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_0409《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
发信人: oui (王致和), 个人文集
标 题: 刘军宁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摘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Sep 30 22:50:11 2004), 文集
胡适《自由主义》(1948):“现代的自由主义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凡主张彻底改革的人,在政治上没有一个不走上绝对专制的路。......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的改革。”
丁文江《我的信仰》(《独立评论》第100号):“然则我何以不是共产党的党员?第一我不相信革命是唯一的途径——尤其不相信有什么‘历史的论理’能包管使革命会得成功,或是在任何环境之下革命一定要取同样的方式。第二我不相信人类的进步除去了长期继续努力之外,有任何的捷径。”
胡适《汪蒋通电中的自由》:将马克思主义比作无政府主义 克利蒙梭的名言——到了二十几岁不做没出息,到了三十岁还是就更没出息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李大钊《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本无异端邪说这样东西”
王星拱等《非宗教者宣言》与周作人等主张信教自由者的宣言
罗隆基《论人权》(1929)
胡适认为民主政治是幼稚园的政治,最容易学,因为民众蒙昧,须“逐渐升学上去”——实质提倡的是专家治国式的精英政治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认为规定尊孔侵害信仰自由
张君劢《人权为宪政基本》(1947)
19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论战:丁文江、蒋廷黻、钱端升主张开明专制或独裁,胡适主张民主政治
钱:工业化急需,必依靠极权国家的力量方可成功
蒋:用大专制取消二等军阀的小专制,武力统一
丁:今日中国独裁、民主都不可能,但民主不可能的程度更大,独裁不可避免,试行“新式”的独裁
胡:独裁政治难学,新式独裁不可能,建国未必要靠专制
罗隆基《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1930):反对党在国上
把中央集权制度叫做封建国家——信口开河的名词
陈独秀等《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认为封建已在中国崩坏,资产阶级才是革命的对象(到了1938年他又提倡发展中国资本主义了)
胡适《我们走哪条路》(1930) 认清五大敌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些不能用暴力革命打倒——暴力革命只能煽动盲动残忍的劣根性,种下相残害相屠杀的根苗 “今日所谓有主义的革命,大都是向壁虚造一些革命的对象,然后高喊打倒那个自造的革命对象”
李大钊在《暴力与政治》(1917)中也认为“今日之政治与强力不相容”
胡适《从农村救济谈到无为的政治》(1933):提倡消极的救济,反对对现实缺乏估计的“建设现代式的大排场” cf大跃进
叶楚伧反对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本来是一个由美德筑成的黄金世界”
Fichte《告德国国民书》:凡受外力压迫越厉害,则拥护旧文化的态度越强,例如在英国统治下大多数印度民族主义者都竭力替印度旧宗教旧文化辩护
王先谦、叶德辉、毛庆藩等人的存古运动
国学保存会 神州国光社 南社
柳亚子、陈去病、黄节、叶楚伧、邵力子、邓实、刘光汉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第四、六讲中西学中国古已有之的说法——国民党历史上本来便充满保存国粹和夸大传统文化的意味
胡适《政治统一的途径》:认为武统不可能,设想用政治制度来逐渐养成全国的向心力,来逐渐造成一种对国家的“公忠”去替代今日的“私忠”——依靠国会等新制度
罗文干案:吴景濂、张伯烈为倒阁不择手段
傅斯年《『新潮』发刊旨趣书》(1919.1.1)
感觉胡适和罗隆基都是很会写政论时文的,李大钊的文字最佶屈聱牙!
标 题: 刘军宁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摘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Sep 30 22:50:11 2004), 文集
胡适《自由主义》(1948):“现代的自由主义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凡主张彻底改革的人,在政治上没有一个不走上绝对专制的路。......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的改革。”
丁文江《我的信仰》(《独立评论》第100号):“然则我何以不是共产党的党员?第一我不相信革命是唯一的途径——尤其不相信有什么‘历史的论理’能包管使革命会得成功,或是在任何环境之下革命一定要取同样的方式。第二我不相信人类的进步除去了长期继续努力之外,有任何的捷径。”
胡适《汪蒋通电中的自由》:将马克思主义比作无政府主义 克利蒙梭的名言——到了二十几岁不做没出息,到了三十岁还是就更没出息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李大钊《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本无异端邪说这样东西”
王星拱等《非宗教者宣言》与周作人等主张信教自由者的宣言
罗隆基《论人权》(1929)
胡适认为民主政治是幼稚园的政治,最容易学,因为民众蒙昧,须“逐渐升学上去”——实质提倡的是专家治国式的精英政治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认为规定尊孔侵害信仰自由
张君劢《人权为宪政基本》(1947)
19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论战:丁文江、蒋廷黻、钱端升主张开明专制或独裁,胡适主张民主政治
钱:工业化急需,必依靠极权国家的力量方可成功
蒋:用大专制取消二等军阀的小专制,武力统一
丁:今日中国独裁、民主都不可能,但民主不可能的程度更大,独裁不可避免,试行“新式”的独裁
胡:独裁政治难学,新式独裁不可能,建国未必要靠专制
罗隆基《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1930):反对党在国上
把中央集权制度叫做封建国家——信口开河的名词
陈独秀等《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认为封建已在中国崩坏,资产阶级才是革命的对象(到了1938年他又提倡发展中国资本主义了)
胡适《我们走哪条路》(1930) 认清五大敌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些不能用暴力革命打倒——暴力革命只能煽动盲动残忍的劣根性,种下相残害相屠杀的根苗 “今日所谓有主义的革命,大都是向壁虚造一些革命的对象,然后高喊打倒那个自造的革命对象”
李大钊在《暴力与政治》(1917)中也认为“今日之政治与强力不相容”
胡适《从农村救济谈到无为的政治》(1933):提倡消极的救济,反对对现实缺乏估计的“建设现代式的大排场” cf大跃进
叶楚伧反对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本来是一个由美德筑成的黄金世界”
Fichte《告德国国民书》:凡受外力压迫越厉害,则拥护旧文化的态度越强,例如在英国统治下大多数印度民族主义者都竭力替印度旧宗教旧文化辩护
王先谦、叶德辉、毛庆藩等人的存古运动
国学保存会 神州国光社 南社
柳亚子、陈去病、黄节、叶楚伧、邵力子、邓实、刘光汉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第四、六讲中西学中国古已有之的说法——国民党历史上本来便充满保存国粹和夸大传统文化的意味
胡适《政治统一的途径》:认为武统不可能,设想用政治制度来逐渐养成全国的向心力,来逐渐造成一种对国家的“公忠”去替代今日的“私忠”——依靠国会等新制度
罗文干案:吴景濂、张伯烈为倒阁不择手段
傅斯年《『新潮』发刊旨趣书》(1919.1.1)
感觉胡适和罗隆基都是很会写政论时文的,李大钊的文字最佶屈聱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