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365days>117-箱根旅馆
我一直在想我要怎么开始讲我在箱根发生的事,要用什么样的话去讲诉这一段奇妙的遇见。因此我整夜地在音乐播放器里循环不停地放着Eagles的《Hotel California》,一次再一次地跌入了富士山脚的深谷之中,我渴望着永远停留在那里,富士山下。
黄昏时分,照在山脚的光线是向日葵的颜色,且有薄雾笼罩在远处天空和山岗之间。我倚靠在车窗前,一动不动地看着眼前光影的变化。在忍野八海的池塘边看着夕阳的绚烂,感叹于水中蓝色鱼儿神奇的存在。路边满是向日葵,与之拥抱在金黄色的色彩里。离开忍野村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正在为选举而游行的村民,他们戴着头巾,上面写着红色或者黑色的两个字“必胜”。路边的庭院木板上贴着选举人的海报,而村民自觉形成队伍往村子中心前进。透过车窗我与他们的目光相对,村民们看见了我们于是用友好的笑容作为见面礼,向着我们挥手,一个接着一个的,忽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一群陌生的人之间竟能有如此跨越语言的交流,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眼神暗示、一个微笑、一个挥手的动作,可是我们之间有着巨大的隐形的线交汇在了一起,涌起我心中澎湃的暖流。我想我和那些村民们也许此生只有这一面之缘,然而人受到的感动却在那一刻成为了珍贵回忆。
我想这就是人类情感中某种神秘与含蓄、某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无论是清晨还是日暮,无论是相识或者陌路,隐瞒于人间却不可以藏于心的东西。
在箱根区的一个山腰旅馆,旅馆前台和我在日本住过的其他酒店都不一样,第一眼遇见的时候就让我想起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背景,一格格的钥匙间,圆形的挂钟,还有一个老管家。门口相对的地方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那边传来这样的声音,我想我听到他们说的意思是“欢迎来到Powell酒店。”稍等登记住房信息后,我们被告知这家旅店没有电梯。之后老管家帮我们提着行李箱穿过大堂,我的房卡写着302,然而我们跟着管家的脚步,在走过一条走廊之后顺着楼梯向下走。在经过了一个下坡的长廊之后我依然觉得非常奇怪,像是迷宫一般的旅店布局实在让人摸不清头脑。房间相对于在东京的时候大了很多,小阳台正对着一个废弃的空地停车场,远处杂草丛生。整理好物品之后在旅馆酒店里准备吃一顿正宗的“日本料理”。原本我们是预定了正式的料理餐的,正式的进餐仪式应当要穿着和服出席,但是由于半路塞车未能准时到达旅馆的原因,我们只好略去仪式,用一个非正式的方式去享用一顿正宗的日本料理。
说到日料,很多人都想起寿司,但是实际上寿司只是冰山一角。日本人对四季的更替变化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日料中也有“旬之味,器之美。”的说法,“旬”指的是季节。在我手机里存着一个村上春树在巴塞罗那的获奖演讲,里面讲到日本人的一种处世态度——“无常”,春樱夏萤秋叶冬雪,这一切的美好是因为它们的瞬间而逝,“美的东西消失的速度好像也要更快一些呢。”我非常同意,并且为日本人对于这种“无常”的接和将它放到日常生活中感到钦佩。
时令食材的讲究便是如此,料理追求“旬之味”,合时而烹,应季而食。来日本你可以吃到最纯正鲜美的食物,但是你不一定能够吃到想吃的食物,如果它不合时节的话。对于在匆匆短暂时光中转瞬而逝的食材,唯有在每一次遇见时倍加珍惜而享用,此次错过便又要等待来年的再次相会。时间的变化之中,食物和人都不再是昨日模样,因此每一次相遇都将是此生唯一。日本料理又称和食,追求食物原味,极力展现食材真味和季节变化。以蔬菜、豆腐、海鲜等特色时令食材为烹调主料,一顿正宗的料理最少应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放置在独立桌上的属于个人的完全味觉盛宴。
八寸,季节性主题的小菜拼盘,我吃的是细银鱼、海蜇和海草;吸物,指汤类,一种海带味增汤;刺身,海鲜刺身主要选用各种时令海鲜,如虾、鱿鱼和贝类拼盘一起端出,蘸上芥末或是酱油即可食用;烤物,主要是放置在小炉子上烤制的海鲜或肉类,配之以茄子、玉米和红萝卜;醋物,是以醋腌制过的食材,我所吃的是秋刀鱼,上以酸醋腌制的紫色蒜头根部点缀;御凌,指用来过渡的小菜,承前启后,喝一杯抹茶相配,可以让食客在味觉上稍事休整。天妇罗是一种以油炸的食物,多数国人认为它是油炸的便定位它为垃圾食品,但实际上正宗的天妇罗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更有质量上等的天妇罗是可以在吃的时候不见油影,入口香脆而美味。天妇罗的美味让我不能忘怀,绝非想象中的油炸食品,尝过便知;蒸物,蒸制料理的菜品,在我面前一份极具观感的白色美味,墨鱼丸子,甜甜的味汁粘稠口感;御饭,一份料理中米饭也不可或缺,菱形或者方形的米饭上方撒上几粒黑芝麻;最后是水物,这是饭后的甜点,我所享用的一份玉子羹布丁,日本人把鸡蛋称作“玉子”,玉子嫩滑的口感,入口即化,甜度适中,分量刚好不腻。当然,还有更多的式样和美味待享用,等级不同的样式也会不同。
训良大哥说他的父亲是一个神户牛的刀师,已经做这一行三十几年四十年了,神户牛是日本一种非常珍贵的牛,价格非常昂贵。所以神户牛的刀师一定是要非常专业,因为他“一刀定牛”,一刀失错全牛尽毁。其实这也算一种“匠人精神”吧,在日本有很多很多的手艺工作者,他们大多数一生只从事一样工作,而且对于这一份工作尽心尽力一点都不马虎。对于“匠人精神”早有耳闻,早有宇治抹茶创始人,还有酱油师父等等。训良大哥告诉我,在日本没有职业歧视,他们尊重每一种职业,每一个有技能的人都被称为职能工作者,比如做建筑工作的就叫建筑职能者。再有,说到日本人的职业道德和信用,在日本如果你要考一个司机驾照,你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没有合格那么再也不能考牌了;信用的话,如果你造假或者犯了欺骗罪,那么你一辈子都会背负着信用污点,没有第二次机会;还有一点是关于日本的服务态度,在日本如果受到了不好的服务可以投诉,这个会所(公司)的老板会亲自给你赔礼道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的时候总是可以遇到很多“不求回报”的友好的服务者,无论在哪个地方,哪怕是在一个小小的便利店里,刚一进门就听到一长串的问候语,买单的时候也一句Arigatou长长地唠上一分钟。不仅仅是日本人“规规矩矩”的习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心中对“服务”的完全解读,也是对人尊重的体现。
已经深夜,我在旅馆门前吹风,到处都是暗的,没有任何的路灯。夜里非常安静,甚至是风吹动叶子的声音也能够很清晰地听到。在旅店门口有一位老管家,他穿着衬衫和马甲站在那里看我,我有些避开他的目光,最后还是上前去跟他说话。他的英文不错,我们就简单地聊了一下。他告诉我他的老家在北海道,他已经在这里工作很长时间了,他的家人现在也住在富士山区。我问他为什么那么远来到这里工作?他告诉我,“There always are some people come from another place.”总得有人从那里来啊!到后来我再慢慢回想他说的这句话,却怎么也翻译不出来中文的味道,大概只能意会了吧。
虽然进餐时候没有穿和服成为了一个遗憾,但是遗憾很快就被填补了。到了泡温泉的时间,回房间换上了浴衣(和服的一种,较为轻便,为日本夏季期间的一种衣着。浴衣亦常见于日本夏季期间各地祭礼、节日及烟花大会中。在日式旅馆中,浴衣是浸过温泉或沐浴后常见的衣着。浴衣的图案一般与夏天有关,和服的图案一般为花朵。)前往“女汤”室外温泉,来泡一次真正的火山温泉,终于可以过足一把和服瘾了。在日本,和服是一个礼仪的象征,而和服的穿着也非常地讲究。浴衣和服属于比较简便的了,然而礼仪习惯依然不能含糊。男士穿和服要先张开双跨,用左边的衣服盖住右边,然后把腰带从后往前绑在腰间,站正身子后整件和服应当宽而不松能够把胸脯露出来。女士穿着有所不同,女士应当立正身子,同样是用左边衣服盖住右边,腰带紧紧地从前往后系在身后臀部上的位置。温泉又叫“风吕”,分露天和室内两种,自由通行。刚好我们到达的时候没有太多人,能够享受独处时光。浸入温泉中,身体接触热水温度稍待适应,然后便是舒服的享受。
安静的地方,心跳声也能够听到。我感受到温泉池子下万籁俱寂的森林,也感觉到泉眼冒出的水汽和室外细小的虫鸣。稀薄的月光下,夏虫悄悄鸣叫。我静坐温泉中,听着泉眼水流声滴落,四周寂静大地正入它睡眠中。戴望舒说“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此刻我好像感觉到静谧带来的美好,深置自然中寻找自我,仿佛时间静止,有种荒凉寂静之美,所谓生命体验不过如此。温泉过后回到房间,舒服入梦。
凌晨三点,从混沌中醒来,于是在凌晨时分看见了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我的Hotel California,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它。
我今年十九岁,再过段时间就二十了,在十九岁这年就遇见“加州旅馆”的人该是多么幸运。上初中的时候接触到国外的音乐,但是感觉里已经存在了加州旅馆的旋律,甚是奇妙,就是那种明明是第一次听却觉得已经很熟悉,似乎是存在灵魂深处的某种跨越时空的记忆。难以揣摩,然而却真实的系住内心的弦,从此一发不可收。可是一开始听的时候并没有在乎它的歌词,也没有感同身受的共鸣,只是觉得对旋律不可救药的喜欢。而到了后来,英语稍微好了,才在每一次听歌的时候注意歌词,忽觉十分有趣。有好几次在汽车的电台里听到这首歌,很安静,歌词清晰可听,竟一个人默默笑了起来,有时也不免一阵寒颤。总之吓坏了不少跟我一起坐车的人,我的神奇而怪诞的笑点啊!
/Hotel California-Eagles/
“And still those voices are calling from far away.Wake you up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Just hear them say.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Such a lovely place.Such a lovely face.”
漫漫长夜里在旅馆里到处游荡,然而却是一个闯进另一个陌生世界的奇异人。整间旅店在凌晨四点空寂无人,我用视线所及去搜寻目光能够见到的东西,只有一个空城。我诧异在白天里见到的那些人都去了哪里,那个前台女士,还有那个老管家。在楼道里仔细窥探旅馆的秘密,在温软沙发里看着自然风光的杂志美景,忽而躲进黑暗的吧台角落,看见遗忘在黑夜里的画报还有发着光的饮料贩卖机。在四处悠游晃荡之后,我终于是搞懂了这旅馆的布局。这间旅馆位于半山腰,因为山坡度原因,旅馆不可能水平建造。整家旅馆分成三栋楼,大堂的位置在比较靠上的一栋,而房间的位置在它靠下的一栋,所以我们才会从大堂到房间的时候有一个坡道走廊。实际上大堂的位置在一楼,相对于它的走廊通向的就是所向的另一栋楼的三楼。在这家旅馆里有很多很多的房间,好几层楼。
旅馆是老旧的复古风格,不是说刻意的复古,而是真的古老的感觉,楼梯颜色的泛黄,木色的异样都能看出它历史的痕迹。旅馆红地毯是特色,长廊里还挂着各种油画,墙洞里还有一些铜制艺术品。这股古老滋味让我不太好受,忽而在走廊尽头处听到一点乐音,循声而去,在一间写着“桌球室”名称实际上是乒乓球运动室的角落里听到了小小音响里播放着的音乐,我想那是爵士乐。我默默地坐在凳子上听着带着浅淡爵士味道的音乐,纯音乐里一段小曲萨克斯在独奏,让我难以割舍。
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人生的意义是干什么呢?二十岁的我们是青春的宠儿,而我们总是徘徊在生存与矛盾之中。大许只有这个年纪才有的这股探索生命的冲动,在我们后来的年纪里逐渐忘却,或许无时间去在乎。这个问题,在所有属于青春的年龄里从没有得到过答案,我有时在快速前进的列车里看着窗外瞬息万变的世界,开始发问,我是谁,我在哪里,到哪儿去。这个感觉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赤身裸体洗完澡后看着朦胧镜子中的那个人而闪过脑海,认真而空洞的想着。分不清的东西永远是真实和虚幻,就像梦里拼命挣扎想要逃开的梦魇一般,无数个夜里痛苦的逃脱和手臂无力,喊不出声音的无奈。我想,一个人光拥有此生的世界是不够的。如果想要获得更多,那么你必须去到更好的地方,做更多的事,见更多的人,说更多的话。
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山上的时候,暖色光线把整个山头染成金色。微微出汗,夏季早晨深山里的气温很舒服。四周万籁俱寂,月亮还淡淡地挂在天上,风声吹过耳旁。静默里四处依旧无人,灯光悄然亮起,我回到我的房间,等早餐之后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
我不知道,就好像歌里唱的那样“You can check out any time you like.But you can never leave.”
黄昏时分,照在山脚的光线是向日葵的颜色,且有薄雾笼罩在远处天空和山岗之间。我倚靠在车窗前,一动不动地看着眼前光影的变化。在忍野八海的池塘边看着夕阳的绚烂,感叹于水中蓝色鱼儿神奇的存在。路边满是向日葵,与之拥抱在金黄色的色彩里。离开忍野村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正在为选举而游行的村民,他们戴着头巾,上面写着红色或者黑色的两个字“必胜”。路边的庭院木板上贴着选举人的海报,而村民自觉形成队伍往村子中心前进。透过车窗我与他们的目光相对,村民们看见了我们于是用友好的笑容作为见面礼,向着我们挥手,一个接着一个的,忽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一群陌生的人之间竟能有如此跨越语言的交流,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眼神暗示、一个微笑、一个挥手的动作,可是我们之间有着巨大的隐形的线交汇在了一起,涌起我心中澎湃的暖流。我想我和那些村民们也许此生只有这一面之缘,然而人受到的感动却在那一刻成为了珍贵回忆。
我想这就是人类情感中某种神秘与含蓄、某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无论是清晨还是日暮,无论是相识或者陌路,隐瞒于人间却不可以藏于心的东西。
在箱根区的一个山腰旅馆,旅馆前台和我在日本住过的其他酒店都不一样,第一眼遇见的时候就让我想起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背景,一格格的钥匙间,圆形的挂钟,还有一个老管家。门口相对的地方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那边传来这样的声音,我想我听到他们说的意思是“欢迎来到Powell酒店。”稍等登记住房信息后,我们被告知这家旅店没有电梯。之后老管家帮我们提着行李箱穿过大堂,我的房卡写着302,然而我们跟着管家的脚步,在走过一条走廊之后顺着楼梯向下走。在经过了一个下坡的长廊之后我依然觉得非常奇怪,像是迷宫一般的旅店布局实在让人摸不清头脑。房间相对于在东京的时候大了很多,小阳台正对着一个废弃的空地停车场,远处杂草丛生。整理好物品之后在旅馆酒店里准备吃一顿正宗的“日本料理”。原本我们是预定了正式的料理餐的,正式的进餐仪式应当要穿着和服出席,但是由于半路塞车未能准时到达旅馆的原因,我们只好略去仪式,用一个非正式的方式去享用一顿正宗的日本料理。
说到日料,很多人都想起寿司,但是实际上寿司只是冰山一角。日本人对四季的更替变化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日料中也有“旬之味,器之美。”的说法,“旬”指的是季节。在我手机里存着一个村上春树在巴塞罗那的获奖演讲,里面讲到日本人的一种处世态度——“无常”,春樱夏萤秋叶冬雪,这一切的美好是因为它们的瞬间而逝,“美的东西消失的速度好像也要更快一些呢。”我非常同意,并且为日本人对于这种“无常”的接和将它放到日常生活中感到钦佩。
时令食材的讲究便是如此,料理追求“旬之味”,合时而烹,应季而食。来日本你可以吃到最纯正鲜美的食物,但是你不一定能够吃到想吃的食物,如果它不合时节的话。对于在匆匆短暂时光中转瞬而逝的食材,唯有在每一次遇见时倍加珍惜而享用,此次错过便又要等待来年的再次相会。时间的变化之中,食物和人都不再是昨日模样,因此每一次相遇都将是此生唯一。日本料理又称和食,追求食物原味,极力展现食材真味和季节变化。以蔬菜、豆腐、海鲜等特色时令食材为烹调主料,一顿正宗的料理最少应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放置在独立桌上的属于个人的完全味觉盛宴。
八寸,季节性主题的小菜拼盘,我吃的是细银鱼、海蜇和海草;吸物,指汤类,一种海带味增汤;刺身,海鲜刺身主要选用各种时令海鲜,如虾、鱿鱼和贝类拼盘一起端出,蘸上芥末或是酱油即可食用;烤物,主要是放置在小炉子上烤制的海鲜或肉类,配之以茄子、玉米和红萝卜;醋物,是以醋腌制过的食材,我所吃的是秋刀鱼,上以酸醋腌制的紫色蒜头根部点缀;御凌,指用来过渡的小菜,承前启后,喝一杯抹茶相配,可以让食客在味觉上稍事休整。天妇罗是一种以油炸的食物,多数国人认为它是油炸的便定位它为垃圾食品,但实际上正宗的天妇罗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更有质量上等的天妇罗是可以在吃的时候不见油影,入口香脆而美味。天妇罗的美味让我不能忘怀,绝非想象中的油炸食品,尝过便知;蒸物,蒸制料理的菜品,在我面前一份极具观感的白色美味,墨鱼丸子,甜甜的味汁粘稠口感;御饭,一份料理中米饭也不可或缺,菱形或者方形的米饭上方撒上几粒黑芝麻;最后是水物,这是饭后的甜点,我所享用的一份玉子羹布丁,日本人把鸡蛋称作“玉子”,玉子嫩滑的口感,入口即化,甜度适中,分量刚好不腻。当然,还有更多的式样和美味待享用,等级不同的样式也会不同。
训良大哥说他的父亲是一个神户牛的刀师,已经做这一行三十几年四十年了,神户牛是日本一种非常珍贵的牛,价格非常昂贵。所以神户牛的刀师一定是要非常专业,因为他“一刀定牛”,一刀失错全牛尽毁。其实这也算一种“匠人精神”吧,在日本有很多很多的手艺工作者,他们大多数一生只从事一样工作,而且对于这一份工作尽心尽力一点都不马虎。对于“匠人精神”早有耳闻,早有宇治抹茶创始人,还有酱油师父等等。训良大哥告诉我,在日本没有职业歧视,他们尊重每一种职业,每一个有技能的人都被称为职能工作者,比如做建筑工作的就叫建筑职能者。再有,说到日本人的职业道德和信用,在日本如果你要考一个司机驾照,你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没有合格那么再也不能考牌了;信用的话,如果你造假或者犯了欺骗罪,那么你一辈子都会背负着信用污点,没有第二次机会;还有一点是关于日本的服务态度,在日本如果受到了不好的服务可以投诉,这个会所(公司)的老板会亲自给你赔礼道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的时候总是可以遇到很多“不求回报”的友好的服务者,无论在哪个地方,哪怕是在一个小小的便利店里,刚一进门就听到一长串的问候语,买单的时候也一句Arigatou长长地唠上一分钟。不仅仅是日本人“规规矩矩”的习惯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心中对“服务”的完全解读,也是对人尊重的体现。
已经深夜,我在旅馆门前吹风,到处都是暗的,没有任何的路灯。夜里非常安静,甚至是风吹动叶子的声音也能够很清晰地听到。在旅店门口有一位老管家,他穿着衬衫和马甲站在那里看我,我有些避开他的目光,最后还是上前去跟他说话。他的英文不错,我们就简单地聊了一下。他告诉我他的老家在北海道,他已经在这里工作很长时间了,他的家人现在也住在富士山区。我问他为什么那么远来到这里工作?他告诉我,“There always are some people come from another place.”总得有人从那里来啊!到后来我再慢慢回想他说的这句话,却怎么也翻译不出来中文的味道,大概只能意会了吧。
虽然进餐时候没有穿和服成为了一个遗憾,但是遗憾很快就被填补了。到了泡温泉的时间,回房间换上了浴衣(和服的一种,较为轻便,为日本夏季期间的一种衣着。浴衣亦常见于日本夏季期间各地祭礼、节日及烟花大会中。在日式旅馆中,浴衣是浸过温泉或沐浴后常见的衣着。浴衣的图案一般与夏天有关,和服的图案一般为花朵。)前往“女汤”室外温泉,来泡一次真正的火山温泉,终于可以过足一把和服瘾了。在日本,和服是一个礼仪的象征,而和服的穿着也非常地讲究。浴衣和服属于比较简便的了,然而礼仪习惯依然不能含糊。男士穿和服要先张开双跨,用左边的衣服盖住右边,然后把腰带从后往前绑在腰间,站正身子后整件和服应当宽而不松能够把胸脯露出来。女士穿着有所不同,女士应当立正身子,同样是用左边衣服盖住右边,腰带紧紧地从前往后系在身后臀部上的位置。温泉又叫“风吕”,分露天和室内两种,自由通行。刚好我们到达的时候没有太多人,能够享受独处时光。浸入温泉中,身体接触热水温度稍待适应,然后便是舒服的享受。
安静的地方,心跳声也能够听到。我感受到温泉池子下万籁俱寂的森林,也感觉到泉眼冒出的水汽和室外细小的虫鸣。稀薄的月光下,夏虫悄悄鸣叫。我静坐温泉中,听着泉眼水流声滴落,四周寂静大地正入它睡眠中。戴望舒说“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此刻我好像感觉到静谧带来的美好,深置自然中寻找自我,仿佛时间静止,有种荒凉寂静之美,所谓生命体验不过如此。温泉过后回到房间,舒服入梦。
凌晨三点,从混沌中醒来,于是在凌晨时分看见了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我的Hotel California,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它。
我今年十九岁,再过段时间就二十了,在十九岁这年就遇见“加州旅馆”的人该是多么幸运。上初中的时候接触到国外的音乐,但是感觉里已经存在了加州旅馆的旋律,甚是奇妙,就是那种明明是第一次听却觉得已经很熟悉,似乎是存在灵魂深处的某种跨越时空的记忆。难以揣摩,然而却真实的系住内心的弦,从此一发不可收。可是一开始听的时候并没有在乎它的歌词,也没有感同身受的共鸣,只是觉得对旋律不可救药的喜欢。而到了后来,英语稍微好了,才在每一次听歌的时候注意歌词,忽觉十分有趣。有好几次在汽车的电台里听到这首歌,很安静,歌词清晰可听,竟一个人默默笑了起来,有时也不免一阵寒颤。总之吓坏了不少跟我一起坐车的人,我的神奇而怪诞的笑点啊!
/Hotel California-Eagles/
“And still those voices are calling from far away.Wake you up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Just hear them say.Welcome to the Hotel California.Such a lovely place.Such a lovely face.”
漫漫长夜里在旅馆里到处游荡,然而却是一个闯进另一个陌生世界的奇异人。整间旅店在凌晨四点空寂无人,我用视线所及去搜寻目光能够见到的东西,只有一个空城。我诧异在白天里见到的那些人都去了哪里,那个前台女士,还有那个老管家。在楼道里仔细窥探旅馆的秘密,在温软沙发里看着自然风光的杂志美景,忽而躲进黑暗的吧台角落,看见遗忘在黑夜里的画报还有发着光的饮料贩卖机。在四处悠游晃荡之后,我终于是搞懂了这旅馆的布局。这间旅馆位于半山腰,因为山坡度原因,旅馆不可能水平建造。整家旅馆分成三栋楼,大堂的位置在比较靠上的一栋,而房间的位置在它靠下的一栋,所以我们才会从大堂到房间的时候有一个坡道走廊。实际上大堂的位置在一楼,相对于它的走廊通向的就是所向的另一栋楼的三楼。在这家旅馆里有很多很多的房间,好几层楼。
旅馆是老旧的复古风格,不是说刻意的复古,而是真的古老的感觉,楼梯颜色的泛黄,木色的异样都能看出它历史的痕迹。旅馆红地毯是特色,长廊里还挂着各种油画,墙洞里还有一些铜制艺术品。这股古老滋味让我不太好受,忽而在走廊尽头处听到一点乐音,循声而去,在一间写着“桌球室”名称实际上是乒乓球运动室的角落里听到了小小音响里播放着的音乐,我想那是爵士乐。我默默地坐在凳子上听着带着浅淡爵士味道的音乐,纯音乐里一段小曲萨克斯在独奏,让我难以割舍。
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人生的意义是干什么呢?二十岁的我们是青春的宠儿,而我们总是徘徊在生存与矛盾之中。大许只有这个年纪才有的这股探索生命的冲动,在我们后来的年纪里逐渐忘却,或许无时间去在乎。这个问题,在所有属于青春的年龄里从没有得到过答案,我有时在快速前进的列车里看着窗外瞬息万变的世界,开始发问,我是谁,我在哪里,到哪儿去。这个感觉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赤身裸体洗完澡后看着朦胧镜子中的那个人而闪过脑海,认真而空洞的想着。分不清的东西永远是真实和虚幻,就像梦里拼命挣扎想要逃开的梦魇一般,无数个夜里痛苦的逃脱和手臂无力,喊不出声音的无奈。我想,一个人光拥有此生的世界是不够的。如果想要获得更多,那么你必须去到更好的地方,做更多的事,见更多的人,说更多的话。
早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山上的时候,暖色光线把整个山头染成金色。微微出汗,夏季早晨深山里的气温很舒服。四周万籁俱寂,月亮还淡淡地挂在天上,风声吹过耳旁。静默里四处依旧无人,灯光悄然亮起,我回到我的房间,等早餐之后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
我不知道,就好像歌里唱的那样“You can check out any time you like.But you can never leave.”