成人更为敏锐和准确。所以,我们在指导儿童诵读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顺应孩子们的敏感性,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营养;而不要机械性地、主观式地、人为地阻断孩子们的灵性选择。
例如,某家长对自己4岁小女儿进行德慧智教育,一直以诵读《德道经》为主。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不喜欢按照《德道经》的前后篇章顺序进行诵读,明显表现出对一些章节的亲近。她对第5章《中和》、第12章《德善》、第15章《守母》、第17章《善观》、第19章《玄同》、第21章《为正》、第24章《处下》、第25章《道注》、第27章《辅物》、第44章《右介》非常亲近。
孩子们偏爱某些章节,是由于他们的精神系统需要大量摄入某些章节中的能量进入身内,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孩子越小,这种敏感度越强,自显能力越强。当然也有例外,并非千篇一律,孩子的调皮则不在此列。
《德道经》的《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这一排序非常重要,在整体场性和能量分布性上确定了必须遵循的原则,指导人们遵循以德进道的总趋势,做道德人和修德道真的顺序不可颠倒。这个原则在德慧智教育中应当信受奉行。《德道经》的每一章,都是可以完全独立的,章序也可以依据每个人身国内环境的千差万别,按照不同的异构性进行灵活排序而诵读;也可以依据体内的真实需求性选择某些章重点反复地进行强化式诵读。例如有些成人,也会同样出现某一阶段特别喜欢专门诵读某些章节,如醉如痴,其实这也是一种身中精神系统的自我选择,同样应当顺应。
成人由于后天智障的作用,自己很难较快地直接与自己身中的精神系统直接沟通,只能是一种感格而蒙胧的觉知,比较微妙,而且也容易被我们的后天智识所轻易放弃和错过。但是,孩子们由于后天智障较淡薄,反而比成年人更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精神系统的需求。因此,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顺应他们本能的需求,不要武断地阻扼孩子们的这种天性选择。只是需要注意不要完全放任自流,要将其需求规范在大的原则性的框架之内,同时注意使孩子获得比较平衡和全面的精神营养。这就如同孩子们的饮食,既要注意满足他们的偏好,同时也要注意预防他们形成偏食,要在顺应的同时引导其把握住全面性,那么也就能够较好地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且正确的诵读方法。
选自熊春锦先生主编的《德道行天下》2011第二册第49页
来源: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 德慧智文化传媒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